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工程师-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军首领们在城内享受了交城城主王淳明的款待,酒足饭饱的应邀到王欢军营中去议事,他们骑着或好或劣的马儿,在各自亲卫的簇拥下,出城向夔州军营寨行去。

    说实话,这些人之所以能够弃山西土著姜建勋而愿意归附王欢,除了王欢川陕总兵的身份以外,韩昭宣的蛊惑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他和虞胤在晋南声势很大,义军首领们都有耳闻,潜意识中就觉得,能够得到这两人拥戴的人,应该差不了。

    加上姜家仗势逼人,众人唯恐归附过去,日后会难以出头,所以昨日汾州城外的抉择,所有的人都选择了王欢这边。

    到了营寨边,那些宽沟深壕和耸立的坚木寨墙给义军头领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矮墙后标枪般站立的鸟统手和尊尊按照集火射击规制配备的神威炮,则让他们感到一股莫名的寒气在背脊梁上冒起,而接下来跟着引路的夔州军士步入辕门,列队两侧、手持长长钩镰长枪的白甲兵身上仿佛如浓雾般飘荡的杀气,则将这股寒气透骨而入,直接漫到每个人的心里。

    “这兵威,怕是大同姜总兵也没有吧?我曾经去过大同,见过大同兵。”头领间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何止啊,我看呐,这兵比东虏的八旗兵都差不离了,去年阿济格带兵过来,那些披着兽皮的八旗兵就这模样。”

    “怪不得韩昭宣说平凉候两个时辰攻下平阳府,观这军势,两个时辰恐怕都没用完啊。”

    “万幸啊万幸,我们昨天没有跟着姜建勋走,那厮刚从忻州败退过来,尽是残兵败将,哪里有平凉候这般精锐兵卒,而且连战连胜,士气高昂,又岂是姜建勋能比的?”

    眼神交换间,众人最后总结出一个结论,这一趟交城之行,算是来对了。

    王欢马快,又提前离席,故而当众义军头领走到中军帐前的时候,他已经换过一身衣服,由长袍儒巾,改为披甲挂剑,英姿勃勃的端坐帐中等候了。

    李廷玉和李定国在门口迎着,让头领们鱼贯而入,大家在帐中间的空处站定,恭敬的一齐向王欢施礼,王欢含笑招招手,让他们在两侧备好的马扎上依次坐下。

    韩昭宣和虞胤两人,当仁不让的分作两边的各自第一把马扎,还面孔朝天,很是得意。

    待他们一一安顿好,王欢长身而起,目光如电,扫视全场,顿时还在相互低语的头领们全都停了下来,敬畏的看着他。

    王欢双手据案,沉声道:“各位大人,自崇祯年间起,老天作祟,灾害不断,流贼借天灾起事,妖言惑众,蛊惑流民跟从,乱了大明天下,又有东虏狼子野心,驱兵入关,占去我大明河山。而朝廷众君碌碌,忠臣良将不得其用,奸猾迂腐之辈充斥高位,偌大的江山,竟然轻易的落入异族之手,岂不滑稽?!”

    “本候奉天子命,领兵出秦关,跨黄河,正是为收复山西而来!本候驰援,携天子剑,代天行事,无论何人,都必须服从本候将令,如有违反,可先斩后奏!”

    言似刀枪,铿将有力,帐中鸦雀无声,唯有一片沉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王欢停顿一下,然后又道:“本候临行前,有口谕至,皇上明言,山西势危,东虏以倾国之兵西往,更有酋首、伪摄政王多尔衮亲征,如能御之,则山西全境可由本候代掌,一应军政民事,官吏署事,皆可便宜行事。本候思虑,皇上如此信任,岂能让君上失望,外加本候乃外地将官,纵然居督臣位,还应当以本地人辅佐,所以尽屠建奴后,这山西本地官佐,应当以战事里出力多者择贤者居之,在座各位,希望能努力争功,跻身其中。”

    话到这里,已经很明白了,王欢说得很清楚,跟着我,只要出力,我就给你官位,出力多的位置高,出力少的位置低,自己选吧。

    底下的头领们沉默了一会,有人闷声发言道:“侯爷,前些日子中官马鸣图派了些敕书,为我们很多人都派了官位,这是朝廷文书,可做不得假!”

    王欢看了此人一眼,认得是个被马鸣图封了总兵的一个头领,于是马上说道:“官分实职、虚职,马中官的敕书,当然有效,不过到时候本候派职位时,是按照本候的意图来,功高者居高位,任实职。无功者不管你官衔再高,也不会有实权,唯有每月俸禄领取。”

    一阵嗡嗡声起,头领们顿时彼此议论起来,这话更加明了,马鸣图的敕书不作数的,不跟着王欢出力,到最后打下山西,也不会有一寸地盘,最多当个领取禄米的员外。

    任由他们去低声商议,王欢傲立案前,神态自如,微微眯着双眼,等候着。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山西群雄,第一次感受到了王欢无与伦比的霸气。

    (本章完)

第393章 大刀割肉() 
“各位、各位,且先听我一言。”韩昭宣适时的站起,双手虚招,面向诸头领高声喊道:“大伙能跟着侯爷来到交城,想必心里对侯爷早有归附之心,我有一言,乃肺腑之音,要与诸君分享。”

    众人慢慢安静下来,瞪着眼睛瞧着韩昭宣,眼神或满怀期待,或不以为意,而韩昭宣挺胸凸肚,喷着唾沫星子侃侃而谈。

    “侯爷奉旨而来,是救山西军民于水火,千里驰援的,朝廷没有另外派人来做督师,用意在明显不过,这是要让侯爷统领全局啊!”

    “姜总兵在大同,被鞑子重兵围困,那长壕挖得一重又一重,连耗子都跑不出来了,如何能带着我们大伙打仗?诸位连带我和虞胤,都是反正的降官,脑袋后面都留过辫子,自然不是当头儿的料,唯有侯爷,携天子剑掌总兵印,奉谕旨而来,这份大义摆在这里,不管你们服不服,我和虞胤服了!今后甘当侯爷帐前一小卒,惟命是从!”

    这是在表态,韩昭宣充分发挥着以前当御史时的口才,一边说一边朝南方拱手,表示他归附王欢,是对朝廷的遵从。

    下面的众头领闭着嘴巴不说话,这时候提反对意见,那就是不尊大明朝廷,公然对抗永历皇帝的谕旨。

    对大家的反应,韩昭宣在意料之中,又接着扯着嗓门说了起来:“至于大伙今后的前途,诸位且细思量,咱们山西一省,姜家深耕数十载,党羽子弟无数,可有我们的份?在座各位,以前最大的官儿不过是五品知州,何也?无非是没有进入姜家圈子而已,如果姜家当了山西共主,日后鞑子被打跑了,留下诸多职司地盘,还不是便宜了姜家子弟,到那时候,各位休说马鸣图封的官职爵位,能保住以前的位置都难说,诸位想一想,是不是这个理?”

    听了这话,众人的面色由顾虑重重、疑虑深深的忧色,慢慢有了变化,不少人开始若有所思的点起头来。

    王欢向韩昭宣看了一眼,嘴角带笑,微微扬扬了眉毛。

    这是事先商量好的一唱一和,王欢深知,要让这些义军头领心甘情愿的跟着自己,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平凉候的名声、夔州军展示兵威、大明朝廷的谕旨和永历皇帝的尚方宝剑,只能让他们表面臣服,内心却未必肯归附,这样的队友,极为不靠谱,一旦有些风吹草动指不定就要反水,所以韩昭宣这样的山西大土豪现身说话,效果就不一样了。

    韩昭宣被王欢的眉毛鼓励,顿时感到动力百倍,王欢暗中已经给他许诺,一旦得了山西,起码给他一个布政使的位置,这比姜瓖能给他的要高得多,所以这是立刻趁热打铁,鼓起腮帮子又开口了。

    “而平凉候就不一样了,侯爷是蜀中人,带的兵是客军,日后就算据有了山西,那也得靠山西官吏治理啊。大家且看陕西王永强,此人不过以前延安镇的一个小小参将,就因为跟了侯爷,在平定陕西时立了大功,现在高居陕西南镇指挥使,封延安伯,实打实的带兵实职啊!”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王永强一介莽夫都能识大体、辨好恶,我们山西群雄就及不上他吗?我韩某人读圣贤书,可自诩比那目不识丁的王永强之流要强得多,故而侯爷一至,立刻率众归附,连犹豫都不带的。”

    他这一席话说得大义凛然、铿锵有力,面部表情严肃堂皇,好像跟真的似的,听得知道他底细的夔州军诸将脸上直抽抽,暗道这人说谎说到这个地步,也是人才了。

    因为他背对着王欢,也看不到他脸上红没红,不过只听他接着道:“侯爷治下,万象更新、物华天宝,诸君不见巴蜀一带,早就不似前些年间流贼肆虐、民不聊生的景象,天府之国已然名副其实;陕西天灾之地,原本遍地是匪,贼比良民还多,如今侯爷据有不到一年,就已经化匪为民,化荒地为良田了,再过得一年半载,相信就将大有改观。此等爱民如子,难道还会失信于我等?”

    他转头向站在一边的虞胤:“是不是?虞大人?”

    虞胤乃一武夫,不善口齿,此刻正摸着脸上和侯和尚打架时落下的淤青想事情,冷不防被韩昭宣叫了名字,仓促下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憋了一阵,举起手来脱口吼道:“谁不信侯爷,我就跟谁急!”

    众人瞧着他,目光中都带着一丝惊讶,让虞胤很无趣,有些不好意思,为了掩饰尴尬,又举起手来叫了一嗓子:“一定急!”

    韩昭宣朝他赞许的点点头,然后赫然转身,向王欢单膝跪下,垂头低脑,口中叫道:“下官韩昭宣,领山西反正义军众将官,愿随侯爷披肝沥胆,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他这么一领头,后面的众人互相看了看,立刻纷纷跟着跪了下去,齐声喊道:“末将(下官)愿随侯爷披肝沥胆、万死不辞!”

    其中虞胤的声音最为响亮,他口才远远不及韩昭宣,无法担当白脸角色,唯有仗着嗓门大,希望能在王欢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

    看着眼前跪下的黑压压一片脑袋,和他们头顶上戴着的各式各样的帽子,王欢笑了,他知道,纵然其中有人没有真心实意,却也已经达到目的,山西义军,至少在明面上,将会是自己可以指挥得动的友军了。

    “各位快快请起,无须如此大礼!”王欢双手招了招,口中道:“我等都是大明臣子,为君为民奋战沙场,没有先后高低之分,只要奋勇争先,本候一定记下,日后封官荫子,自有造化!”

    众人闻言大喜,纷纷站了起来,在虞胤这大嗓门的带领下,又一次齐声吼道:“谢侯爷!”

    王欢请众人落座,伴着一阵“吱吱呀呀”的屁股落在马扎上的声音,他示意马万年在身边竖起一根长竿,挂上一副布质的硕大地图来。

    大家仔细一看,就发现这是一副粗略的山西全省图,以墨绘山、以丹砂为河,以点为城、以曲线为山,画的虽简陋,却很直观,能够一眼观尽山西全貌。

    有识货的,自然知道,这地图是在大明军用地图的基础上,细化了一层的,更加详细,也更加精确。

    “诸位,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下一步的动向。”王欢伸手在布图上弹了一弹:“据探子消息,刚离去不久的鞑子酋首、伪摄政王多尔衮已经领八旗兵东来,一场恶战,不可避免!”

    ps:实在抱歉,这两天因为儿子读书的事情,耽误了更新,不过今天已经成了,所以明天开始正常更新。

    (本章完)

第394章 太原城中的应对() 
“什么?多尔衮又来了?”

    “不是说刚走吗?还没一个月,怎么又来了?”

    “多尔衮是摄政王,麾下两白旗多精兵强将,上次来,将晋东诸州县招降不少,还把姜建勋从忻州打到晋西。”

    “去而复返,只怕兵威更盛,劲敌啊!”

    王欢话一出口,就如同在平静的水面上丢了块石头,激起涟漪无数。马扎上的义军首领们好似被人用棍子捅了一下,顿时激动起来,面带惊色的彼此议论起来。

    王欢没有让他们震惊多久,马上又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把他们的惊讶指数推向新高,并且震得愣住了。

    “另外,据代州方向的细作报信,两天前,鞑子新任命的宣大总督佟养量,带领山东兵从保定府入代州,攻下了雁门关,代州一带的义军首领刘迁、高山、张还初退守宁武,如今长城一线已经破了一个大口子,大同围城鞑子兵和太原鞑子之间,可以畅通无阻的自由往来。”王欢语气淡然,似乎浑然不觉自己说的话给众人带来了多么大的打击。

    为了配合自己的语言,王欢还用手在地图上表示山西长城的锯齿状图标上,描了一描。

    伴着他的手,众头领的心也跟着上下起伏,一阵倒抽冷气的声音隐约响起,这回无人作声,因为都被吓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