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并州李义-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虽然是与众人商讨,不过却也没有花太久的时间,因为这件事情早在皇甫嵩将战报送入雒阳后,众人就已经在商议了。而如今,与其说是商议,不如说是最后确定一下结果罢了。

    皇甫嵩,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晋封为槐里候,食邑共八千户。

    朱儁,右车骑将军,领光禄大夫、加食邑五千户,改封钱塘侯,加位特进。

    领就是兼任的一丝,而这个加位特进,特进其实是一个官职名,但又并非正式的官名,更多像是一种荣誉。简单来说,就是仅次于三公的意思,比如在朝会时,位置仅次于三公等人。

    而随后,新任冀州牧皇甫嵩恳请刘宏免除冀州一年的田租,而对此刘宏并没有拒绝。毕竟谁都知道冀州是黄巾势力最大,也是被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就算皇甫嵩不提,刘宏也打算给他们免租。

    “那么接下来……”刘宏再次环视了众人一眼,最后目光落在了李义的身上。

    “要开始了吗?”众人见状心中暗想着。

    果然,刘宏看着李义开口说道,“昨日,子康告诉了一个让朕非常震惊的消息,那就是子康的先祖,乃是昔日孝武皇帝时期的名将李陵!更是飞将军李广的后人!”说完,刘宏环视着众人,似乎想要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什么反应。

    而众人也非常体贴的露出了一副震惊的表情看着李义,那画面怎么说呢?最少李义莫名的觉得,“看来想要坐在这里,影帝级别的演技是必须的……”

    李义这边胡思乱想着,那边灵帝刘宏看着众人的表现点了点头,似乎很满意他们震惊的表情。嗯……不得不说,袁隗等人确实是非常了解刘宏的心思。最少李义是完全不明白,为什么刘宏会为这件事情而感到满意,“难道堂堂皇帝也会有这种幼稚的心态?”李义古怪的想着。

    嗯……看来李义似乎是被刘宏昨天的表现给蒙蔽了,让他直接忘记了历史上的刘宏到底干了多少奇葩的事情了。

    幸运的是,刘宏并没有让朝堂之上出现什么尴尬的气氛,而是随即看着李义笑道,“子康,来说说你想要为先祖平反的理由吧~”

    “诺!”李义闻言应道,随即看向众人沉声说道,“根据本家祖辈传下来的遗训,昔日先祖之所以投降胡人,却是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彻底打探清胡人的行动。诸位也知道,胡人的习性和我们汉人大不相同,很少会长时间的停留在一个地方。”

    说到这里,李义看了一眼露出沉思状的众人,随后再次说道,“先祖在投降之前的事迹想来诸位不会陌生,虽然先祖确实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但忠君爱国之心,先祖还是能够承受的起考验的!”

    “子康,你说得虽然有些道理,但李公身在塞外一年后,才发生了那件事情。这一年的时间,为什么李公却没有传回任何音讯呢?”邓盛开口问道。

    邓盛的一番话,让众人的目光重新落在了李义的身上。确实,李陵投降匈奴这件事情有许多的疑点,但最重要的还是在之后的一年多来,李陵根本没有任何的音讯传回!可以说,只要他能够传回任何音讯,武帝刘彻都不可能做出那件事情,诛杀李陵的全家。

    “回邓公,那胡人单于对义的先祖很是看重,所以根据先祖留下的讯息,这一年多来其实他一直都处在单于的严密监视之下,别说打探情报,只要走出大帐,就会立刻有人跟随。”李义闻言摇头叹息着,“后来发生了那件事情,让先祖心灰意冷,最终就变成了后来那般。”

    闻言,邓盛点了点头不再多言,而李义也将目光看向了其他人。在他看来,如今这所谓的平反,就好像后世的那种辩论赛一样,一问一答,就看谁说得过谁了。

    “子康,那尊先祖之后又是如何留下如今九原李家这支血脉的呢?”张温见状开口问道。

    “回张公,确是先祖在胡人那边居住数年之后,终于取得了胡人单于的信任,寻了个机会纳了一名汉人女子为妾并生下一子,并在其子长大后,要求他也必须娶一名汉人女子生下男童。”李义闻言恭声说道。

    “而后来,随着匈奴内附,义这一脉的先祖也趁机来到了并州,并最终在九原县扎根。”李义叹声说道。

    闻言,众人连连感叹着,虽然李义没有明言,或者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但任谁从李义的那番话中,都能够猜得到李家先祖在九原扎根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子康,李公为九原李氏的先祖,而子康的家君也是在并州被称为刀、枪、箭三绝,如此武艺想来既是从李公那边传下来的。那么既然如此,为何李家世代都不曾有人为朝廷效力呢?”袁隗这时开口问道。

    “因为先祖在病逝前就曾经留下遗训,如果子孙有机会重返汉土的话,绝对不可为朝廷效力。”李义闻言直接说道。

    一句话,顿时让众人看向李义的眼光充满了震惊,尤其是袁隗,更是惊诧莫名。要知道从刚才邓盛开始,再到张温和袁隗,他们所问的问题其实都是最好回答或者说是必须解释的问题,之所以如此,自然是为了帮李义了。

    在他们想来,李义如果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没有想好,那为李陵平反无疑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更会直接让他们失去了继续拉拢李义的兴趣。毕竟一个做事情不经大脑的人,就算现在的成就再高,进入朝堂之后的结局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而之前李义回答张温和邓盛的话,也让他们很满意。虽然他们也不知道李义说的这些到底是真是假,但最少在没有实际证据的情况下,李义的话无疑将作为平反的关键证词。毕竟,李义乃是李陵的后人,说的话显然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嗯?如果有实际证据呢?如果真有的话,李陵的事情早就被定性了,也不至于一直拖到现在!

    可如今,李义突然爆出这么一个遗训,这显然对他很是不利。因为不管其违背了祖训,还是这个祖训本身,都是一个不消息就会招来祸事的大问题!

    一旁,皇甫嵩和朱儁顿时大急,生怕李义的这番话触怒了刘宏,而事实上在李义这番话一出口后,刘宏的脸色确实直接就僵了,显然也被李义这番话给惊住了。可惜此时李义的话以出口,就算他们想要提醒也已经来不及,更别说张让等人此时一直都在看着这边,根本没有任何的机会帮忙。

    将众人的反应收入眼底,对于他们的反应,李义并没有感到任何的意外,因为早在他说出这番话之前,就已经猜到了这一点。但他还是说了,一方面是他早已经有了应对的办法,另一方面,这件事情其实就算李义想瞒也根本瞒不住。

    毕竟,知道李家之所以不为朝廷效力的有多少人?李义也不知道,因为单单他自己和李彦,就以这个结果先后拒绝了郭鸿、陈古等人。那么再往前的那些祖辈呢?虽然他们早就已经作古,但万一突然跳出个人来把这件事情爆出来呢?或许那个时候李义已经成为了一方霸主,但这件事情也依然会让他成为失信之人。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声誉这种东西一旦失去,可就很难再拿回来了,尤其在信誉等方面,更是将成为一个人一辈子的标签。毕竟,这是一个讲究礼义廉耻的时代,而不是像后世那般,许多人为了钱……

关于更新() 


0192:问与答(各种求啊~你们懂的)() 
朝堂之上,所有人震惊的看着李义,显然都被他刚才所言的祖训给震住了,毕竟“绝对不可为朝廷效力”这种话,虽然可能昔日那李陵确实是有各种的冤屈,但就算能够理解,听起来也实在过于刺耳。

    同时,明明有祖训留下,但李义如今却有出仕了朝廷,这显然是有违祖训的!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世人对于祖训看得可是非常重的,或者说,对于先人是非常敬仰尊重的。

    就好像朝廷的某些制度,就算众人明知道不好,但因为祖训,却也没人敢去改正。士大夫们不敢,皇帝也不敢,因为很容易就会被扣上一个对先人不敬的大帽子。而这个帽子一旦扣上,别说仕途了,可能身家性命都可能直接因此而丢掉,

    而看着众人的表情,李义并没有慌乱,因为这一切都早在他的预料之内。“陛下,诸位,还请听我一言!”李义环视了一眼众人,最后看着灵帝刘宏恭声说道。

    “子康快快道来!”听到李义的话,刘宏连忙催促道,可能他自己都没有发觉,在这一刻,他显得过于急躁和不安了。不过他没有发觉,不代表其他人没有发觉,而这种发现让他们心中分别有了某种想法,不过却没有多说什么,而是静静的看着李义。

    因为此时他们任何的话语其实都没有什么用处了,看得就是李义能不能说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接受的理由。如果能,那么这件事情自然就不会有任何问题。如果不能那问题可就来了。

    “陛下,诸位,昔日先祖虽然蒙受冤屈,但却并没有因此而憎恨本朝。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得知了那件事情后,但先祖依然只是默默的生活在塞外,没有借此答应胡人单于的要求为其效力!”李义环视了一眼众人后,看着刘宏恭声说道。

    “先祖虽然身在塞外,周围皆尽胡虏,但他的心,一直都是向往着汉土!这也是为什么先祖会留下臣这一脉,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有早已日重返汉土!因为先祖知道,就算他穿上了胡人的服侍,编了胡人的发辫,依然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人!”李义用一种颇为低沉的腔调说道,似乎是在为李陵的遭遇感到悲痛。

    而这番话,也让刘宏的脸色稍缓,袁隗等人更是**着胡须连连点头,也不知道是赞同李义的话,还是觉得李义这番话说得很好。

    “但!”李义说到这里,忽然话锋一转,看向众人的眼神充满了无奈,“但这些事情终究只有先祖自己知道,他身边根本没有任何的朋友兄弟能够帮助他,就算他的胡妻,也不过只是胡人单于为了监视他和拉拢他而已”

    “虽然先祖未必知晓陇西李氏的遭遇,但他又如何猜不到如果自己的子孙后代在被发现了身份后,可能会遭遇到的状况呢?当时先祖所想的,只是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有朝一日返回汉土,重新作为一名汉人堂堂正正的生活下去。”李义无奈的叹息着。

    “既然如此,那为何李君候如今又愿意出仕了呢?恭记得,昔日李君候的家君就是以祖训为由,拒绝了许多次的招揽。”就在此时,中常侍之一的张恭忽然开口问道。而他的这番话,刘宏听得连连点头,但那边皇甫嵩等人的脸色却变得很难看。

    理由很简单,张恭的这个问题直接就问到了最关键的问题上,不管李陵昔日为什么留下这个祖训,那其实都和他们没有任何的关系,关键是,李义为什么违反了祖训呢?要知道包括李彦在内的李家数代人可都是老老实实的遵守着祖训,为啥就李义部遵守呢?

    而且,张恭乃是中常侍,虽然只是中常侍中没有什么权利和影响的人,但他确实张让那边的人。他开口,就意味着以张让为首的官宦党派要开始阻扰这件事情,甚至借此打压李义了。

    只是对此,李义依然不慌不忙的答道,“回张常侍,义之所以选择违背祖训,却正是明白了先祖这个祖训的真正含义!”

    听到李义的话,张恭的嘴角忍不住撇了一下,显然对李义的这番话很是不屑。只是他正向开口嘲讽两句,那边刘宏却感兴趣的问道,“真正含义?子康快快道来!”不得不说,此时刘宏的表现就仿佛是那种最佳听众一般,又或者,他对于知道李氏的真相有着非常大的兴趣?

    “回陛下!先祖当时为什么会留下这个祖训?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会有其原因,就像先祖投降胡人是为了探查胡人的踪迹一样!他之所以留下这个祖训,并非是真的不想让子孙为朝廷效力,而是出于担忧!先祖担忧子孙在被察觉到身份后,无法过上安定的生活,甚至会再次被迫离开汉土!”李义恭声对刘宏说道。

    “但自光武皇帝拨乱反正,重新恢复汉室威严之后,天下早已经和先祖所在之时大为不同!所以臣以为,先祖的这份担忧显然已经不存在了。”李义沉声说道。

    随后,李义看了张恭等人一眼,又再次说道,“而臣久居九原,自幼时就饱受胡人侵扰之苦,那个时候臣就发誓,有朝一日定要让那胡人血债血偿!让那些茹毛饮血的胡蛮明白什么叫做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说得好!”刘宏闻言顿时激动的拍案而起大声叫好着!而袁隗等人也连连出言赞叹,就算是张让等人也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