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入全真教-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空湛站起身来,远眺北方,轻松道:“安心啦,小朝廷龟缩一隅,等死而已,铁掌帮摆明了想在明教和四方门之间捞好处,战事一起,由不得裘千仞摇摆不定,其他一些小势力不足为虑。

    能争天下的只剩下明教和四方门,明教江湖气太重,不知是好是坏,而四方门虽是个江湖门派,却根本无一丝江湖人的做派,反而做足了争天下的样子。”

    洪七以前就听老顽童讲起过司空湛对整个天下形势的分析,私下里就佩服万分,如今亲耳一听他的话,果然十分在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老弟做个道士,可惜了。”洪七玩笑道。

    司空湛转过身,装模作样道:“贫道就是个道士的命,改不了了。”

    “你呀!”洪七指了指司空湛,然后笑道:“你看好四方门?”

    “为何不?天下明白人谁看不出,别告诉我你不是这么想的。”司空湛挪揄道。

    “照你的意思,我不这么想就是个蠢人了?”洪七假装生气。

    “我可没说,这可是你说的。”司空湛嬉笑道。

    他转而严肃道:“争天下的事,与咱们关系都不大,咱们只要搬着板凳看戏就行,相信我,要不了几年,姑苏的这位慕容比就会一统南方。”全真教在北方,丐帮也在北方,南方之事,很难牵扯到两人身上。

    洪七听过四方门门主慕容比,只是从未往“姑苏”这儿想,乍一听姑苏慕容比,他神色一动,蓦然记起丐帮的有关百年前姑苏慕容氏的记载。

    “姑苏慕容氏。”他嘴里不自觉的念叨出来。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九十六章 姑苏慕容氏(中)() 
“老弟,你听说过姑苏慕容氏吗?”洪七突然问司空湛。♀,

    “有所耳闻,老哥也知道?”司空湛理所当然的点头承认,尽管有的只是前世的记忆,但要真想得到相关消息并不难。

    世所共知,对江湖中的一些事情,有点底蕴的势力都会有记载传承,何况慕容这个姓氏所代表实力和势力一直非同小可。

    洪七被问得心里颇为不好意思,上次两人一起碰到崆峒派的掌门柳昆化,说到七伤拳的事情时,他其实并不知道,侥幸蒙混过关。

    他丢了大人,事后,曾狠心回到丐帮翻阅典籍,就算做不到了解的多详细,至少也要知晓个大概,免得日后被人提起以前江湖上一些大事时自己又不知道,再次丢脸。

    因着慕容家族和丐帮前辈乔峰有瓜葛,很早以前,洪七在翻看乔峰的记载时已经注意到了,不只慕容家族,乔峰的两位结拜义弟段誉和虚竹,他都知晓一些,总之,百年前乔峰那个时候的大事他都清楚一二。

    被司空湛一问,洪七干咳道:“以前翻看典籍时看到一些。”

    “传闻慕容家族为鲜卑族燕国皇室后裔,五代之末,慕容家族出了一位武学奇才,他独创斗转星移一门绝世神功,纵横江湖,当世无敌。

    同时他不忘祖宗遗训,纠合好汉,意图复国,可惜天意弄人,太祖领先一步建立大宋,彼时四海清平,人心思安。

    慕容龙城见没有机会,在姑苏城外,太湖之上寻觅一隐秘地建了庄子,昔日后燕、北魏‘参合陂之战’被他引以为耻,故此庄建成时起名‘参合’,意在励志雪耻。

    这人武功虽强,终于无所建树,郁郁而终。但之后,姑苏慕容氏便世代传承‘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斗转星移神功,威震武林。”

    司空湛心中诧异,丐帮连这个都记载了,够详细的,看来不能小觑了旁人,万一到时自己装逼反被别人打了脸就尴尬了。

    尽管洪七说的够细致了,却没说出当中的一个细节,司空湛得知,慕容龙城除了一门绝世神功斗转星移外,之后还创出了一门绝世神功——参合指,和一阳指相似,以浑厚内力化作无形气劲,凌虚点击对手。

    至于为指法取名参合,意义不言而喻。

    司空湛见洪七有讲故事的架势,立马端正态度,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好好当令人讨喜的听众,尽管故事他都知道,但架不住洪七会讲啊。在钟家时,洪七讲遇到参仙老怪梁子翁的事情,他当时就听得津津有味。

    当然,司空湛自认讲故事的能力亦不差,要不然也不会有个忠实听众老顽童。

    东方胜不比司空湛,只是悄然间竖起了耳朵。

    洪七斜了眼司空湛,虽面上无动于衷,心里却倍感舒服,他就特喜欢全真教两师兄弟这点,旁边的东方胜表现的就差点。

    他拿起葫芦喝了几口酒,继续讲道:“要说这慕容家,有两个人还不得不提,就是百年前的慕容博、慕容复父子。

    慕容博此人风流儒雅,武功造诣深不可测,是当时的绝顶高手之一。和他先祖相似,也是一心想着复国,以‘中兴燕国’为毕生之志,为了复国,没有什么手段是不可以用的。

    书中记载,他见宋辽交好,兵戎不兴,复燕之志无可乘之机,便设计阴谋。

    闻说致力于宋辽睦邻修好的辽属珊大帐亲军总教头萧远山在九月初八赴武州岳父家拜寿,他便去少林寺报信,说辽国派出高手,在重阳节大举进袭少林寺,夺取武学典籍。

    少林寺掌门人‘伏虎罗汉’玄慈方丈信以为真,召集中原豪杰于路截杀。

    玄慈铁肩担道义,担当‘带头大哥’,带着丐帮第五代帮主‘剑髯’汪剑通、智光大师、赵钱孙、‘万胜刀’王维义、‘地绝剑’黄山鹤云道长、大同府‘铁塔’方大雄和杜氏三雄等二十一名中原武林高手,众人一起攻击去岳父母家的一对夫妻,岂知萧远山只以一己之力就能把二十一人杀剩四人,

    这一战相当惨烈,二十一最后只有玄慈、汪剑通、智光和赵钱孙活了下来,其余人皆被毙命。

    萧远山及其夫人,他们只是趁独子周岁之时到南朝的岳家走访,结果莫名其妙的遭到了中原英雄的偷袭。

    夫人被杀,萧远山心中悲痛,抱着夫人跳了悬崖,只于一个小儿啼哭。因发生在雁门关,所以时人称之为雁门关大战。”

    当初看到这一段时,洪七闭着眼睛都能想象当时的惨烈,既怒骂中原高手的愚蠢,又可怜萧远山一家的悲惨遭遇,最痛恨慕容博毫无人性的狠辣手段。

    讲到这里,洪七舒口气道:“事后,武林人士发现这是场错误,玄慈方丈知道被好友慕容博所骗,派人四出查访,却杳无音信。

    那萧远山的孩儿,被寄养在少室山下的农户乔三槐夫妇之家,取名为乔峰,师从少林玄苦大师和丐帮帮主汪剑通。而这名叫乔峰的孩儿最后成为丐帮的第六代帮主。”

    说到这里,洪七停了下来,心中唏嘘不已,同样唏嘘不已的还有司空湛,只有东方胜,依旧冰冷,没有多少感情外漏。

    除了唏嘘萧远山一家人的悲惨遭遇,司空湛还唏嘘慕容博的能耐本事。

    慕容博成功的挑拨了少林与契丹武士之间的关系,他随后为了掩人耳目,隐居于家中地窖,绝足不出。

    为求少林七十二绝技,又在家中假死,随之独自落户在少林寺旁,不出半年,摸清了寺中藏经阁的情况,装扮为灰衣僧,经常潜入阁中抄录武功秘笈。

    洪七自然不知具体的细节,感叹归感叹,故事还是要接着讲:“直到三十年后,世人才得知慕容博一直隐藏在少林寺的藏经阁里偷学少林七十二项绝技。

    若不是他儿子慕容复上少林和群雄比斗,欲夺取武林盟主的宝座失败,受到打击要拔剑自杀,我看慕容博是不会轻易现身的。

    说起慕容复,本也是个人物,他不但长得英俊潇洒,而且心机深沉,文武双全,以武功博学而著称于世,更号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江湖中与本帮第六代帮主乔峰合称‘北乔峰南慕容’,为江湖年轻高手中的双峰。

    可惜,错生在慕容家,他一心一意以祖传训诫为重,广习各路各派的武功,欲兴复大燕不择手段,简直和慕容博一脉相承。”

    司空湛嘿笑道:“人家可是亲生父子,其名字中的‘复’字就是要时时提醒他要复国称帝,不一脉相承怎么说的过去。”

    洪七哈哈乐道:“正是此话。”

第九十八章 姑苏慕容氏(下)() 
“乞丐我素来佩服乔帮主,和他相关的事情,我可曾经特意查过帮中的记载,而且四处打听过。,其中,慕容一家子真的很奇特,他们不管不顾,世世代代都想着造反复国,让人感到可怜又可恨。

    这慕容复先是以斗转星移神功,闯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名号,更是和乔帮主一起成为江湖武林的新晋强者。

    接着为了复兴大燕,来到少林寺参加武林大会,最终败北想自杀,被其父慕容博所阻,慕容博也因此亮明身份。

    当时,跳崖后侥幸未死的萧远山为报血海深仇,也多年隐藏在少林寺偷学武功,乔峰一并在武林大会之中。

    慕容博、慕容复父子与萧远山、萧峰父子相遇,双方欲血杀对方。这时,藏经阁的一个扫地僧出现,先分别杀死慕容博与萧远山,并用高超医术再次使两人起死回生,最终让两人皈依三宝,不再过问世间恩怨。

    事到如此地步,按理说,那慕容复应该有所感悟。

    但事实恰恰相反,之后他变得更加变本加厉,为了心中大梦,意图往西夏求亲成为驸马,结果还是失败,

    后来,为了大理皇帝之位,居然杀了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家臣,甘拜四大恶人之首‘恶贯满盈’段延庆为义父,最后众叛亲离,千方百计条条不成,以至于屡屡受挫而发疯。”

    洪七讲到这里,语气十分不屑,他平生最看不起就是那种人了。

    “唉!慕容父子为了复国,处处跟大宋作对,害了多少人,有如此下场,活该报应!”洪七最终总结道。

    司空湛听到洪七气愤的话,很识趣的没补充:“他们可不只祸害大宋,还祸害吐蕃、大理、大宋、大辽几国,大辽就不用说了,单说吐蕃和大理,慕容博曾经怂恿起吐蕃国师鸠摩智猎取六脉神剑的野心,好让吐蕃和大理的关系也不那么融洽。事实上,鸠摩智在数年后,向天龙寺众人借阅六脉神剑,一人独自挑战天龙寺众僧。”

    把慕容家族从头到尾扒开,“劣迹斑斑”都无法形容。

    洪七想到慕容家的后辈慕容比,道:“这慕容比倒是有本事,也生了个好时候。”

    司空湛轻哼一声:“他的那几位先祖想单单依靠江湖争天下,不失败才怪,慕容比若不放聪明点,就是遇到好机会,也同样会是那几位先祖的下场。

    不过,这人确实聪明,明白江湖可以利用,却不能作为依靠,虽然为四方门的门主,可我们看看,那四方门哪有半点江湖人的行事作风,跟朝廷根本没有两样。”

    “哦!那你说争天下要靠什么?”洪七看司空湛成竹在胸,忍不住好奇问道。

    司空湛他哪知道这么多,便随口说出些大而化之的东西,瞎扯道:“无非天时、地利、人和,有此三个条件,得天下如探囊取物。”

    “怎么讲?”洪七接着问。

    “什么是天时?外不能对付蛮夷,内不能治理臣民,大宋不得人心,对有心天下的人来说,这就是天时,为何以前姓慕容的造反不成,还不是大宋没烂透。

    什么是地利?不说别的,就说襄阳城,雄踞汉水中游南岸,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乃历代兵家所看重。慕容比能一开始夺取襄阳城就不简单,再看看之后,攻城略地,打下诺大一片底盘,势力边界都是易守难攻的地方,这就是地利。

    什么是又是人和?这个更简单,得人心者得天下,不管用何种办法,只要治下臣民满意,这就是人和。”

    司空湛一通说,自我感觉超水平发挥了,满意无比,最后加了句:“可惜明教不争气,慕容比是慕容家的人,有点遗憾。”

    司空湛不懂治国方略,洪七、东方胜两人更不懂,听司空湛一说,都觉着有那么点道理。

    听到司空湛最后一句,洪七不是很同样,反驳道:“老弟对这个慕容比有失偏颇,再怎么说已经数百年了,慕容家早就成了汉人,前朝李家蛮夷血脉更浓,还不是以中原人自居。

    乞丐我算是看出来了,这位可不同他的历代先祖,他可是以汉人自己,至于复兴燕国,他可从没提过,倒是经常提统一天下的事。”

    司空湛某些情节作祟,仔细一想,真如洪七所说,慕容家早被同化成了汉人,就是慕容比想认祖归宗,也要看看人家鲜卑人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