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周国公-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更好的表现自己以外,没有其他的办法更进一步了。事情都已经到了现在这地步,就算是他们想撤退,也没机会了。

    即便是没暴露,长孙无忌也容不下他们。在杨家胜利之前,关陇贵族也容不下他们。(。)

第二百一十四章 教训宰相() 
长孙府…

    长孙无忌端坐在上首,小几之上一尊香炉飘着袅袅的檀香。中国人的文人政客仿佛都免不了这个习惯,年纪越大对于佛道的感觉也就越好。

    当然,长孙无忌并没有礼佛进香的习惯,也没有招揽道士望气炼丹的想法。他只是喜欢这种宁静的感觉,喜欢檀香的气味。

    几卷帛书,一杯白水。

    他的日子过得也是越来越清淡,平日里喜欢的茶也渐渐的不再饮用了。他已经越发的习惯白水了,似乎他的心也如同这白水一样,清澈透明宁静。然而,这不过是他从政一生年纪大了求的一个心安而已。正是因为他在追求,却也恰恰说明了他求不得。

    褚遂良显然远远不如长孙无忌,坐在下手的他脸色难看的都不行了。手中的茶杯不断的举起又放下。即便是坐在旁边儿的韩瑗来济都不想看他那张臭脸。两个人在旁边儿用眼神自顾自的交流着。

    下了朝,来济扶着长孙无忌,四人就一起到了长孙府上来议事。这么多年,这恐怕还真是不多见。为了避嫌,也怕皇帝猜忌,宰相们一般都是在政事堂议事,即便是再急的事情也基本不会互相登门。长孙无忌如今在朝中的地位已经有些难以言说了,平日里素来重视,今日竟然也是忘了。可见许敬宗的一句废后,对这四位相公的打击究竟有多大。

    “太尉,一进门您就说让我静心。如今这香也点了,茶也用了。这都快半个时辰了。您倒是说句话啊。”褚遂良终于还是忍不住了。开口说到。

    平日里一向脾气比较急的来济都没着急说话,褚遂良在这件事情上的反应出乎意料的大。

    听到他的声音,长孙无忌慢慢的睁开闭着的双眼。看了他一眼,缓缓的举起手中的杯子,饮了一口白水,才慢慢悠悠的说到:“陛下罚了你一年的俸禄,看起来丝毫没有用处啊。登善,你今年都多大岁数了。还是这样一个火爆脾气,不知道静静心,将来会吃亏的。”

    登善是褚遂良的字,如今这满大唐之中能这么称呼他的,还真是找不见了。就是族中长辈,也不敢就这么直呼他的字啊。

    “唉…这都大半辈子了,我这脾气您也不是不知道,哪还改的了啊。如今这事发突然,实在是静不下心来啊。这些年,中宫无所出。早就已经就要纷纷了。刚刚太子记在中宫名下没多长时间,眼瞅着好不容易消停下去了。许敬宗这厮竟然在大殿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率领着那帮子寒门公然上书请求废后。您又不是不知道,这个先例不能开,一开将来想要在收,可就收不住了啊。”就跟好不容易轮到自己说话了似的,褚遂良根本就收不住的说了一堆。

    但是他说的这些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都做到了大唐宰相这个地步了,这些摆在明面儿上的事情还用他说?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韩瑗来济一般都不会说话。虽然同样是宰相,褚遂良毕竟是先帝的辅政大臣还是比他们俩强上一些的。即便他们有所不满,也不会说话。

    “哦?呵呵,那登善说说,事到如今该当如何去做?”长孙无忌也不闹,轻笑两声继续问道。

    “以在下愚见,此风不可涨,此气不可纵,必须立刻刹住。今日于许敬宗之后走出来之人乃是中书舍人李义府,想必来相也熟识吧?立刻由三省发部敕令贬谪出京。至于其他寒门官员,皆依照此例,迅速贬谪。至于许敬宗,可上奏陛下,免其礼部尚书之位,另其告老也就是了。毕竟是伺候先帝一生的老臣,也不用太过苛责。”褚遂良侃侃而谈,说的自己竟然都面露微笑之色。看其面容,仿佛天下尽皆操于他手,政令由他而出一般。

    “呵呵呵,哈哈哈。”长孙无忌听着他说完,一开始还只是轻声笑道,后来竟然大笑出声来。

    三人不明所以,但是其中嘲讽之意还是很明显的。褚遂良紧皱眉头:“不知太尉为何发笑?”

    听着他问完,长孙无忌立刻收声用虎目狠狠的盯着他。长孙无忌积累一生的气势,即便是如今的褚遂良又怎能抵抗,直到看的他浑身都不舒服了之后,才说到:“老夫只知这天下姓李,不知从何时起,这天下竟然姓褚了?”

    诛心,诛心之言。

    这话要是流传出去了,莫不说褚遂良一人官职不保,性命丢掉,他褚氏一族恐怕都会被牵累。

    褚遂良把眼睛瞪大了,似乎是不敢相信长孙无忌这么说。吓得他面色惨败,竟然一时之间都忘了反驳了。等到反应过来之后才骤然惊呼:“太尉为何害我?”

    “害你?老夫这是在救你啊。”长孙无忌大手在小几上重重一拍,厉声暴呵:“你都快忘了自己姓什么了,这天下是你一人说了算吗?堂堂礼部尚书,难道你一言就可随意任免?那么多寒门官员,难道你就可随意贬谪?你难道不知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官员任免皆决于陛下之手,你好大的胆子啊,褚遂良,褚登善!”

    长孙无忌勃然大怒,吓得褚遂良面无人色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行礼听着,等到长孙无忌吼过了之后才敢九十度弯腰:“登善一时情急,竟犯下滔天大错,请太尉责罚。”

    他也明白了长孙无忌为何会如此生气,这会儿被吼了以后倒是静下心来了,刚才自己真是鬼迷心窍了。

    来济和韩瑗越发的尴尬了,坐在这里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

    长孙无忌继续用虎目狠狠的瞪着他,也没喊他起身。过了良久之后,才缓缓的说到:“起身,你要谨记,先帝知你忠心才选你为辅政大臣。切莫因身份变动,竟忘了根本,需知你我能有今日都是先帝恩德,都是陛下仁厚。”

    “今日太尉教导,在下必定熟记于心。”又恭恭敬敬的施礼之后,才敢起身坐下,这下子但是也不太着急,刚才的慌乱之色也不见了。褚遂良就是褚遂良,不是庸人。否则也不会被晚年的李世民看重,最后留下来给李治作为辅政大臣。(。)

第二百一十五章 计出三相() 
在褚遂良总算是回归于平静之后,这四位大唐帝国处于权利巅峰的男人,总算是能够心平气和的静下来好好的聊聊这件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的事情了。

    来济率先开口:“太尉,褚相刚刚所言虽有不妥之处,但总体上理儿还是这个理儿。在下也是这个意思,此风不可长,今日有许敬宗李义府,明天就敢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人兴风作浪。我等不可不防啊。”

    来济的声音之中充斥着阳刚之气,和强硬的态度。他的脾气比起褚遂良来说再上不再下。更何况,他可是目前大唐宰相之中唯一一个出身军旅,而且是军人世家的人。

    如今怒目圆瞪,一张黑脸之上满是严肃和冷峻。仿佛这里不是长孙府而是战场之上一般。

    韩瑗跟来济则是两个反差,他一副白白净净的样子,脸上也总是带着笑容,见了谁都是和风细雨,说话也从不粗声大气。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颇有一番世家大族出身的气质。

    不知道的人都以为他好说话,脾气温和,但是知道他的人却没有一个不头疼的。生性执拗,认死理儿,一件事情说一不二完全没得商量。就是李治对于这个货也是十分头疼,仿佛完全不懂得什么叫做政治交换,他认定的你不去做,就一遍两遍三遍的不断上书让人头疼的不行。不过好在他认定的也大多都是于国家有好处的事情,而且做事能力也是一流,加上长孙无忌的保举和支持他才能够问鼎相位。

    “太尉。褚相。来相言之有理啊。许敬宗此人一向老谋深算。绝对不可能是平白无故的就对中宫出手,其背后定然有人。这天底下,恐怕就没有比咱们的昭仪娘娘更希望中宫有失的了。昭仪有子,若是如今此风咱们刹不住,将来等太子和皇子殿下都长成之后,这朝堂之中还不定要掀起多大的风波呢。”

    都不说别的,光是这份眼光就不是一般人赶得上的。甚至是难以望其项背,韩瑗的眼光从来不局限于一朝一夕。他往往能够看到更长远的地方,能够未雨绸缪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是却也往往忽略了眼前,难以保住自身。

    来济看不到韩瑗那么远,军旅养成的习惯让他比任何人更懂得抓住现在和机不可失的重要性。两个人的性格完全呈现了互补的趋势,长孙无忌甚至曾经有过预言,若是给他们两个时间,将来他们会成为这李治朝的又一个“房谋杜断”。

    当年在李世民麾下,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是闻名天下的人物。房玄龄善于思虑,能将所有的事情事无巨细的考虑的妥妥当当,但是却偏偏有些优柔寡断难以决策。杜如晦没有房玄龄那般。能将所有的事情事无巨细的都考虑妥当,但是他却偏偏行事果决。能准确判断出来正确与否,并且得出结论。两人一配合,几乎能将这天下大事处理的妥妥当当。这“房谋杜断”的名声也就渐渐的传了出去。

    如今的韩瑗来济同样是如此,一个善于前瞻,有远见卓识。一个善于把握现在,能够处理好当前之事。褚遂良难以交托大任,长孙无忌断定一旦自己有个万一,他恐怕不久就会触怒李治遭到贬谪。所以他特意挑了韩瑗来济两个人作为李治将来的臂膀。如今不过是因为时日尚短,他们还没有展现出来自身完全的才能。不过将来有的是机会,他们现在在这个宰相班子里还不过是两个相对来说的年轻人,这还不是属于他们的时代。

    长孙无忌坐在上首,恢复了那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看着他们三个。缓缓开口说到:“依三位之意,如今该当如何?”

    褚遂良,来济,韩瑗看了一眼对方互相点了个头,韩瑗开口说到:“贬谪许敬宗李义府,寒门官员其余的大多不成气候,留他们在朝中也无所谓,罚一罚俸禄也就够他们受的了。”

    不是他们不想将所有的寒门官员都贬谪了,实在是朝廷要这些人还有的是用处呢。自从隋朝隋炀帝开启的科举制度之后,这天下人的心就都活起来了。人人都想着通过科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虽然兴起的时间不长,却成为了天下人的一种心灵寄托。即便是科举时间不定,取士不多,但也可以起到一种仪式性的作用。这些科举取来的寒门士子,更可以在朝中做一个典型的模范给天下人。

    只有这条道路开了,天下人无论是商贾还是农民都能过安安心心的奔着这个希望去努力。若是把这条路绝了,仍旧是用家族取士,先不说皇帝答应不答应,百姓就第一个不允许。这可不是秦汉三国了,不是家族可以完全掌控天下的时代了。若是真的惹怒了天下百姓,哪一个家族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所以科举必须要进行,寒门官员必须要有,不论是装点门面还是安天下寒门士子的心,他们都是根本不可轻易动摇。只不过,就算是寒窗苦读十数载,一朝科举入了朝廷又如何?寒门的一个标签就够这些雄心勃勃的年轻人,终其一生都在五品微末小吏上蹉跎了。

    拿着那点儿勉强能够养家糊口的俸禄,无论春夏秋冬都穿着朝廷发下来的那么几件衣服,这些寒门官员可怜。但是却也比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好的多了,也比沦为低贱的商贾好多了。不论如何也算是个官儿了,所以这么多年那么多人趋之若鹜的科举。

    如今按照韩瑗的计策在把俸禄给停了,就是断了他们的生路啊。在许敬宗李义府被贬谪的情况下,谁还敢跟着武则天干?谁还敢和中宫过不去?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直重要害。还可以美其名曰,对着天下的寒门官员说只诛首恶,怀着一颗仁慈之心。

    不愧是做到了宰相这个级别的人,长孙无忌轻飘飘的看着韩瑗三人,眼中不知道闪烁着什么样儿的神采,反正是再坐的每一个人都看不透,也猜不明白。(。)

第二百一十六章 叮嘱子孙() 
最终褚遂良,韩瑗,来济心满意足的从长孙府走了出去。完全没有了来的时候那般的愁眉苦脸的样子。三人谈笑风生,颇有一番不将天下事放在心中的样子。

    在他们的心中就是这样觉得的,寒门是什么?李义府是哪位?之前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啊。许敬宗或许是有点儿麻烦,可不过也就是小事一桩。在场的三位宰相难道还干不过一个区区的礼部尚书?至于那么多的寒门官员,先没人罚上一年的俸禄看看老实不老实。若是听话了,学乖了,可以既往不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