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并州李义-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看来,给李陵平反这件事情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说不难,是因为【史记】、【汉书】的影响,使得朝野间对于李陵的评价确实不像汉武时那么低。评价高了,那么平反就容易了许多。毕竟李陵唯一的黑点,就只有他战败而降这么一个原因而已。而到底为什么投降,是真的贪生怕死,还是像李义所言只是诈降,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楚。

    加上李义又是皇甫规、张奂的弟子,与桥玄关系又非常不一般,如今又立下战功,再加上刘宏的宠信,朝中自然会有不少人为其说话。

    而难,自然是因为其他人的阻碍了。

    “子康,之前立于圣上身后的那名宦官,正是小黄门蹇碩,其与张让等人乃是一丘之貉,而张让等人一直都忌惮于你,如果不出攸所料,他们肯定会趁机污蔑子康的先祖,借此打压于你。”荀攸提醒道。

    “原来那人就是蹇碩啊……”李义闻言暗想着。对于这个宦官,李义倒是还记得,毕竟其是西园军的统帅,十常侍中唯一握有兵权的人。

    “义明白,多谢公达提醒。”李义闻言点了点头说道。

    “另外,大将军那边……子康还要注意一些……”荀攸犹豫了一下后,最终还是提醒着。

    说起来,荀家对于朝堂无尽的争权夺利一直都非常的厌恶,这就导致了虽然昔日荀氏八龙闻名天下,但却各个都隐居在野,只有荀攸早逝的家君荀彝曾经担任州官从事。

    而荀攸自从被何进征召后,就一直努力拉近何进与诸士大夫之间的关系,因为在他看来,何进绝对不会,也不可能成为之前如梁冀之辈专权的人,理由很简单,何进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和资本。如此一来,只要何进和士大夫们齐心,自然就可以击败专权的宦官,恢复朝堂的安定。

    只是如今看来,这不过只是荀攸的一厢情愿罢了。虽然何进征召了荀攸等人,但那似乎只是为了证明何进礼贤下士,想要和诸多世家拉近关系的手段而已,事实上从被征召到现在,何进就压根没有问过荀攸什么意见,甚至在最近几天,连日常召见询问做做样子的功夫都免了。

    荀攸乃是绝顶聪明之人,又如何不知道何进这几天为什么对他们这些世家子弟避而不见?也正是因为如此,让他对何进彻底寒了心。就因为皇帝的宠信,何进就能够如此忌惮一个还没有入京为官的年轻俊杰,这显然不是一个身居高位者应该有的态度。

    而李义呢?文武双全先不提,单就他这些年积累下来的名声,就足以让所有人侧目。所以荀攸帮他,不单单是因为他是自己的好友,更是因为他非常看好李义会在未来成为大汉的栋梁!虽然刘宏将李义当作是他的霍去病这件事情有些扯淡,但最少如今看来,李义除了没有北伐之外,似乎也不比霍去病差到哪里去。

    这种现实,让荀攸虽然明知身为何进的幕僚却提醒李义注意这件事情有些失节,但荀攸还是这么做了,因为他觉得,如果真的帮助何进对付李义,才是真正的失节!

    “义会留心的。”李义闻言点了点头,对于何进的想法,曹操、皇甫嵩等人都已经和他分析过了,他又如何不明白荀攸的意思呢?只是嘴上这么说,但心中李义对于何进还是充满了不屑的。

    不单单是因为前世的那些影视、小说、游戏给李义带来的影响,更是因为在这个时代,所有人对何进的评价就没有一个是正面的。这种情况,显然不能单单用何进的出身,以及依靠裙带关系上位来解释了。

0187:长辈皇甫嵩() 
皇甫嵩的府邸。

    李义一回来皇甫嵩就直接迎了上来,询问其和灵帝刘宏会面之事。没办法,作为皇甫嵩最为关注的小辈,其第一次见皇帝,又是私下见,作为长辈的皇甫嵩怎么可能不关心?

    说起来,在第一次从皇甫规口中听到李义之名时,皇甫嵩还是相当不以为意的,虽然他确实也承认,李义的脑袋很好使。直到李义砍下了和连的脑袋,皇甫嵩才彻底将李义看入了眼里,放在了心中。

    不得不说,像皇甫嵩这种只认战绩的人,在有些时候还是很可爱的。当然,如果是那些没有什么能力的人,可就不会这么觉得了。

    只是,他怎么都没有想到本来只是打算随口问问,顺便以长辈的身份教训他一番打打他的锐气,结果却直接被李义的话给惊住了。

    “什么?子康的先祖是李……公?!”皇甫嵩震惊的看着李义,原本他是打算直呼李陵其名,不过考虑到李义就在面前,最终又改成了公。

    “不错。”李义闻言点了点头,对于皇甫嵩的震惊却也没有感到意外。毕竟这件事情如果换做是发生在李义熟知的人身上,李义也会直接惊住的。

    “真是想不到……真是想不到啊!!”皇甫嵩看着李义感叹着,那眼神仿佛是刚认识李义一般。不过仔细想想,似乎也确实是如此。原来皇甫嵩认识的李义是九原李家的家主,靠着天赋和才情得到了他的叔父皇甫规以及张奂收入门下作为弟子,但依然改不了其地主的身份。

    而如今,李义摇身一变却成了名门之后,虽然陇西李氏早已经没落,但,这对于李义并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以后别人在介绍李义的时候,除了李义之前拥有的那一串光环之外,还得在加上一句,飞将军李广之后!

    是的,陇西李氏很牛逼,出了好几个名人,比如秦国名将李信等等。但对于汉朝而言,李广无疑才是名声最大的那个。不管是司马迁、汉文帝刘恒,或者是东汉时期的班固,都对李广有非常高的评价。

    而作为李广的后人,哪怕陇西李氏灭亡,别人也会将李义当作名门看待。这无关李家的势力,而是对其先祖的尊敬和仰慕。

    好半响,皇甫嵩才回过神来,看着面前的李义再次摇头叹息道,“子康啊子康!你可真的是……上次让你率兵潜入广宗城制造混乱,你直接把张角三人杀了。上上次让你去拖延卜己的行军速度,你直接把卜己吓死了。而如今……”

    说到这里,皇甫嵩再次长长的吐了一口气,仿佛要把心中的郁闷全都吐出去一般,随后,他才看着李义再次说道,“而这次你被升上召见,你又告诉我你是李公的后人?!那下次再见面的时候,你是不是就已经率军把北方胡人都灭了?!”说到最后,皇甫嵩的声音忍不住提高了起来,显然对李义这种一下子就爆出一个大新闻的作法非常不满。

    好吧,毕竟皇甫嵩已经52岁了,老人家嘛,接受能力比较差。李义这么一个大新闻爆出来,直接就让他的小心脏扑腾扑腾的。

    闻言,李义摊开双手耸了耸肩,他可真不是故意的。好吧,只有这一次为自己的祖先平反确实是故意的。

    而这时,皇甫嵩也恢复了平静,看着李义沉声问道,“你真的向圣上说,希望用你的功劳换取一个为李公平反……的机会?”说到机会这两个字的时候,皇甫嵩忍不住顿了一下,因为他现在真的很想把李义的脑袋敲开来,好好看看里面到底装了些什么东西。

    “不错!义真公也知道,义不想这么早就步入朝廷。所以义就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李义闻言点了点头说道。“如果能够借此为先祖平反,那是最好不过。而就算失败了,义也可以借这个理由留在地方。”

    “唉……说是这么说,但你小子倒是真舍得啊!”皇甫嵩闻言叹息道,和荀攸想的一样,换做是他的话,恐怕也舍不得。毕竟一个平反的机会……需要用得到这么大的功劳吗?如果说这些功劳能够直接换取为先祖平反,那皇甫嵩或者荀攸是绝对不会不舍得,但只是一个机会……

    “呵呵,义真公不比如此,就算失败了,最少义的目的也达到了,而且……还能得到一个至孝之名呢?”李义闻言笑道。

    “至孝?你小子昔年为你的家君守孝3年,不就已经得了至孝之名?要知道直到现在,许多人还会拿这件事情来教导孩子呢。”皇甫嵩闻言没好气的说道。

    “哈哈~”李义闻言讪笑着,却也没有再多言。他知道皇甫嵩说这些都是为了他好,不然以皇甫嵩的性格,换做是别人他理都懒的理。嗯……这个性格确实不是一个什么好性格。

    不过皇甫嵩却也没有多言,毕竟李义都已经和皇帝提出来了,他再说什么又能如何?而且他也不觉得灵帝刘宏真的会一点封赏都不给李义。

    “这样吧,我带你去拜访一下三公,把你引荐给他们。如果能够得到三公的帮助,为李公平反的机会无疑会更大!”皇甫嵩想了想再次说道。

    “哈哈~就等义真公这句话了!”李义闻言大笑道。

    “你小子啊!”皇甫嵩闻言顿时没好气的笑骂道,跟着就带着李义前往太尉府。说起来,如今汉朝的朝会是5日一开,但特别的事情总是会临时开启朝会商议,而李义为其先祖李陵平反一事,在皇甫嵩看来毫无疑问就是一件特别的事情。

    而且虽然刘宏对李义很是宠信,李陵的评价在这个时代也不算太低,但显然,想要为其平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最少皇甫嵩很清楚,宦官集团那边是绝对不会轻易让李义为李陵平反的。而且……还有大将军那边……显然也不可能坐视李义从白身摇身一变变成名门之后。

0188:人脉(求推荐、求月票、求评价票~)() 
说起来,当今太尉邓盛本来是当朝太仆,不过在今年4月杨赐因为和灵帝刘宏发生了争辩,进而被刘宏罢免。随后,资历深厚的邓盛就被提为了太尉,而原本的太仆则由袁逢接任。

    而之所以皇甫嵩先带李义来找邓盛,却是因为昔日邓盛曾经担任过并州刺史,虽然只担任了4年,但在张奂任职护匈奴中郎将时,两人的交情却也不错。也因此,后来皇甫规和邓盛也有了交情。

    再加上李义出自并州,又和邓盛的门生中很得其看重的王允是好友,皇甫嵩自然是先行拜访他了。

    太尉府。

    “昔日我为并州刺史之时,也多听闻李家的事情,虽然只是地主,但却一直都在帮助地方抵御胡人的侵略。那个时候我还在感叹如此忠义之人,却因为祖训无法为朝廷效力,却想不到其中还有这层缘故。”邓盛在将皇甫嵩两人迎入府邸,并听完了李义的讲述后,看着李义感叹着。

    说起来,对于李家的祖先,所有知青之人自然不可能没有猜测过,不过绝大部分的人,所猜测的基本都是昔日秦朝或者楚国的后人,毕竟如果不是他们的后人,又如何会对汉朝朝廷拥有如此的怨念呢?甚至有不少知情人还在猜测,李家的这个李姓,可能都是后来改的。毕竟这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改姓的家族,在这个时代可真的不要太多。

    不过说完,邓盛又再次叹道,“唉,子康你也太心急了,就算想要为先祖平反,也不用现在就提啊。如果能够等到你率军北伐之后再提,成功的机会不是更大吗?”

    和皇甫嵩、荀攸等人的想法一样,邓盛也觉得以如今灵帝刘宏对李义的看好,只要李义自己不作死,早晚会率军北伐,建立那不世之功!解释,平反什么的,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吗?

    “那我也得有那机会啊”李义心中无奈的想着。

    虽然记不得准确的时间,但李义却大概知道就在黄巾之乱没几年之后,灵帝刘宏就挂了,随后官宦夺权、董卓进京、群雄讨董基本都是在2年之内就发生的事情。而紧接着,就是持续了数十年之久的乱世。

    所以北伐?在李义心中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事情!就算是未来有,那估计也和汉朝没有什么关系了。

    而且严格来说,李义都不知道自己这辈子有没有机会进行北伐,虽然在他心中,等到一统天下之后就会有机会进行北伐,但什么时候能够一统天下呢?甚至有没有那个机会一统天下呢?李义心中真的没有底。

    虽然这么说有些涨别人威风,但李义确实没有那个信心,毕竟,并州的情况比起其他州来,实在是相差太多太多了。如果是前世玩游戏,那么坐拥吕布、关羽、赵云、颜良、文丑、张辽、高顺这么一大票的猛将后,基本就代表可以平推过去了,除非是那种种田强迫症,非得一个个城的发展好再进攻。

    可现实呢?李义表示真心呵呵了,尤其在前期,拥有这么一大票的猛将和只拥有其中一个有什么区别吗?没有区别。人口、文化、经济、农业,哪一项并州比得上其他地方呢?

    嗯?既然如此的话,李义又为什么不去其他州呢?理由显而易见,有什么理由放弃一个基本已经攻略的差不多的领地,跑去一个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