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之庄稼汉-第3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永急得舌头都快要打结了。

    “冯郎君何须自谦?”阿斗脸上甚是不悦,“我与彩娘此次来,其实是受了丞相夫人的指点。她说你这里有一份师门秘法,可让女子早日怀胎,极是灵验。”

    “她就是得了你所赠与的师门秘法,这才能早早怀了胎。”

    阿斗说着,有些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夫人还说了,这是冯郎君的师门秘法,她不好私下里传与我们,所以这才让我们亲自前来。”

    “冯郎君,”阿斗凑过来,低声道,“你这份师门秘法,不忌讳多传一份吧?”

    听到阿斗这般说法,冯永这才想起自己确实曾给过黄月英一份怀胎前的教育手册。

    基本也就是一些后世众所周知的备孕知识。

    只是怎么就突然成了师门秘法了呢?

    然后他又想起新婚之夜关姬的那个姿势……

    于是心里就一动:咳,没错,这确实是师门秘法,看来以后得要多准备一些秘法。

    看到阿斗略带紧张又渴望地看着自己,冯永咳了一声,“哦,对,我想起来了。这份师门,嗯,秘法,没什么忌讳。刘郎君若是想要,永这就写一份。”

    “那可太好了。”

    阿斗一听,立马喜上眉梢。

    达到了主要目的,阿斗就有点得寸进尺了,只见他拿起案上的书,悄悄地问道,“冯郎君府中,可还有其他的书?像这种的。”

    冯永上学时,学生之间流行武侠小说。

    那个时候,武侠小说乃是老师和家长嘴中毒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鸦片。

    但架不住这毒品的吸引力大啊。

    当时每一个中学的门口,租书店那就是标配。

    每到周末,租书店里都会有鬼鬼祟祟的学生站在门口左顾右盼,确实没有认识自己的老师在附近,这才溜进来,激动地寻找自己想看的书。

    那一排排写着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大家名字的书,精神鸦片也好,精神粮食也罢,反正就是让人欲罢不能。

    然后等回到了学校,在课后的教室某个角落里,总有人偷偷摸摸地问道,“同学,有书吗?这种的……”

    对完暗号,两人迅速交易完毕,重新回到座位上埋头苦读。

    当然,也不是每次交易都是顺利的,毕竟毒品交易嘛,自然就有缉毒的。

    于是总有倒霉鬼的书会被没收,好心的老师呢,到周末会把书还给学生。

    严厉一点的呢,那就完了,等着挤出伙食费去赔给书店老板吧。

    甚至有责任心强烈的班主任,想要从源头上加以扼制,所以会偷偷地躲在租书店的不远处,看看有没有自己班上的学生。

    这一系列的刀光剑影,明争暗斗,足以写出一本几百万字的师生传奇小说。

    阿斗如今的神情模样,就像极了上学时在教室角落里对暗号,想要精神鸦片交易的同学。

    让冯永一阵恍惚,还以为自己回到了从前。

    “冯郎君?”

    阿斗看到冯永没有回答,于是又唤了一声。

    “哦,还有一本,乃是最新出来的,刘郎君若是想看,请随永来。”

    冯永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说道。

    和关姬互喂口水多了,冯永此时若是还不明白关姬把这种书给阿斗看,那就当真是白当了她的夫婿。

    “原来还真有?”

    阿斗起身高兴道,“冯郎君请前头带路。”

    冯永把阿斗带到书房,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递了过去,“陛下请看。”

    “忠义无双?”

    阿斗接过来,看到上面的名字,不禁念出声来。

    “没错,忠义无双。”冯永凑过去,低声道,“陛下,这等书,才是好书。”

    阿斗终究是皇帝,听冯永这么一说,立马就反应过来,点头赞同道,“没错,忠义无双,好书!”

    

第0513章 巧言令色说阿斗() 
昭烈皇帝与汉寿亭侯、西乡侯的义气相投,乃是天地可鉴。

    这是政治正确,不可动摇的。

    至于皇帝,最需要的就是底下人的忠心,这也是政治正确。

    所以一本《忠义无双》,当真是挠到了阿斗的痒处。

    “只是这书皮,怎么画的是关……老君侯呢?”

    阿斗有些疑惑地问道。

    “陛下且听臣一言。”

    冯永恭敬地说道。

    然后开始发动特技,“敢问陛下可知治大国如烹小鲜为何意?”

    “自然知晓。相父曾言,治大国如烹小鲜者,可用《毛诗》作注: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指治国需小心谨慎,不可轻易扰民。”

    “譬如征发徭役,则必须提前知晓百姓所能承受之重,在百姓不能承担时,则需停止。扰民不可过度,过度则民心散乱,故君王在位,要勤俭节约,不可耽于享乐。”

    阿斗很是老实地回答道。

    “陛下当真是敏而好学。”

    冯永先是拍了一记马屁,让阿斗感觉到一阵愉悦。

    然后这才继续说道,“在永的师门中,此言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不知陛下可曾听说过?”

    “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是冯郎君师门的高见?敢问此言还有何种解释?”

    阿斗听了,连忙很有兴趣的问道。

    山门高人的见解呢,肯定另有见地。

    “治大国如烹小鲜,指治国如烹小鱼,若想烹出美味佳肴,不但要小心谨慎,还需注意掌控火侯,精心挑选佐料,不可大意。”

    阿斗听了,似有所悟,赞同地说道,“此言也算是另起一解。”

    “陛下,这本《忠义无双》,讲的就是关老君侯忠义一生之事。”冯永连忙趁热打铁,“当年淮阴侯有胯下之辱,曲逆侯(陈平)有私德之失,皆不受世人待见。”

    “然高祖皇帝弃其短,用其长,前用淮阴侯方能把项羽十面埋伏围于垓下,成帝王之业,后用曲逆侯解白登之围,才有汉室之兴。”

    “即便高祖皇帝再怎么痛恨雍齿,亦赐官封侯。陛下若想兴复汉室,则须学高祖皇帝用人之长,容人之短。”

    “烹饪小鲜,须精心挑选佐料,就如那牧场、工坊,是治国的美味佐料,而这忠义之说,亦是不可或缺的上等佐料啊!”

    “对,没错。”阿斗听了这一席话,连连点头,“冯郎君言之有理,此乃大善之言。”

    想起自己以前对关二伯失荆州之事颇有些怨气,以至不待见关家,却是忘了关二伯一生忠于先帝,甚至在兵败被俘后仍拒绝了曹操的高官厚禄,最后封金挂印,碾转奔波回到先帝身边。

    想起几年前关家有没落之像,未免没有自己不待见的原因在内。

    这几年自己在宫里的日子终于好过起来,正是始于冯关氏自汉中千里孤身回锦城,为自己带来了工坊和牧场份额的消息。

    这关家,确实当得起忠义之家。

    这般想着,手里翻开封面,只见第一页就写着桃园三结义之事,心头就是一动,看向冯永,“冯郎君是何处找来此书?看起来乃是新著?兰陵笑笑生又是谁的名号?”

    冯永一听,额头就是微微有些冒汗,“这些书,最先乃是从南乡市井流传出来的手抄本,后才被收集成册。这兰陵笑笑生,倒是有些神秘,只见其书,却是不见其人。”

    阿斗点点头,却是有些不甘心,“南乡那边,查不出来吗?”

    “陛下,这个倒是有点难。如今南乡日渐繁盛,但随之而来的,人口往来也越来越多,其中鱼龙混杂,好坏难分。”

    “去年一年,因为在南乡犯了事,被发放到山里的矿场去劳改的无赖青皮,都不知有多少。而且这几年,朝廷一直在清查户籍,查出了不少流民盲户,也新增了不少人丁。”

    “这新增的人丁,有很多都是发放到汉中,南乡也接收了不少,谁又知道,他们以前真正的身份是做什么的呢?”

    阿斗听了冯永的解释,这才叹气道,“是我想得有些简单了。”

    说着拍了拍手里的书,说道,“这书一出来,那关老君侯的忠义之名,自是会在民间广为流传。”

    “陛下,教化子民忠义之事,不是好事么?”

    冯永试探着问了一句。

    “自然是好事。但若是……”阿斗目光有引起闪烁,“咳,当年桃园三结义,还有先帝和张老君侯呢。”

    “哦,对,对!先帝仁义之名布于四海,张老君侯也是忠义无双之辈。”冯永连忙说道,“咳!也不知那兰陵笑笑生是怎么想的,光写关老君侯,当真是有失偏颇了。”

    “那陛下,不如我们把这忠义无双再改一改?”

    冯永又试探了一句。

    “改?怎么改?”

    阿斗一下子没藏住自己的心思,被冯永试了出来。

    冯土鳖前后世加起来,已有四十多岁,前世见过光怪陆离的世界,今世又与千古妖人斗智斗勇这才勉强通过考验,站稳了脚跟。

    而阿斗呢,虽然生逢乱世,但却是个有福的。在他真正懂事以后,刘备早就已经打下了一片安稳的基业。

    连个宫斗都没经历过就安安稳稳地继承了刘备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担惊受怕吧,但又有一个相父给他遮风挡雨。

    再加上阿斗性格宽厚,哪是经历复杂无比“巧言令色冯郎君”的对手?

    “陛下,这本《忠义无双》,写的是关老君侯之事,但这其中,自然也涉及先帝,只是大多时候含糊略过而已。”

    “故永想着,那兰陵笑笑生,正是因为涉及先帝,故不敢多写,这才着重写了关老君侯。若是我们把这书注解一番,把先帝和张老君侯也写出来,岂不是可以另成一书?”

    阿斗听了,怦然心动,只是这时代的羞耻之心仍让他有些不好意思,“这不好吧?我们又寻不得这兰陵笑笑生,若是未经同意随意篡改他人之作,非是君子之道。”

    冯永一听这话,连忙解释道,“非也非也。陛下,这兰陵笑笑生写的《紫电青霜记》,最初也是有好几个结尾呢。”

    “最后在南乡流传了这么久,这才挑出一个大伙最喜欢的结尾给印了出来。这兰陵笑笑生也没见他跳出来说什么不合适啊!”

    “若是陛下觉得不妥,那我们把此书注解出来,再另编成一书,这本嘛,我们也一样印出来。两本书,不冲突。”

    “不冲突?”

    阿斗重复问了一句,很明显是想要向冯永确认。

    “不冲突,肯定不冲突。这诗经、左传不也有好多注解本传世么?”

    “也对。”阿斗点头,脸上又现出有些为难之色,“但找谁注解合适呢?”

    “中宫谒者令许慈合适。”

    冯永推荐道。

    “为何?我记得许慈之子许勋,以前不是……”

    “咳,陛下,那都是以前的事了。再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永岂是那种小气之人?”

    冯永毫不脸红地说道,“许慈博涉多闻,虽不以德业为称,信一时之学士也。若是换了他人,未必愿意给此书做注解呢。”

    就因为他德业不行,又有学问,所以才适合干这个事啊。

    不然换了一个有气节的文人过来,看到自己要为这种书做注解,只怕要当场掀桌子。

    阿斗一听,这才恍然,“对啊!而且他如今是大长秋之属中宫谒者令,正属中宫,找他比找他人也要方便一些。”

    顿了一顿,这才有些不确实地问道,“只是,他会答应吗?”

    “陛下,他肯定会答应的。交州的粗糖能顺利运到大汉,许家也是出了力的。”

    许慈与交州的士燮有交情,许勋去年又成了冯永底下小弟,吴郡张家能在交州收甘蔗进行初级榨制粗糖,又能把粗糖运到蜀地,这许家也在其中使了力气。

    一听到糖,阿斗两眼就放光。

    这红糖,确实好吃啊!

    “原来这其中还有许爱卿的参与?”

    “对啊,刚才陛下也说了,这中宫谒者令乃是中宫官属,如今许慈正参与编辑典籍,到时这典籍真要编成了,他不也有功劳么?”

    “对对对,有功劳!”阿斗会意道。

    “若是许谒者不愿意让人知道他给此书做注解,也可以学那兰陵笑笑声,用一个名号,不就行了?”

    “妙啊!”阿斗赞道,“这是个好方法。”

    阿斗亲自开了口,那就不算是诽谤先帝了,只是这其中还涉及张飞。

    于是冯永又假惺惺地说道,“此事除了涉及先帝,还涉及张老君侯,就是不知道张君侯会如何看待此事?”

    “这等好事,怎会……”阿斗顿了一下,这才说道,“到时我自会与彩娘说起此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