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并州李义-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长得很是白净,看年纪和吕布差不多大小,两个大大的耳垂颇为引人注意,双臂虽然没有过膝,但也非常长。

    “子康,为你引见一下,这位乃是中山靖王之后,瓒在拜师大儒卢植卢子干时的同窗刘备刘玄德。”公孙瓒笑道,“玄德,这位就是卢夫子一直在念叨的李义李子康,你最恨的那个人。”说到最后,公孙瓒露出了一副不怀好意的表情。

    “呃……恨我?”李义古怪的看着刘备,心中不明白自己哪里得罪了这位未来的大汉皇叔。

    “哈哈,子康莫要听伯珪胡言,只不过是昔日备拜卢大儒为师时,因为愚笨,总会被夫子念叨。又因为你那神童之名传遍天下,所以每次都会被夫子作为例子来激励我等。”刘备大笑着解释道。

0046:不一样的刘备() 
说起对刘备的印象,李义可以很明确的表示,他不怎么喜欢刘备。理由也很简单,他对于刘备的印象基本都是来自【三国演义】,对于靠着哭哭泣泣得江山的刘备又怎么可能有什么好印象?

    “云长救我!”

    “翼德救我!”

    “子龙救我!”

    “军师救我!”

    “我乃中山靖王之后……”

    这就是李义对刘备的所有印象,而且因为【三国演义】一书对于刘备麾下那些文臣武将的大戏份描写,使得李义一直觉得,就算换头猪坐在刘备的位置上,也能够横扫魏吴一统天下,可偏偏,刘备竟然玩砸了。这种情况,怎么可能让李义对他有好印象?

    只是如今,在和刘备、公孙瓒交谈了一番后,李义对于刘备的印象可谓是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刘备的话不是太多,但每次发言,必定一针见血,直指李义等人话题中的要害。而且在说到许多问题上,李义完全看不出刘备到底在想些什么,虽然他一直都是笑眯眯的看着自己两人,仿佛只是在恭顺的倾听而已。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公孙瓒的口中,刘备是非常豪爽义气的人,在整个涿郡都有很大的名气。许多附近的豪侠都争着依附在刘备的麾下,俨然涿县的地主豪强。

    “伯珪过誉了,备能有今天,一靠的是同宗叔父的救济,二靠的则是大家的抬举,论本事,备又哪里比得上伯珪你呢?年不到30,就已经成为了涿县县令,未来不可期啊~”刘备听到公孙瓒的话后连忙笑道。

    说着,刘备又给李义讲了一番关于公孙瓒的故事,在他的口中,公孙瓒简直就是少年霍去病的翻版,乔装士兵护送对其有恩,因犯法被发配到交州日南的涿郡郡守刘君,后来成为辽东属国长史时,又凭借数十名骑兵大战数百鲜卑骑兵……

    “玄德你太谦虚了,整个涿县谁不知道你刘玄德乃是王将军的高徒?一手剑术打遍涿县无敌手!”公孙瓒闻言大声说道,只是说话间,脸上却忍不住露出了得意之色。显然,对于刘备的话他可是非常的受用。

    “这两人……用不用这么互相吹捧啊?”李义心中无语的想着,不过还是很捧场的问道,“王将军?”

    “是啊!子康你应该听说过,天下第一剑师,虎贲将军王越。昔日其辞官回乡时路过涿郡,不知道玄德给王将军灌了什么迷汤,愣是被其收为了关门弟子。”公孙瓒叹息道,说这话的时候他的语气有些酸,显然对于这件事情非常羡慕。

    “竟然是他?”李义露出了让公孙瓒很是满意的惊叹表情,而事实上他也确实很震惊,要知道在前世的网文中,王越基本被称为步战第一人的存在,而这辈子,他也从李彦、童渊的口中得知了关于王越的许多事迹。别的不敢说,但剑术天下第一,却也没有太大的毛病。

    三人不断聊着,随后李义更是来了兴趣想要和刘备比上一场,对此,公孙瓒和刘备都没有拒绝。人的名树的影,他们同是好武之人,自然也想见识一下刀枪箭三绝的李彦和枪王童渊共同的弟子李义,在武艺方面到底有多少天赋。

    两人比试了数十个回合,全都是点到为止,公孙瓒和刘备认可了李义的武艺,李义却被刘备的武艺给震惊了。“或许,这才是刘备真正的实力吧?”李义心中暗想着。

    本来李义还想去见见张飞,不过因为公孙瓒和刘备太过于热情,呆在涿县的三天李义愣是没办法自己在这里逛逛,不是被公孙瓒拉去喝酒,就是被刘备拉去喝酒。

    又呆了数天,李义四人终于离去,临走时,刘备和公孙瓒愣是送到了涿县城外3里左右的地方,才在李义的苦劝下回去了。

    “阿布,你们觉得伯珪和玄德两人如何?”李义随口问着其他三人。

    “为人豪爽忠义,会成为一名好官。”吕布等人简单明了的说道。显然,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可能想像得到这两人在未来的时代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闻言,李义顿时醒悟,此时的天下还不是未来的那个乱世,根本不可能问出李义心中的那个答案。不过,他还是有些好奇的问道,“那你们觉得如果我去当官的话,会如何?”

    “主人定会成为像飞将军李广那般的人物!”吕布闻言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回答着。

    “哈哈,阿布你倒是会说话!”李义闻言大笑道。

    说起来也好笑,李广论战绩的话,显然比不上后面的卫青霍去病,但在李家,不管是吕布还是其他人,都在这个话题上很聪明的选择了李广而非后两者。当然他们自然是不知道李义的老祖宗就是李广之孙李陵,不过显然,同样姓李以及擅长骑射,让吕布等人在选择时并没有纠结太久。

    从幽州南下,进入中山国后李义一行人就直奔常山国,一路走走停停,李义等人顿时就注意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主人,奴婢打探清楚了,这些人自称为太平道,一边为百姓们治病解惑,一边宣传他们的教义。”吕布向李义恭声汇报着。

    此时李义他们身处中山国新市县的一处客栈的包房中,身为地主,李义虽然算不上多富,但也基本不差钱。再加上有了小白的存在,李义也不希望自己吃饭的时候,还被一群陌生人注视着。

    “太平道吗?”李义闻言喃喃自语着。

    “外兄,这太平道有什么问题吗?”颜良好奇的问道。

    “没,只是觉得他们的信徒似乎很多……”李义自然不会说实话,而事实上就算说了实话又能如何?

    “这很正常,奴婢听说,这太平道的符咒似乎很灵验,许多疑难杂症喝一碗就见效。而且成为太平道的信徒后,还有机会听太平道的方主传道授业,这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根本不可能拒绝。”吕布闻言解释道。

0047:初闻太平道() 
前面有提到,在这个时代,想要看书获得知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之所以会如此,自然是因为各地的世家豪族们对知识的垄断所造成的。知识就是力量,在这个时代可能未必会有这么一个说法,但对于所有世家子弟来说,知识约等于地位,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其实仔细看看那些朝堂之上的士大夫们,或者绝大部分的地方官员,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标识,世家子弟,或者和世家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李义所认识的人中,两个夫子皇甫规和张奂均是世家子弟。

    皇甫规的祖父皇甫棱曾任度辽将军,父亲皇甫旗则是扶风都尉。而张奂的父亲张惇曾任汉阳太守,自己则是太尉朱宠的弟子。

    而如今已经升为司隶校尉,原五原郡守的郭鸿也同样是世家豪门,父亲郭禧官至太尉,郭氏一族更是颍川阳翟的名门大族。

    那么,只有名门大族才能够当官吗?自然也不是。比如陈古,他就是寒门出身,不过因为拜的一位大儒为师,后被举孝廉最终成为了九原县县长。只是虽然他是寒门出身,但显然,在他的身上,那位大儒的身影才是他坐上九原县县长最重要的资本。

    事实上这也是世家为了维系自己家族的统治力,同时又不会惹来皇帝忌惮的妥协办法。一个家族,就算族人众多也不可能每代都有杰出人物。既然如此,那么不如寻找一些优秀的寒门子弟来扩大自身家族的影响。

    就好像李义,无论他日后有多么大的成就,皇甫规和张奂弟子的身份,都会跟着他一辈子。当然了,不可能每个寒门子弟都有资格和机会成为世家大儒的弟子,绝大多数的人,都只是某某人的门生。

    简单的说,接受大儒亲自授业的人,才能够成为大儒的弟子,比如公孙瓒、刘备就是卢植的弟子。而如果是拜在某人门下,但实际上教授他的是其他人,则算是某人的门生。

    这种情况,将整个汉朝的官员制度牢牢的被世家们把控着,就算汉武帝为此推出了孝廉这么一个察举考试制度,却也最终成为了世家扩大自身影响的利器。因为举孝廉的资格一直都把控在各州的高官手中,比如郡守或者刺史,而这些人又都是世家之人,那么不多的举孝廉名额又怎么可能给那些和世家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呢?

    这种情况,使得那些愿意给平民百姓们传道授业的人很容易受到追捧,就好像之前李义教导吕布他们读书,虽然都不是什么高深的知识,但就算如此,也让他们的父母非常感恩。

    “难怪历史上的黄巾之乱规模那么大,恐怕除了那个时候确实因为朝廷腐败天下民不聊生之外,张角本身的这种方式,也是平民百姓愿意跟随的最大原因吧?”李义听到吕布的话后,心中暗想着。

    他从吕布的语气中能够听出,吕布对于太平道还是很有好感的。乃至赵云、颜良他们对于太平道,似乎也挺感兴趣的。

    “要不要去见见张角呢?但张角又是那么好见的吗?”李义脑中不断想着,说实话,对于这位在三国演义之中不多能够呼风唤雨的主,李义还是颇感兴趣的。更别说他的出现,直接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

    仔细想了想,李义还是放弃了,先不说能不能见到张角,就算见到了又能如何?就像他之前在涿县没有去见张飞一样,一个不过10多岁的孩子,就算见到了,也就是那么回事。此时的李义,对于这些历史名人什么的,早已经没有刚来时候的热情了。

    不过虽然李义放弃进一步和太平道打交道,但一路走来,想要看不到太平道却实在是千难万难。李义不知道张角到底收了多少弟子来帮他传道,但每路过一个县城,都会发现最少一个自称“大贤良师”弟子的人在其中传道。

    李义曾经仔细看了看,抛去那些不科学的东西,李义发现这些人的医术竟然都十分的不错,更重要的是,口才也很出色。“啧啧,或许黄巾之乱之所以会爆发,不是因为朝廷或者汉灵帝有多么的无能,而是这些地方官员根本不重视这种团体。”看到有些地方官也帮忙宣传太平道,李义心中无语的想着。

    真定县,赵府。

    “多谢子康这些年对愚弟的照顾和教导……”赵云的兄长赵风恭声说道。他是赵家的家主,正如李义所想的那般,赵家在真定的影响力很大,虽然打不到李家在九原的那种,但也相差不远。

    “子虎客气了,我和子龙甚是投缘,而且其师又是义的叔父……”李义笑着应道。

    赵风为李义一行人举行了酒宴,不过在酒宴上,他给李义的感觉并非那种纯粹的武人,反而更加圆滑一些。这种感觉主要是因为赵风对于颜良也颇为热情,理由李义用脚指头想都不会觉得是颜良长得帅,而是因为颜良是邯郸颜家的长子。

    邯郸在赵国,而赵国就在常山国的下面,这种距离的两个家族既不会出现利益冲突,互相联合起来又可以得到更加巨大的影响力。当然,这一切只是李义的想法而已,或许只是赵风人比较热情好客呢?嗯……如果不是在临走时,赵风让颜良帮忙带一些送给颜雷的礼物,李义可能会真的这么想。

    不过就算如此,李义对赵风的印象还是很好,毕竟在这个时代,想要不让家族灭亡,联合发展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像赵家、颜家这种普通的地主豪强。

    “阿云,虽然在这里可能没有人继续教导你,不过我希望你也不要有任何的放松。”李义拍着赵云的肩膀笑道。虽然他知道就算没有他的这番叮咛,历史上的赵云依然还是那个常山赵子龙。

    “请子康君放心。”赵云似模似样的恭声说道。

0048:张角来访() 
离开赵家之后,李义带着吕布、颜良顺着官道直接进入了巨鹿郡。理由也很简单,走官道的话,从真定到邯郸,从巨鹿郡走更近。

    “不愧是太平道的大本营啊……”进入巨鹿郡多日,李义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