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西凉-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拱手道。

    张邈拱手还了一礼,问道:“孟德,可曾捉到罗征小儿?”

    曹操脸色有异,执住张邈手臂,道:“此事进去再说。”

    张邈会意,就不再多问,和曹操并肩前行,来到县衙坐定。

    早有亲兵奉上茶典,然后退了出去。

    张邈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日前孟德谴人来告,言罗征小匹躲进城中,那一千西凉骑兵极有可能是罗征麾下骑兵,不知是真是假?”

    曹操肃然道:“此事应当不假,罗征匹夫躲进圉县城中则千真万确,虽然罗征那厮掩去本来面目,但其近身悍将许褚却不会有错,故有此推断。”

    张邈眼神就是一凝,“罗征不在金城坐镇,怎的会跑来中原?”

    孟德揉着眉心道:“此举实在令人费解,然罗征匹夫既来了中原,劫掠南阳、颍川诸地者当是此獠无疑,观这支西凉骑兵的作风,也与罗征匹夫无异。”

    张邈不解道:“罗征只带许褚一将躲进圉县,孟德大军围城,怎会搜捕不到?”

    曹操就有些尴尬,道:“孟卓匆急。罗征匹夫逃进圉县城中,乃操亲眼所见,断然不会有误。之所以尚未搜捕到。皆因其不知躲在何处。”

    张邈也不疑有他,既然曹操都亲眼看到了,那就不会有错,点了点头,道:“城中百姓多掘有地窑等藏身之所,孟德得仔细搜捕。”

    曹操也点头道:“孟卓之言有理,为防城中有逃生秘道。操已派谴斥侯,遍索方圆数十里之地。且罗征小儿初来圉县,就算真有逃生秘道也未必能找到。”

    张邈问道:“孟德有几分把握。那支为祸不浅的西凉骑兵真是罗征部属?”

    曹操道:“这个,操也只是推测,并无十成把握。不过罗征匹夫既潜来中原,若那支西凉骑兵不是罗征部属。那此事也未免太过巧合了些!”

    张邈揉着眉心道:“这支该死的西凉骑兵究竟躲在哪里。吾遍谴斥侯,索遍了圉县及周边诸地,竟无半点蛛丝马迹,彼等藏踪匿迹竟至于斯!”

    曹操安慰道:“孟卓不必心急,若那支西凉骑兵果真是罗征部属,只要我等将罗征小儿困在圉县城中,这支西凉骑兵藏不了多久,迟早都会出现。”

    张邈点点头。“孟德既有如此自信,吾便放心了。”

    曹操心里却不怎么乐观了。整整三天了,还没搜捕到罗征。

    这厮究竟藏在哪里,若是再不出来,自己可就耗不下去了。

    送走张邈,曹操当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的搜捕。

    城东,城卫营房,一间厢房里。

    虚空之门打开,罗征一步从菜园子里踏了出来。

    刚刚脚踏在实地上,就有些吃惊。

    只见屋里的地面已经被挖了个大坑,坑坑洼洼的几乎没地方落脚。

    还没站稳呢,就听到外面有踏踏的脚步声响起,又是一惊。

    二话不说,连忙返身进了菜园子。

    到了晚上,罗征再次从菜园子里出来。

    潜到窗边一看,就见城头上火把通明,也不知道有多少兵卒,四周更是被火把照的一片通明,搜索的兵卒几乎每隔一分钟就会过去一拨。

    防卫如此严密,就算召出一千骑兵,也难以杀出城去。

    “好个曹阿瞒,果真够阴险的。”

    罗征暗骂了一声,只好又躲进了菜园子里。

    凉州,金城。

    今年的冬天来的格外早,进入十月后,第一场冬雪很快到来。

    与此同时,一股寒流从北方侵袭过来,西北大地数日之内就冷的吐气成雾。

    允吾,平西将军府公署。

    赵云大步进了内堂,向荀彧拱手道:“见过先生。”

    荀彧起身相迎,拱手还了一礼,道:“赵云将军不必多礼。”

    赵云侧身入座,问道:“不知先生谴人相召,可有要事?”

    荀彧脸色转为凝重,道:“赵云将军有所不知,方才临羌令谴人来报,言最近西凉诸地的羌族各部正在会盟,各部军队也在往西海集结,极有可能出兵凉州。”

    “什么?”

    赵云吃了一惊,凝声道:“消息是否实属?”

    荀彧点头道:“谅不致有假。”

    赵云蹙眉道:“眼下冬季提前到来,羌人怎会在这个时候出兵?”

    荀彧道:“将军有所不知,今岁八百里羌原大罕,羌族各部秋粮颗粒无收,而冬季又提前到来,可以预料,今岁冬季比去年还要冷的多,也更漫长。羌人对气候最为敏感,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必然要多备冬粮,以确保存粮能渡过冬天。”

    赵云道:“先生是说,羌人出兵,目的是为了劫掠粮草?”

    荀彧点点头,道:“**不离十了,当是如此。”

    赵云默然,眼下主公不在,羌人这个时候出兵,挑的可真是时候。

    荀彧脸色转为凝重,道:“今主公不在前往中原,音讯皆无,金城局势危如累卵,稍有不慎便是城毁人亡的局面,若羌兵大举来犯,不知将军可有击敌之策?”

    赵云沉吟道:“有多少羌兵来犯?”

    荀彧道:“除去最大的烧当部,兵马集结的尚有哥邻羌、参狼羌、罕羌等部。保守估计怕是不下五万大军,大致应当在五万到六万之间。”

    赵云瞳孔一缩,久久不语。

    荀彧喟然道:“高顺将军的八千大军要镇守榆中。以拒马腾、吕布两路强敌。除此之外我军眼下最多只能调动骑兵两万,步卒八千,将军也有把握退敌?”

    赵云想了想,道:“入夏击退各路来犯之兵后,为防西海羌兵再卷出重来,主公曾派人查看写谷一带查看地形,绘就地形图一幅。末将也曾仔细看过,写谷地形险要,湟水穿写谷东进。羌兵若渡湟水,唯有横穿写谷,我军或许凭此险要,以拒羌兵。”

    荀彧点点头。道:“将军请细说之。”

    赵云命军卒取来军事地形图。悬挂在屏风上,指着写谷一带道:“先生请看,写谷一带地形险要,从西海到临羌,只有一条大路可走,那就是横穿写谷,渡过湟水西进。我军只需在湟水南岸扎下两座营寨,牢牢扼守住湟水南岸的写谷山口。便可予羌兵以迎头痛击。”

    荀彧问道:“背水扎营,乃兵家大忌。为何不在北岸扎营?”

    赵云朗声道:“先生问的好,湟水水量本来就不及河水,眼下正是冬季枯水季节,羌兵数倍于我军,只需从上游截断河道,便过淌过湟水。而且北岸地形较南岸宽阔,一旦没了湟水之险,势不利我军防守;南岸山口地形狭窄,我军只需据险而守,便可阻羌兵。”

    荀彧道:“写谷虽然险要,但不过数里。羌兵数倍于我军,若分兵渡河,又当如何?”

    赵云道:“只需埋下一支伏兵,再故布疑阵,虚实并用,便可令羌兵不敢妄动!”

    荀彧沉吟片刻,便断然道:“善,就依将军之计。西海离写谷不过百余里,为防边关局势有关,将军宜速速征召大军,务必在西海羌部出兵前赶到写谷。”

    赵云奋然拱手道:“先生放心,某理会得。”

    荀彧拱手为揖,起身相送。

    待赵云离开,才立刻命人调运粮草、辎重等一应物资。

    圉县。

    曹操面罩寒霜,焦躁难平。

    已经半个月了,足足半个月了。

    罗征就好像躲进了老鼠洞里,无踪可觅。

    曹操都快将圉县城中全部掘了一遍,命大军地毡式的搜索,就连一些躲在地洞里的老鼠窝都给掘了出来,然而却依旧没有把罗征和许褚搜捕到。

    两个大活人就这么消失不见,不能不让人怀疑,罗征是不是躲到了老鼠洞里。

    张邈已经三次入城,表示了对罗征是否进城的置疑。

    如果不是曹操亲眼所见,张邈早就撤兵了,哪还会在这里耗上半月之久。

    匆匆脚步声中,曹仁大步走了进来。

    曹操迎上几步,疾声问道:“子孝,可否找到?”

    曹仁摇了摇头,脸色不是很好地道:“尚不曾找到。”

    曹操叹了口气,默然不语。

    曹仁‘嗯’了声,极为懊恼地道:“罗征这匹夫究竟躲到哪里去了,我军已经将能藏人的地方翻了遍,城中尚存的百姓也被集中起来,排查了好几遍,皆不见其人。这厮藏身的本事到是不小,圉县城就这么大,这厮难道已经逃出了城外?”

    曹操断然道:“罗征必定还在城中,不可能逃出城去。”

    曹仁道:“可是,那支劫掠各地的西凉骑兵为何半月没有出现了?”

    曹操默然,这事的确透着蹊跷,以他的智计,也想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按理说,罗征被堵在了圉县,那支西凉骑兵早应该出现了。

    然而事与愿违,西凉骑兵却迟迟没有半点消息,不能不让人心生疑惑。

    张邈苦守了十五天,连西凉兵的影子也没看到,所以才耐心渐失。

    曹操甚至都有些怀疑,那支劫掠各地的西凉骑兵究竟是不是罗征麾下的骑兵。若是罗征麾下的骑兵,如今罗征被堵在圉县,怎么还不前来解救。

    就算不知道罗征被困的消息,也应该出来打探消息才是,怎会踪迹全无。(。。)

第171章 凄惨的吕布() 
西北多山,从凉州前往西海更是一路山势连绵。

    湟水起自西海(青海湖)东北部,流经龙耆城,穿写谷东进。从西海前往凉州,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大路是直接从西海过龙耆城,横穿写谷渡湟水东进。

    另一条大道是南下绕道赐支,穿过补连山支脉直抵临羌。

    不过这条路太过多,要绕道数百里,而且也不见得好走。

    大军行进,可不像猎户一样,可穿林翻山。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大军粮草和辎重首先就无法运过去,不然还要军事重镇何用,直接绕过去便是了。

    写谷中部位置,陡峭的山壁之间开了个霍口,就好像是被劈山的山路。

    北岸地势还相对平坦,南岸却十分险峻,直立的山壁根本就无法攀爬。

    数丈宽的河面上,架起了一座浮桥,始建于东汉初年,多用于客户来往。

    湟水水量本来就小,再加上又是冬季枯水季节,水位还不及腰。

    北岸左边的一座山头上,赵云、李蒙、王方诸将正在查看地形。

    王方看了几眼,道:“赵云将军,不若将这些木桥拆了,如此一来,我军将士若在南岸拒敌的话,无路可退之下,届时背水一战,则将士无不效死命。”

    李蒙则有不同意见,“背水一战固然激发将士们拼死杀敌之心,但若战不利,也有可能自掘坟墓,届时后有追兵。前无退路,必然会兵败如山倒!”

    王方不以为然道:“我军将士皆为精锐,岂会溃败!”

    李蒙道:“这个可不好说。战场上会发生什么事,谁也不敢肯定!”

    王方怒道:“李蒙,你他娘的专和老子做对是不是?”

    李蒙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道:“某也是就是论事,谁有心情和你做对了?”

    王方余怒未消地道:“那怎么老子说啥你就反对啥?”

    李蒙气道:“都说了某乃就是论事,谁专门针对过你了?”

    赵云摆了摆手,道:“两位将军不必争持!”

    王方‘嘿’了一声。就不再多说。

    李蒙也闭上了嘴巴,两人袍泽多年,到是并未将小小争持放在心上。

    赵云道:“王方将军说的有道理。浮桥是要拆掉。不过,拆除浮桥除了让我军将士打消侥幸背水一战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某打算在这里筑一座堤坝!”

    “筑堤坝?”

    王方和李蒙同时面露疑惑。大为不解。

    王方最是心急。连忙问道:“在这里筑堤坝作什么?”

    赵云解释道:“西海羌兵数倍于我军,而我军只有八千步卒,守是守不住的。虽然我军尚有一万骑兵,但主公尝言,驱骑兵以守险要,实乃兵家之大忌。因此,某打算在这里筑一条堤坝,拦河聚水。若战不利,则掘堤灌之。以退羌兵。”

    王方瞅了瞅下方,道:“两岸的势都差不多,眼下湟水水位已经下降一半,就算筑上一座堤坝也聚不了多少水。况且就算能把水聚上来,水量最多也只能把道路淹没,根本就不足以为羌兵造成实质性的伤害。想要水淹羌兵,末将觉得有些不太可能。”

    李蒙也点点头,这是事实,没什么好争议的。

    赵云笑道:“王方将军说的是,不过某本来就没指望能用水淹掉西海羌兵。但我军尚有一万五千骑兵,若果不给骑兵创造一个良好的机会,则很难一举击破羌兵。因此,某拦河聚水只是想为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