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工程师-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神色转为凛然,肃容向王欢,双眼目光突然间严厉无比,一字一顿的说道:“还有一点,欢儿你要牢记,我等生为大明之臣,死亦应为大明之鬼,当忠于君上,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效忠皇上,朱家子孙无论由谁称帝,你都要听命于他,不得行那贰臣、逆臣之事,更不可学左良玉公然造反,所谓君忧臣辱、君辱臣死,你要牢记,否则,我定不饶你!”

    王欢心中苦笑一声,这等愚忠,他是万万不认可的,皇帝家天下,他自己都不着急,我上赶着急什么?扶持一个没落的王朝,那是和历史规律作斗争,何其难也,正所谓花开花落、朝代更替,新生力量取代旧的势力,如浩荡江水、延绵入海,岂能靠人力阻拦?

    心中暗自感叹,嘴上却不能顶撞,王欢眼珠一转,就有了计较,立刻正色道:“义母所言极是,王欢一定牢记,今后不管成败荣辱,心中始终不忘汉家儿郎的血脉,此生以驱逐鞑虏、复我大明河山为首要,忠于社稷、万死不辞,只要此躯不死,壮志不渝!”

    他这番话油滑至极,说的是要收复大明江山,忠于社稷,可没有说明忠于哪个社稷,于是将心中不肯愚忠的意思,轻轻带了过去。

    秦良玉哪里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她也无力去管王欢的今后,说这些话,不过是吓唬吓唬王欢而已,希望王欢能像自己一样,把一生都献给朝廷。

    王欢说得大义凛然,单手抚胸作忠烈状,让秦良玉颔首微笑,心中大为满意。

    两人又说了些授官任命的具体事情,秦良玉就有些疲劳不堪,于是王欢告辞而去。

    接下来的两天,王欢就呆在土司城中,静候中官授官,他先将三千民壮派了回去,继续万寿谷中的修建和农田事物,留祖边和马新田在身边等候。

    第三天早上,秦良玉广召石柱大小头人佐官,在土司城大堂中宣布王欢的任命诰书。

    唐王派来的中官,做这样的事情驾轻就熟,这些年不知读了多少类似的任命,他亲自在秦良玉提供的空白诰书上填写字迹,反正这么干也不是头一回了,远在福建的唐王肯定不会怪罪,相隔万里的蜀中早已不是朝廷能掌控的了,只要这里的军阀能还奉大明为主,或者说奉唐王为帝,再给几个总兵的名份都行,中官宣读完了,回去告诉一声就成。

    中官高高站在堂前的台阶上,手展黄色缎面诰书,尖着嗓子向跪在阶下的无数人等,宣读了名义上由监国唐王任命的总兵人选,当王欢的名字由这个太监读出来的那一刹那,王欢不由自主的浑身一颠,他心情复杂的抬头躬身谢恩,三呼万岁接下了诰书。

    王欢转过身,将手中诰命高高举起,长身而立,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一层金色,跪在阶下的众人,恍然有朝圣的错觉,那一刻,王欢显得无比威严,意气风发。

    (本章完)

第153章 整军() 
诰命和印绶都是这两天现备下的,还散发着热乎劲,王欢收好这两样代表着今后身份的物事,私底下塞了点金银给中官,然后向秦良玉辞行,赶回万寿谷去了。

    临行前,秦良玉本想把缴获至谭文的武器铠甲尽数交给他,王欢却推辞不要,只是要求把白杆兵标配的白蜡杆长枪送一些,秦良玉大手一挥,直接就将仓库中存留的五千多杆长枪都给了他,让王欢嘴巴都笑得合不上了。

    回到了万寿谷,与留守谷中的许铁柱、马崇明和周成等人碰了面,几人分别向他汇报了这几天里各自分管的情况,都没有什么事,王欢着重审核了银矿的账目,并实地查看了各种制度是否被这胖子放松了执行,一番折腾下来,王欢才放了心,马崇明果然将银矿看成了命根子,比王欢还重视,各种搜身、保卫等规程制度执行得一丝不苟,也没有贪墨的情况,因为账房中的书记,都是王欢从土司城带来的人,马崇明还担心王欢贪墨呢,双方都留神着相互监督,反而不会造成误会。

    水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各处矿山进展顺利,矿石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万寿谷中的工坊中来,就连最为危险紧要的火药场,在王欢带出的徒弟用心操作下,这段时间也没有发生爆炸事故。

    只不过肥猪太少,甘油提炼很成问题,马崇明的族人天天都在外面州府奔波,四处收购生猪,弄得几乎临近地方的人都知道石柱人生活越来越好,顿顿都要吃猪肉,这不,拿着银子八方求猪,将生猪的价格都抬高了不少。

    这样却也间接宣传了万寿谷,老百姓们一听,好家伙,我们这里连糠都吃不上了,石柱那个万寿谷居然还能吃肉!简直是人间天堂啊,于是奔涌到石柱的人越来越多。

    很快的,万寿谷人口总数轻松的上了五万人,这么大的人口数量,让许铁柱和周成忙的不亦乐乎,将谷中能够用上的土地都建了房子窝棚,安置新到的百姓,再分配入山开矿还是到谷外寻地拓荒。

    当初看似巨大的万寿谷,立刻显得有些狭小起来,虽然散了不少人到山中矿山,也非常拥挤,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这么多人,粮食吃紧。

    必须开辟新的地盘了,王欢暗暗心道,而且刻不容缓。

    三千年民壮,回到万寿城后并没有马放南山,而是仍然坚持半天劳作,半天练兵,王欢还从中选择了三百人,都是在黑山谷和松林两场战斗中表现突出、敢于厮杀的人,这三百人与一百五十人的战兵一起,全天训练,作为骨干来培养。

    训练的方式,也改为上午队列体能训练,下午进行阵型和兵械训练,还要熟悉金鼓唢呐的声音,懂得什么样的信号是要求他们做什么,不能出现鸣金收兵反而一股脑向前冲的情况。

    王欢预计在九月初的样子兵发奉节,那个时候,正好是曾英与张献忠在纠缠的紧要关头,曾英兵力不够,肯定不会出兵来干扰,万寿谷兵马可以轻轻松松的占了奉节以西的大片土地,吞并整个夔州府。这片地方本来除了谭文,还有王祥等人镇守,可是为了对付张献忠,曾英只留了谭文,其他人都调往了重庆府,非常空虚。

    趁你病要你命,是王欢的日常,这么大个空子,他不会放过的。虽然曾英收到谭文兵败的消息,明知夔州府空了,也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王欢捡了这个桃子。

    于是从八月下旬到九月初的这段日子里,王欢天天守在校场上,监督着练兵,而三千民壮,也渐渐成型,虽然不及亲卫百人队,也赶不上一百多白杆兵旧部,却也足以堪用。

    这天下午,趁着练兵休息的空档,马新田抄着两杆长枪,向王欢和祖边讲解起来。

    “大人,白杆兵长枪分两种,一种长,一种略短,用途不同,各有千秋。长的这种,全长三丈三尺,前略细后略粗,枪刃长两尺,后配铁刺,可扎入泥土中稳固枪身,是用来对付骑兵的,因为沉重,非强壮者不可用,又称为拒马枪。”

    “而短的这种,是平常使用的,全长两丈,前后粗细等同,枪刃长一尺三寸,后配铁环,枪可突刺钩削,也可竖立起来用铁环砸躺在地上的人。”

    “战时列阵,拒马枪前列,如果敌方皆是步卒,人数相等,则可列尖锥阵,以我方进攻为重,效仿尖锥破泥的意思;如果敌方以骑兵为主,人数差不多,可列三叠阵,枪兵居前,弓手弩手与火器居后,;如果敌方人数远超于我方,则可列圆阵待援,同样拒马枪在外,枪兵次之,弓手弩手等最为靠里,如果能够有车兵配合,则可以坚持很久而不破。”

    祖边点头道:“这种战法,很像浑河之战时的战法,可惜车兵的火药最后告竭,建州鞑子又拖来了佛郎机炮,才轰开了车营。”

    王欢看着两杆长枪,若有所思,眯着眼睛沉思了一会说道:“如果我军与敌军人数相等或者相差无几,但敌军都是骑兵,靠着白杆兵的枪阵,能不能与之一战?”

    马新田眉头一皱,摇头道:“战是能战,不过只能防御,只要士卒训练有素,临危不乱,保持枪阵队列不散,骑兵不可能冲得破,但要做到这一点很难,而且这么做只不过缩成了乌龟壳,困守等死而已。”

    祖边也道:“骑兵对步卒,本来就不对等,我在辽东,在关宁军铁骑营里谋过差事,那铁骑出动,真的是来去如风,步卒怎么打?追不上跑不过,骑兵想攻就攻,不能攻就远远的骚扰你,让你不敢行军,时刻严阵以待,拖也拖死了。”

    王欢道:“北方地形平坦,便于骑兵奔驰,故而北地多骁骑,不过如果把战场换做山地呢?骑兵还能那么自如吗?到处都是沟沟坎坎,想必骑兵也跑不起来吧?”

    马新田和祖边一愣,想了想才一齐点点头,祖边道:“那是当然了,骑兵作战,地形很重要,没有大块的平地,无法奔驰,自然就威力大减。”

    马新田也道:“正是如此,当年诸葛武侯以蜀地立国,同样缺乏骑兵,却仅能靠步卒就能与曹魏一争高低,依仗的就是汉中与关中崎岖的地形,在秦岭一线,基本就找不到平坦的地儿,曹魏骑兵根本无用武之地,而只要占了汉中取了关中,就能望西北羌地,羌地能养马,假以时日就能组建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可惜武侯早亡,否则三国志也许能改写呢。”

    说到这里,马新田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眼睛瞪得溜圆,望着王欢呆了,他刚才无意间,说出了王欢心中思考很久了的打算。

    王欢想过,如果自己能造枪造炮,当然简单,直接组建一支装备着火枪铁炮的现代化军队一路碾压,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一路放着枪打着炮打到沈阳就完了。可惜不能,那些造枪造炮的工匠,连影子都找不到。

    自己手中有的,只有白杆兵,装备只有摧山弩和藤甲,可谓简陋到了极点,基本上停留在冷兵器时代,除了灭虏弹,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要跟建州鞑子拼命,怕是胜算不大。

    女真以骑射立国,披甲者都是骑射精湛的优秀射手,骑弓的射程又远超摧山弩,论火力输出无法取胜,而灭虏弹的投掷距离不可能比牛角骑弓还远,自己的兵握着威力巨大的灭虏弹还没扔出去,就给人家射死在原地了,这么一来,仗还没打,就能预料到结局。所以与骑兵交战,步卒必须选择合适的战场,最好是山地等崎岖地形,骑兵冲不起来,被迫步战,这么一来,像白杆兵这种步卒就胜算大增。

    当然了,江南南明覆灭是另一回事,水乡作战,建州和蒙古的骑兵也派不上大用场,南明基本上是被投降的汉人打垮的,建州兵没费多大力气。隆武和永历等******的军队,输就输在士气和心气上,冷兵器作战拼的就是勇气和斗志,没有铁一般的意志和坚强的纪律,不可能战胜强悍的百战精兵。南明自上而下都是一滩烂泥,别说山地,就算让他们蹲在水泥碉堡里,一样会溃败。

    所以王欢才会想入川,才会想掌握白杆兵,以擅长山地的白杆兵据蜀中,然后北出汉中占关中,建立骑兵,再寻机图后续,这就是他的路线图。早在扬州的破庙里见到李廷玉的那一刻,他就明白了,要想成功,要想力挽狂澜,以自己的条件,除了这条路别无他途。

    诸葛武侯鞠躬尽瘁,死在五丈原,王欢却不会,他坚信这一点。

    (本章完)

第154章 谭氏家族() 
马新田和祖边心中热血沸腾,原来王欢是如此打算的,两人本来隐约明白,王欢的所作所为,不是一个安于万寿谷现状的人,迟早要弄出点事情来,只是不明白他究竟要如何做?四周豪强林立,大小势力星罗棋布,靠眼下的实力,没有一个长远的眼光来计划盘算,非常容易泯灭在乱世当中,如今王欢第一次向二人阐明了自己的通盘战略,想来着实可行,让这两个军汉振奋不已。

    人都是有野心的,希望在明主手下发光发热,将来能博得富贵荣华,如果王欢是个小富即安的庸主,难免让他们失望。

    只有宏图壮志的雄主,才能让祖边和马新田这样的武夫甘心卖命,进而广聚人才,壮大声势,在乱世中创下一番基业。

    “大人,你是说我们也要效仿诸葛武侯,据蜀中而望天下,复我汉家河山吗?”祖边也听出来了,激动地站起来振声道。

    王欢摆弄着手中长枪,斜眼撇他:“八字还没一撇呢,你激动什么?先把手下兵练好吧,没有好兵,望什么天下?”

    祖边把胸口一拍,傲然道:“大人放心,按你的法子,这伙庄稼把式早已经够当战兵,又打过两场仗,见过血杀过人,再操练几天,保证不输给大明任何一个总兵的手下。”

    马新田也沉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