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周国公-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他这么问了,贺兰敏之也就自然而然的答了。早在永徽二年,自己的那位姨母大人就已经被如今的皇后接进宫中和皇帝陛下暗通款曲去了。如今都已经做到了二品昭仪。

    现在满朝上下,文武百官就没有一个人不知道皇帝陛下如今独宠武昭仪,甚至明里暗里的还曾经透露过想要废立皇后。要不是如今关陇贵族和七家五姓那边强力反对,说不定这皇后早就废立了。

    对于上层的一些官员尤其是贵族豪门出身的人来说,自然是紧紧跟着世家大族走。但是对于底层官员来说,如今是皇后还是武昭仪,谁也说不准。所以,这么多年来,无论是武家还是贺兰家在长安城中都是日益尊贵起来。

    “如今,姨母已然是宫中贵人。据说甚的陛下宠爱,然,小子福薄,还没有能见过姨母。”

    贺兰敏之这句话说的实在是太艺术了。完全隐匿所有应该隐匿的东西,只是提到了武则天被陛下宠爱。而且还说了自己还没见过,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接下来的话您也就别问了。

    谁知道,这位神仙似的人物到还真是百无禁忌。不知道是不怕啊,还是不把这些人放在眼里,根本就没那个政治智慧。

    “阿,已经在宫中了?呵呵,我就说老道我看了一辈子相,出不了错。当年那个小丫头就面相尊贵,如今看来,这母仪天下之日怕是跑不啦。这会儿见不到怕啥的,将来有的是机会阿!”哈哈一下,然后肆无忌惮的说出了这么句足够杀头的话。

    没等贺兰敏之有什么反应,玄奘大师赶紧喝到:“这一辈子了,你就这张嘴管不住。这话是咱们能够议论的吗?还不住嘴!”

    这也是头一次,贺兰敏之看到玄奘大师如此严肃。不过却也是实实在在的为了袁天罡好。

    两个人一个是佛门领袖,一个是道家高人。但是单从这政治智慧上来说,玄奘大师久在长安,免不了要接触这些宫中贵人。见皇帝都是普普通通的事情,他自然也知道什么话说不了,什么话不能说。但是袁天罡就久在野外,不常来长安。他又是一个看相的,自然都是管不住嘴。

    看到玄奘大师如此生气,袁天罡也知道是自己失言了,摇了摇头,继续端起茶杯咂摸着那杯清茶,示意自己可以闭嘴不说话。

    看他这个样子,玄奘也拿他没啥办法,毕竟这么多年了,对于他的性格是在清楚不过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第八十三章 匆匆离去() 
看到他们两个这个样子,贺兰敏之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虽然暗自为袁天罡的肆无忌惮感到有些意外,但是却也并没有出乎情理之外。

    无论是他是否真的能够预知未来,或者说他是否真的能够羽化飞升。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对于相面之术,是真有一套。至于什么羽化登仙的,要是放到前世,自己是说什么也不会信得。不过如今自己能够好好地存活在唐朝本就是一个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事情,成仙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吧!

    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有些好笑,贺兰敏之赶紧的端起茶水也咂摸着,生怕在这两个已经快成了陆地神仙的人面前,露出什么马脚。

    随着玄奘大师的再次开口,刚才的事就算是接过去了。

    “小友啊,不知道你这个《西游释恶传》写到哪里了?”看似虽然好像不是很在意,但是贺兰敏之还是能够清晰的把握到这位大德高僧对于西游记这本书的执念。

    “额。。。这回已经写到真假美猴王了,不知道大师是否想要一观?”

    “好,好,不得不说,小友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这文思却真真是好。老僧自愧不如。那不知何时?”说着还有些略微不好意思的样子。身为佛门中人,玄奘大师虽然不要求自己的徒弟们都六根清净,但是却对自己要求的很是严苛。这么多年来,除了佛经以外,本来以为这尘世之中早就没有了自己的执念,但是突然之间有个叫做贺兰敏之的小孩,递上了一本传奇。

    接过,除了佛经以外,这本《西游释恶传》也成了唐玄奘的执念之一。每日里做完翻译的工作以外,他老人家手里几乎就不曾放下这本书的手稿。如果说贺兰敏之如今再想起西游记前几章节的片段还有些模糊的话,那他都几乎可以倒背如流了。

    看着他有点儿像小孩子的样子,贺兰敏之不觉得也有些好笑。每次和自己要手稿的时候都是这个样子。还真是难为他了。好在这本书本来就是为了能够见他才想起来的,如今写下去虽然不仅仅是为了他,但是贺兰敏之也懂事的很。

    “不知大师何时反城?”

    玄奘想了想,然后说道:“这春日山中之景甚好,老僧最近也感觉到肢体疲惫不堪。所以还想在这山中多待上几日,估计要这桃花开了之后过上几天才能回返。”

    “既然如此,那明日小子派府中下人给您送来手稿,您看可好?”

    “好,好,好。”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可见他真的是欣喜非常。本来以为要等到回去的时候才能看得到了,这下子送过来自己也就不用太过于着急了。

    长安城中太过于繁华了,即使是在寺院之中也满是喧闹之声。身体疲累,他虽然不是很在乎,但是出家之人总是身处红尘之中,难免蒙了心眼,这翻译佛经的事情可是半分来不得马虎,玄奘也想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在山中清净一段时间。回去之后才能更好地翻译经文,给后世佛教留下更多的经典。

    说完了这件事情,玄奘大师像是松了一口气一样。看来,他还真是将这件事情往心里去了。贺兰敏之也不免觉得有些好笑。随后三人一起品茶,论道。

    其实说是三个人,倒不如说是玄奘大师和袁天罡两个人在交流佛道两家的事情。从神仙,到典籍。从思想,到祭祀。两个人引经据典说的是天花乱坠,贺兰敏之从始至终一言未发,在这两位大神面前,他实在是不知道自己那半吊子的水准能说出个什么一二三四五来。

    不过这将近一天的时间里,他倒是一点都不觉得枯燥无味。这两位不论是当世还是青史之中都是有名的佛道两家的大德,几乎与聆听圣人教诲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机会是不知道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自己怎么会觉得枯燥。

    但是这样美好的氛围终究还是被打断了,清晰的马蹄声从远处渐渐的穿了过来。声音越来越大,不用怀疑就是奔着这里来的。

    果不其然,一会儿的功夫就听见外边阿大的声音,然后就有人敲门了。

    “除了什么事?”玄奘大师问了一句。

    门外窥基的声音传了进来:“启禀师傅,贺兰施主的家仆来了。说是家中有事,想请贺兰施主早归。”

    “恩?不知可否让家仆进来回话?”看向了玄奘和袁天罡。

    两人自然是无所谓,均是轻轻点头。贺兰敏之朝外边一喊:“谁来了?进来回话。”

    一开门,阿大阿三和窥基和尚走了进来。

    看到阿三来了,贺兰敏之显得也有点惊讶。毕竟自己早上才从家里出来,晚上就该回去了,这刚刚下午难不成是出了什么事了?

    “阿三,家里可是出事了?”声音不由自主的就带上了几分着急。阿三赶紧朝着他拱手弯腰施礼:“少爷莫急,家中无事。只不过是老夫人来信儿,说今个让夫人带着您和小姐都去武家用晚饭,说是有大喜事儿。我这一个下人也不好打听,老夫人也是不久前来的信儿,具体的有没说啥,夫人听了生怕您回的晚了,所以就叫我来请您回去。”

    “外祖母?”贺兰敏之皱眉沉思。要知道自从离开武家之后,杨氏夫人可从来没有叫自己和母亲妹妹中的任何一个人回去吃过饭。毕竟和武家那两兄弟一直就闹得不是很愉快,一起吃饭也是堵心。而且,随着杨氏夫人在年岁越来越大了,她对于府中的争执也就越发的懒得管了。所以这么多年除了时不时的来自己家中坐坐,到杨祭酒家中串个门,就啥都不管了。她怎么会突然之间请我们去吃饭?

    “好,大师,道长,既然外祖母有事呼唤小子,那请恕小子无礼,就先行告辞了。大师的手稿明日让下人给您送过来,道长若是日后去长安,也不妨来小子家中坐坐。”

    说着一拱手就站了起来。

    玄奘大师和袁天罡都笑了笑,两人也不用站起来。

    “路上还有积雪,你骑马小心。家中自然是无大事,你注意安全。”玄奘大师轻轻叮嘱。语气温和,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子侄一般。

    (希望大家支持,收藏不断在掉,根本没有点击量!我觉得,已经没有读者在看了,真的……很伤心!动力严重不足!)

第八八十四章 佛道领袖() 
待得贺兰敏之走了之后,意见小屋之内迅速的沉寂下去。玄奘大师和袁天罡两人谁也不说话,玄奘大师轻轻的闭着眼睛,仿佛是在闭目养神。袁天罡则是不断地把茶杯拿起放下,一次次的咂摸着味道。

    直到这一壶茶都喝道没颜色了之后,玄奘大师开口了:“那孩子的姨母,也就是如今宫中的那位,当年你真的给看过?”声音没有和贺兰敏之说话时候的那种温和气息,但是慈悲之意还是很明显的。

    “是”袁天罡不假思索就回答道。听他这个意思,他明显清楚宫中的如今到底是谁,也很清楚她现在已经到了什么位置上。这和刚才他问贺兰敏之互相违背了。要是他还在,一定会异常惊诧,因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两位竟然会欺骗自己这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听了他痛快的回答,玄奘大师脸上露出了一副古怪的神情。从旁边的席子上拿起了一串佛珠,一颗一颗的捏着。珠子之间相互碰撞的声音很是清脆,在这个寂静的屋子里,显得很清楚。

    “那么,你可以确定,那位将来一定会到那个地位吗?”

    袁天罡盯着茶杯的眼睛里乍现出一抹精光,然后叹了一口气:“这天数,谁说的好呢是吧?你说呢?”

    对于他,玄奘大师是在熟悉不过了。

    他这一辈子,看相几乎就可以说没错过。不要说他了,就是他那个徒弟李淳风都一样。没有人听说过,他们两个人出现过错误。无论这个时间段儿持续多久。

    他这个语气就可以说明一切,对于这次的看相他心中把握十足。

    在大唐皇朝,或者说在整个这个传承数千年的国度上,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经历过艰难时期。佛教的发展历程更是无比的坚信。到了他们如今的这个地位上,要考虑的就不是一家寺庙,一座寺院,一批和尚的问题。而是这么大个国家,这整整的一个道统将要如何发展,将要走向哪里。他们要考虑的是这个事情。

    而决定整个道统走向到底是衰落还是辉煌的不是别人,就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他们虽然不会站队,但是也绝对不能站错队。这些事情容不得稍有马虎,否则。。。

    即便是今天他们在这件屋子里已经作出决定了,整个道统和教派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做出任何改变。只不过要在缓慢的时间中,仔细的揣摩圣意,才能够做出决定。

    佛道两家在进入唐朝之后的关系就已经逐渐的变得缓和了不少。之前也是因为佛教的侵略性实在是太强,逼得道家没有办法,所以两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两家的争执才会如此的强烈。

    但是唐朝,李家坐了天下。老子李耳被他们当做老祖宗供着,道家的地位崛起。逐渐的和佛家呈现了一种持平的状态。加之在唐太宗的刻意扶持下,玄奘成了如今佛家当之无愧的领袖式人物。他自身的性格也更加有助于佛教和道教关系的缓和。

    佛道之中的大德也都开始认真的揣摩对方的经典,同时又依据儒家学术逐渐的演化。虽然没有出现合流的趋势,不过和尚和道士总归不算是敌人了。这就是他们这么多年作出努力的接过。

    “这个孩子,你看了吗?”话题终于转回到贺兰敏之的身上了。玄奘大师的声音依旧很是沉冷,不过语气中却重新回归了温和。

    “你叫我干嘛来了,我还能不知道?自然是仔细的看过了。”袁天罡也笑了笑,语气变得轻松了不少。

    “那,你说说,我听听呗?”玄奘大师开玩笑的说道。

    袁天罡随即也不掩饰:“这个孩子,面呈早夭之象,寿命短。”

    “恩?”玄奘大师几乎快要喊出来了。目瞪口呆的盯着袁天罡:“你休要骗我,虽然没有你这般精通相面之术,但是贫僧也略微粗通一些。这孩子绝对不是早夭之象啊。”

    “你急什么啊,听我说完,这孩子确实是早夭之象,但是不知道为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