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并肩王-第5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浩,你是老夫晚年收的比较得意的弟子,你的那些师兄早已经有了出身,唯独你的出身老夫心中一直放不下。”瞧见李允皓真切的关怀眼神,姚孟宪的眼眸中闪现出一抹慈祥的笑容,李允皓虽然出身贫寒,却也十分的聪慧,否则,姚孟宪也不会收李允皓为弟子。

    要知道,姚孟宪这一辈教书育人者不知凡几,然而真正被收为弟子的人并不多,金陵学院中的那些学子虽然都算是姚孟宪的学生,可真正得到姚孟宪悉心教导的弟子也不多,而这些弟子没有一个掩埋了他们的学识和才能,一旦离开金陵书院后,每一个人都有了非凡的成就,这当中唯一的例外便是眼前的李允皓。

    这倒不是说李允皓不够出色,而是李允皓有着自己的追求,他的内心中一直想着通过科举中第,仿佛只有通过科举中第方能光耀门楣。当然,对于李允皓的想法和追求,姚孟宪从来没有排斥或反对过,相反,姚孟宪一直给予了无上的支持。

    因为姚孟宪心中很清楚,对于贫寒学子,科举似乎成为他们出人头地的唯一选择。

    然而,命运似乎跟李允皓一再的开玩笑,以李允皓的学识,想要通过科举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或者说,李允皓想要中前三名或许有一定的难度,但想要通过科举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然而,李允皓已经参加了三次的科举,可每一次都是名落孙山。

    就算如此,姚孟宪也从来没有给过李允皓任何的冷眼,反而通过一些旁敲侧击不断的给李允皓鼓舞打气,而李允皓也算是难能可贵,就算每次都没有中第,李允皓的士气从来没有被打击到过,或许李允皓心中很清楚,科举是自己唯一的选择,或许是李允皓内心世界十分的强大。

    姚孟宪尽管给了李允皓足够的支持,然而上次沈言在书信中希望姚孟宪能为他举荐一些人才,那个时候姚孟宪想到的第一个人选便是眼前的李允皓,为此,姚孟宪也跟李允浩做了一个深层次的交流,可惜,李允浩似乎还是认定了想要走科举这一条路。

    姚孟宪虽然没有得到李允浩的肯定答复,但是姚孟宪并没有生李允浩的气,也没有将李允皓置之不理,而是不断的寻找机会想要说服李允浩,让他选择出仕。

    如果换到别人的麾下做事,姚孟宪或许不这么热情的举荐李允皓,然而这个对象是沈言,先不说沈言的文采如何,也不说沈言的官声如何,最关键的一点是沈言在某些方面的做法深得姚孟宪的心思,除了这个,还有一个便是姚孟宪和沈言已然成为了利益共同体,成为了互惠互利的合作对象。

    针对沈言严重缺人的情况,姚孟宪当然第一个想到便是眼前的李允皓,可惜,李允皓似乎还没有开窍。        

第一零一五章 务实() 
“老师,难道真的要让学生放弃心中的那份科举梦想而加入到沈言的麾下效命吗?”李允皓的眼眸中闪现出一抹不甘,夹杂着一丝浓烈的无奈,这个世界能让李允皓改变主意的人不多,眼前的姚孟宪虽然是李允皓的老师,可在某些方面还是无法改变李允皓的思想和主意,唯独年迈的父母仿佛是李允皓心中隐藏的一份无法消除的痛,只要提到为年迈父母着想,李允皓不得不低下他那极具傲骨的头颅。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不管自己选择了哪一条路都应该要具有大无畏的精神,科举固然可以让你扬名立万,然而除却科举外,你依然还有许多的路可以选择,比如老夫向你举荐的这一条路,要知道许多人想要走这一条路,可惜要么没有门路,要么没有这份机缘。”瞧见李允皓的神色,姚孟宪的眼眸中闪现出一丝不忍,可一想到这个更李允皓的前程相比,姚孟宪觉得自己身为李允皓的老师就应该借此机会来点醒他,而不是任由他追着那份固执的梦。

    姚孟宪的心中并不是认为李允皓不适合走科举这条路,然而李允皓已经在科举之路上折戟三次了,如果李允皓有着充足的家境,或者说得到了某些人的支持,而不是绝大部分靠着年迈的父母,姚孟宪也不会想要劝说李允皓选择放弃科举,而转投沈言的麾下效命。

    不过话说回来,李允皓即便投到沈言的麾下效命也不是一件差事,更不会辱没了李允皓的名声和才学,甚至可以这么说,投靠到沈言麾下效命的李允皓将会如鱼得水,两者是相得益彰,相互扶持,或许还能碰撞出文采的火花来。

    “老夫如此的举荐你,不是因为你在科举上无望,而是从实际出发,以你现在的文采想要通过科举应该不是难事,可让老夫也感到十分郁闷和诧异的是,你却无法通过科举,为此,老夫也曾动用一些私人关系私下询问,结果却让老夫有些瞠目结舌。”姚孟宪本来不想告诉李允皓他无法通过科举的真相,而是让你在继续走着科举这条通道上,可望着李允皓那双充满执着的眼眸,想到了他年迈的父母,姚孟宪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老师,莫非这其中含有什么猫腻不成?”听到姚孟宪的话语,李允皓的眼眸中闪现出一抹讶然,以自己对姚孟宪的了解,姚孟宪应该不会对自己藏着掖着,可眼下姚孟宪的态度很明显,姚孟宪的内心中有些纠结,不知道该不该跟自己直言。

    “这其中是否有其他的内幕,老夫不得而知,不过老夫却知道你当初来到金陵时曾得罪了一个你不应该得罪,或者说你得罪不起的人,而这个人知道你想要通过科举中第,所以这个人跟某些人打了招呼,让你永远不通过科举,或者说直接断了你的科举之路,这也正是为何以你的文采而无法中第的一个重要原因。”姚孟宪心中虽然有些犹豫,但想来一下,事情到了现在,或许是应该告诉李允皓了,同时,通过这件事也可以让李允皓心中更加的清楚,能做选择的除了科举这一条路外,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得罪了一个不该得罪,更得罪不起的人?”听到姚孟宪的话语,李允皓的眼眸中闪现出一抹沉思和回忆,想要弄明白自己当初刚来到金陵时到底得罪了谁。

    “好好回忆一下,毕竟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快十年了,这十年来虽然你一直都很勤奋,可再好的文采也耐不住有人按着。”姚孟宪的嘴角浮现出一抹无奈的笑容,这个事实虽然有些让人无法接受,然而这个情况仿佛已然成为了一种潜在的规则,有人好办事,一旦遭到某个大人物的压制或者说没有进入这个大人物的法眼,想要获得更大更高的位置,几乎不太可能,即便这个人的才能通天,事实便是,这个人的才能越大,受到的打压就会越强。

    有的人承受不住这个打压便选择了变节,不,不能用变节这个词来形容,而是说这个人迫于现实的无奈,最终选择了放弃或者说妥协。而有的人依然奉行着心中的那一套做法,结果可能是物是人非,也可能会是家破人亡。

    姚孟宪虽然是金陵书院的院长,一个学究派的代表人物,更是士林中清流的代表人物,可这并不意味着姚孟宪的思想就是那么的固执,不懂得变通,不懂得务实。

    或者说,姚孟宪年轻的时候确实不懂得怎么务实,而是觉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社会阅历的丰富,姚孟宪逐渐意识到了一个人的学问再大,如果不懂得务实,如果只是一个学究派的人,或许对世人的影响不是特别的大,毕竟他要么写点带着他浓烈色彩的书籍啥的,这个虽然会有影响,但影响相对有限,要么就教书育人,这个影响相对会比较大一些,可这个也会受到一定的地域的限制,甚至会受到当地一些大族中的学子的辩论和攻讦。

    真正影响深远或者说破坏力大的是这个人做了官,而且还是为政一方的官员,这样的官员管一县就会拖垮一县的发展,治理一府就会让这一府的水平滞后,不是说他的才能不够,而是他一切抛弃了务实这个最重要的基石。

    姚孟宪如果不务实,或许他根本就不可能跟沈言走到一起来,更不可能跟沈言成为利益的共同体,也不可能将金陵书院经营的这么出色。

    李允皓现在还不明白姚孟宪这么务实的原因以及务实带来的影响,他的骨子里还有一些脱离务实轨迹的思想,不过,这个思想还无法对李允皓形成重要的影响,否则,李允皓即便是姚孟宪的学生,也不可能跟姚孟宪谈论投靠沈言麾下效命的事情。

    。

第一零一六章 真相() 
“老师,学识似乎一时之间还真的想不起来当初到底得罪谁?学生现在是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还望老师明示。”李允皓的眼眸中闪现出一抹无奈的神色,自己真的这么背吗,自己的科举之路竟然受到某个大人物的打压,这个结果实在让李允皓有些无法接受。

    “你现在想不起来,说明你从来就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而对方却牢牢的记在心中,这一番对比,不得不说那个人的心胸是多么的狭窄。”听到李允皓的话语,姚孟宪的嘴角泛起一股莫名的嘲讽,这样的一个人竟然是夺嫡的热门人选,幸好皇上到现在还没有立储,或者说立他为储君,否则大夏还真的不知道会变成怎样的一个发展结果。

    同样,不幸的也正是皇上到现在还没有立储,如果一早立储了,只要不是他,或许他心中依然有着那个想法,可一定会有所收敛,否则的,即便皇上不怪罪,储君也有一颗宽宏的心,可储君阵营中必定有人会充当急先锋跳出来咬住他不放,虽然不能一下子将他彻底的打下来,可起码也会让没有什么好日子过。

    荣耀不可能跟随人的一生,综观整个历史走向,基本上都是盛极而衰。

    既然有这些因素的存在,自己就不得不为叶家所有人想好出路,正所谓人无伤虎心、虎有伤人意。

    自己虽没什么大的野心或者说雄心壮志,可不管怎么样,自己也不会甘心情愿的交出自己辛苦带出来的兵,成为别人争权夺利的工具,即便他们是工具,也是我叶知秋的工具。

    任何战略部署都有漏洞,也会有泄密的时刻,而叶知秋早已部署暗夜分队负责此方面的工作,若叶知秋获知铁真的战略部署,又岂会轻易给铁真机会,届时使用引蛇出洞计谋也好、离间计也罢,实在不行亦可采取毙敌锋芒、选择各个突破等战术。

    诚然,叶知秋能取得眼前的功勋,与他的经历有关,可何尝不与他时刻关注战局、思考着战局的最新变化而拟定相应的战术有关?而这正是帝国其它将领所欠缺的,两相对比方显示出叶知秋迅速崛起的光环。

    试想一名统帅若能时刻关注战局的变化、时刻思考自己制定的战术存在的不足之处,又怎么能不获得成功。先不说成功离不开麾下将士的英勇奋战,光是能当众说出自己的不足就需要莫大的勇气,要知道这与当众打自己耳光没多大区别。事

    实上,帝国很多将领于战争中已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可就是没有勇气当面弥补而造成整个战局的失利。

    一个人能在顺境中做到不动声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逆境中仍然能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如此之人肯定能做出一番成就。

    “原来大自然的美妙真的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心境。”许成宗跟在叶帅身后在酒兰城附近转悠了半天,心情彻底放松了下来,原本压抑的心情也变得如春天般春光明媚、灿烂。

    心情变得好转,许成宗已然明白这是叶帅对自己的一番良苦用心,说实话,没有叶帅这番良苦用心、带自己出外散心、浏览大自然的美妙,自己的心境又如何能得到舒缓,或许自己会有所调整,可并非眼前,或许还会在自己的心中留下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心结。

    最关键的一点则是自己这半天跟随叶帅身后,潜移默化中领悟了许多可能会花一生精力领悟的东西,比如调整心态、比如战略部署与政治局势如何结合,等等。

    也许,这就是人的境遇不同,造就了人生积累的经验也不相同。

    “凡我有生之年,无论叶帅的身份如何变化或有怎样的机遇,自己定当以叶帅马首是瞻,而且自己只对叶帅一人付出忠诚。”许成宗心中明白自己能有今天这番心境,皆是叶帅对自己的精心呵护、栽培,自己十分感谢,同时心中也立下了如此誓言。

    叶知秋此时并不知晓许成宗的内心中已然立誓,未得到许成宗明悟前,仍带着许成宗继续闲逛,尽管已然明了许成宗心境的变化。

    其实,叶知秋的用意正是希望许成宗快速成长起来,焦急造就不了许成宗的成长、更让他无法理解对局势的宏观把控。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