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造共和-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既要严肃军纪又要收买人心,还要稳定军心,可谓一箭三雕,极其老辣。随即转身就走,然后,一阵密集的枪声骤然响起……

    独立九十五师可不会轻易就认输,一个营报销了,再上来一个团,还是老办法,炮火准备,轮番攻击。在坚决枪毙了所有逃兵后,没有人再敢后退半步,反正前进是死后退更是死,还不如拼一把算了。

    如果能够突破共军阵地,还能立功受奖。人一旦断绝了后路,生死无畏,就会爆发出无尽的能量。战斗空前激烈起来,张振洲的两个连已经消耗殆尽,阵地上除了伤员、牺牲者,还有不到二十人,武器装备残破不全,弹药也将告罄,接下来无论如何也无法抵挡敌人的再次攻击。

    张振洲咬咬牙,赶紧命令最后一个连上来增援。

    刘金飞带领三连一溜小跑迅速从二线赶上来,战地的场景让所有人感到震惊。牺牲实在太大了,一个营里的大部分战友几乎都躺在这里,除了运回后方的重伤员,阵亡者几乎都是牺牲前的状态。有的战士被炮弹炸的血肉模糊,肢体四散,有的浑身上下好像没有伤口,但是已经受了严重的内伤,有的还保持着射击的姿势,一动不动趴在自己的的位置上……战斗太紧张,敌人轮番攻击,根本没有时间处理阵亡者的遗体。

    三连进入阵地,来不及熟悉地形立即投入战斗,因为九十五师又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朱忠一在指挥所如同热锅的蚂蚁,来回疾走,心急如焚。九十五师投入战斗已经两个小时了,发动攻击二十几次,先后投入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几乎是连续不断、没有间隔,这样的密度也是空前绝后了,结果却非常失望。

    除了在阵地前沿丢下一片片尸体,寸步未进。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无论攻击出动多少兵力、火力多猛,每次部队攻到阵地前一百米范围内,就如同遇到了一堵不可逾越的火墙,他的士兵就像魔咒附体般纷纷栽倒,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一个团已经基本打光,另一个团也遭到重创,此时天又开始暗下来,无比血腥的一天又过去了。

    此时,朱忠一终于体会到新一军的困境,对面的共军就是一群不要命的疯子,这是什么样的一支军队啊!与这样的对手作战实在可怕。其实就在这一天,从沧州到黄骅之间的漫长战线上,到处都是这样场景,华北阻击部队誓死不退,不管敌人从哪个方向突围,都遇到了最坚决的阻击。国民党军队为了夺路而逃也是不惜代价,飞机、坦克、大炮全部用上,一次次狂轰乱炸,打的地动山摇,山河变色,大群士兵在军官驱赶下一次次疯狂冲锋,仗打到最激烈之时,国民党军队已经不讲什么战略、战术,只是一味猛攻。每一个重要山头、村落都打成尸山血海,无数生命就在这钢铁的轰鸣中灰飞烟灭,鲜血,渗入大地;肉身,溶入泥土……

    (本章完)

第221章 鏖战华北(七十)() 
第二百二十四章鏖战华北(七十)

    夜幕再次降临,战斗依然激烈,双方都没有罢手的意思,一支支新锐部队不断投入战斗。阻击战已经进行了两天,谁都明白今晚将是决定命运的一夜,能否达成最后的目标,就在此一举。

    孙树人对独立九十五师的战斗结果早有预料,新一军不能完成的任务,其他部队怎么能做到。现在他的手里还有一支部队没有动用,就是整编二一一师,虽然对这支部队还不太了解,但是他并不想立即动用。

    因为情况已经非常明显,就算把这个部队打光也不可能完成任务。原定的突围计划已经不可能实现,尽管太原的陈峰一再下达死命令,要各部不顾一切拼死突围,可现实的结果却是根本无法突破华北共军的阻击,再这样下去,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全军覆灭!

    绝不能坐以待毙,多年的经验一再告诉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如果不能果断临机处置,后果不堪设想。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办法把新一军带出死地。为此他决定不再理会陈峰的任何命令,一切重新考虑,改变计划,另辟新径。

    在新一军简陋的野战指挥所,一群人愁眉不展的围坐在一起。孙树人看看大家,无奈地说道:“各位,眼前的战局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地步,整整一天过去了,我们在这里寸步难行,毫无进展。新一军和独立九十五师拼尽全力,都无法突破共军阻击阵地,我们的部队已经伤亡巨大,可是东北共军大部队已经距离我们从后面赶上来,大家都说说看,我们该怎么办?”

    今天到会的都是各部师一级的高级军官,不管采取什么行动,都要事先进行沟通,毕竟独立九十五师和整编二一一师都不是自己的建制部队,不可能完全听从自己的意见,再说对于明显违抗上峰命令这种事,也该让他们知晓,要不然事后南京追究怎么办?孙树人可不想独自一人承担这样的责任,还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更好一些,毕竟“法不责众”,即使将来老江追查,也有理由可说。

    新一军的三个师长当然没有话说,他们早已经习惯于无条件的服从军长命令,因此毫不犹豫的齐声说道:“这还有什么好说的,一切听军座命令就是!”孙树人用眼光看了看龙兴云和朱忠一,意思已经很明显,你们俩到底什么态度?

    龙兴云是个聪明人,他已经对孙树人的心思猜个八九不离十,以他对孙立人的了解,这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孙树人从来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越是到了关键时刻,越是能够做出常人难以做的决断。想当年在缅甸战场,中国远征军兵败野人山,面对老江必须撤回国内的命令,孙树人竟敢置之不理,果断率领新编三十八师撤到印度,从而较为完整的保存了部队。

    相比之下,其他部队被迫横穿野人山,却损失异常惨重,十不存三,特别是非战斗减员。这也是后来老江不仅没有追究责任反而对他更加信任的原因。现在看来,今天的情景与当年极其相似。因此,龙兴云判断孙树人极有可能再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其实这也符合他的想法,只要能逃出去,还管什么命令不命令,陈峰不也是早早溜之大吉了吗?这样的大员还什么资格指挥别人。

    尽管心里这样想,龙兴云也不便率先表明立场,因为他清楚,朱忠一要比自己资格老得多,独立九十五师又是老江的嫡系部队,无论从哪方面相比,自己都没有分量,只能看朱忠一是什么想法再说。

    此时的朱忠一也是非常矛盾,见其他人都盯着自己,也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不表明态度。可是连续的打击已经让他失去了往日的骄横,原本信心十足要打个胜仗给新一军瞧瞧,现在却是扎扎实实搞了个灰头土脸,一个下午打了几十次冲锋,连他的团长都带头上去,也是毫无进展。一半的兵力已经打没了,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心痛。独立九十五师自成立以来,还从来没有打过这样的仗,受过这样严重的损失,真是奇耻大辱啊!

    不管怎么说,脸面子上的事还是要的,尽管知道自己的意见可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朱忠一还是试探着说道:“孙军长,眼下不知你有什么好的打算,不妨说来听一听。事关重大,必须认真商量一下,咱们大家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集思广益吗。”

    孙树人也明白朱忠一的意思,现在这个时候,不把实底交出来恐怕是不行的。于是回答道:“朱师长、龙师长,我的意思很明确,现在我军身处绝境,前有顽敌阻击后有强敌追击,稍有差池就将全军覆灭。所以为今之计只有放弃原来的作战部署,果断实施新的突围计划,才能使我等有机会逃离险地。我仔细考虑了一下,目前我军可走的路线有两条:一是向东,绕过黄骅直抵沿海低洼地带,然后寻机向南进军。首先撤到山东沿海的烟台、威海一带,再向南京转进。如果陆路不通,再联系海军从海上撤退;二是向西,走回头路,翻越太行山脉,就可抵达太原。这两路各有优劣,大家可以商量一下,到底走那条好一些。”

    听孙树人这样一说,大家的情绪立即被调动起来,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毕竟关系到身家性命,谁能不着急?龙兴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不过他下定决心,不管怎么样一定和新一军坚决在一起,他对孙树人还是信任的。

    朱忠一虽然对孙树人公然不服从陈峰的命令感到震惊,但是他也清楚,孙树人的计划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只要能够逃出去,保住部队,相信老江也不会责怪他们。再怎么说,他们可都是老江最信任的部下。

    新一军的几个师长赶紧表态:“还是请军座明示,我们坚决服从就是了,无论走那一条路,都比现在呆在这死要好得多。”

    孙树人还是沉稳的问道:“两位师长,你们意下如何?”

    朱忠一沉不住气了,开口道:“孙军长,我觉得还是第一条路好,就像你说的那样,沿海地带共军防御力量不会很强,再说我们还有海军,可以说,只要能够顺利到达海边,就算大功告成。所以我主张向东进军。”

    有几个人也不住点头称是,认为这是比较保险的方案。

    孙树人看了看大家,缓缓道:“从表面上看,向东好像条件更为有利些。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如果向东进军,路线明显更长一些,这对部队的隐蔽行动非常不利,一旦让共军侦知我军的行动方向,敌人极有可能派兵沿途截击,这是极其危险的情况,就像现在我们遇到的状况一样。

    再就是海军,即使到达海边,我们的海军能不能及时赶到也是个难以确定问题,想必大家都清楚,海军历来自高自大,认为他们军种有很大的优越感,绝不会服从咱们的调遣,就是江总统发话,他们也未必会舍命相救。到时我军全部集中于无遮无拦的海边,敌人再围上来,我们就只能跳海了。

    更为重要的是,我华北国军已经全面展开,向东发展可能早在敌人预料之内。所以综合以上原因,我决定向西。虽然这一路有太行山这个天然路障,但是只要我们精心准备,完全可以做到。最主要的是,共军决不会想到我们会掉头向西,这样就能达成‘出其不意’的战术效果,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听孙树人这样一说,大家不住的点头,心里暗暗佩服,孙树人果真是善于谋略之人,惯于全面衡量并能抓住要害。

    (本章完)

第222章 鏖战华北(七十一)() 
第二百二十五章鏖战华北(七十一)

    朱忠一有些面子上挂不住,尽管他心里承认孙树人分析的确实有道理,但是嘴上还是争辩道:“孙军长,你想过没有,如果全军翻越太行山,我们这些步兵还好说,你的机械化部队怎么办?坦克、装甲车总不能也翻山越岭吧?太行山山高林密,地势非常险峻,就算人通过也非常困难,重型装备根本不可能。再说我们携带的给养也不多,部队既要翻越高山又没有充足吃喝,那可是要死人的。所以我还是主张向东更好些。”

    孙树人依然耐心的劝导:“朱师长,你应该看到,当务之急是保证部队安全撤离,这是第一位的。至于重型装备,不方便携带的,可以全部丢弃,部队彻底轻装,粮食尽量携带。只要准备充分,完全可以做到。

    当然我们丢弃的装备要彻底破坏,绝不能留给共军。大家不要心疼,装备没了还可以再有,美英等盟国一直给予我们大力的支援,这点装备算不了什么。只要保住部队,保住成千上万有经验、有技术士兵,何愁不能‘东山再起’重整旗鼓。

    我相信,只要把部队带出去,各位都会前途无量,副军长甚至军长都可以。毕竟江总统最为看重人才,而各位哪一个不是久经沙场的能征惯战之将。因此,我希望大家还是尽快统一思想,事不宜迟,抓紧时间行动,多耽搁一分钟危险就多增加一分。”

    大家七嘴八舌的随声附和,眼睛不时的瞥向朱忠一这边,神态中自然带出一些不屑、不满。朱忠一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待遇,脑子一热,倔脾气一下子上来,脖颈一挺,怒气冲冲的说道:“既然这样,‘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独立九十五师将坚决向东,各位请便吧!咱们后会有期。”说完也不打招呼,起身就走……

    大家都没有想到这个朱忠一这样执拗,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只好……

    孙树人眉头一皱,略微沉思,忽的站起来,大声说:“好了,不管其他了,我决心已定,各位立即回去按照刚才的要求布置,一个小时后部队出发。要严格执行命令,行军路线可以下达到团一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