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之庄稼汉-第4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才有了后面听到诸葛亮在汉中,便欲发兵伐之的想法。

    没想到这几年寂然无声的蜀虏趁着西边空虚,占了先机之后竟是这般难缠。

    “陛下,卫侍中有事求见。”

    内侍轻手轻脚地进来,悄声说道。

    “哦?速请到前堂!”

    曹睿一听,连忙睁开眼起身。

    随着魏帝来到长安的卫臻看到曹睿从后堂绕出来,连忙行礼道,“臣卫臻见过陛下,愿陛下千秋万岁……”

    “免礼免礼,卫侍中,可是前方的张将军有了消息?”

    曹睿打断了卫臻的行礼,心急地问道。

    “陛下,陇关险要,张将军就算是要重夺陇关,那也需要时间聚拢兵马,非一日之功,陛下不必心急。”

    卫臻不紧不慢地说道。

    “吾如何不急?陇右一失,关中则久守必失!”曹睿脸上尽是焦虑之色,“关中一失……”

    “陛下慎言!”卫臻听到曹睿这个话,眉头一皱,大声地打断了曹睿的话。

    只听得他呵斥道,“陛下乃是一国之主,身负万民之望,如今又御驾亲征,百万将士皆以陛下为首。”

    “若陛下都失了心神,乱了方寸,那万民便无所据,将士就无战心,介时谁还相信大魏能败蜀虏以复陇右?望陛下慎之!”

    曹睿听到卫臻这一番话,头上如浇冷水,立刻惊醒过来,脸上泛起羞愧之色,“是吾考虑不周。”

    卫臻看到曹睿承认了错误,这才缓了一口气,“陛下,陇右局势大乱,那只不过是蜀虏趁着大魏没防备,一时得逞罢了。”

    “如今张老将军领虎狼之师,率精锐之士,驰援陇右,定会所向克定。陛下只管安坐等候好消息便是。”

    曹睿被卫臻这般安慰,有些慌乱的心这才平复了一些,他深吸了一口气,点头道,“卫侍中说得的,是吾错了。”

    说着,他转身跪坐回主位,强行让自己镇定下来,问道,“不知卫侍中此次前来,可是有何要事?”

    卫臻这才弯下腰去,恭声道,“回陛下,臣此次来,确有一个好消息说与陛下听。”

    “哦,是什么好消息?”

    “大将军前日在箕口大败蜀虏赵云,逼得赵云逃窜汉中,甚至因为害怕大将军追赶,还放火烧了栈道,蜀虏暂时不会再威胁到关中矣!”

    曹睿一听,当场就欲站起来,可是想起方才卫臻所言,又生生地跪坐了回去,故作平静的脸上却是禁不住地泛起喜色,“此话当真?那可真是太好了!”

    “陛下,这等国家大事,岂是能开玩笑的?陛下请看,战报在此。”

    卫臻说着,从袖里拿出公文,递了上去。

    “卫侍中养气功夫深矣!”

    曹睿迫不及待地接过来,看到卫臻面容平静,当下不由地称赞了一句。

    待他打开战报看完后,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大将军不愧是先帝重托的宗亲重臣,当是不负朕之所望!”

    只是想到那蜀虏赵云烧了栈道,以断追兵,曹睿又是有些恼怒,“这蜀虏倚山作险,利则袭扰,不利则退守,当真是令人不胜其扰。”

    卫臻却是微微一笑,“陛下,蜀虏箕口战败,火烧栈道退守汉中,自以为得计,却不知如今大魏聚精锐于关中,破之正在此时。”

    “卫侍中竟有破虏之计?可否告知于朕?”

    曹睿闻言连忙站起来,惊喜地问道。

    卫臻从容道,“陛下请听臣一言。如今那诸葛亮领蜀虏大军于陇右,其粮道必然是自汉中过武都,经祁山而行。”

    “兵法有云,攻其所必救。汉中粮道,便是蜀虏所必救。诸葛亮攻我陇右,我便伐其汉中,断其粮道。”

    “此时蜀虏举国之兵皆在陇右,汉中兵力定然不多,如今大将军手下兵马数万,无所事于关中,何不趁机自经大散关走陈仓道伐汉中?若是汉中能下,则大事可定。”

    “蜀虏陇右之军粮道一断,则不战自乱,蜀虏无陇右大军则再无可战之兵。到时莫说陇右可复,陛下只需令一上将整兵进军三巴,蜀地一鼓而下亦未可知。”

    “妙啊!”曹睿击节叫好,眼前犹如黑夜里看到灯烛,脸上迸发出奕奕的神采来,狂喜道,“张将军在洛阳临行前,曾说蜀虏弃险而出,败之正当其时,此言果是大有道理。”

    “卫爱卿,众人皆愁如何攻陇关,没想到你却是独具眼光,看到了蜀虏弱点所在,若是此役能灭蜀虏,你当立首功!”

    虽说一再告诫自己不可喜怒形于色,但卫臻此计,当真是太过于绝妙,若是能成,那便是不世之功,年仅二十四岁的曹睿如何能忍得住,他竟是激动得有些不能自已。

    陇关。

    自攻下陇关后,冯永每天都会站在城墙上,翘首看向山下,期待张郃的到来,可是也不知怎么的,按道理早就应该到来的张郃,竟是一直没见到踪影。

    “没道理啊,这张郃怎么会这么慢?就算是爬,也应该爬到山顶了啊,怎么还是一个人影也没有?”

    冯永实在是忍不住了,转过身喊道,“来人,让王小将军过来见我。”

    王含很快步履匆匆地到来,拱手行礼道,“将军,可是有什么事吩咐末将?”

    冯永按捺住心头的不安,点了点头,“王小将军,我想让你带着暗夜营的人下山去,一探曹贼的动静,我总觉得这曹贼这么久不来,实是有些诡异。”

    “诺!”

    王含应了一声,正要转身下去,冯永又连忙喊道,“若是发现了曹贼,记得看看那帅旗,究竟是何人领兵。还有,山下乃是曹贼之地,千万要小心一些。”

    “明白。”

    冯永吩咐完王含,又挠了挠头,嘀咕道,“这曹贼究竟在搞什么鬼?”

    “将军领大军数日奔袭近三百里,轻取陇关,颇有大将之风,为何得了陇关天险后,却如此担心?”

    张嶷不知什么时候走到冯永身后,脸上有些担忧之色,开口问了一句。

    冯永回头看了一眼张嶷,苦笑一声,“陇关乃是陇右的咽喉锁要,那曹贼放任我们修整关城,迟迟不上陇山,实是太过于古怪,所以我心有不安。”

    “将军也说了这乃是陇右的咽喉锁要,曹贼大军若要上陇,则必经陇关,我等只要守紧这里,剩下的自有丞相处理。”

    张嶷劝说道,“将军乃是军中主帅,但且安坐就可抚军中人心,剩下的事情就交与末将等人。若是将军都不安,那军中将士又何来信心杀贼守关?”

    那是你不知道对面是张郃,乃是曹操手下五子良将的硕果仅存啊!

    冯永心里的压力虽然很大,但听到张嶷这话,也只得点头,“张将军说得有理,是我有些太过于焦虑了。对了,军中有笛么?”

    “笛子?将军要笛子做什么?”

    冯永长叹了一口气,“好久没吹过笛子了,想吹个曲子解解闷。你说得对,我反正除了等,也做不了什么。”

    张嶷:……

第0591章 攻其所必救() 
笛子在汉代已经很流行了。

    不但在宫廷奏乐,甚至在军队的鼓吹乐中也有一定的地位。

    更何况蜀中多竹子,正是做笛子的好材料,所以在军中找一支笛子并不算难事。

    张嶷不但亲自去找,而且还亲自给坐在墙头发呆的冯永送了过来。

    冯永试了试音,感觉与后世的差别不算太大。

    熟悉了一下音调,想了想,既然说了要静下心来,那便吹一曲《清心普善咒》好了。

    前世到城里的重点中学读书,别人都有个什么弹琴吉他之类很洋气的特长,让冯永有一种自卑感,他觉到自己就是个土鳖。

    在同学的起哄下,冯土鳖于是拿出了一支小牧笛,吹了一曲放牛曲。

    这是他小时候跟着小姑姑去放牛时学会的。

    那时候的他,坐在小河边上,看着小姑姑站在那里吹笛子,觉得她是世上最美的女子。

    就是那一次吹笛,冯永成功引起了坐在自己前面那个女同学的注意,然后打开了某种奇怪的开关,啊,不,应该叫兴趣。

    这时代的儒将要比武将受欢迎得多,羽扇纶巾就是标配。

    周瑜是不是这个打扮冯永不知道,但诸葛老妖确实是带戴葛巾,执白羽扇,进出还乘素舆,在公众场所确实颇给人一种指挥若定的感觉。

    这大概与后汉儒学兴起,以及世人对知识的崇拜有关。

    认为有学问的人指挥军伍,乃是一种文韬武略能力表现。

    冯永坐在城墙上吹了一曲,就连通过底下城门的士卒脚步似乎都轻了几分,生怕惊扰到主帅的雅兴。

    曲终后,一直站在身后的张嶷赞叹一声,“冯郎君此举,颇有名士风范。末将觉得,郎君还是不要穿这盔甲了,免得掉了身份,着儒服会更好一些。”

    冯永摆摆手,“我还是觉得穿这盔甲安全一些。”

    张嶷:……

    在等待王含查探消息的时候,赵广派人快马传回了街亭事情已经办妥的消息,这让冯永终于松了一口气。

    马谡这一回估计是真的让诸葛老妖失望了,直接就被剥夺了三分之一的兵权,分出五千人给了杨千万带去堵陇山的北边关口。

    可惜的是句扶的资历还是太低了,否则冯永就可以建议让他来守街亭,这样才有安全感。

    不过现在赵广和杨千万正全力赶往萧关和鸡头道,略阳有高翔守住番须道,除了在上邽后面有一条陈仓狭道能让少量曹魏援军过来,关中进入陇右的道路基本已经被堵死了。

    街亭最有可能面对的,也就是从陈仓狭道赶过来的三五千人。

    马谡面对张郃的断水包围,好歹也守了两天吧?

    没道理他领个一万人,还是在城里安营,对面只有五千人他还守不住,就算最后守不住,坚持个四五天不是问题吧?

    自己从陇关冲下去支援,最多也就是两天的时间。

    把所有的细节都重新考虑了一番,冯永这才略略放下心来。

    冯永收到赵广消息的第二天,王含也回来了,并且带回了山下的信息:陇山下的汧县从十天前就已经开始进驻大军,一直屯守城内不动。

    十天?

    冯永屈指一算,夺下陇关,赵广回冀城,然后昨天派人快马送信到自己手上,正好用了八天,再加上今天,正好九天。

    也就是说,自己夺下陇关的第二天,曹魏援军就已经到了汧县,与自己只差一天半的路程。

    “城中主帅是谁,知道么?”

    冯永开口问道。

    “城头的大旗上写着张字,末将还捕获了几个出城伐柴的士卒,从他们的嘴里得知,他们乃是从洛阳日夜兼程过来,是张郃领军。”

    王含回答道。

    “那就没错了,确实是他。”

    冯永喃喃地说道,历史没变,可是为何张郃会呆在山下整整十天都没动静?这没道理啊!

    “城中有多少曹贼?”

    冯永想了想,又问了一句。

    “不确定。几个舌头所说的数目都不一样,两万到五万的皆有,不过末将在城外守了两天,数了一下出城伐樵的士卒,觉得城里应该是两万到三万之间。”

    根据每日所需柴火的数量,可以大致推断一个数目范围,只是这个“两三万”,却是让冯永心里咯噔了一下。

    “这不应该啊!张郃所率兵力,应该是五万上下才对,还有一半人去哪了?”

    如果说,张郃全力驰援陇右,能跟得上的最多不会超过两万骑兵,那还说得过去。

    可是如今已经在山下停留十天了,十天时间,已经足够后头的部队全部跟上来了,怎么可能还是两三万?

    汉吴魏三国中,对士卒逃亡惩罚最严重的莫过于曹魏。

    因为它主要实行的是世兵制度,也就是把士卒及其家属另立户籍,把家属集中居住作为人质,并令其世代为兵。

    所以若是士卒逃亡,其妻子父母,轻则入官为奴,重则被杀,这种制度虽然很残酷,但也有力地限制了士卒的逃亡。

    “冯郎君如何得知曹贼会有五万人马?”

    张嶷问道。

    当然是史书告诉我的。

    “曹贼在洛阳的中军不少于五万,再加上洛阳周边郡县,至少可以集七万兵力。既然他们是日夜兼程而来,那就说明曹贼急于救援陇右,所以洛阳自然是能派多少就派多少。”

    冯永嘴里答着,手里摊开地图,手指在每一个关键点上划过。

    特别是自己的后路街亭,他看了又看,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因为街亭的威胁只有来自南边的广魏,而广魏郡又有吴懿看着,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