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英雄刘玄德-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事情发展并不遂管亥之愿。次日凌晨,天还未明,刘备军就对黄巾大营发起攻击。

    汉兵以夜色掩护,悄悄靠近黄巾大营,拔其鹿角,然后突然擂鼓大喊,斩营而入。黄巾军还在朦胧睡梦中,急忙穿衣出战,你呼我喊,乱成一团,外围士兵很快被杀死驱散,但也为内营士兵争取到时间,列阵迎战。汉兵士气高昂,无不以一当十。管亥军难以抵挡,向后退却。

    公孙犊不甘就此失败,率泰山贼绕过管亥大营,向刘备军侧翼发起猛攻。刘备早有准备,命谢荣迎击。谢荣几天前被免去武猛校尉一职,现在是以曲军侯的身份领兵。此外他还领了三十军棍,走路一瘸一拐。谢荣每日都觉得军中同僚看他的目光中带着揶揄和取笑,他自尊心还挺强,这几天真是度日如年。听到刘备命令,胸中憋着的无穷火焰像是要喷发出来,将他整个人燃烧,跨上战马,怒吼一声,迎着公孙犊就冲了上去。麾下两曲士兵急忙紧追。

    谢荣第一个杀入泰山贼中,手中铁矛连刺带扫,跨下战马连踢带踏,将数人打翻在地,然后猛夹马腹,向外就走。谢荣来得凶猛,走得突然,泰山贼一个不防,竟被他脱身离开。谢荣催马一个盘旋,已与麾下汉兵汇合一处,再次成为箭头,向泰山贼杀来。公孙犊大怒,亲率精兵迎上。

    两军轰然相撞,前排士兵或死或伤,摔倒一片。公孙犊挥舞一个特制的连枷,精铁制成,十分沉重,一个照面就将谢荣铁矛砸飞,顺势扫向谢荣脑袋。

    谢荣忙低头,连枷呼啸而过。

    谢荣骂道:“好贼子!”环首刀在手,在马上侧身劈向公孙犊面门。

    公孙犊举连枷招架。

    环首刀砍在铁连枷上,火星四溅,刀刃卷口。两人都是虎口发麻,手腕发酸。

    公孙犊劲力本胜过谢荣,吃亏吃在在地上相迎,而谢荣则是居高临下劈砍。等公孙犊明白过来,想要先弄死谢荣战马时,谢荣早离他而去,率兵先去攻击其余泰山贼众。

    公孙犊几次想追谢荣,行擒贼先擒王之策,都被汉兵拼死隔开。

    泰山贼论个人勇武,都不弱于汉兵,但一旦列阵相斗,汉兵队列严整,法纪森严,矛出如林,不消一刻功夫,就将泰山贼击败。

    感谢各位书友的用心评论和大力推广!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我每条都看了,基本上都是我心中所想。但笔力所限,好多东西都表达不出来,或者表达的不准确。我希望能写一个有人情味的枭雄,与历史略微有所区别,甘夫人与他同甘共苦,互相投契,为何一定不给她名分呢?对了,刘备肯定会开后宫的,历史也是如此,也许女人比历史还多,这是征服者的自然结果。但绝不会收大乔、小乔!因为我喜欢美姿颜、爱欢笑的孙策和豁达大度、与之交如饮醇醪的周瑜。

第三十八章 孔文举荐才报恩() 
初平三年,三月二十二日,刘备破管亥、公孙犊于朱虚城外。管亥带着数千精壮东逃,回转复甑山中。公孙犊带着一千多泰山贼兵西奔九沂山。刘备俘获黄巾妇孺老幼数万人。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吃饭问题,成为摆在刘备面前最的问题。

    面对刘备要求粮食以赈饥民的提议,五绺长须、面如冠玉、在如此恶劣环境中仍旧保持良好风度的中年帅哥孔融,两手一摊,道:“使君,仆亦无粮。”

    刘备道:“可去县中大姓暂借。”

    孔融面露难色,拒绝道:“县中著姓皆冠冕簪缨、书香门第,仆岂可做此强梁行为?”

    刘备道:“然则如何处置这么多的妇孺?”

    孔融道:“不如赦之,令各自归家?”

    刘备道:“放归之后其要么从贼,要么饥饿而死。放归非良计。”

    孔融道:“仆亦无他计。”

    刘备只得命武卫向沐并传令,命其速从齐国调拨一些粮食来,又令从军粮中挤下一日口粮,煮粥赈济。

    刘备留下关羽等打扫战场,自带几个参军议,在耿奇武卫簇拥下,随孔融朱虚城中。朱虚城墙壁斑驳,血痕纵横,满是大战后留下的痕迹,城中不少哭声,当是将士阵亡之家。

    县衙,落座已毕,孔融向刘备介绍其僚佐。第一位,姓孙名邵字长绪,北海人,现为郡功曹。刘备仔细观察,只见此人约莫三十上下,身高八尺,相貌清秀,尤其是一双眼睛,温润如玉,加上脸上的微笑人一见便生好感。孔融赞道:“长绪廊庙才也,要当处于庙堂之上,方展所长。”

    孙邵向刘备行礼,动作潇洒,举止有度。刘备直身,一丝不苟地回礼,道:“久闻孙功曹之名,今日一见,更胜闻名。”

    第二位,姓是名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年纪也是三十来岁,现为郡督邮。身高七尺,浓眉大眼,相貌忠厚,给人以很沉稳的感觉。刘备对他也很用心。

    后面又介绍了各曹从事,如户曹、决曹、贼曹等,刘备一一回礼,无一怠慢。最后一位年纪较轻,姓王名修字佐治,也是北海营陵人。现任郡功曹,并代理高密令。王修二十六七岁,不高,但双目如鹰,锋芒毕露。高密孙固素来强横任侠,门客多次犯法。王修到任后,孙固有次又护庇贼人,吏役无法捉拿,王修遂亲自率领吏役百姓包围孙家,孙固拒之,吏役百姓畏惧不敢靠近。王修遂下令:“敢有不攻者与贼人同罪。”孙固惧怕而交出贼人,从此当地豪强都畏服王修,孔融因得以控制高密。闻知管亥、公孙犊攻朱虚,其余各县均固守,只有王修亲自带百余县吏、壮士前来救助孔融。

    与孔融交流不过半日功夫,刘备就看出孔融谈起政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无人可敌,但问起细节以及具体执行,则一概不知,是个尚空谈轻实干的清流人物。这种人物刘备也需要,但不是现在最需要的。孔融虽然实才欠缺,但看人的眼光却不错,他任用的孙邵、是仪和王修等今后都政绩卓著、留名青史。孙邵善于协调,做到东吴孙权的丞相;是仪清恪贞素,做到东吴尚书仆射;王修忠贞无双,做到魏国的大司农郎中令。其余人还待观察,这三个人刘备是下定决心要挖走的了。

    孔融见刘备对孙邵、是仪、王修三人关怀备至,多所垂询,愀音巧然不乐,道:“使君,鄙国方遭贼乱,百姓流离,事务繁杂,尚不可离孙君三人。”

    刘备笑道:“州里新破徐和,百废待兴,更需贤士匡扶。且以卿所言,孙君等乃廊庙才,要当处于高位显职方展所长。吾拟暂聘三君为州里长吏,历练周转,磨砺德能,届时再举荐于朝廷。孔相长者,得无为孙君等贺乎?”

    孔融语塞。

    孙邵笑谢道:“下吏谢使君厚爱,但鄙国确实事务繁重,郡吏正嫌其少,难以暂离。不如待鄙国政事走上正轨,再议入州之事?”是仪和王修皆附和孙邵所说。

    刘备赞道:“孙君、是君、王君重恩轻利,益显孔相之德也!”向孔融施礼道:“备方临青州,下属大多为武人,足以除暴平乱,不擅安民理政孔相不吝指教、多所举荐。备不胜感激!”话语十分诚恳,这确实是他的心里话。

    刘备破徐和后,威震一方,青州上下震动,孔融当时是不太看得起他的,认为一武夫耳,今遭管亥所围,不得以求救于刘备,心中有些屈辱,又有些患得患失,担心刘备不来,借刀杀人。刘备即时发兵,数日而破管亥,救了朱虚。孔融与刘备见面后,方发现刘备豁达大度、敦厚热诚,与心目中武夫形象迥然有异,虽然谈吐方面不甚文雅,失之粗疏,但坦诚直接,直指人心,分明有英雄之见刘备如此倾身请教,心中感动,遂道:

    “青州才士辈出,与兖豫不为少也。只要使君屈身下之,待以赤诚,量才用之,使展所学,得士不难也!邴根矩、管幼安、王彦方皆鄙国高士,现在辽东避乱,使君若能遣使迎之,委以重职,必能有所助益。郑公康成昔在家乡高密讲学授徒,从者逾千人,皆一时之选,其弟子北海孙公祐、乐安孙叔然等赋闲在家,使君可延请而用之。前豫州刺史孙宾硕乃鄙国安乐人,志节高义,现在家中闲居,使君若能用之,亦能大益州里。又有剧县滕耽、滕胄、徐干等,才能杰出,亦俊杰也。融冒昧举荐,愿使君不以为无礼。”

    刘备大喜道:“孔公厚德,备难报也!备与上述贤才不熟,尚请孔公为书,以便备厚礼相迎。”

    孔融道:“此乃应有之义。融即刻作书。”很快草就数封书信,交给刘备。

    刘备再次向孔融致谢。上述贤士他并非不知,但冒昧招徕,对方不一定会来,有孔融这个名士写信引荐就不一样了。孔融眼光不低,如果他在心中赞颂刘备,那些贤士势必受到影响,从而改变对刘备的观感。

    更新不力,十分抱歉!我是周六中午13点从北京坐火车到广州,原是10点到,结果到中午才到。刚在酒店码了点字。唉。对不住大家伙了!看到打赏,更是惭愧!

第三十九章 孙宾硕就任别驾() 
刘备命厉锋校尉陈禄及参军议陶俊留在朱虚处理黄巾妇孺迁移之事。朱虚多丘陵,难以安置如此多的人口,刘备决定将其迁移到梁邹附近平原。陶俊字子逸,琅琊莒音举县人,刘备破徐和后,陶俊独身来投。刘备与语,大悦,暂用为参军议,置于左右。

    次日,刘备在孔融等导引陪伴下,前往安丘。

    安丘在朱虚之东五六十里。刘备等皆骑马,中途不停,朝发夕至,直奔城东孙嵩家。孙嵩听到门人禀报,拄杖迎于院门。孔融谢道:“惊扰孙公,融之罪也。”孙嵩道:“府君登门,蓬荜生辉,何扰之有?”不与刘备寒暄。

    孔融忙引见道:“此州使君刘公玄德是也。特来拜会孙公。”

    刘备深深施礼道:“余涿郡刘备,久闻孙公大名,恨无缘相见。今忝牧此州,岂可不拜孙公。望孙公不以备鄙陋,有以教之。”

    孙嵩不回礼,拒道:“嵩村夫野老,何能教于使君?且请回。”

    孔融大惊,回顾刘备。

    刘备益发谦恭,道:“备闻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户之邑,必有忠士。孙公忠义闻于天下,乃大贤也,何自谦太甚?且即便以备朽木而不肯施教,独不念一州百姓乎?”

    孙嵩仔细观察刘备,见他语出自然,发自赤诚,忽然大笑,回嗔作喜,执刘备之手,道:“前相试耳,不意刘君敬人乃能如是!”牵引入院,遂进正堂,引刘备上座。

    刘备执意不肯,孙嵩遂请刘备南向坐,自己离席下拜道:“嵩拜见使君。”

    孙嵩已年近六十,刘备怎会受他参拜,见他拜得坚决,知道搀扶无用,也离席回拜,道:“备岂敢受长者之拜受备一拜。”并请孔融搀扶孙嵩起来。

    大家重新入座。孙嵩感慨地道:“人道闻名不如见面。使君可谓实至而名未归者。”

    简单用过晚饭,刘备从容询问孙嵩昔年救助赵岐之事。此孙嵩生平得意之事,遂娓娓道来。公元一五八年,赵岐侄子赵息忤怒宦官唐衡兄弟,遭灭族之祸,仅赵岐得以逃至北海贩饼,孙嵩见其不凡,遂载回藏入家中复壁中数年之久。赵岐在藏身期间,也没闲着,刻苦研究学问,著《孟子章句》。唐衡死后,赵岐出仕,官至郡守、刺史。孙嵩名动天下,后也官至豫州刺史。

    刘备赞叹不已,直起身道:“备初临贵州,常怀惶恐,担心不能清平此州,为重兴汉室尽一臂之力。今州别驾一职尚空,备斗胆请孙公屈就此职。孙公可愿相助?”

    孙嵩拒绝道:“嵩垂垂老矣,精力衰竭,恐难以为刘君效力。”

    刘备目视孔融。

    孔融劝道:“当年太公以八十之龄尚能拜相,孙公年未至六十,岂可言老?刘使君以匡扶天下为己任,意图中兴汉室,青州正其根本之地。如今海内沸腾,盗贼四起,青州亦水火涂炭,孙公若不肯出山,奈青州百姓何?奈天下苍生何?”

    刘备又再三恳请,麾下随从众将关羽、赵云、谢荣、耿奇等皆拜伏于地,大声道:“请孙公出山!”声震梁宇。

    孙嵩之子孙林也劝之道:“大人,刘使君如此意诚,且青州桑梓之地,大人不为尽心谁当尽心?请大人三思!”

    孙嵩不得已,只得道:“既然刘君不以嵩老朽无能,嵩捐此残躯以助刘君罢了。”

    刘备大喜,道:“备得孙公,如武王之得尚父也。”

    孙嵩欲重行臣属之礼,刘备道:“今在公之家中,公乃长者,备乃后生小子,且不论公职,单论私谊。”不让孙嵩行礼。

    宾主尽欢。刘备就在孙嵩家中住下。孔融引着关羽等众将至别家借宿。

    次日用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