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之庄稼汉-第3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南中,不知比汶山环境恶劣了多少倍,说不得,一不小心染上瘴疫,那就是有死无生。

    “糜郎君乃是皇亲国戚,何至于此?”

    冯永发誓,他是在真心地劝说。

    特么的,糜照的身份,好歹也是阿斗的表兄弟呢!真要因为自己被逼得跑去了南中,别人会怎么看自己?

    那不又得多出一句话来?

    眦睚必报关内侯?

第0485 联手() 
可是不管冯永怎么劝说,看样子糜照主意已定。

    “冯君侯不必再劝我了,我主意已定,这南中,我是不得不去。若是去了,凭糜家的底子,在那边说不得还能活得自在些。”

    “若是不去……”糜照脸上尽是无奈,“我在锦城的日子未必好过。”

    冯永皱眉,“为何?”

    “君侯在狱中一个月,却是不知,在今年的大朝会后,有人曾上过奏言,说糜家囤积粮食,哄抬粮价,又恶意蓄奴,无视国法……”

    糜照又苦又涩地说道。

    事情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不要说是自己,就是宫里的那两位,也是压根都没能预料到的。

    不得不说,世事无常啊。

    “糜家,难道当真囤积过粮食?”

    冯永犹豫地问道。

    糜照此时,当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只听得他说道,“我们糜家本就是豪商出身,经营产业,那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

    “若说到哄抬粮,前两年粮价大涨,这其中又不是糜家起的头,相反,我们糜家为了抑制粮价,甚至还抛售出去了大部分的粮食。”

    “当然,这其中,也获了不少利。但仅靠糜家一家,又如何能与蜀中的世家对抗,故没能把粮价压下去,在他人看来,这就是哄抬粮价。”

    冯永点点头,有些怜悯地看了一眼糜照。

    皇家的白手套,不好当啊。

    事情办好了,是皇家的功劳。

    事情没办好,是白手套的锅。

    想到这里,冯永不禁有些奇怪地问道,“这种事情,怎么这个时候才被翻出来?”

    糜照古怪地看了一眼冯永,轻轻摇头,“刘家也被弹劾了。”

    说着,竖起两根手指头,“两家皇亲国戚,在大朝会过后,就一起被弹劾。”

    冯永挑挑眉头,心里终于肯定下来:看来果然是与自己有关。

    兴汉会里头全是权贵二代,内部消息得知得快,也传递得快,甚至还可以在彼此之间连枝同气。

    但冯永也没想到小伙伴们会这么给力。

    看来糜照在这里请自己吃饭,也是有原因的。

    权贵想要吃肉,那是本能。

    只看吃相是难看还是文雅一些罢了。

    至于学着丞相过清廉日子,也不是没有。

    但你不能要求大伙全都这样吧?

    世间有多少家不吃肉的权贵?

    真要严查起来,除了丞相府里的那些人,权贵们有几个屁股底下是干净的?

    更何况糜家这种为皇家办事的家族?

    像李严这种最顶级权贵,还是大汉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不也一样是家中奢侈成风?蓄奴无数?

    也没见有人去说他有什么不对。

    而同样是奢靡成风的刘家,却在这一次中遭到了弹劾。

    说一千道一万,原因其实很简单:糜家和刘家,挡住别人的财路了。

    越的马场,锦城的祝鸡翁之术,南中的种植园,还有那秋日养蚕,冬日羽绒服……

    多少人都在渴望能在其中分一杯羹,多少家已经开始把钱粮投进去了?

    可是冯永竟然被他们两家弄得入了狱!

    真要是让冯永出了什么事,大汉不知多少勋贵家就得要暴走。

    事实上已经开始暴走了:妈的大伙辛辛苦苦沙场拼命,图个什么?

    不就是为了能给子孙留点基业?

    你们两家就这么见不得我们的好?

    所以因为冯永入狱而产生了某种不知名的风险,权贵突然间就暴躁了起来。

    苦日子过得太久了哇!

    而且平时顶头还有一个丞相府在压着,想明目张胆地巧取豪夺,那就是自寻死路。

    现在好不容易有盼头,而且还是合理合法地吃肉,又不是巧取豪夺,难道这都不行?

    果断不能忍!

    皇家又咋啦?

    皇家的江山,还不是大伙帮你打下来的?

    想当年,先帝在时,还和我们一起称兄道弟呢?

    大汉危难之时,大伙过得都是苦日子,也没说什么吧?

    现在有机会吃点肉的同时,也是同样为了能早日平定越的夷乱,陛下你总不能连这个机会都不给吧?

    张星忆不是公主,但她如今的价值,比公主还要有份量。

    因为她只要嫁给了冯永,那冯永真成了外戚。

    到时皇室自然是要吃肥了,但最后剩下几滴汤给别人喝,谁知道?

    糜照看着冯永,眼神极是复杂,同时还有些许的畏惧。

    “冯君侯,小弟知道,此次是做差了。别说是小弟,就连……”

    糜照用手指指了上空,苦笑一声,“也没想到君侯竟然有这般大的魄力。”

    魄力?

    冯永轻轻一笑,摇了摇头,“这不是什么魄力,这个是我在南中时就已经计划好的。只是没想到在这个骨节眼上,你们自己撞上来了。”

    说着,又是怜悯地看了一眼糜照。

    想要开发出越那个大平原,光靠自己这几家,也不是说不可以,但所需要的时间太久了,更别说还要先平乱。

    真要让自己埋头经营那里,北伐这么大的事,哪有机会去参与?

    所以自然是靠人多力量大,让大伙一起拿钱粮砸出来。

    糜照自然知道冯永嘴里所说的早就计划好的是事实。

    因为他早先作为兴汉会在锦城里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就接到冯永从南中传过来的消息,让大伙都攒点钱粮,准备再干一票大的。

    只是没想到这一票竟然干得这么大。

    此时再听闻此话,嘴里只觉得满是黄连,苦不堪言。

    想起冯郎君历来所做的事,糜照不由地有些后悔:到底还是小看了此人。

    此人所要谋划的事,从来都是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事情,甚至是国之大事,哪有小事?

    “糜郎君要去南中也好,反正如今兴汉会也正在垦殖南中,到时候说不得,还能互相有个照应。”

    种甘蔗是绕不开阿斗的。

    毕竟对于东吴来说,这是冯永能利用的最大的面子。

    不过此事也给冯永提了一个醒:皇家,可不是那么好惹的。

    糜照得了冯永的承诺,终于松下了一口气,感激道,“照应不敢说,若是在南中,能得冯郎君照顾,那就是感激不尽了。”

    糜家在徐州本就有良田无数,对于垦殖这种事情,那自然是再熟悉不过。

    如今重操旧业,问题不大。

    冯永点点头,正准备起身告辞。

    只听得糜照又低声道,“冯君侯,刘宏朗亦自请为南中冶监丞,你觉得如何?”

    冯永一怔,“刘良?”

    糜照点头。

    “谁任监丞,那是内府的事,我怎么敢说这种事情?不过我与刘良的恩怨,想必你也知道。刘家想要在南中种甘蔗,谁也拦不住,只要他们牙口好,想啃甘蔗就尽管啃去。”

    冯永冷冷一笑。

    糜照勉强一笑,“照知道了。”

    冯永的意思很明显,刘良任南中冶监丞,那是皇家内府的事。

    但刘家想要披着南中冶的皮,加入南中的甘蔗产业,那就是做梦!

    而且听到冯永这口气,在糜照看来,只怕刘家想要在南中发展,都是步步艰辛南中最具影响力的几个人里,有一个就是冯永。

    冯永身边最忠实的小弟之一李遗,其大人又是南中降都督。

    还有南中的云南太守吕凯,也曾受冯永恩惠,被其从夷人手中救出。

    可以这么说,刘家想在要南中发展,只要冯永反对一天,那这个事情基本就是没有什么指望。

    果然是眦睚必报关内侯啊!

    这等人物,计谋手段本就顶尖,做事布局更是超人一等。

    如今再加上手握权势,身边还有一大群人为其呐喊助威,非是一般人所能惹得起的。

    回去后还是得跟大人说一声,这等人物,以后还是尽量交好,不要得罪吧。

    待冯永离开后,糜照坐在那里,心里思绪万千。

    这时,只见从门口又进来一个人。

    “弘亮又何必对那人如此低声下气?这等心胸狭小之人,想必也难成大器。再说了,那南中之地,不过是蛮夷之地,又有什么值得他这般自傲?”

    此人正是一直在隔壁偷听的刘良,只见他继续说道,“再说了,他口口声声说在南中开甘蔗庄园有大利,那也只是他的片面之词,未必属实。”

    糜照看了一眼刘良,淡然一笑,“当年先帝谋主法孝直,亦是睚眦必报,然如今乃是唯一一位有谥号的臣属,你又怎么说?”

    刘良登时语塞不能语。

    糜照起身,走到窗台前,指着下头,对刘良说道,“你且过来看看。”

    刘良有些疑惑地走上前,只见下头大街上满是勋贵儿郎,整整齐齐地站在那里,人人腰间都挂着刀剑,手按刀柄剑柄,屏息不语。

    待他们见到冯永出得一品阁,皆是齐齐喊了一声:“见过兄长!”

    冯永点点头,翻身骑上一个儿郎牵过来的骏马,喝道:“走!”

    “诺!”

    众人轰然响应。

    “你信不信,若是今日他在这里有丝毫损伤,你我二人皆不能安然走出这阁楼?”

    糜照脸色有些苍白地问道。

    刘良双腿一软,差点就跌倒在地。

    “至于南中庄园能否获利,我从未怀疑过这个事情。”

    糜照看着冯永远去的背影,眼中有些茫然。

    只听得他悠悠地说道,“毕竟冯郎君的敛财之能,大汉谁人不知?举手翻覆之间,百万缗钱粮都能轻易过手,你我又何必自欺欺人去说那南中庄园未必能获利的话?”

    

第0486章 两家的烦心事() 
初春的锦城,乍暖还寒。

    再加上这两日下了雨,让人感觉有些湿寒。

    关兴正在房中伏案看书。

    屋内加装了一个炉子,长长的烟囱伸到外头,使得屋内倒也没有什么烟气。

    炉子里的火烧得正旺,把屋内的湿气和寒气都驱散了。

    这时,只见屋外走进来一个人,说道,“安国,又在看书呢?”

    关兴闻言,抬头一看,“是兴武啊。”

    指了指眼前的案几,说道,“随意坐吧。”

    张苞进出关府如同自家,不需要下人禀报,他自个儿找了个地方坐下后,这才问道,“安国又在看什么书?”

    关兴举起手里的书册,看起来很是崭新,晃了晃,“三娘拿回来的,叫《军中日常操典》,说是汉中那边最新印出来的。”

    “这名字听起来,好像与军中有关?”

    张苞有些好奇地问道。

    “确实有关。”关兴把书册放下,沉吟了一下,这才问道,“兴武可曾记得,去年南征时,赵义文和王子实所率的那些部曲?”

    “自然记得。”

    当时赵广和王训所率的部曲,虽只有百来人,但却是最与众不同。

    不但每次集结时反应最为迅速,行列极为整齐,百人听令,就如同一人行动,而且行军扎寨皆有法度。

    若不是他们身上少了一股血腥杀气,张苞还以为那就是少见的精卒。

    最后问过了才知道,里头除了跟在赵广身边的那些人是赵家的亲卫,剩下的,全是从南乡带过来的。

    “听说那些部曲,先是用南乡的练兵之法训成能听得懂军令的士卒,这才开始教他们军阵和搏杀之技,其练兵之法倒是与别处有些差别。”

    “这事我也听说了。”张苞点头,看向关兴手中的书册,眼中一亮,“这书莫不成就是南乡的练兵之法?”

    关兴点点头,“听三娘说,南征时的那些部曲,只是冯……”

    说到“冯”字时,关兴就如同有什么东西卡在喉咙里,总是要顿上一顿。

    “冯明文?果然是他?”

    张苞却是心直口快地接口问道。

    “没错,确实是他。南征时的那些部曲,只是他的尝试,当时看来效果不错。所以他又根据南征时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重新编制了这一部操典。”

    关兴扬了扬手里的书册,“三娘给我送了一本过来。”

    “有这等好事?”

    张苞大喜,“安国,你这个妹夫……”

    关兴一听到“妹夫”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