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并州李义-第2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徐将军还请放心,昔日主公让我担任河内郡守之时,就曾经说过,如果形势有变,可以在保证领地安全的情况下见机行事……”童飞闻言解释道。

    “既然如此,下官愿意写信送往新安和黾池劝说他们归降主公。”徐荣闻言恭声说道。

    “如此,就拜托徐将军了。”童飞闻言笑道。

    随即,童飞又让关羽、徐荣两人重新整编部队,并派人前往怀县,让郑玄之子,被李义派来河内担任长史的郑益暂代郡守一职,与侯成等人共同守备治理地方。

    而在另外一边,并州太原郡晋阳县。

    “唉……子师啊……昔日就应该强硬一点,让他回来为我效力才是……”李义看着手中的书信叹息着,脸上满是悲伤和自责之情。

    在他看来,王允之所以会死,和他昔日没有坚定的劝阻王允绝对脱不了关系。毕竟历史上利用连环计成功除掉董卓的王允,在这个时代已经少了最关键的两个人物,吕布和貂蝉。虽然现在王允依然成功了,但却把自己也搭上了……

    至于这件事情的真伪,李义倒是没有怀疑,因为这是吕布派人送来的书信,而且书信中对这件事情的描述还是比较详尽的。虽然严格说来,这些消息只能算是道听途说,但介于当时围观者甚多,而且长安几乎绝大部分的百姓都知道一二,倒也基本可以确定这件事情的真实性。无非,就只是细节不同罢了。

    “虽然司徒公的意外身亡让人很悲伤,但主公其实应该为司徒公高兴才是,毕竟铲除董卓是司徒公一直以来的心愿……”一旁的郭嘉、荀彧看到李义的模样,纷纷开口劝道。

    “心愿吗?呵呵,确实呢。”李义闻言笑了笑,只是那笑容之中,带着一丝难以形容的语气。郭嘉和荀彧自然听出来了,不过却只是以为李义只是因为王允之死而感到悲伤。但只有李义知道,那不过是一个穿越者才会拥有的复杂心思罢了。

    是的,在郭嘉和荀彧看来,王允为了铲除董卓虽然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成功了。这……就足够了!因为王允在执行计划的时候,可是早就抱了必死的决心。而事实上从董卓入京之后,那些反对董卓的,试图刺杀、铲除董卓的士大夫们,又有哪个不是抱了必死的决心呢?

    或者再往前说,那些试图铲除宦官的士大夫们,也照样都是做好了丢掉性命的准备。毕竟,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作为会引来什么样的报复呢?

    只是从整段历史来看,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人,其实都只是白白送死罢了,哪怕是真的杀了董卓的王允,似乎也没有改变什么。就好像历史上董卓死后不久李傕和郭汜就接替了他的位置,如今,却变成了马腾和李肃。

    摇了摇头,将脑中的胡思乱想抛出脑海,随后李义看着荀彧沉声说道,“文若,派人将这件事情通知彦云和伯超吧……告诉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毕竟子师是我多年好友。只是可惜,却是没办法让子师回到家乡下葬……”

    在吕布的信中有提到,刘协打算将王允厚葬在长安,百官们也都同意了。如此一来,王允自然不可能回到家乡下葬了。不过毕竟是由皇帝亲自下令并且下葬于京师,对于一名士大夫来说,虽然无法荣归故里,但从荣誉和风光比起来,却要高上不知道多少倍。

    “诺。”荀彧闻言恭敬的应道。

    “奉孝,派遣人手前往京师打探情报,虽然铲除了董卓,但那马腾和李肃却也不是什么善茬。另外,传令给奉先和伯武,如果有机会的话,看看能不能拿下河东以及函谷关。嗯……另外传令各郡进行备战。”李义又转头看向郭嘉吩咐道。

    虽然董卓已经死了,但他的嫡系部队却还在,而且那马腾和李肃看样子也不是省油的灯。如此一来,李义不得不做好准备,以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毕竟,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也是很想入主长安的……

    “诺!”郭嘉闻言应道。

    随后李义又随意的和两人说了两句,荀彧和郭嘉就知趣的退下了。他们很清楚,此时的李义需要的不是劝慰,而是一个能够静处的空间。

    而待两人离开后,屋内重新恢复了一片寂静,良久之后,屋内传出了一声充满无奈、悲伤的叹息声。

    不过,虽然李义对王允之死很是感慨和悲痛,但这种情绪并没有影响到李义太多,毕竟生死离别什么,他已经经历太多太多了。而且,这也是王允自己选择的命运。所以李义在隔天就重新投入到了各种政务之中,同时传令给魏郡的颜良,让其留意冀州的情况。

    而就在接到消息的第三天,在王允之子王盖的主持下,在王家的故乡祁县为王允举行了一个比较简单的葬礼。毕竟,王允已经在长安进行了厚葬,他们这边连遗体都没有,想要大葬却也是没有什么办法。

    不过李义还是带着蔡琰等女亲自赶来参加了这场葬礼,以此表示自己对王允的尊敬,同时也为了让王家放心为其效力。

0515:惊讶的李义() 
    在得到长安变故的消息后,李义就开始进行军备,并派人打探长安的消息。虽然如今的形势和历史上的记载出现了偏差,但董卓的余部还在,而且还分别统领着大量的部队。这种情况下,关中的形势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李义也不敢保证。所以他必须做好完全的准备,以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情况。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只是,虽然这段时间李义不断在推测在董卓死后,朝廷以及关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变化,但当结果出现后,他却还是有些难以相信。

    “李肃死了?马腾掌控了朝廷?”李义看着手中的这道圣旨,心中的震惊都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了,因为他真的没有想到马腾能够上位,而且还是如此之快的掌控朝廷。因为算算时间的话,这道圣旨基本可以说是在董卓死后没两天就送出来的。

    好吧,看起来李义似乎有些看不上马腾,不过这也怪不了李义。历史上的马腾在董卓死后,虽然与韩遂联合而雄踞右扶风和凉州,一跃成为了关中最强大的势力。但面对李傕却直接被打回了凉州,最终接受了李傕的劝降。而后,更是被曹操玩弄于鼓掌之中。

    而如今的马腾,虽然拥有凉州做后盾,但凉州可不是只有他马腾!再加上朝中那些士大夫们也不可能容忍董卓刚死,就又冒出来一个人替代董卓。这让李义自然觉得马腾和那李肃很难掌控朝廷,或者说,很快在短时间内掌控朝廷。

    可如今,马腾不但成功了,而且速度之快让李义也不免咋舌。因为李义自认为就算换做是他,在马腾那种情况下恐怕也很难快速掌控朝廷吧?

    当然,这道圣旨中并没有写明这一点,但从这道圣旨的内容之中,李义已经足以猜到其背后隐藏的含义。

    忽然,李义轻笑了一声,随后将圣旨递给郭嘉、荀彧两人笑道,“这马腾倒是挺有意思。”

    闻言,郭嘉两人接过圣旨看了起来,半响后,郭嘉恭声说道,“主公,那马腾不可小视!”

    “不错!”荀彧开口附和道,“那马腾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掌控朝廷,而且不管是拜袁车骑为大将军,还是拜袁将军为车骑将军,其义都是让本就混乱的关东局势,变得越发不可收拾。如此一来,只要能够稳住主公,那马腾就可以安心处理董卓余孽,进而迅速掌控整个关中!”

    “是啊……”李义闻言摇了摇头叹息道,“如此看来,子师看来是白牺牲了……”

    “主公不用如此悲观,或许那马腾确实是一个忠臣呢?”荀彧闻言劝慰道。

    好吧,这番话说得他自己都不信,毕竟如果马腾真的是忠臣,那根本不可能给袁绍、袁术两人升官。相反,还会立刻通告天下,强令袁绍等人停战。

    “算了,那马腾是忠还是奸,用不了多久就会真相大白……”李义随意的说道。在他看来,这件事情虽然让他颇为诧异,但却也没有太过在意。毕竟,就算马腾彻底掌控了朝廷,依然还没解决那些董卓余孽的问题。

    “想来那马腾定然会从凉州调兵,以此震慑朝廷的士大夫以及那些董卓余孽。不过那些董卓余孽手中的兵也不少,更是占据着河东、左冯翊和弘农三地。呵呵,真是一个大好机会啊,就是不知道奉先和伯武能不能抓住……”李义心中暗想着。

    如果他知道此时吕布已经快要拿下河东,而童飞也拿下了函谷关并攻入了弘农郡的话,不知道李义会作何感想呢?会不会有一种莫名的无奈感?身为主公的他什么都还没做,手下人就已经把他想做的事情做完了……

    好吧,当李义收到童飞、吕布送来的消息和战报后,确实有那么一点无奈感,不过更多的,还是狂喜和欣慰。喜得自然是在河东和弘农占据的优势,而且还得到了李傕、徐荣这么两员大将。而欣慰,则是因为吕布和童飞终于成长为了足以独当一面的大将!这让李义莫名的有一种成就感。毕竟李义对于吕布和童飞两人来说,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半个夫子了。

    不过除了狂喜和欣慰,李义还有一丝震惊,因为从吕布和童飞的情报中,李义惊讶的发现马腾在面对那些董卓余部的时候,处理手段和速度都超过了他的想象。

    “如果不是奉先与伯武速度够快,恐怕等我集结好部队准备南下时,面对的就已经是彻底吸收了董卓势力,进而掌控关中的马腾吧?”李义心中暗想着。

    想到此,李义立刻将郭嘉与荀彧招来,将这件事情和他们说了一番,“两位,你们觉得现在应该如何?”

    只是听到李义的话,郭嘉却轻笑着说道,“主公心中不是早已经有了定计吗?”

    “咳咳!”话音刚落,就听到一阵干咳声,随后就看到一旁的荀彧在白了郭嘉一眼后,恭敬的李义说道,“主公,属下以为,如今那马腾既然已经接收了左冯翊和弘农的董卓余部,那么主公却是不应再出兵司隶了。其如今已经是铲除董卓的功臣,又是当朝骠骑将军,在没有合适的理由下如果继续出兵……”

    “是啊……”李义闻言无奈的叹息道。之前攻打河东乃至函谷关等地,用得自然是铲除董卓余孽的旗号。可如今,剩余的董卓余部已经投靠了马腾,虽然李义怀疑马腾会成为第二个董卓,可人家如今可是地地道道的杀董功臣,朝廷的骠骑将军。如果继续进攻,那基本上就算是谋反了。

    而事实上,不管是吕布进攻河东还是童飞拿下函谷关进而攻入弘农,用的都是铲除董卓余孽的旗号。毕竟,李义到如今可依然还是联军一员……

    嗯……虽然名存实亡,但毕竟没有正式解散不是吗?

    所以哪怕不甘心,李义却也只能这么做。除非,能够得到什么理由……

0516:不爽的袁术()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不管是起义的叛军还是挑起各种争斗的枭雄,在他们出兵攻打其他势力的时候,一定会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算没有,也得找一个能够说得过去的理由。而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通过这一行为,来让自己处于得利的一方。

    比如昔日武王伐纣,严格来说武王姬发的行为完全是属于造反,但他却通过罗列纣王的各种罪名,让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了正义的一方,借此获得了大量的诸侯乃至百姓的支持。

    再比如那位喊出流传千古的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吴广,听起来似乎很燃,但实际上他们起义之时,打的旗号却是已死的公子扶苏以及楚将项燕之名,喊得口号也是复兴楚国。

    通过大义让自己获得百姓的支持,那么在出兵的时候,就可以减少很多的麻烦,而且百姓也会踊跃参加进而得到大量的士兵。甚至于如果旗帜足够大,还可以让其他势力加入或者最少也能够保持中立。就好像之前袁绍讨伐董卓,就得到了大量的势力支持,而其他势力就算不参加,也只是默默的旁观。

    当然,除了这些看得到的实惠之外,还有一些比较隐晦的好处,比如……名声。

    名声看不到摸不到,但在这个时代却是所有有志之士都想要紧紧抓住的东西。因为如果没有了名声,那么想成就大事将千难万难。名声好,百姓纷纷依附,贤才接连投靠。而名声不好者,很容易就会出现众叛亲离的情况。

    毕竟,不管是如今这个仅凭道听途说了解信息的时代,还是后世那一网观天下的时代,懂得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思考的智者终究还是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