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闲人-第5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素苦笑道:“这个臣可就不清楚了,闯祸这种事,臣觉得还是随缘比较好。”

    李世民又哼了一声,重重指了指他,像是警告,端杯啜了一口茶,才缓缓道:“上次朝议,朕让你提名西征主帅人选,你为何推搪过去了?若西域诸事,满朝上下唯你最有资格话,因为你在西域待过三年,对西域诸国和风土人情都熟悉,你以为朕上次要你提名是在跟你客气?”

    李素叹道:“陛下,臣也为难啊,其实陛下心里有数,朝中各位老将,任挑一个出来都能胜任主帅之职,只是陛下将所有心思放在东征上面,舍不得将任何一位老将分出去办这事,故而犹疑不定,这种时候,臣不管提名哪位将军,陛下都不会太满意的,还不如不了。”

    李世民若有深意地看他一眼,笑道:“今日殿内只有你我二人,姑且当是闲聊,你便随便提几个人选让朕参详一番,言若有失,朕不究罪。”

    李素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客气了,再矫情那叫不识抬举。

    仔细想了想,李素道:“陛下,所谓内举不避亲,臣以为,臣的舅父大人李绩可为西征主帅。”

    李世民似乎有些意外,呆了一阵后,展颜笑道:“愿闻子正高论。”

    “不谦虚的,臣的舅父大人也算是当世名将了,用兵如神不敢,至少荡平西域没问题,舅父用兵与程伯伯不同,他的用兵擅长化整为零,以数支股军队分散聚拢,围而击之,此用兵之法正适合西域平坦的沙漠丘陵地势,再加上舅父治军严谨且细心,若大军长途跋涉,以舅父之能,当可在缺水少粮的沙漠中最大限度地保存王师实力和战力”

    李世民微微动容:“想不到你对李绩的用兵如此了解,朕倒是看你了,所以,你觉得李绩为西征主帅最合适,对吗?”

    李素垂头道:“是。”

    李世民眨眨眼,笑道:“程知节呢?你不是跟你的程伯伯最亲密吗?为何不推荐他?”

    李素叹道:“臣食君之禄,怎能公私不分?程伯伯用兵刚猛,攻伐迅疾如雷,然则刚极易折,勇猛有余,谋略却嫌不足,尤其是在容易迷失方向的沙漠里,稍有冲动便是数万人一齐踏进了鬼门关,臣不忍害了三军将士,也不忍害了程伯伯,所以只能实话实,程伯伯不可为西征主帅。”

    李世民缓缓头:“看来你今日不全是和稀泥,倒也言中有物,如此来,你认为李绩是最合适也是唯一的西征主帅的人选?”

    李素笑道:“倒也不上‘唯一’,臣不敢欺君,提名舅父大人,其实臣也掺杂了一私心的,以臣看来,这次西征几无悬念,可以是手到擒来,只要不犯别的错误,比如沙漠中迷路,遇到极大的沙暴等等,这笔军功算是稳稳到手了,句不敬的话,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有这么好的机会,臣当然第一个想的是自家人,再,舅父大人的用兵之法恰好也适合在沙漠中施展,臣这也算是公私兼顾了。”

    李世民静静听着,李素完后,他沉默了一阵,良久方才叹道:“朕听出来了,子正你并不看好朕东征高句丽?你觉得朕的东征可能会败,所以先把你舅父摘出去,让他去西征,东征若败,你舅父也不会受到牵连,对吗?”

    李素苦笑道:“陛下,东征高句丽太复杂,臣还有许多事没想明白,所以还是那句话,能否容臣再思索几日,待臣的想法成熟后,再与陛下奏对。”

    李世民头,脸色却有些怔忪了。

    许久之后,李世民忽然一笑,若有深意地看着他,道:“你我君臣论过了天下英雄,为何唯独不见你提侯君集?”

    李素一惊,赫然抬头看着他。

    李世民笑容不减,望向他的目光却多了几分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李素的心跳开始加速,一时间,他也不明白李世民到底几个意思,这句话问出来究竟什么目的。

    “臣,臣”

    李世民笑道:“朕想,恐怕你心里最属意的西征主帅人选,应该是侯君集吧?满朝老将里,唯独侯君集有过西征的经历,而且灭高昌国一战完成得很漂亮,如果不是多了杀降和纵兵抢掠的污的话,当年侯君集的征西之战简直可以是完美了,如此良将国桢,你为何偏偏不提?”

    李素深吸了口气,努力平复心情,低声道:“臣怕犯了忌讳,毕竟侯君集当初参与了太子谋反,再大唐并不缺将帅,朝中那么多名臣宿将,陛下也不缺侯君集一个,所以臣不敢言。”

    李世民笑容渐敛,叹道:“子正啊,难道在你的心里,朕果真是那种心胸狭窄容不下良谏的昏君么?”

    李素急忙道:“陛下此话严重了,臣绝无此意,只是侯君集对西征而言,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可以选他,也可以不选他,全在陛下一念之间尔,侯君集尚在流放途中,他犯了错,自然要受到惩罚,现在惩罚还没结束,西征主帅一职怎么也轮不到他吧。”

    李世民哼了哼,目光忽然如刀锋般锐利,盯着他道:“你果真是怕犯忌讳才不提侯君集的么?李素,在朕的面前,你的那心眼可以收起来了!”

    李素额头不知不觉渗出了冷汗,闻言努力挤出一个笑脸,道:“恕臣愚钝,臣实在不懂陛下的意思”

    李世民冷冷道:“听不懂?既然听不懂,为何给安平侯刘平布下那么大的局?你无缘无故帮侯家老度过危难,难道仅仅只为了故人之情?”

    *********************************************************

    ps:继续深情地呼唤月票。。。好久没求了,突然喊一嗓子,好爽!

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劝谏() 
李素从来不敢看李世民。 。最快

    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天可汗有着远超于凡人的洞察力,还有对所有情势掌控力。整个天下都牢牢掌控在他手里,何况是他眼皮子底下的这破事?

    李素给刘平布局时,根本就没想过隐瞒什么,他知道不论做得再隐秘,李世民想知道的东西,就一定能知道,越隐瞒越是弄巧成拙。

    现在李世民果然已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的心思,李素惊诧过后,迅速冷静下来。

    首先抬头看了看李世民的脸色,见李世民面无表情,不知是怒还是更怒,李素心中大概有了数,索性非常光棍地承认了。

    “陛下恕罪,臣确实给刘平布了个局,臣认错,”李素老老实实地道。

    李世民哼了一声,道:“朕听出来了,你刚才的是‘认错’,不是‘认罪’,其实你根本不觉得自己错了,对吗?”

    李素沉默片刻,然后头:“是的,臣觉得自己没错。”

    见李素少有的硬气,李世民不由有些诧异,深深看了他一眼,道:“布局构陷朝臣,闹到满城风雨,莫非你觉得自己没做错?”

    李素叹道:“对与错,要看人来的,如若是君子,臣会敬重他,尊崇他,哪怕这位君子是臣的敌人,臣也会堂堂正正与他交手过招,胜败皆荣,但是,安平侯刘平却是个人,对待人,臣可就不那么客气了,但能达到目的,臣并不介意用什么手段。”

    李世民冷笑:“刘平是君子还是人,由你李素了算吗?”

    李素忽然朝他一笑,道:“臣当然了不算,普天之下,唯陛下才有资格评判一个人是好是坏,臣斗胆请问陛下,您觉得刘平是君子还是人?”

    同样的问题,被李素轻飘飘地推了回去,李世民不由一滞,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里面有陷阱,若刘平是人,则明李素对他布局构陷其实没做错,人嘛,人人得而诛之,用什么法子在他身上都是合情合理且拍手称快的。

    可若是评判刘平是个君子这话出来李世民都恨不得抽自己耳光,刘平的所作所为李世民当然也看在眼里,为了私怨竟对侯家妇孺老弱下手,这样的行径跟“君子”扯得上关系吗?实在是侮辱了“君子”这个词。

    想到这里,李世民忽然一瞪眼:“你还在耍弄你的聪明?”

    李素叹道:“陛下自然清楚刘平是怎样的人,臣这么做也是看不下去了,无论侯君集曾经做过什么,毕竟他已受到了惩罚,至今仍在惩罚中,但侯家满门妇孺老少何辜,昔年威风凛凛的左卫大将军,一朝失势,满门竟落得如此境地,更何况,欺凌他们的人,还是当年的部将故旧,看着刘平的所作所为,臣只觉得人心肮脏冷酷”

    李世民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所以,你便代侯君集出手了?”

    李素笑了:“臣只有二十多岁,正常来,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路见不平,岂能袖手?就算臣不认识侯君集,就算刘平欺凌的是陌生人,臣若知道了也照样会出手的,臣不管活到什么岁数,这个脾性怕是一辈子也改不了了。”

    李世民沉默半晌,头道:“朕喜欢的,也是你这个脾性,当年能在朝堂上公然诵吟阿房宫赋来讽刺朕,这世上怕是没什么能让你惧怕了。至于刘平么”

    李素接道:“陛下,臣斗胆问一句,侯君集和刘平,此二人在您心中孰轻孰重?”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没吱声。

    李素知道他是有下不来台,于是主动给了一个台阶。

    “陛下,侯君集不管怎么,他也是跟随陛下多年的从龙功臣,这些年与陛下名为君臣,实则陛下心中实待他如兄弟,当年陛下还是秦王,正是内外交困之时,坚定不移跟随在陛下身边的有几个?玄武门之变时,真正舍生忘死豁命相搏,踩着一地鲜血将陛下送进太极宫那张最尊贵的帝座的,有几个?”

    “这些年过去,当年的功臣老的老,死的死,活着的还剩多少?昔日陛下曾黯然神伤,思念逝去的老伙伴,决意设功臣画像,以供凭吊,以慰忧思,逝者已矣,可那些活着的老伙伴们,不是更应该珍惜他们吗?侯君集这些年或许因为功高爵显而变得有些骄纵,故而犯下高昌屠城之错,其实陛下应该也清楚,所谓屠城,咱们大唐的老将们谁没干过?只是侯君集运气不好,恰恰选择了一个很不合适的时机,所以被陛下处置了,所以心怀怨恨了,所以一时糊涂,参与谋反了。”

    随着李素一番解析,李世民微微动容。

    见李世民深思的神色,李素不由悄悄放下了心。

    诚如李世民自己所,他并非一个听不进劝谏的帝王,只要得在理,李世民就算不纳谏,至少还是能听下去的。

    良久,李世民忽然扭头看着他,道:“子正,这两年来,你前前后后在朕面前,不止一次力保侯君集了吧?你究竟为何如此保他?”

    李素叹了口气,这个问题,李世民已不是第一个问他的人了。

    身边很多人都不解,都觉得李素有大好前程,而且与那么多名臣宿将交好,为何偏偏一次又一次地跟一个谋反逆臣牵扯在一起。

    凭心而言,李素其实也觉得自己如此力保侯君集未免有些过了。只是这一次,老天安排他遇到了侯杰被欺凌,故人之子,落魄至此,李素能不管么?当然,既然管了,不妨顺便也给自己谋什么,所以,这次保侯君集的原因,跟当初的情分并无太大的关系,利益的原因占了一大半。

    迎着李世民不解的目光,李素坦然笑道:“陛下,大唐的名将众多,他们每一个人都能独领三军,为大唐攻城拔寨,屡立功勋,只不过,咱们大唐的名将再多,却没有一个是多余的,他们一个都不能少,少一个,便等于抽掉了承重社稷的一根柱石,这是臣的想法,陛下觉得呢?”

    李世民再次动容,神情陷入深思。

    良久,李世民缓缓道:“你的意思,让朕赦免侯君集?”

    李素直视李世民,道:“杀不如恕,侯君集这次若能被赦还,此生必对陛下忠心耿耿,绝不会再生二心,陛下,圣君治人,先诛心,再收心。”

    李世民似乎并不意外李素的表态,反倒是脸上露出了笑容,道:“难得子正有情有义,侯君集能识你,实为今生之幸也。”

    李素见李世民避而不表态,情知李世民仍未做出决定,不由淡淡一笑。

    “陛下,不谈当年君臣情分,只看眼下的情势,陛下筹谋东征已久,朝中诸将皆在陛下的谋划之中,将来东征高句丽,陛下必然是要亲征的,那些老将们也会随侍帝侧,可以,他们每一个人都用得上,臣相信陛下甚至连哪位将军领多少兵马,从哪条路出征,攻打哪个城池等等,这些具体的战略部署都已有了安排,那么,如今西域突然叛乱,陛下的这盘棋已被打乱,若是调派一位将军去平西域之乱,陛下原来的东征部署也随着乱了,朝中的将军们不能动,这个时候除了侯君集,陛下还有更合适的西征主帅人选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