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衣卫-第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饮一杯。”

    郭晓端着酒碗接近,那一刻端酒的手臂不停颤抖,铁打的汉子在这一刻同样心头一酸,明日就要处斩,酒不停倒入。

    林风看着郭晓,脸上那道深深疤痕,这样的伤疤绝对不止一处,这样的沙场猛将,曾经手持大枪率众冲杀,为了大明天下立下战功,而这些都将被那些罪名淹没。

    酒碗碰在一起,彼此对视,郭晓眼中闪烁泪光,脸上依然带着笑意,没有错,和其他人相比,已经足够,至少在生命最后一刻,得到林风的原谅尊重,水袋里的毒,死掉的当涂县令,见到林风那一刻,郭晓清楚,这些根本逃不过林风的眼睛。

第0448回 预言成真() 
太平府一案持续发酵,不仅是各地官员,大户、商会都有参与,看着审问记录,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朱元璋再一次震怒。

    “杀。”

    铁血政权下的清廉,杀人绝对是震慑的最好手段,当年胡惟庸案一幕再次上演,这一次朱元璋杀的理所当然,更加大快人心。

    京城外,人山人海,不仅有京城的百姓,从各地赶来看热闹的不在少数,中间搭起一座容纳数百人邢台。

    中间高台上坐着一人,面色阴沉,这次的主刑官,旁边坐着两人,一个是林风,另外一个是兵部侍郎齐泰。

    太平府一案,太子府再次引起朝臣重视,尤其是林风、齐泰二人,一武一文,太子府原本将要崩溃的框架在两人支撑下,再一次发出光亮。

    “二位大人,时辰到了。”

    中间老者看看左边齐泰,再看看右侧林风,两人同时抱拳施礼,“大人是圣上钦点的监斩官,做主便是。”

    明朝官阶制度极为严密,除了内阁、六部之外还有五寺、二院、三司,职责不同,跪在下面那些人中同样有三司的人在,尤其是布政司,这一次空粮案涉及到的布政司官员超过六成,如此大规模的**舞弊,无怪乎朱元璋龙颜大怒。

    中间之人起身来到近前,高声道:“皇恩浩荡,体恤万民,今有布政司、各省府官员营私舞弊,私设名目,巧取豪夺,天理难容,今奉命监斩。”

    欢呼声雷动,外围百姓呼啦啦跪倒一片,有的不停抹着眼泪,众人站在高台上看得清楚,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点当今天子朱元璋和历代皇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贪官抓了,多收的粮食、银两大多返还,失去的土地回到自己手里,有皇上为穷苦百姓做主,这天算是彻底晴了。

    “杀。”

    一声令下,带血砍刀落下,一颗颗人头随之掉落,这一刻,多少贪官为之胆寒,就算是二品、三品的大员同样无法幸免。

    名册画满一本,行刑前身份已经核对完毕,只需要在名单上划上一个叉,从早上一直杀到中午,跪在下面等着行刑的排出去老长队伍,两侧都有侍卫把守。

    “二位大人,不如先休息一会。”

    “全听大人安排。”两人起身,哪还吃得下去,只是简单喝了点水,一连几天过去,太平府一案结束,朱元璋突然有了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这个想法历朝历代都不曾有过,一旦实施,必然招致朝臣反对。

    “去把太傅请来。”

    时间过去一个时辰,年迈老臣缓缓走入,还好这里是侧殿,不用去爬那么多台阶,不等下跪,朱元璋摆手,“免了,赐坐。”

    “谢皇上。”

    有太监搬了椅子过来,缓缓坐下,深吸一口气,朱元璋坐在上面不由得叹口气,太傅忙道:“皇上为何而叹气?”

    朱元璋道:“想当年你我纵马天下,如今都老了。”这些话出自这位大明天子内心,精神上的疲惫,身体上的困乏,为了大明天下只能一个人硬撑着。

    “皇上龙精虎猛,老臣自叹不如。”太傅说完发出几声干咳。

    朱元璋呵呵一乐,“不服老还是不行,这些日子,朕一直为了继位人选而烦,今日把太傅请来,就是为了这件事。”

    “老臣惶恐,立储为国之大事,当由皇上做主。”

    “人老滑,树老精,朕就知道你会这么说,若非标儿英年早去,朕何必为此苦恼,有心在皇子之中挑选继位之君,可惜。”

    太傅眼珠一转,能够做到今天这样位置,不仅有学识,同样懂得为官做人之道,“皇上,莫非有所担心?”

    朱元璋点头,“若按祖制,立长而非幼,这样不失稳妥。”

    “二皇子,秦王,为皇后所出,可堪大任。”太傅说完偷眼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摇头,“国之兴亡在于君,君明则臣贤,不敢上欺君王下压百姓,如此国当兴,朕虽读书不多,倒也懂得其中道理,秦王,并非治国之才。”

    “这样!”

    太傅眉头一皱,一时间难以猜出皇上究竟是怎么想的,索性不语,既然皇上把自己叫来,心里肯定已经有了想法,只是没有做出最后决定而已。

    “晋王如何?”

    “文武兼得。”

    朱元璋轻轻点头,对马皇后生的几个儿子里面,除了长子朱标之外,朱元璋最喜欢的就是三子朱棡,朱棡不仅聪明,长的也好看,朱元璋从小生的丑,就算做了皇帝,同样清楚这一点,幸亏几个儿子大多随了马皇后相貌。

    朱棡满了二十岁,该离开父亲身边,动身前往他的封地太原了。在路中,朱棡鞭打了他的厨师徐兴祖。徐兴祖曾经跟随朱元璋二十三年,很受朱元璋敬重。朱元璋把他拨给朱棡当厨师,也可见对朱棡的喜爱。

    因此,当朱元璋听说了这件事情,马上叫人连夜飞驰送信给朱棡,说:“我率领手下大将平定天下时,从来不姑息他们的任何错误,但唯独厨师徐兴祖,跟随我二十三年从未责罚过。类似的错误不能再犯。”

    可惜朱棡骄纵惯了,到了封地更加无法无天,做了不少坏事,朱元璋将其召回京城责罚,朱标念及兄弟情分一力求情,朱棡有所收敛,不管如何,自己只是一个王爷而已,还是要看人脸色,于是暗中招揽人马。

    朱元璋还是摇头,太傅这一下可是犯难,晋王不行,难道是燕王,应该不会,轮长幼次序,燕王要在晋王之后。

    “仁以兴国,武以安邦,今天下安定,北元大势已去,再无威胁。”朱元璋终于表露自己的内心,当年一力栽培朱标,就是为了这一点,当年的马上皇帝,如今不需要打仗,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令国家安稳之人。

    太傅手捋胡须,这些皇子之中,能打仗的居多,尤其是燕王,当年跟随蓝玉击破北元大军,皇子之中军功最高,可惜,皇上看中的根本就不是这一点。

    “若以仁慈论,老臣斗胆推荐一人。”

    “何人?”

    “皇孙朱允炆。”

    朱元璋顿时眼前一亮,不露声色,“太傅,此事可行?”

    “长幼有序,若非太子早逝,皇孙朱允炆当为太子,皇孙之中,以此人为长,倒也合乎规矩。”

    朱元璋微微点头,不管传位给哪个儿子,其他儿子必然不服,皇子之间的血腥争斗,这是朱元璋最不想看到的,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传给长孙朱允炆,让所有人彻底断了念想,各回封地,这样不失为一个绝佳的办法。

    “让朕再想想。”

    太傅施礼离开,所有人都好奇,为何要推荐朱允炆,首先一点,朱允炆是文人,学得都是儒家之道,这一点和燕王完全不同,一旦做了皇帝,必然重用文人,而不是那些喜欢打打杀杀的家伙,无形中对太傅这些人有利。

    钟声敲响,百官大朝,除非是有大事,否则很少召集百官上殿面圣,众人早早赶到,彼此寒暄,此刻,太平府一案已经过去,死的也就死了,空出来的官位自然有人顶替。

    “王爷。”

    几人走来,为首的是秦王,一侧是晋王,接着是燕王等人,朱标死了之后,这些皇子索性留在京城。

    “诸位大人,安好。”秦王此时尽显客气,这段日子整天留在行馆读书写字,无非是做做样子给朱元璋看。

    大殿之上,众人施礼之后分列两侧,朱元璋点头,一旁太监手捧圣旨念道:“皇孙朱允炆,仁孝有加,才学出众,今不负皇命破太平府贪腐一案,封为皇太孙。”

第0449回 皇太孙() 
朱元璋端坐大殿之上,旨意念完,众人俱是神色大变,那一刻的震惊远在太平府一案之上。

    皇太孙!

    别看只是中间加了一个字,意义完全不同,只有继承王位的皇子才能称之为皇太子,朱元璋迟迟不肯立太子,如今偏偏封了一个皇太孙。

    “皇上,三思。”

    几名朝中老臣跪在地上,一人磕头道:“自古以来,皇权交替,父传子,子传孙,若无后可择贤而立,皇上,万不能坏了规矩。”

    “请皇上收回成命。”

    有人出头,又有几人跪在地上请命,朱元璋冷哼一声,“朕只是册封一个名号而已,有何不可,若说规矩,朕倒是想听听,尧、舜、禹三人为何受人敬仰?”

    “时不与初,自秦立国,而有皇帝之名,自古以来皆是由此而传。”

    “老爱卿,言重了,朕心意已决,旨意立刻送到太子府,皇太孙允炆享受太子礼遇。”

    朱元璋说完这番话,再看站在下方诸位皇子,一个个脸都变了,尤其是秦王,拳头握紧,就算这样还是不敢出声,这个时候谁站出来就等于对抗天子权威。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一众朝臣只是私下里议论,提出异议那些人吃了瘪,只得从地上爬起,太监尖着嗓子,“退朝。”

    朱元璋一甩衣袖从后面走出,此时,站在下面的人才敢动,这是规矩,“二皇兄,你倒是说句话啊,父皇这么做,难道是以为我们都死了不成!”

    晋王拉住秦王袖子,册封朱允炆,这些王爷必然不满,尤其是对方的身份,难不成以后要对这个侄子磕头不成!

    “老四。”

    燕王刚要走,秦王喊了一嗓子只得停下,“二哥。”

    “你点子多,看看有什么法子没有!”

    朱棣笑道:“这是父皇的意思,这一次又在百官面前宣旨,事情已经定了,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你我兄弟还是回去,安守本分为好。”

    “那可不行,明摆着偏心,以前偏心大哥也就罢了,现在大哥没了,总该轮到你我弟兄。”秦王天生嗓门大,此时大多朝臣已经离开,这种事还是少掺乎的好,说白了是人家的家事,以后谁做皇帝还是皇上一个人说了算。

    “算了。”朱棣叹口气,脸上透着几许无奈。

    “不能就这么算了,今天就回去,召集京城里的诸位王爷还有大臣,一起上折子,就不信父皇会为了一个毛头小子孤注一掷。”

    “对,二哥,我支持你。”

    秦王此时有如一头愤怒的雄狮,晋王不忘在一旁煽风点火,燕王看在眼里,这场戏刚刚开始,谁是最后的胜者还不一定。

    “走,老四,别怂,回去都上折子。”

    秦王甩开大步离开,回去想应对的法子,朱标一死,身为二皇子的秦王无形中将自己定位为下一任太子的不二人选,朱允炆的横空出现,一瞬间再次抢了自己风头。

    太子府

    齐泰一路小跑,这次上朝朱允炆并没有去,皇子可以上朝听政,皇孙几乎很少有人参与,其中大多年纪尚轻。

    “王爷,恭喜王爷。”

    齐泰跑的上气不接下气,侍卫长张天宇腰跨长剑跟在身后,朱允炆听见齐泰声音从里面走出,“齐大人,何事如此心急?”

    “恭喜小王爷封为皇太孙。”

    “皇太孙!”

    朱允炆愣了一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册封皇太孙并非明朝开的先列,西晋、唐时皆有此举,可惜当时都是因为战乱缘故,皇太孙大多被废,并没有按照先皇愿望继承皇位,皇太孙毕竟是孙子,相比而言比皇太弟更有说服力。

    赵匡胤当年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匡义而不是自己的儿子,或许真的是被逼无奈之下做出的选择。

    “正是,今日大殿之上,皇上亲自下的旨,应该很快就会送到。”

    朱允炆愣在那,来的太突然,就算自己心有不甘,就算想为太子府还有母妃争一口气,从来没有想过以后可以继承皇位,毕竟上面还有那么多皇叔。

    “小王爷。”

    齐泰看着一脸愕然小王爷朱允炆,一旁张天宇眉头微皱,朱允炆封了皇太孙,林风岂不是也要跟着威风,想要对付这个人便会更难,什么时候才能夺回自己失去的地位。

    “快,去把林大人请来。”

    “是。”

    朱允炆第一个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