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电信帝国-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戴老哈哈大笑道:“姜总,你这不地道,是面对无数的人将我的军啊。好像我现在不支持你们,这条高速公路就建不起来,我就是两省老百姓的罪人似的。”

    姜新圩笑道:“罪人倒是算不上。但责任还是有的。反正这条高速公路的投资就从单晶硅的销售利润里出来,能不能建得快、建得好,你多少得担一些责任。”

    其他人也跟着戴老一起笑了起来。

    戴老笑问道:“小伙子,你就真的这么自信?”

    姜新圩回答道:“我的自信来源于你们。我相信金教授他们一定能开发并制造出世界一流的单晶炉,我们就一定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单晶硅。”

    见他们两人谈话已经告一段落,省城一把手苏厚德——也就是苏鼎宇的父亲就代替省长重新问起了他刚才问出的话。询问合资公司什么时候能产生赢利。

    姜新圩看了戴老一眼,玩了一个小聪明,用上了条件语句,回答省长和苏厚德道:“如果上级领导支持,如果金教授他们跟我们签订合作合同,我想我们的这家合资企业在今年年底就可以赢利,最迟也是明年,也就是1992年,我们就能取得千万元以上的利润。”

    言外之意就是如果金教授他们不签订合作合同。如果政府方面不支持,这利润的获取就难说了。

    苏厚德吃惊地问道:“这么快就能赢利?还一下有这么多利润?”

    姜新圩前面的话在官员听来是套话,是一种客气的说法,是故意或有意把上级和中科院说得很重要,所以苏厚德没去注意他说的条件,而是只注意到了后面“千万元”这三个字,心情一下振奋外加一点点怀疑,要知道现在全市加在一起也没有几家利润超千万的企业。

    省长虽然没有如苏厚德那样问出来。但心里也是同样的想法,他也没有对姜新圩提出的条件有太多的注意:哪个企业领导不在说话前提上级领导支持的?

    但他的条件被知识分子出身的戴老和金嵩永听到了。单纯的他们也立马被姜新圩的话带入巨坑了:自己若不早点签双方的合作合同就会耽误姜新圩他们的企业赢利?就是老百姓期盼的高速公路也会因为资金缺少而不能及时动工?

    想到巨额利润有可能因为自己这方面的动作缓慢而消失,两人不由有了一丝担忧。

    姜新圩看到戴老和金嵩永脸上的凝重,内心暗乐,却自信地对苏厚德说道:“有了戴老和金教授他们的技术指导,加上上级领导协调技术强的机械厂、化工厂以及多晶硅材料厂全力协助,我们不但可以缩短这个前期准备的时间。而且所赚取的利润还能成倍增加,也许到后年出口创汇一千万美元也不是难事。”

    省长还是不知道姜新圩心里打的小九九,不知道眼前这个看似阳光的小伙子是在极力为自己揽好处,在尽力绑架外界的各种有利因素,他心里依然只是怀疑姜新圩所说的是不是吹牛。

    作为习惯了官场一切的官员。他很自然地按照套路来表态道:“姜总请放心,我们省里绝对会全力以赴地支持你们,无论是贷款还是正常。无论你们需要那个企业协助,我们政府就去协调,我们协调不行就向上级请求。”

    说着,他还很贴心地帮姜新圩朝戴老他们问道:“不过,我们政府方面要大力帮忙,还得有戴老你们首肯啊,只有这家企业成了国家重点扶植企业,我们在政策方面就没有什么顾虑了。戴老,他们企业成为扶植企业够资格吗?……,如果有欠缺的地方,我们地方政府也会尽微薄之力,帮助他们解决。”

    显然,省长等人也是非常希望飞讯材料公司能成为国家重点扶植的高科技企业。看到金嵩永和戴老刚才的言行,他们知道姜新圩他们至少已经打动了他们。

    省长等人欣喜地认为率真的金教授很可能会将代替省政府、市政府成为飞讯材料公司成为重点扶植企业的推手,他所取的作用或许会远远大于他们,至少有九成的把握把戴老搞定,让戴老支持这家企业。

    听了省长的话,戴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欣慰地看了姜新圩一眼,再转头对省长道:“省长,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我们的决定。你们地方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一定会考虑进去。……,让我们一起去车间里走走,看一看?”

    省长心里一喜,知道事情成了,连忙说道:“戴老,请。”

    接下来一切都是按流程来,参观、举行仪式、剪彩,然后是开座谈会……,只不过今天临时加了一个流程,那就是飞讯材料公司与中科院半导体材料研究所签订合作开发生产单晶炉的协议合同。

    合作的内容就是双方一起参与开发单晶炉,共同享受相关科研成果。

    生产出来的单晶炉首先满足飞讯材料公司的需要,而飞讯材料公司生产出来的单晶硅将优先供应半导体材料研究所以及其下属单位,而半导体材料研究所将优先推荐飞讯材料公司的产品给其他公司使用。双方在合同里还规定了双方的出资比例、收益分成。

    为了鼓励科研所多出成果,姜新圩不但将单晶炉的利润分出一部分给半导体材料研究所,还从单晶硅的销售利润中拿出一部分给了他们。也就是说如果单晶硅的质量越高、产量越大,中科院半导体材料研究所获得的收益就越多。

    戴老和金嵩永都想不到姜新圩如此大方,在他们想来姜新圩能在单晶炉的销售上给他们一部分利润就不错了,而单晶硅的生产他们并不参与,再分钱有点过分。

    姜新圩则认为单晶硅的生产与单晶炉的质量和科技水平是分不开的,单晶炉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单晶硅的利润,他希望通过这种激励方式能促使研究所想方设法提供单晶炉的质量,想方设法改进单晶炉。

    当然,他还有一个原因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千金买骨。

    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金教授他们所在的研究所富得流油,要让每一个参与合作的专家、教授的腰包都鼓鼓的,要让那些没有合作的专家们眼睛冒光,让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单位能够与姜新圩的企业合作,希望将他们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转化为生产力。

    如果进展顺利,他的投资将会成倍地收回,等于用少量的资金买到了国内最优秀的智慧。这种方式远比自己花钱费神费力培养专家和技术人员实惠得多,也快捷得多。而且穿越而来的姜新圩也知道,现在是吸引知识分子为自己服务的黄金时期,很多专家、学者都很清贫,还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智慧换成高质量的生活,不但自己的收入不高、住房面积不大、没有多少高档电器、没有自己的小车,就是单位也是贫困不堪,眼睛红红地盯着上级的财政拨款,很多试验因为缺少资金、缺少仪器、缺少材料无法做。

    现在他插入进去,不但可以花少量的资金吸引大量的高科技人才,更能吸引无数青年知识分子、无数大学生以及无数有野心有能力的年轻人的心,等于是打了一个无形的影响力巨大的广告,将来招聘人才的话,肯定是轻而易举。

    如果再晚几年,等国家经济发展了,知识分子都知道通过项目捞钱了,他再购买国家的高级智慧群体就很难很难了,甚至可以说根本执行不了,人家中科院的大佬对你根本不屑一顾:钱?我有的是!我们这里的科研环境这么好,去你们那种小地方干什么?

    (感谢破碎的心NO1、赫赫威龙的打赏,感谢赫赫威龙、蓝孜、nokill、哭ぁ哭的月票)(未完待续……)

    。。。

第219章 制造芯片() 
如果这次与戴老他们的半导体研究所合作成功,就能够吸引大批国内人才特别是年轻知识分子,在加上不久之后接受来自苏联的、因为苏联解体而大量流失的科学家,姜新圩就根本不用担心人才缺少的问题。

    有了人才,自己的事业还愁不腾飞吗?

    也许到时候他担心的反而是如何充分发挥蜂拥而至的专家们的能力了。他希望能够将这些中外知识分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好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至少得保证“一加一等于二”,可千万不能让人才的聪明才智白白浪费。

    “得好好找一个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专家,帮助我好好管理手下的人才。”姜新圩开始思考将来人才多了之后的麻烦,不过,他很快就释然了,“现在着急是不是早了一点?呵呵,等我慢慢再物色就是,现在苦思冥想也未必能想到什么高人。”

    ……

    单晶炉乃至它所生产的单晶硅、硅晶圆是姜新圩渴望解决的,也是姜新圩一直记挂的心病,现在问题虽然没有最后解决,但解决这个问题只是时间问题,只要这个合同一签,他就不用为此担心了。

    看到了戴老之后,他内心有了一个更大的想法,或者说更大的野心——制造芯片,就是制造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努力实现将他设计的微处理器从纸面的图纸变成性能优良的实物。

    设计微处理器、程控交换机和手机通信系统都固然重要,但芯片的制造更重要,更能体现一家企业的真正实力。

    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也是现代通信设备所必需的基础科技。如果微处理器等芯片受制于人,他根本无法建立起现代通信帝国,不但大量的利润会流入外国芯片生产商口袋里。还可能会因为西方国家的偏见导致高级芯片难以采购到。

    他清楚地知道,芯片制造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远比制造单晶硅复杂而困难得多,自己若想研发并制造芯片,必须借助国家的力量,必须拥有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微电子专家。必须从现在开始就搜罗一个个顶级专家到自己的公司来,必须从现在购买相关专利、高科技设备,做好必要的技术储备。

    单打独斗、一个人绝对不行,就是穿越者也不可能实现。

    如果说之前自己想借助国家的力量根本不现实,太想入非非了,可有了戴老的帮助就不一定了,就可以通过以戴老他们为桥梁跟有关部门特别是高级科研单位联系起来:很有可能通过“引…诱”半导体研究所进入自己挖好的坑,进而拖其他研究所下水。

    ……

    戴老和金嵩永可不知道今后的发展情况,更不知道姜新圩的勃勃野心。他们现在只感到自己单位的科研经费太少了,因为资金缺少而让很多正常的工作无法进行。如果眼前的这个小伙子真的实现他在合同里的诺言,那就太好了,不但自己所里已经安排好的试验能够顺利进行下去,还能增加另外一些项目的研究。

    对他们而言,今天可以说是双喜临门,不断将来的科研经费有了着落,自己再也不用为科研之外的事情费尽心思了。更主要是自己的科研项目将填补国内单晶炉和单晶硅生产的技术空白,单晶硅生产水平很可能一下子位于世界同行的前列。

    真是名利双收!

    真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一直追踪世界单晶硅技术的戴老、金嵩永只是简单地跟姜新圩聊了聊,虽然一下子就掏尽了姜新圩的底细,知道他在单晶硅上的知识水平并没有他们之前所想象的那么高得恐怖,但他们却知道这个年轻的小伙为他们指明了方向,为他们未来几十年的单晶硅发展搭好了梯子。

    他们只需顺着这条梯子朝上努力爬就是。这条梯子就是最快最近最短的捷径,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一下超越国外的同行。

    在戴老和金嵩永询问他的时候。姜新圩打起十二分精神也没有应付好。没有多久就被对方轮番的轰炸弄得出了一身冷汗,最后不得不坦白自己也就是知道这些东西,他们才罢手不问。

    平复自己慌乱的心情时,他还担忧对方知道了自己的真实水平后而生气,进而担心他们撕毁刚刚签署的协议。

    总算还好。对方并不是自己所担心的小人,戴老和金嵩永都可以称得上是正人君子,他们压根就没有提撕毁合同的事,也没有说一句修改其中一些对他们不利的条款。他们还一个劲地说姜新圩是他们的引路人,还说如果将来项目取得了进展,在申报奖励或申请专利的时候一定把他的名字写最前面。

    在他们看来,姜新圩这样的表现才正常,甚至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想象,如果他真的什么都回答得上,那他们才怀疑自己是不是见到鬼了。

    姜新圩可不想在这个领域也出名,不想因为出名的地方太多而被别人视为怪物,坚决拒绝了他们的好意,只同意将自己公司的名称写上去。

    因为这毕竟是今后的事,三人说了几句也没有再争,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