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之庄稼汉-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同也知道,自己在阿姊眼里,当真是如废物一般,什么也做不成,只会让她操心,自己能安分下来,对她而言,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在经历了被胡人抓走,差点成了口粮的事件以后,李同终于承认了一件事:比起阿姊仅仅来汉中一年多就得到“南乡慕娘子”的名声,自己原来当真是一个废物。

    所以自己才愿意给阿姊认错,同时想着要努力证明自己。

    可惜的是阿姊一直拿老眼光看待他,这两年自己努力的心血,竟是从未没被她放在眼里。

    要说感觉不憋屈,那就是假的。

    如今被张星忆称赞了一句,李同心里竟然有了一种感动:终于有人认可自己了!

    “张小娘子过奖了。”

    李同嘴里谦逊着,可是脸上的喜色却是怎么也抑制不住,“同还有其他东西要献给小娘子。”

    “哦,还有什么?”

    张星忆好奇地问道。

    “小娘子请看,这是鹅蛋。”

    李同又从带过来的篮子里拿出一个小拳头大小的鹅蛋,“冯郎君的祝鸡翁之术,只养鸡鸭,却是没提到鹅。”

    “故同也尝试养了鹅,发现这鹅虽然下蛋不多,但胜在好养,只吃点糠麸,喜食莠草,却是不占用粮食。若是细心养殖,个头也长得快,肉多,此养鹅之利一。”

    “张小娘子,去年锦城出来的羽绒服,阿姊也曾给了我一件。我发现,里头所用的鸭绒,虽经去味,但若细闻,仍能闻到淡淡的腥味。”

    “这鹅绒则不同,鹅绒本就味淡,几近没有,其绒片却比鸭绒要大得多。鹅个头大,所产绒毛也多,此养鹅之利二。”

    “还有,张小娘子可知,这南乡有一种笔,叫炭笔,写字极快。若是非正式文书,用它来字倒是方便。但有一缺点,那就是墨迹容易消失。”

    “故同受这炭笔启发,用鹅毛蘸墨汁写字,不但快,且墨迹还能保存长久,兼二者之长,此养鹅之利三也。”

    张星忆瞪大了眼,听着李同说了这么多,她只总结出一句,那就是:养鹅好哇!

    只是张星忆又不是三岁小孩,怎么可能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于是她问道,“如此听起来,多养鹅是好事,只是李郎君说这些与我听,又是为何?”

    每一个到南乡的人,都会深刻感受到李慕在南乡的威势。

    张星忆自然也不例外。

    这李同既是李慕的胞弟,又深知养鹅的好处,李慕作为工坊的主事人,应该大力支持才是。

    这种事情,应该去跟李慕说啊,跟自己说又是个什么意思?

    李同听到张星忆这么一问,当下就有些呐呐,“张小娘子不知,李家在南乡的庄子,都是给工坊牧场供菜供粮的。”

    “且我那个阿姊,一心只管工坊之事,先前又得了冯郎君送过来的祝鸡翁之术,便让我全心习之。”

    “她怕我因为养鹅而耽搁了经营庄园,故对我加以管制,不让我对这畜蜂养鹅之事多加心思。”

    虽然李同说得不是很明白,但张星忆听懂了。

    只是李同与她第一次见面,就说起这种事情,让她感觉到有些怪异。

    李同自然也知道自己过于心急了,但机会就这么一次,若是此次劝说张家小娘子不成,下次还有没有机会见到张小娘子就是个问题。

    若是让阿姊知道他仍不死心,想要继续尝试养鹅畜蜂,不按她的意思去做,只怕那些鹅啊、蜂啊全部都要被弄死。

    在阿姊眼里,工坊才是最重要的,李家在南乡的庄子,要按冯郎君的意思,专心种菜、用祝鸡翁之术来养鸡鸭供给工坊才是正道。

    这大批养鹅,自己又没经验,谁知道能不能成?

    万一不成,坏了冯郎君的事,那对李家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但李同又如何能甘心自己的心血就这么白费了?

    更重要的是,每次经过田头,看到许二娘在地里忙活,李同心里就如刀割一般的羞愧。

    当初自己看不起这地头的活,但看看二娘,如今竟然也在工坊有了不小的名气。

    唯有自己,一事无成。

    想起当初自己曾发誓一定要有出息,要让阿姊和二娘另眼相看,哪知现实竟然打了自己好几个耳光,心里最看重的两个女子,竟然都压着自己一头,能不羞愧么?

    而且如今阿姊和家族对自己的限制甚多,若是按阿姊的意思来,就算以后再有出息,在别人眼里亦只不过是沾了阿姊的光。

    如今想要证明自己,只有在现有的条件下,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养鹅畜蜂就是李同这两年好不容易摸索得来的路子。

    所以他怎么肯轻易放弃?

    反正二娘也是喜欢在地里忙活,我养鹅畜蜂,在她面前不算丢人。

    说白了,还是年少慕艾,热血情怀,想要发奋图强——发奋图强的同时能与心爱之人相依相伴,那就是最好不过。

    只见李同硬着头皮对张星忆说道,“张小娘子,这蜜水,乃是珍品,这养鹅,也是大有好处的,故我想着,能不能请小娘子帮忙给冯郎君传个话,允我在南乡尝试一下?”

    在李同看来,自己以前得罪过冯永,所以冯永对自己肯定看不顺眼的。

    若是自己求上门去,不要说能不能劝说得动冯永同意,就是能不能见到人还是个问题,最大的可能,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但若是张小娘子就不一样了。

    当年孟尝君不就是用白裘衣贿赂秦昭王的宠妾,这才得以脱险的么?

    冯郎君专门给张小娘子写文章,赞其貌美,想来也是爱极了她,我找张小娘子去说此事,道理也差不多。

    张星忆一听到“冯郎君”这三个字,顿时恍然过来,原来还是因为他!

    同时心里怒气勃发,正待一口回绝,但一看到案上的蜜水,当下眼珠子转了两下,突然生出一个主意来。

    “李郎君想在南乡畜蜂养鹅,是因为慕娘子不允,又没办法去找冯郎君,所以才来找我的?”

    “正是。”

    李同历经挫折,终于懂得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同时脸皮也厚了不少。

    这一声“正是”,虽然说得脸皮有些发热,但却是能无碍地说出口。

    “此小事尔,又何须去问冯郎君,我就能作主。这样吧,张家在南乡有不少庄子,你若是有心,我可以专门划一个庄子给你,让你专心畜蜂养鹅,你看如何?”

    虽然张星忆穿在身上的毛衣、羽绒服从来都不用掏钱买,但这并不妨碍她知道这些东西的昂贵。

    若是那鹅毛当真如李同所说的那般,产量大,绒毛大,且没有异味,那当真是要比鸭毛好多了。

    别人就算是真想做羽绒服,那可能也会因为没鸭绒做不出来,就算做出来了,还可能会被兴汉会的人打压。

    但她是谁?她怕吗?

    真要有人敢找她的麻烦,她就敢找那负心郎的麻烦!

    李同一听,当真是又惊又喜,他没想到事情竟然这般顺利。

    “不敢当得张小娘子这般,我自找地方尝试就可以了,且此事还得阿姊同意……”

    “放心,此事我亲自去与慕娘子说。”

    张星忆打包票道。

    “同谢谢张小娘子!”

    李同连忙起身行礼激动地道谢,终于有人愿意支持他了。

    此时再看向坐在上头的张小娘子,当真觉得她是如仙子一般人物。

    张星忆心中别有计较,让人送走了李同,又备了名帖,送到李慕手里。

    李慕接到名帖,不敢怠慢,更没有等着张星忆上门,直接就带了人赶往张星忆住的小院子。

    张星忆自然没有想到赫赫有名的慕娘子竟然一接到她的帖子,就主动上门来,当下就是大出意外。

    再看到她一副有求必应的恭敬模样,心里更是惊讶万分。

    “张小娘子若是想要让妾那不成器的小弟帮忙畜蜂养鹅,那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此事是不是要问一问冯郎君的意思?”

    李慕得知张星忆的想法后,提醒了一句。

    “为何要问他的意思?”

    张星忆现在一听到这三个字就觉得烦,“你不是他的阿姊么?”

    话一出口,她就看到李慕投来古怪的目光时,这才蓦然惊醒过来,当下只得说道,“好,我知晓了,到时我自会给他写信说这个事。”

    同时银牙暗咬,这个人讨厌得很,哪里都有他,哪里都有他!

第0517章 军议() 
远在越的冯永自然不知道自己以前的墙角正在盘算着,准备要挖自己的另一种墙角。

    他率军与在卑水的孟琰会合后,两人兵合一处,向着越的治所邛都前进。

    早先一步领军进入邛都的黄崇、张嶷听闻冯永终于到了,连忙带着高远、鄂顺迎接。

    此时已经是三月了,距上次大汉丞相率军来此,正好相隔一年。

    这次大军再不是停留了两个月就走,而是要彻底扫平夷乱。

    朝廷此次出兵,当真是大出越蛮夷的意料之外。

    这些年来,汉人自己人都互相攻打不断,哪有空来管他们?在他们想来,高大王占据越十余年,自己为何不可?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某只土鳖的乱入,大汉朝廷这两年财政变得宽裕了起来,可以挤出一部分的钱粮,支撑起大军再次进入南中夷乱最严重的越郡。

    与去年丞相大军不同的是,此次大军的后头,还跟着一群无关人员,多是锦城各家在南中的管事、仆役等。

    其中最为醒目的,就是那面画着尾部喷着火焰又圆又长的东西的旗帜。

    重归高远部下的各个夷人头目看到那个恶名昭著的符号,下意识的就是一阵骚动:鬼王当真如高大王和鄂将军说的那样,降临越了。

    越因为常年夷乱,大多城池皆是残破不堪,大军没有进城,直接就在外面竖起了营寨。

    营寨的帅帐内,挂起了巨大的越郡地图,同时还摆上了沙盘。

    坐在主位上的孟琰止不住脸上的惊骇之色,不住地看向坐在次位上的冯永。

    这等舆图,竟是把越的地形标得一清二楚,早年若是知道汉人有这等舆图,南中谁人敢反?

    高远最是熟悉越情况,又是最先进入邛都的,这时只听得他说道,“禀太守,长史,这些日子,邛都附近其余小部族听鬼……咳,听冯长史亲自率军前来,莫不纷纷表示归降之意。”

    冯永一听邛都周围的部族都愿意臣服,略一点头。

    吕凯曾对自己说过,夷人畏威而不畏德,如今大军前来,他们就连忙重新表示归降,由此观之,吕凯之言,确实有理。

    “就连那苏祁邑的东渠部前几日也派人送了降表,说是已知错悔改,欲重降朝廷,唯有北部阐县的捉马部一直未有消息传来。”

    张嶷一听,脸上现出愤恨之色,差点就要站出来,但一看孟琰冯永没开口,只得又强行忍住。

    “冯长史觉得如何?”

    孟琰虽然名义上是太守,但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定位,于是开口问向冯永。

    冯永对孟琰颔首示意,这才站起身,拿起摆在案上的长鞭,点了点苏祁邑,“别的部族好说,这东渠部不但是二反二降了吧,而且还是此次越夷乱的首倡者吧?”

    “十多年前他们就反了,去年丞相大军一到,平了高定之乱,他们就马上表示降服,丞相大军才刚刚南下,他们又后头又开始反叛,前后不足三个月,甚至还杀了龚太守。”

    “如今我们率大军前来,他们又说要降?”冯永脸上露出冷笑,“拿我们当猴耍呢?这里距邛都不足百里,大军急行,朝发夕至。这等反复无常的部族盘踞于此,我不放心。”

    张嶷一听,脸上一喜,站出来抱拳道,“长史,末将愿率军前去,平了这东渠部。”

    越前太守龚禄,乃是张嶷的知交好友,他急于报仇的心思,冯永可以理解,当下先安抚道,“张将军不必心急,且先安坐,到时自会让你有遂愿之时。”

    张嶷一听,脸上现出感激之色,“谢过长史。”

    冯永定下了基调,孟琰于是很是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态度,“冯长史说得甚是有道理,这东渠部反复无常,又是叛乱首恶,全族诛之亦不为过。”

    倒是高远鄂顺听到孟琰这话,脸色微微一变,很明显,冯郎君不打算放过这东渠部,那是应有之义。

    但这孟琰说出这等话来,竟是一点不顾及自己也是南中夷族出身,直言要诛族,当真是厚颜无耻,外加冷血无情之极。

    高远心里暗暗想道,怪不得此人作为孟获族弟,却可以当上越太守,还能领兵作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