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电信帝国-第3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能给你们找了一个两个就不错了。他们还是从正在工作的岗位调过来的呢,一个个都不想来。如果不是考虑到这套设备很重要,我们也不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动员他们过来。”

    姜新圩一听不是一个,而是一个两个,或许还是三个呢,心里不由大喜,嘴里却说道:“他们现在不愿意来,说不定在我们那里工作没有多久就喜欢上我们那里了。”

    文国忠没有跟他扯这些,而是死死地盯着他,问道:“你研发的这套猝发通信设备能抗电子干扰不?”

    姜新圩点了点头,说道:“这个世界有矛就有盾,你若要我保证绝对能破敌人的电子干扰肯定不可能,但它确实是抗电子干扰的利器。也是在电子干扰条件下,能够解决通信畅通的最好办法。……,文部长,研制这套设备很难的,代价非常大,你不要以为给了我们几个专家,我们就赚到你们天大的便宜了。”

    文国忠不想跟他唧唧歪歪,问道:“时间?”

    姜新圩摇头道:“说不准。最快一年,最慢……,反正如果你们不配合,很可能两年。”

    文国忠一听,不由大喜,连忙问道:“真的只要一年?”

    军事装备方面的研制一般都是要很长时间的,除非是一下简单的辅助工具,比如肩章、身份牌啥的,其他军品就是服装都要研制好长时间。最过分的是一些大型装备,比如战斗机、军舰啥的,长达十五年、二十年都很平常。

    姜新圩说道:“这就看你们的支持力度……”

    “别废话!就一年!”文国忠斩钉截铁地说道,“如果一年我没有看到样品,唯你是问!”

    对于这个期限,姜新圩倒是不着急,毕竟他只是搬查上一辈子的科研成果,真要愿意的话,他加班加点只要一个星期就能拿出主要的设计图纸。而试制、测试、调整、优化什么的,最多一个月就够。

    当然,这些只有姜新圩自己心里知道,他可不会告诉文国忠。

    重生的他也知道,未来几十年华夏国都没有战事,军品的研制并不显得有多迫切,这种猝发通信系统早一点研制出来与晚一点研制出来都没什么,只要不晚于上辈子这类设备的推出时间就行。

    至于生产军品出口,姜新圩才没有这个心思。

    在他看来,高技术军用装备出口,无论是出售给潜在的敌国还是出售给盟友,都具有一定的风险。靠军品出口赚钱,不如靠民用的设备出口赚钱,民品出口不但一点政治和外交风险,而如果军品出口而别人又知道军品是飞讯集团研制的,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问题。

    见姜新圩没有反驳,文国忠立即知道自己给出的一年期限还可以大大缩短,还没有达到姜新圩所能承受的极限,正要开口将期限说短一些,姜新圩连忙说道:“文部长,够了。我们还承担着你们的智能炮弹研制呢。再说,我们飞讯集团自己也要赚钱啊。你把我们压榨太狠了,真把我们公司弄垮了,你们能得到什么好处?”

    文国忠怒道:“放屁!我们怎么会把你的公司弄垮?”

    话是这么说,但文国忠也没有再压榨姜新圩,没有再死完成抠期限。

    很快,张淑贤主持召开会议,通过他的介绍,姜新圩认识了几个将要到自己公司工作的顶尖专家。他们分别是:郭书隆、王小利、张焕、叶舒文、龙世海、柏文学、李丽华、王崭、马进、张开运、胡东升。

    郭书隆、王小利、张焕三人是研究并行工程管理的,都有管理大型项目的经验。

    叶舒文、龙世海、柏文学、李丽华、王崭、马进、张开运、胡东升等人则是某些领域的顶尖专家,在他们所从事的领域里都是技术权威,其技术水平不说在全国数一数二,就是在全世界也是鼎鼎有名。

    开始的时候,姜新圩是很惊喜的,感觉有关部门太厚道了,对飞讯集团太关心了。

    但随着他对这些大咖的了解深入,他才知道有关部门派他们来根本不是自己所想的这么一回事。有关部门玩的是套路呢,完全就是玩黄鼠狼给鸡拜年的那一套。

    他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丝愤懑。

    为什么呢?这从这里专家从事的行业和涉足的领域就能看出来。

    郭书隆、王小利、张焕这三个人没什么可说的,他们只是纯粹的管理人员,虽然在有关部门主持过人造卫星、战斗机已经扬子乙烯等高精尖科技项目或大型工程项目,但姜新圩只需要他们有平行工程的管理经验就行,这种经验是可以移植、可以复制的,对飞讯集团的管理绝对有利。

    可是叶舒文、龙世海、柏文学、李丽华、王崭、马进、张开运、胡东升等尖端专家就不一样了,他们都是某一领域某一行业的专家,一生基本都是研究这个领域这个行业的技术,即使他们走进飞讯集团后自己愿意从事与电信设备有关的技术,他们也只能算是半路出家,不说与电信设备领域的尖端科学家相比远远不如,就是与稍微有点技术的电信设备专家相比,他们也没有什么优势。

    他们就算真的是天才,掌握知识和技术的速度比普通人快得多,那也没有多少意义,因为他们的年龄太大了,培养他们之后,根本为飞讯集团工作不了几年。

    不但可以说是得不偿失,更主要的是飞讯集团大大浪费了这些尖端专家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这好比如用黄金去做钢筋,虽然黄金做的钢筋也许跟钢铁做的钢筋强度会差不多,但将几百斤黄金埋在水泥混凝土里代替几十元就可以买到的钢筋,就算这根黄金是不花钱捡来的,但谁不心痛?谁舍得埋在里面?

    姜新圩就是再大方,内心就是再大条,这些事就是再与他无关,他也舍不得埋没这些顶尖科学家啊。华夏国虽然大,虽然人口高达十多亿,可全国搜罗来再搜罗去,能搜罗几个这种人才?这些人可都是国宝,你让他们代替普通大学生、研究生都能研究的电信设备?

    别人不骂他,姜新圩自己都会骂自己。

    再说了,再电信设备上,姜新圩并不需要太多的、太高深的研究人才,这些他都有了自己的规划,他能随时从脑海里掏出上辈子带来的技术,足以应付电信设备将来的技术升级,况且重生的他知道电信设备的发展只有十来年的高速发展期,今后会迅速缓慢下来,因为将来的信息世界是互联网的时代,不说固定电话网、寻呼机网、模拟移动手机网不是半死不活,就是被淘汰,用不着再花费太多的科研力量。

    这次有关部门将这些国宝派过来,显然就是认定了姜新圩不会也不敢让这些科学家去做电信设备方面的研究,肯定会让这些科学家继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会当他们的技术和经验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利润。

    要不埋没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在他们熟悉的领域继续研究。

    可问题是这些人精通的是什么行业和领域啊

    叶舒文,特种金属专家,研究的领域是特殊合金多晶体异向生长与合金性能的关系。

    龙世海,卫星通信专家,研究的是卫星再茫茫宇宙中如何克服各自射线和太阳磁暴等不利因素对信息数据的影响。

    柏文学,大型船舶专家,研究的是大型船舶的结构力学和流体力学。

    李丽华,信息情报专家,研究的是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分析出某一事务因子,为上级提供决策依据。

    王崭,动力专家,研究的领域是大型汽轮机和大型水轮机。

    马进,航空发动机专家,研究的领域是航空发动机的电子控制。

    张开运,自动控制专家,研究的领域是大型计算机的数据传递和逻辑控制。

    胡东升,化工设备专家,从事的是大型化工成套设备研制。

    ……r

第484章 这小子咋这么牛?() 
    这些资深专家,在姜新圩看来,也就是从事卫星通信研究的龙世海与飞讯集团的业务有点关联,但关联也不是很大。如果再仔细从中扒拉,或许从事信息情报研究的李丽华对飞讯集团有点用处。毕竟飞讯集团的规模越来越大,确实需要商业战略情报的支持,不可能完全靠姜新圩重生的脑袋来判断全世界商界的局势变化。

    其他的尖端专家就与飞讯集团毫无关系了。

    特种金属与电信设备八竿子打不着,大型船舶与飞讯集团十八竿子也打不着,航空发动机与飞讯集团八百竿子也打不着……

    叶舒文、龙世海等等这些人过来压根不是来帮助飞讯集团的,而是来飞讯集团招兵买马,有关部门就是看中了姜新圩他们从前苏联请来的科学家,要在飞讯集团内部将有关前苏联专家组织起来建立他们所需要的实验室的,而且这些实验室还要飞讯集团出钱。

    从人工费到试验仪器、测量仪表、房屋建设等等,都需要飞讯集团掏钱。而且这些人都是国家的宝贝,飞讯集团除了必须让他们开开心心地工作,还要保护他们的安全,还要维持他们在外国专家面前的脸面。

    你说,有关部门不是黄鼠狼给鸡拜年还是什么?

    姜新圩都懒得说了,噌地一下站起来,走到张淑贤身边,压住怒火,低声问道:“张主任,你们什么意思?你们这么做有意思吗?”

    虽然姜新圩说的声音很小,远处的陆浩昌不可能听到,但他还是预感到了什么,很是尴尬地低下头,不敢看他。

    张淑贤明知故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怎么不懂?”

    姜新圩咬牙切齿地问道:“这就是你说的好事?我问你,这对我们好在哪里?”

    张淑贤很是理直气壮地问道:“郭书隆郭教授不好?王小利王教授你们不欢迎?张焕张教授帮助不了你们飞讯集团?”

    姜新圩咬着牙问道:“可其他人呢?我们飞讯集团可不会去造护卫舰、巡洋舰、航空母舰吧?我们也不可能去造航空发动机吧?”

    张淑贤冷笑道:“你们飞讯集团就只能得好处,不能拿出一点点精力来帮助国家?三个那么的专家送给你们,他们都是丢下了手头正在管理的国家大项目跑到你们飞讯集团,你还挑三挑四,什么意思?你还是大老板吗?你以为你是菜市场卖葱的老太太?就算是卖葱的老太太,别人如果买的多,她也会多送几根给买菜的人,你说呢?”

    姜新圩一阵郁闷,好像自己做了亏心事似的。

    见姜新圩没有说话,张淑贤乘胜追击,说道:“我们可是听说了你们飞讯集团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我们可是帮你们。我们这是雪中送炭,你明白不?得了好你还唧唧歪歪,真是不可理喻!”

    姜新圩急了,怒问道:“我不可理喻?好,我问你张主任,我们飞讯集团就算再搞多元化发展,会去建水电站,会去生产汽轮机、水轮机吗?”

    张淑贤却笑了,说道:“远一点是远一点,可有什么关系?你们飞讯集团可以搞技术储备啊。如果你们研制出来的技术实在用不上,你们完全可以送给国家,转让给相关企业。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我们又不会白用你们的技术,说不定你们一样能赚大钱呢。再说了,你现在不是办超市吗?你说你办超市与你们飞讯集团的技术有什么联系?”

    姜新圩眼睛一鼓,粗声问道:“张主任,你问这话不觉得尴尬吗?我为什么办超市,你会不知道?……,我可是为了给你们闯出一条安排下岗工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新路来。如果你觉得你不知道我在干什么?现在我就可以打电话停了它!”

    张淑贤冷笑道:“你敢!……,我告诉你,你们申请的建设零点三五微米芯片生产线的项目,我们批了。而且国家在银行贷款方面会向你们倾斜,税收方面优惠,所有税收是十年内收多少返回多少。还有地方政俯方面会尽量解决你们企业的后顾之忧,有关你们公司聘请的外籍人员的工资许可,他们亲属的工作许可,他们子女的入学以及他们长期在华居住都会有专门的绿色通道,保证他们来去自由,保证他们住得下、住得好。这些事情都会纳入政俯必须办理的事情中。如果你们再其他方面需要一般的专家,我们也会酌情解决。”

    姜新圩吃惊地看着张淑贤,问道:“真的?你说的都是真的,你们给我们飞讯集团尽开绿灯?”

    重生的姜新圩可是知道华夏的“绿卡”是多么难得。华夏人移居国外也许不容易,但相对外国人移居华夏,那真正是小巫见大巫。

    张淑贤刚才所说的这些,国家绝对是给飞讯集团帮了很大的忙,远不止几亿元所能解决得了的。就算是金钱,飞讯集团也不会吃亏,因为国家答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