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之庄稼汉-第3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睿有些迟疑地问道,“刘侍中觉得他们会同意此事?”

    刘晔点点头,低声道,“陛下,这几年罢行五铢钱,各家都囤了不少粮食和绢布。若是复行五铢钱,不但对官府有利,对各家来说,未尝不是方便。”

    “最重要的是,九品官人法实行多年,大魏已成天下正统。司空(陈群)与骠骑大将军(司马懿)皆是有大智之人,对朝廷有利之事,又怎么会阻止?”

    曹睿听了,有几分明白,又有几分糊涂。

    当初是谷贵,所以屯谷,如今谷贱,所以要屯钱么?

    只是为何因为九品官人法实行多年,司空和骠骑大将军就会同意复行五铢钱?

    “侍中可否为我解惑?”

    曹睿虚心地问道。

    刘晔看看左右,确定没人,这才低声道,“陛下,大魏初行九品官人法时,中正官皆是由州郡推举,再对州郡人才进行品评,故如今中正官已经是皆由地方名望专控。”

    “这就够了啊陛下!只要复行五铢钱,世家豪族,朝野可以更好地上下联系,所以司空和骠骑大将军又如何不会同意?”

    曹睿听了这个话,这才猛然醒悟过来:原来,曹家的江山,已经和世家豪族紧密联系到这般程度了么?

    借着九品官人法的实施,世家豪族在朝堂上有重臣,在地方上有中正官,已经和朝廷完全融合到了一起,所以有利于朝廷的事,自然也有利于世家豪族。

    特别是在朝廷中担任重臣之位的世家,只怕更是乐于见到这种事情的出现。

    想到这里,曹睿勉强一笑,“原来如此。”

    然后起身,对着刘晔深深行了一礼,“谢侍中为睿解惑,先帝视侍中为心腹的原因,睿终于知道了。”

    刘晔连忙还礼,连称不敢。

    曹睿又请教了一些问题后,这才让人亲自把刘晔送回府上。

    刘晔回到府上,才发现司马懿已经在等候了。

    “骠骑大将军何故屈尊到此?”

    刘晔连忙上前行礼。

    司马懿颔首还礼,微笑道,“本就是懿做了恶客,何来屈尊之说?只望子扬莫要不快才是。”

    “不会,平日骠骑大将军政务繁忙,就是想请都请不来呢。”

    听到这话,司马懿脸上笑意更盛,“再过些时日,某就要去宛城,到时诸事纷扰,只怕道别不及,所以这才提前上门与子扬说一声。”

    “大将军有心了,晔恐惶。”

    “子扬不必如此,你我皆是最早跟随武皇帝的老人,朝堂上官职有别,但私下里何须如此生分?唤我一声仲达即可。”

    司马懿声音有些低沉,温和而有磁性,若不是深陷下去的眼眶和鹰勾的鼻子显得他有些阴鸷,整个人看起来十足温恭有礼的世家模样。

    “那晔就失礼了。”

    刘晔倒也没多客气,当即就应下了,十分爽快的样子。

    司马懿暗暗点头,看来这一次刘子扬应该没和陛下说过分的话。

    “今日朝堂之上,河南尹司马芝正直能言,然却有操之过急之嫌,散朝后又被陛下召了去,想来是问未言之意,此乃虚心纳谏是也,明君之像。”

    司马懿先提了个开头。

    刘晔会意,点头道,“确实如此。”

    “今日子扬亦被陛下宣去,谈了这般久才出宫,想来对陛下风采定是已经了然。子扬精于知人,不知对陛下是何等评价?”

    司马懿问道。

    刘晔沉吟了一下,这才说道,“胸有秦始皇、汉孝武之大志,才智稍有不及。”

    秦始皇、汉孝武皆是雄才大略之主,一个扫六国平海内,一个驱匈奴扩疆无数,刘晔拿曹睿来类比,虽说才智稍逊了一些,但仍是极高的评价了。

    司马懿闻言,沉默了一下,这才绽出笑容,“如此说来,我大魏当真是幸得明主了。”

    然后想了一下,又问道,“我不日将往宛城,不知子扬可有什么临别之语?”

    刘晔听到这话,有些疑惑,不过仍是回答道,“新城太守孟达,面有反相,乃是趋利小人,仲达到了宛城,须要注意此人。”

    司马懿目光一闪,笑道,“我记得,孟达当初来降时,先帝待其甚厚,甚至还让其同乘一车,世人皆说其人有将帅之才,或有卿相之器。”

    “唯有子扬,曾劝谏过先帝,言不宜待其过厚,更不可付之于西南之地。如今又跟提起此人,此人当真不可信?”

    刘晔点头,“小人也,不可信。”

    司马懿看到刘晔说得这般肯定,表情亦是严肃起来。

    武皇帝仍在时,有名叫魏讽者,颇有智谋,口才了得,极善蛊惑人心,名重一时,卿相以下的官员都与他诚心结交。

    唯有刘晔见到此人,便说此人定然会反叛。

    后在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领荆州兵马攻打襄樊,水淹于禁七军,围困樊城曹仁,引得武皇帝差点迁都以避其锋芒。

    魏讽见到机会难得,便勾结外人,联合内贼,欲袭击邺城,若不是因为最后有人向时为世子的先帝告密,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连坐死者达数千人,可见魏讽煽动之能,口舌之利。

    如今司马懿看到刘晔不但再提孟达,同时还说得这般肯定,心里不由地有些动摇起来,莫不成孟达当真会反?

    想到这里,司马懿不由地笑道,“这么说来,我还是当真要小心为上。若是能因为子扬之言而保住新城,那懿日后定来道谢。”

    司马懿驻宛城,督荆、豫二州诸军事,新城若是有失,则他亦是有责任,所以若是能提早发现孟达反叛,保住新城不失,那就不但无过,反而有功。

    所以他才说出若是当真被刘晔说中,那就前来道谢的话。

    

第0558章 消息() 
曹睿在东堂处理完政事,回到西堂处,正欲休息一会,就闻虞夫人请见。

    曹睿一听,眉头微微一皱,本想不见,但想起今日朝会的事,想了想,最后还是开口道,“让她进来吧。”

    曹睿还是平原王时,曹丕曾替他纳河东世家女虞氏为王妃,为的就是安抚河东世家,所以虞氏乃是正室。

    但曹睿却偏爱毛氏。

    毛氏也是在黄初年间被选入王府的,出身低微,其父毛嘉是打造与修理车驾的车工。

    毛氏不但长得漂亮可人,而且性情温顺,对曹睿多有迁就。

    不似虞氏,因为出身世家,平日里对曹睿少了一份敬畏。

    “臣妾见过陛下。”

    虞氏进来,对着曹睿款款行了一礼。

    说实在的,虞氏也算是个美人,毕竟曹操曹丕两父子的审美能力,怎么也不算差了。

    只是曹睿先是生母被赐死,后又被曹丕认为他心有不满,多有提防,最后再过继给郭皇后为子。

    偏偏郭皇后又与他的生母之死有关。

    相比于曹丕的其他儿子,曹睿这些经历委实太过于坎坷,不但造就了他小心翼翼的性格,同时还让年少的他有一种不为人知的自卑。

    虞氏出身好,见识的东西自然就多,自小又受过各种教育,有自己的主见,相比于毛氏而言,性格有些要强,所以不为曹睿所喜。

    这种情况以前还不明显,但自曹睿当上了皇帝,初掌权利,立刻就把毛氏立为贵嫔,与虞氏的夫人之位差不多平起平坐。

    “起来吧。”

    “谢陛下。”

    “你这是有何事?”

    曹睿平淡地问了一句。

    “回陛下,臣妾听说陛下处理朝政辛苦,故特意煮了些茶汤,给陛下提提神。”

    曹睿一听,有些厌恶地看了一眼虞氏,难道她真不知道自己不喜欢喝茶汤?

    虞氏注意到曹睿的神情,暗地里咬了咬牙,若是她早知这个男子如此心性凉薄,那一开始她就不会嫁过来。

    别看曹家现在是皇家宗亲,但往上追溯几十年,亦只不过是阉党,为世人所轻视。

    心里这般想着,虞氏脸上堆起笑容,“陛下,这个茶汤,可不是往日里我们所喝的茶汤。这茶汤,听说是从南边传过来的,除了茶叶,什么也没有。”

    “这个茶叶,也不知是如何泡制的,自有一股醇香,泡在热汤里,喝下去不但能提神醒志,而且还能清热生凉,端是在夏暑里疲倦时的上好饮品。”

    曹睿一听,这才有些惊奇地问道,“还有这等茶?”

    看到曹睿感兴趣的模样,虞氏连忙从身后的宫女手里接过托盘,端到曹睿的案几面前。

    托盘里有一壶,一个耳杯,还有一个碗里放着褐色茶叶的碗。

    虞氏先是拿着壶,往耳杯里倒了开水,再用纤手拿起耳杯轻轻荡了荡,最后倒到宫女端过来的盥洗盘里。

    洗好耳杯后,虞氏捏起兰花指,用三根素指捏起一小撮茶叶,放到里头,再拿起壶,往里头浇开水。

    不一会儿,白气蒸腾而起,一股从未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曹睿不由地吸了一口。

    整个流程,虞氏的动作流畅而优美,显示出世家女的良好容姿不说,甚至有一种让人心神沉浸其中的意味。

    这是虞氏身上所特有的,出身低微的毛氏没有这种修养。

    “陛下,请饮茶,小心烫。”

    还没等曹睿回过味来,只见虞氏双手捧着耳杯放在嘴边轻轻吹了吹,然后端到曹睿眼前,娇声道。

    “好。”

    曹睿点点头,这等茶汤,实是他从未见过的,不禁让他有些好奇。

    接过耳杯,小心地喝了一小口,一开始他觉得没什么味道,又再喝一口,终于品出来了,这汤有些涩味,但过后偏偏又齿间留香,同时还有一股若有似无的甘甜。

    “这茶汤,实是不错。”曹睿点点头,“以前怎么从未见过?”

    “这是从南方传过来的茶叶,与以前的茶汤不一样。臣的家里,还派人教了妾煮茶之道,若是日后陛下有空闲,还请陛下到后宫花园里,在那里品茶,别有一番味道。”

    曹睿想起刚才虞氏的表演,心里头就是有些荡意:这虞氏,似乎倒也不是全无好处?

    这般想着,不由地伸手握住她的手,“不若今夜,就在西堂里陪朕如何?”

    虞氏一听,喜上眉梢,“妾遵陛下之意。”

    就在这时,只听得内侍急步来报,“禀陛下,中书令孙资请见陛下,说是有急报。”

    曹睿霍然而起,“他人在何处?”

    中书令孙资,掌管机密要事,他若是说有急报,那基本都是大事,曹睿哪敢大意?

    “正在东堂等候陛下。”

    “好,我这就马上过去。”

    说完后也不管虞氏,急步离去。

    虞氏看着曹睿的背影,气恼地跺了跺脚。

    曹睿没心情去管后宫妇人的心思,他赶到东堂,一进来就劈头问道,“孙资何在?”

    “臣孙资见过陛下。”

    早就在等候的孙资连忙行礼。

    “起。快说说,出了什么事?”

    曹睿人还没坐稳,就急声问道。

    “回陛下,陇西那边传来消息,蜀寇伪丞相诸葛亮,率军进驻汉中,如今盘踞南郑,只怕是要对我大魏有不利之举。”

    孙资神色有些凝重道。

    建安十八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可以自主建置官属,那时孙资就开始担任秘书郎,掌管机要文书,被倚为左右和耳目。

    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是曹家得力心腹。

    曹丕篡汉,孙资的情报出力不少。

    可以说中书令一职,在曹魏乃是有着极为权柄的位置。

    “什么?蜀寇?”

    曹睿大吃一惊,“莫不成是要从汉中进犯关中?”

    “目前尚未得知。”

    孙资摇头,“这是陇西和关中的作细刚传回来的消息,诸葛亮究竟要做什么,还要等后面的消息。”

    曹睿皱眉,恨声道,“去年是东吴,如今又是西蜀,他们都欺吾年幼耶!?”

    说到这里,他看向孙资,“孙中书令,你觉得,那诸葛亮,究竟是要什么?”

    

第0559章 汉中() 
“难说。刘备之败,蜀寇差点就不战自灭,连南夷之乱都要缓两年才能平定,如今距平定南中还没两年,蜀寇若是想要再动刀兵,只怕也不容易。”

    孙资斟酌了一会,这才有些谨慎地说道。

    在未知敌人动向之前,就大举兵马,只会徒耗国力,特别是在新帝刚登基不久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人心浮动,所以这等事情,不得不小心。

    “万一那诸葛亮有图谋关中之意呢?”

    曹睿不放心地问道。

    “据细作传过来的消息,诸葛亮所率贼兵,不过两万,再加上汉中原有的贼兵,亦不过五六万。若是对关中有所图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