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边跪着很多人,恭恭敬敬地朝商王行礼,城内一片鸦雀无声。只有几个老者抱着祖先的供奉,瑟缩着躲在一边,生怕祖先被商王毁掉。
子昭目光所及,倒也真的看到了这些人,他轻轻一笑,说道:“不必藏了,你们的先祖,予是不会毁掉的。”这些人松了一口气,连连磕头,子昭接着补充,“你们这就带着祖先牌位,一起去周方,由周方来帮着供奉。”
这些老者和鬼方其他的族人呆了一呆,却也明白了商王的意思,知道自己灭族的命运已经无可避免,恐怕鬼方所有的青壮都会沦为奴隶。顿时满城哀嚎,悲戚之声不绝于耳。子昭于心不忍,辛南走上前来,拱手道:“王上,这些小事就交给臣下去处理吧。”
子昭点点头,自己先离去了。丹羽看了眼前的一幕,想起自己以前在子方,父亲对自己的期望。看来这一族之长还真是不好当,稍有不慎就会灭族亡种,自己倒是可以一走了之,可余下族人却只能为奴了。这个鬼犼还真是个软骨肉,之前偷袭他们城寨的时候,觉得他功夫不错还是个有些担当的族长,没想到真的兵临城下,他竟然跑了。鬼方有这样的族长,还真是不幸!
第335章 喜讯()
第九十一章喜讯
丹羽也跟着子昭离开了,辛南留下将所剩不多的人各自安置,该留守的留守,该锁拿的锁拿,他又将原先侍奉在公子讷府里和族长府中的人细细拷问了一番,想要探听出一些细节。
果然辛南是个办事利落的,不过半日就打听出一些有用的消息来,他急忙去找子昭。
子昭见辛南前来,知道必定是有什么消息,他急忙延请进来,问道:“舅舅如此急匆匆,是有什么重要消息吗?”
辛南连忙拱手行礼,落座后,他说道:“王上,刚才臣下细细拷问了几个人,他们所言与咱们收到的消息一样,公子讷的确带着高辛大王姬一起走了,说是要回高辛。这”说到这里,他重重磕了三个头,说,“都是臣的错!没有好好约束王姬,做出这样丢脸的事情来!实在是高辛之耻!高辛之耻啊!”说着说着,辛南竟然眼中隐隐有了泪意,“我高辛男丁不旺,兄长只有这三个女儿,都娇惯得不得了。现在三王姬嫁给了公子瞻,算是好的。二王姬痴痴傻傻算是废了,兄长对这个还算有些本事的辛薇极是看重,没想到她竟然做出这样对不起祖宗的事情!”
子昭轻轻叹道:“舅舅不必如此自责,大王姬的事情实在是太凑巧了些,也怨不得谁。只是眼下,这事情还真是有些难办,要是他们在高辛好好待着不生事端,予也不想把大商和高辛多年来的情谊。可是公子讷这个人,舅舅也是知道的,他要是不挑拨生事倒也奇了。”
“多谢王上体谅!臣这就修书给兄长,让他好好看着公子讷,不要给他一兵一卒。没了兵,我倒要看看他能掀起什么风浪来!”辛南气得咬牙切齿,向子昭保证道。
子昭摇摇头,劝慰道:“舅舅不要这样。咱们多加防范就是了。还有别的消息吗?”
辛南点点点头,接着说道:“除此之外,族长府里的人说鬼方族长跑回他们母国去请救兵了。兴许不日就会携兵将归来,这样一来,咱们就必须留下必要的人马防范着,若是鬼方族长真的来攻,也好有个照应。”
子昭沉吟片刻,说道:“这个事情还真是不好办,咱们现在的军队有多半是其他方国集结来的,若是不放这些方国子弟回去,恐怕不行。但是大商的兵马现在并不是很多,虽然一路虏获了很多奴隶,可奴隶毕竟是奴隶,真的上阵还是不行的。留下来也是祸患,还是都带回去好。眼下还真是不能留了人驻守这里。”
辛南听了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这时一直在安静听着的丹羽插话道:“王上,这次出征,周方的季历可是立了不少功劳,周方也为我们大商送来了很多粮草。依臣妾所见,不如就让周方占了鬼方的这座城寨,让他们守着就好。”
子昭和辛南听了眼前一亮,连连称赞:“好主意!好主意!”子昭笑道:“这样甚好,就把鬼方与周方相邻的土地都划给周方,扩大周方的封地。顺便一并将季历加封为西伯侯,金莺嫁过去,王廷一直碍着当时的身份没有给过周方更多的奖赏。这样一来,季历也算配的上金莺了。”
辛南拱手道:“臣这就去办!正是起草封赏诏书。”说完就离开了。
子昭摇摇头看着辛南离去的身影,说:“舅舅还是这样风风火火的,一点也没变。”他回头看着丹羽,说,“还是你心细,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趁着季历还在,我明天就正式封赏他,也好让他带着这个大大的封赏回到周方去。”
丹羽点点头,说:“王上也该好好备些礼物,让西伯侯一并带回去。上次公主生育,咱们不过送了点例行的礼物,这次就让臣妾来准备,贴心才好。”说着面上一红,娇羞地低下头,小声嗔道,“咱们还是早日回王都去吧,臣妾”
“小羽,你怎么了?”子昭很少见到丹羽露出这样小女儿的娇态,反倒有些急了,生怕丹羽有什么不适。丹羽低头声音细如蚊讷:“臣妾发觉这几日身上有些不适――”
“怎么了?那还不赶快找巫医来看!”子昭一听说丹羽身上不适,立刻站起来,就要叫人来。丹羽上前拉住他,在他耳边说了一句。子昭立刻满脸笑容,大笑道:“好好!明天咱们就起程回王都,这次说什么也要封你做王后!”
丹羽笑笑,脸上也露出母亲的端庄来,说:“王后什么的,我也不在乎。可是出来都这么久了,我都想青鸾了。也不知道她现在长多高了。”
“好,回去,你给她生个弟弟,让他们姐弟二人一块玩耍,飞凤宫可就热闹了!”子昭喜笑颜开,原来丹羽又怀孕了,他实在欢喜,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只是在地上来回兜圈子。一会儿出去叫人去传令大军休整,一会儿又传令让明早开拔。
丹羽见他来回转,笑着劝道:“大军一路辛苦,不如就在这里休整些日子。咱们可以先回去,带些亲卫就好了,反正现在这周围也都是咱们平定过的地方,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
“好!都依你!”子昭急忙过来,坐在丹羽的身边。
第二天,辛南主持,就借着鬼方祭坛举行了盛大的封赏仪式,季历欣然受封,成为大商商王亲封的西伯侯。周方跟着来的士卒都觉得脸上无比荣光,从一个西方不起眼养马草的小小方国,成了现在威震四方的候国。周方可是经历了许多的困难,战胜了不少危险。
其他方国看着周方如此风光,都羡慕起来。子昭当然没有把其他翻过忘掉,也一并按着功劳的大小都一一封赏。这下来帮助商王出征的各个方国都心满意足,有的得到了爵位上的提升;有的得到了封地的扩大;还有的原本宗庙在商王的控制下,这次归还了他们本族。这样大的恩赏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各方国都称颂子昭是贤君,宽厚仁德。这下不少原本观望,不曾归附大商的方国都来朝贡。
第336章 流言()
第九十二章流言
封赏已毕,子昭先行带着丹羽踏上了归程,辛南留下善后。子昭虽然心急,可又怕路上颠簸,丹羽的身子受不了,两人这样缓慢朝着王都边游边行,一路行来,不知不觉三月时光很快过去,两人这才回到王都。此时大军已经回到了王都,辛南也将一切交割给了留守王都的傅说和公子瞻,有司各司其职,一切平安。
公子瞻也细细问了关于兄长的事情,除了叹息,他真是没有什么更好的想法。这日,他一脸心事回到府中,辛蔷原本在屋里照看孩子,听到公子瞻回来,急忙迎出来。
见他好像不大高兴的样子,急忙问道:“夫君这是有什么不顺心吗?可是又有什么人说不入耳的话了?”
公子瞻摇头叹息,说:“并没有什么话?这话以后就不要说了,先前王都里的那些谣言可不要再传了。要是传到王上的耳朵里,他定然会不高兴,他们兄弟的关系那样好!可不像我们兄弟”
辛蔷听他这么一说,就知道肯定又有了他兄长公子讷的消息了,便劝道:“公子不要这样烦恼,那逆贼的事情你全然不知。只好好做好自己的差事就好了,别的咱们都不想!不想!”
公子瞻瞪了她一眼,说:“这‘逆贼’二字,旁人都叫的,咱们可不能叫!再怎么说,那也是我兄长!”接着又叹了一口气,“兄长怎么这时候还是想不明白呢!既然注定如此,还非要搅得天下不安!这样逆天而为,以后要如何去见祖先啊!”
两人一时无言,对坐良久。好一会儿,公子瞻突然想起什么,回头看着辛蔷说:“有了你姐姐消息了,刚才只顾烦恼兄长,把这件事反倒忘了!”
辛蔷立刻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地抓住公子瞻的手,问:“真的?姐姐在什么地方?我父亲可是四处寻找了好久都没有她的踪影啊!她怎么一点消息都不给我们留呢?”
她这一连串的发问,让公子瞻反而有些犹豫该不该把辛薇的情况告诉辛蔷了。看他一脸犹豫,辛蔷更加着急了,忙问:“快告诉我!姐姐到底怎么了?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公子瞻见推脱不过,只好对她说了实话:“你姐姐带着兄长回了高辛,他们,他们已经成婚了。”
“什么?姐姐和公子讷?这怎么可能?姐姐这是――这是在玩火啊!”辛蔷又是跺脚又是生气,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公子瞻也无可奈何,只说道:“就说这事难办!我今日听了这样的消息,心里一直忐忑,也不知道王上要如何处置。”
“如何处置?能如何处置?姐姐跟着公子讷,那不也成了逆贼了?她一向最受父亲疼爱,回去这么一闹,说不定高辛也得跟着一起反叛了大商!到时候两方开战,多少年的交情就这么完了!夫君,你快想想办法啊!”辛蔷急得不得了,拉着公子瞻的手直抹眼泪。
公子瞻被她闹的也烦躁起来,站起身说道:“能有什么办法?要不我自请去把兄长捉回来?还是你能把你姐姐劝回来?这两个人都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怎么劝?”
辛蔷越想越觉得伤心难过,说:“难道就放着不管吗?就看着姐姐走上不归路吗?”
“就你看着吗?我都看了兄长多少年?他何尝不是眼睁睁地越走越远?”公子瞻也无奈地说道。
夫妻俩又陷入了一片沉默,又是相对无言。
子昭和丹羽一路乔装改扮成了平民样子回王都,公子瞻和辛薇所说的流言,当然也传到了他们的耳朵里。子昭自然心里有气,十分恼火,但是又怕丹羽受到影响,一直隐忍不发。
到底是什么流言让子昭如此恼怒?原来,大商的兵马刚出王都不久,城中就传开了一种流言。开始还是很少的人再偷偷的说,后来竟然传的街巷可闻。
传言说,子昭为了夺得王位,故意失踪,又散布消息说自己被掳走到了鬼方,这才使得子良去出征,结果中了鬼方的埋伏,他正好名正言顺地成了王上。这话一出来,十停里倒是有九停不信,人们都说,子昭本来就是王储,有什么理由去争夺王位?
后来渐渐又流出子昭为了掩盖自己夺取王位的丑事,故意把子良害死,他死了,自然朝中也就没了让子良复位的声音,自己这个商王就坐的稳了。这次的传言倒是有些人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让然不由多信了几分。
接着更让人不堪的传言在王都中纷纷扰扰,说子良和子昭本来就不是先王的骨肉,是太卜成戍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回来的平民子弟,冒充王族。更有人说,他们兄弟是成戍的私生子,所以成戍才在先王发现的时候,故意在王宫中放了火,让商王和王后一起死于火灾。
人们又开始议论起老先王小辛之死来,都说他死的时候就是王宫失火,先王小乙也是王宫失火,是不是得罪了上天,王宫才接连失火。更有人说,先王小辛多半是被小乙派了刺客暗中放火烧死,要不然,王宫里只有王上寝殿被天雷击中呢?小乙的死是被兄长寻仇。
这下商王兄弟几人的恩怨情仇都被人们翻了出来,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些好事者更是添油加醋,平白添了不少花边新闻。
朝廷众臣虽是觉得这流言实在无稽,可又一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平息。公子瞻就是这流言中的人,实在不好出面。成戍本来就在子昭减少祭司职权的时候很少出来,这次的流言竟然把他说的如此不堪,自己觉得无奈,也不想解释,就与太巫二人成日躲在祭坛内不肯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