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并州李义-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国快快请起……”见状,刘协连忙上前试图将董卓扶起,不过他也不过只是做个动作而已。因为在他还没有碰到董卓之时,根本没有下跪意思的董卓就已经站了起来。

    只摸到空气的刘协稍微楞了一下,不过还是很快恢复了脸上的笑意,看着董卓笑道,“相国讨贼归来,一路辛苦了,朕已经命人摆了酒宴……”

    刘协的话听起来很是生硬,显然是有人专门教导的。不过显然,董卓是根本不会在意这些,“哈哈!陛下如此说,臣又如何会拒绝呢?”说罢,竟是直接拉着刘协的手大步向城内走去。这种行为,顿时就让许多士大夫皱起了眉头,只是却根本没有人敢开口呵斥。

    酒宴上,虽然是刘协为董卓设置的酒宴,但因为刘协年纪太小,所以只是饮了一杯做个意思,又夸奖了董卓一番,就在宦官、宫女的离开了。而随着他的离开,酒宴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恭祝相国击退袁氏叛逆,如此一来,天下将再次恢复安定……”司徒王允举着酒杯恭声说道。

    “哈哈!子师太过夸奖了……”董卓闻言得意的大笑道。

    见状,一群士大夫们纷纷有样学样,不断阿谀奉承着,仿佛董卓真的是匡扶社稷的忠臣一般。不过,绝大部分的士大夫们还是低着头自顾自的饮酒,和这场宴会显得格格不入。

    一旁,李儒眯着眼环视着众人,不时小酌两口,与贾诩轻声交流着什么。

    不多时,王允忽然环视着众人高声说道,“诸位,请听我一言。”一句话,顿时将所有人的目光集中了过来,也包括董卓、李儒等人。他们诧异的看着王允,不知道他准备说些什么。

    “诸位,允以为,相国此次击败图谋篡逆的袁氏逆贼,实乃本朝开国以来,都未曾出现过的旷世奇功!这等功劳,如果没有加赏,又如何能够服众?!所以允建议,举荐董相国为当朝太师!”王允看着众人朗声说道。

    “什么?!”一番话,顿时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董相国于我大汉,就好比商之闻仲、周之姜尚,只有位在诸王之上的太师之位,方能让天下百姓心服……”王允侃侃而谈着,丝毫没有在意众多士大夫那震惊的目光。虽然许多士大夫们都对董卓极尽阿谀之词,但也不过如此了。

    而一旁的李儒和贾诩更是看着王允面露古怪之色,目光闪烁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唯有那董卓,在听了王允的话后顿时兴奋的站了起来,“子师之言,卓愧不敢当啊!”

    好吧,董卓也会自谦了?只是他那满脸的笑容,却是怎么也没有看出愧不敢当的模样。

    而见状,王允自是继续吹捧着董卓,好半响,一旁的李儒才轻笑着说道,“相国,下官以为,王司徒所言甚是,如今袁氏未灭,只有相国升任太师,才能够威震宵小,保我大汉社稷……”

    嗯……任太师和保社稷有什么关联吗?谁知道呢,但当李儒开口时,一直沉默的士大夫们就不得不站出来表态了。

    而结果……不言而喻,最少在如今,又有哪个敢真的当面反对董卓的呢?同时,董卓也对王允更加宠信,甚至可以说,除了李儒等多年追随董卓之人,王允就是董卓最信任之人了。

    只是如此一来,王允在朝中士大夫们的心中,名声算是臭了。许多不甘董卓乱政之人无比鄙夷着王允,甚至以与其有过交流为耻。但对此,王允丝毫没有在意,依然作为董卓身边的红人,为其排忧解难。

    在这种情况下,董卓越发的嚣张跋扈,不但大肆提拔亲信铲除异己,甚至连续数日都住在皇宫之中,更在刘宏、刘辩等人的嫔妃中,挑选年轻美貌之人,或自己享用,或赐予下臣。

    凉州。

    “哦?韩遂死了?”张宁看着手中情报惊讶的自语着,不过当看到接替韩遂之人时,却露出了莫名的笑容,“韩遂的长子……我记得就是那个送往董卓那边当人质的韩黔吧?”

    “正是他,他今年已经26岁,不过和其父不同,空有武艺,却没什么其他才能……”一名面无表情之人恭声汇报着关于韩黔的情报。这些年来,在张宁的部署下,其情报网早已经渗透到凉州各个地方。

    “呵呵,这就有意思了。”张宁轻笑道,“等到那韩黔到达凉州后,我要见见他。”

    “诺!”那人应了一声,随即就离去了。

    而带屋内恢复寂静后,张宁的脸上再次露出了一丝冷笑,“董卓啊~你可是给我送了一份大礼呢~”

0410:请人不如育人() 
    颍川阳翟。

    “德操公,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里竟然还和当初一样~”李义坐在司马徽的茅庐中,一边饮着不知名的茶叶,一边对司马徽笑道。

    “呵呵~山林野人之处,自然没有那么多的变化~”闻言,司马徽轻笑着说道。

    闻言,李义忍不住感叹道,“是啊,越是繁华的地方,就越容易发生变化……”

    听到李义的话,司马徽没有回答,只是再次给李义倒满了茶水,随后直视着李义的双眼的问道,“子康此次前来,想来是还是为了那件事情吧?”

    “正是如此!如今联军战败,董卓依然于长安祸乱朝廷,而那袁氏子弟,虽然名满天下,但却也各有打算……所以义想请德操公出山,助义一臂之力!”李义并没有躲闪司马徽的目光,而是与其对视着沉声说道。

    “唉,我不过只是一个快入土的老朽罢了,而且我给子康的回信中,却也是说得很清楚了。”司马徽摇头无奈的笑道。

    “正因为如此,今天义才亲自前来!”李义看着司马徽恭声说道,“德操公之才,虽未必是冠绝天下,却也是义生平仅见。虽然德操公不想过问俗世,但为了天下百姓,义还是厚颜前来,再次邀请德操公随义前往并州!”

    李义邀请司马徽前往并州几次了?恐怕他自己都记不太清楚了,因为只要豫州一带有些什么风吹草动,不管是战争也好,灾难也罢,他就会派人送信给司马徽,希望他能够前来并州居住。而每一次,都被司马徽拒绝了。

    所以如今,李义亲自来了,因为他知道,如果这一次不来,恐怕他再也没有机会来了。因为当大乱之世正式降临时,他根本没有任何机会离开并州,而且其他人也不可能会让。

    就好像这一次,他也是费尽唇舌,才让诸将同意他前来颍川。甚至本来李义只打算带着小白前来的,结果吕布等人说什么都不同意。最终,李义只能妥协,带着典韦以及十数名陷阵营的士兵前来,而小白,则由邹茜、杜月两女带着跟随大军返回并州。不得不说,这头色虎也是没谁了。

    听到李义的话,司马徽沉默着,好半响,才看着李义幽幽的问道,“子康,你觉得未来当真会出现乱世吗?”

    李义摇了摇头说道,“联军虽然以没粮为由解散,但有识之士又怎会不明白其中的那些事情?恐怕用不了多久,袁家兄弟就会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地吧。如此一来,恐怕其他有野心之辈也会坐不住的。”

    “子康就是其中之一吗?”司马徽闻言看着李义笑道。

    “这……”李义张了张嘴,差点被司马徽这番话给堵死,不过很快他就回过神,一脸严肃的看着司马徽说道,“不错!义不想欺瞒德操公,在经历了这次事情后,义虽不想,但也不得不为以后做好打算。”

    “呵呵,子康之言,倒是听婉转的~”司马徽抚须轻笑道,“不过老夫已经到了知命之年,恐怕也没有多少年好活了,以前不愿意为官,如今却也没有改变的想法。”

    “唉……”闻言,李义无奈的叹了口气,虽然早有准备,而且也被司马徽拒绝了多次,不过如今被司马徽当面拒绝,李义心中还是有些郁闷。不过很快,他又开口说道,“既然如此,义还有一个请求,希望德操公能够前往并州,在义新设的学院中任职。”

    “学院?”司马徽闻言沉吟着,随后顿时大笑道,“好你个李子康,我不答应出仕,你就换着法子让我为你效力!”

    “不错!”李义却也没有否认,“义打算在无双城建造一所学院,挑选年轻才俊进来读书,所以希望德操公能够前往担任院长一职……”

    “嗯……怎么个挑选法呢?”司马徽点了点头问道,似乎对于李义的这个提议颇有兴趣。

    “义的想法是分两步,一开始先挑选并州各地世家、地主之子,他们本身就已经拥有一定水平。同时,通告天下寻求年轻俊杰,同时也让那些想来求学或者与德操公交流之人知晓。”李义沉声说道。

    “嗯,那第二步呢?”司马徽不置可否的问道。

    “第二步……”李义说到这里顿了顿,随后看着司马徽沉声说道,“就是在各地开设基础学院!”

    “基础学院?”司马徽闻言楞了一下,有些古怪的看着李义问道,“子康,哪怕京师的童子科或者太学,从整个天下招收人才,也不需要在各地修建学院啊。”

    “德操公,义的意思是,这些学院并非教导什么高深的东西,而是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李义解释道。

    “最基础……”司马徽闻言沉吟着,随后猛地看向李义,一脸不敢置信的惊道,“你是打算让百姓也能入学学习?!”

    “不错!”李义点头应道,“无论是乱世还是治世,需要的是什么?其一,人!其二,人才!如今天下的年轻俊杰之中,绝大部分都是世家子弟,而那些不是的,也都和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人才,真的只有和世家联系上才会出现吗?不是!”

    “只要给百姓们一个机会,他们之中肯定会出现大量的人才!就算其中堪当大用之人不多,但治理地方,却也不需要那些大才!”李义看着司马徽肃声说道。

    随后,李义就将关于学院的各种想法和司马徽一一说了出来,花了一块大到离谱的圆饼。不过基本上,李义所说的东西都是前世那些学校玩烂的东西了。同时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以及做了一些附和时代的调整。但仅仅这些,足以让司马徽目瞪口呆了。

    “不行……不行……虽然子康之言,如果能够做到的话,足以称得上千古奇功,甚至足以堪比孔圣人。但……”司马徽顿了顿,看着李义摇头苦笑道,“太离谱了,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了。”

0411:劝说() 
    古代有学校吗?有!且有不少!除了位于京师的童子科与太学,还在地方上开设了学校。比如夏朝的痒,周朝的外舍,就是由朝廷出面开设在地方上的学校。不过,这种学校的学生,因为是朝廷出钱扶持,所以能够入学的学生,绝大部分都限于当时的贵族大臣之子。

    直到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理念后,能够让百姓入读的学校才开始出现,也就是所谓的私塾。但就算如此,一直以来百姓想要入学读书,依然是一件近乎不可能的事情。

    官学基本没有给普通百姓子弟的名额,除非是那种天纵奇才。但基本上,这种天纵奇才是很难出现在百姓家中的,就算出现,也很快会被地方上的地主、县吏发现,不多时就会依附到了世家的麾下。

    而私塾,虽然秉承着孔子的有教无类,但从秦朝至今的这些年来,战乱、天灾、人祸不断,使得私塾也很难得到发展。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那些开设私塾之人,大多都是厌倦了朝堂争斗的隐士。这等人,显然不太适合去教导孩童。

    就好像大儒郑玄、卢植等人,他们在地方办学,虽然并没有太多的限制,但他们可能从识字、写字开始教起吗?不可能!哪怕让他们的弟子、门生去教导,作为同样来求学的他们,又能用多少的心思呢?再加上许多孩童从很小的时候就需要去帮家中干活,又有多少的时间去用于学习呢?

    而且除了这些,还有一大堆的问题让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实现普及教育,是的,不是不想,实不能也!更别说李义那套用后世学校的宏伟规划了。

    只是听到司马徽的话,李义却摇了摇头道,“世无难事,有志竟成。而且在义看来,这件事情除了需要耗时长久之外,却也没有太多的困难。”

    “呵呵,子康啊子康,你这口气当真是……”听到李义的话,司马徽直接被气乐了。如果像李义所说的那般简单,朝廷早就弄出来了,更别说李义口中那恐怖的设想了。

    “德操公不信?”李义看着司马徽问道,嘴角露出了一丝古怪的笑容。

    见状,司马徽如何不知道李义的心思?“我确实不信!你也不用多言,只要你能够回答我几个问题,我就跟你走,余生就帮你弄这个学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