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周国公-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身现在的他身上就带着一种气势,若是平时和善的时候还不容易显露出来,如今这厉声呵斥之时当真是有种让人胆战心惊之意。

    “是…”三人也不知道哪惹了贺兰敏之不快,但是也不敢有丝毫异议,赶紧拱手低头答应。

    “行了,各自上马,护卫于马车旁。我先去见驾,阿三把飞雁牵来。”

    看出了他们三个人眼中的疑惑。和略微有一点儿的委屈。可是贺兰敏之也没办法,训斥是必要的。从第一天把他们从奴隶行带出来,就注定要对他们委以重用。这些年,随着福伯年纪越来越大,最起码韩国夫人府的所有内在的,外在的数不清楚的产业都交给了他们三个来处理。自己的地位越发的高了,势必会有不知道多少人来攀附,他们三个也终有一天会变成举足轻重的人物。宰相门前七品官儿,如今他们就已经是两位国夫人门前管家了。

    若是自己的心静不清,总是想着荣华富贵。将来还不知道要给自己惹出多少的麻烦来。自己可没有时间来给他们擦屁股。而且虽然现在自己没有政敌,将来肯定会有。若是自己的管家拖了后腿。将来说不定会折在他们手里。此时不敲打好了,后患无穷啊。

    阿三赶紧小跑着去牵来了一直跟在旁边的贺兰敏之的专用坐骑,飞雁。数年之间,飞雁也正好长成,没有了之前那种小马的古灵精怪,看上去却越发的神异。同体雪白不掺一丝杂色,平日里也有专门的人来伺候它,即便是如今在这黄土垫道的地面上,也没沾染了多少灰尘。四蹄之处漆黑如墨,和上边儿的通体雪白正好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而且相互之间完全没有过渡,由白转黑异常突兀,却别有一番风采。

    正在贺兰敏之要翻身上马之时,一将士骑马过来,拱手问道:“不知公子可有不适?吾看公子马车已经停了些许时间了。”

    “啊,无妨无妨,陛下宣纸传召故而多停了些许,可曾耽误大军行程?实在是抱歉。”贺兰敏之赶紧拱手说到。

    “公子客气,不曾耽误行程,既然公子无事,那在下告辞。”说着骑着马朝着前方飞驰而去。

    如今正是在长安通往洛阳的路上。自从长孙无忌等一帮老臣离去之后,这朝堂之上就成了李治的一言堂了。关陇氏族因为之前长孙无忌在的时候锋芒毕露,生怕被李治抓住机会惩处,如今正处在半隐退的时候。而山东氏族则是因为太原王家和兰陵萧家一事,被震慑的还不太敢冒头儿。

    而李义府许敬宗等人又哪里敢和李治唱反调呢?这朝堂之上所有的事情就变成了李治一人乾纲独断了。这也导致了他略微的有些任性,这一年到头儿就没怎么在长安待着。

    暑热的时候就去了九成宫避暑,如今刚刚入秋就带着武则天前往了陪都洛阳,据说是打算在那儿过年了。

    然而这一点对于贺兰敏之并没有什么好处的。他为人比较懒,不太喜欢走来走去的,更何况如今这个时代交通如此不便利,出去旅游一趟就得好几个月。最关键的是,出去玩儿的时候大多数武顺都不在,敏月也不在。

    杨氏夫人如今年岁大了,身边儿没个人总是不放心。万一有个什么闪失,真是苦都来不及。虽然贺兰敏之知道,自己的外祖母最起码还有好十年好活,寿命更是过了九十岁,完全不用担心,可是也不能说出来不是?所以他是打心底里厌恶这种没有意义的旅游,但是没办法的,李治喜欢。这万恶的封建社会啊,皇帝喜欢这所有的人就都得跟着也喜欢,至于自己的真实想法?不重要。

    其实通过贺兰敏之自己恶意的揣测,李治可能也不是喜欢旅游,只是因为长安城太宗的气息太重,他不想总是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才满世界乱跑吧?或者,刚刚从长孙无忌手里夺回了权利,满世界炫耀一下,感受一下皇帝的尊贵?显然,李治是不会告诉他的。

    摇了摇头,赶紧把自己脑袋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扔出去。翻身上马,准备去面见李治。

    皇帝出巡,可不是随意的出来串个门儿,带上三两个仆从就可以了。光是护卫的将士就不知道有多少,这些都是机密不能打听的。不过这绵延十数里,呜呜央央的将士最起码也不会下了万人。净水泼街,黄土垫道,沿途各地不知道要劳民伤财多少。但是这些都和现在的贺兰敏之没有一丁点儿的关系,现在他需要考虑的就是刚才老太监带来的消息。(。)

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身地位() 
李治和武则天终于要给自己封官了,贺兰敏之表面上虽然是足够平静,而且还训斥了阿大阿二阿三他们。但是内心里,还是一阵激动的。毕竟无论是前世今生都不过是白身,哪里做过什么官儿?这做官儿的感觉究竟是什么样儿的,他还真是没体验过,内心里也满是期待。

    最关键的是,虽然自己以武则天外戚的身份参与政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可毕竟都是处于幕后为她出谋划策,根本就没机会走到前台来。虽然许敬宗和李义府在朝中的地位越发的巩固起来,自己的位置也逐渐不是那么太重要了,这一点就设计到根本利益,也是贺兰敏之无法容忍的。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之前武则天处于一种危机关头,自己出谋划策,甚至于驱使大臣都无妨。可是如今朝局稳定,自己这么一个还不足二十岁的年轻人在随意插手朝局,这就有点儿过分了。如果不能在这个时候赶紧的捞到一个官儿做,那日后就会越发的举步维艰。

    本来也是想着这次出巡应该也会给自己封官了,没想到动作这么快。想来也是武则天渐渐的感觉到局势稳固了,她的地位也有所下降。李治在迅速掌控朝局之后就想让武则天专心于后宫之事,老老实实地做她的皇后。而不希望她在轻易涉足前朝,尤其是两位宰相都是承了她的恩情才提拔上来的。毕竟没有哪一位君主喜欢,自己的后宫和前朝瓜葛不断。在某些个朝代这基本上就是皇帝的大忌,是要处以极刑的。

    然而若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在得到了皇后之位的时候就会心满意足了。老老实实地做皇后,处理好后宫事物,享受母仪天下的尊贵。多好!可是李治注定要失算了,他从根本上就想偏了,武则天可不是一个皇后就能满足的了的。

    历经了这么多次的宫廷争斗,连皇后和之前李治最宠爱的妃子都倒在了她的手上,又经历了感业寺的凄风冷雨,现在对于武则天来说恐怕最不可信的就是那个所谓的皇帝的宠爱了吧?

    武则天心里清楚的很。现在李治对自己宠爱有加,可是等到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自己年老色衰了又当如何?毫无疑问会被后来的新人踩下去,这是毫无疑问的。男人就没有一个不是喜新厌旧的,就没有一个不是贪花好色的。至于什么母凭子贵?有了孩子之后地位就稳固了?

    贺兰敏之都能够想到武则天那个嗤之以鼻的样子。等到孩子大了,二十多岁在朝堂之上有根基了,那个时候才是母凭子贵。孩子还小的时候,是子凭母贵。

    当年的雍王李素节多受宠爱啊。年纪轻轻地封了王了。淑妃倒了之后如何?不也是面临着贬谪的命运?

    太子又如何?母亲不过是一个掖庭宫的婢女而已,身份卑微,甚至连他这个皇子都受尽欺侮。然而就是记在皇后名下,从一个受尽欺侮的皇子,摇身一变就成了大唐帝国的接班人。这不都是子凭母贵血粼粼的例子?

    然而武则天凭什么能够保持这份荣耀和尊贵,凭着高宗的宠爱?根本就不可能。她之所以能够一直守着这份荣耀,就是因为她在前朝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力,因为许敬宗。因为李义府,因为一位位由她亲自提拔上来的宰相。正式有这些宰相在。所以即便是皇帝日后对她不满了,对她不宠爱了,可是仍旧无法动摇她的地位,无法剥夺李弘的太子身份。

    历经了这么多风风雨雨的武则天心里对这些事情再清楚不过了,一切的荣耀都来源于自身。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势力和力量。

    无论是许敬宗。还是李义府,虽然都是由她一手提拔起来的,都是借着她的关系才真正达到了权利的巅峰。但终究是外人,他们能够为了自身的利益向她效忠,同样也可以为了保全自身而被判她。但是有一个人不会。这个人就是贺兰敏之。

    骑在马背上的贺兰敏之嘴角微微一翘,武则天明白什么才是保住自己的根基,他也明白自己的作用究竟在哪里。只要双方的利益始终保持着一致,而且没有什么巨大的变故,例如说武顺事件,贺兰敏月事件。那么这关系就能一直维持着,直到生命消亡。

    这也是为什么他非得要将武元庆武元爽都贬谪出京的原因。如果武元庆武元爽他们在的话,那么武三思,武承嗣等人就会慢慢长大。即便是对于他们父辈有什么不满,但是这并不影响武则天会对这两个人有所信赖,如果他们在会做人,会办事的话,那贺兰敏之的地位就不再是独一无二的了。

    同属于外戚,在这个父系社会里,即便武则天是个女人,也会潜意识的认为侄子比外甥要亲近的多,毕竟都属于一个姓氏。都姓武,毕竟好说话。将来也可以延续家族血脉嘛,虽然日后贺兰敏之也应该会改姓武。

    但无论怎么说都还算是个外人,终究不能延续武家血脉。武则天是心肠比较狠,但是对于武士彟的感情却是绝对不容置疑的。她少年时代一直都是无忧无虑的,而且深得武士彟宠爱,有一个美好的童年。现在或许她还不会想这么多,但是等到她年岁一大,势必就会想起武三思武承嗣等人了。所以无论是从自身的地位上来讲,还是从想要报仇的角度来看,武元庆武元爽等人不能存在于长安。至于谋害他们的性命,毕竟是自己的舅舅,贺兰敏之也不是那般冷血之人,还是不要了。

    人员绵延十数里,皇帝处在所有马车的最前方。而贺兰敏之的马车相对来说就比较靠后了。这次出巡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出去玩儿一两个月,行政机构都可以不带着了。一出大半年,中枢机构除了必有得留下监国的几位大臣之外,所有的人都跟着一起出来了。还有李弘,李贤两位,总之人数不少。贺兰敏之的地位又不高,只能暂时拍在末尾而已。(。)

第二百二十四章 表字常住() 
又走了一小会儿,总算是看到李治的马车了。飞雁的速度还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像这种皇帝出巡,每天就走那么几十里路,速度慢的很想要追上还是很容易的。

    李治的这马车,贺兰敏之实在是不想评价。两世为人他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马车。八匹大马,四黑四白,左右两侧拉着都显得吃力的很,根本就跑步起来。光是御马的就足足有四人之多,没人驾驭两匹骏马,手中的辫子不时的挥动,方能保证马屁毫不停歇的缓慢向前。

    夏天出巡九成宫的时候,贺兰敏之就已经进去过了。这就相当于是后世的房车一样,不光有李治平日里歇息,睡觉的地方。还有批阅奏折,召见大臣的地方。你想想,若是平日里有李治,武则天,宰相,李弘李贤,再加上伺候的太监宫女,这八匹马是显得有些不太够用。

    不过好在,无论是武则天,李弘李贤,还是各位宰相都有自己的马车。皇后的,皇子的,宰相的,各个等级分的清清楚楚。

    “学生贺兰敏之奉旨前来见驾。”轻轻地勒了勒马缰,朝着车厢喊了一声。他倒是也不怕惊扰了李治,这会儿他们应该还在商议给自己封官儿的事情,根本就不会歇息。

    过了一会儿,李治的声音没出来,王来福探出头来:“大郎来了?陛下宣你,下马进来吧!”

    贺兰敏之立刻翻身下马,将飞雁的缰绳随手交给附近的一个将士,然后纵身一跃也没用马车停住直接跳了上去。对于一个习武有成之人这点儿还真不叫事。

    “嘿嘿。大郎这一手儿功夫是越来越俊咯。若是被长安城的世家小姐们看见。不知道要迷倒多少人。”王来福在一旁笑道。

    在李治和武则天面前,王来福从来不以表字称呼贺兰敏之。也不显得和他太过于亲密,这样对于两人都有好处。

    整理整理衣冠,然后拍了拍尘土,觉得身上没什么不整洁的地方了,方才迈步走进车厢之中。毕竟是见皇上,有失体统总是不好。

    虽然想到了可能并不只是李治和武则天在,但是这个架势还是吓了一跳。李治武则天坐在上手。李弘李贤则是站在旁边。今年李弘已经八岁了,颇有一番小大人的气质,穿着一身太子服饰板着一张脸,强装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