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陈桥到崖山-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谋的。

    试想,一个小吏,如事先没准备,怎敢在皇宫里说出那样强硬甚至凶狠的话来——“便应直前,何待之有”这完全是一同谋者,甚至主事者才会说出的话。

    《宋史·马韶传》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通晓天文占卜的马韶与程德玄是好友,但当时宋朝严禁“私习天文”所以程德玄一般不和他走动,更不让他靠近开封府。但10月19日半夜,马韶突然来找程德玄“明日乃晋王大吉之辰,吾特来告知”程德玄反应是“恐骇不己”马上把马韶藏在一密室,且急忙入禀赵光义。赵光义要程德玄把马韶看住,说自己明天向皇帝哥哥告发以求自解。但第二天,却是赵光义受赵匡胤遗诏登基了。真的是“大吉之辰”于是马韶被放了出来,拜为司天监主簿。

    事情没关联吗?是否可推断出这一结论:事发当夜之前,晋王府对赵匡胤之死是有所预谋的。像程德玄,一听到马韶的“预言”立即想到谋反之事已泄露了,能做的就是把马韶先关起来,然后马上向赵光义报告。而赵光义更惊慌,甚至想到了贼喊捉贼,向自己哥哥告发马韶,以求自己清白。

    下面我们要调查赵光义行凶的动机。把时间往前推。赵匡胤在洛阳被他弟弟“在德不在险”5个字给彻底镇住,回到开封后他又做过些什么呢?史料记载,976年7月这一个月中,赵匡胤“三幸光美府第”

    这是极其反常的。在古代,皇帝是不会随便到某个大臣宅第去的。那代表着“圣眷优渥,高厚隆宠”的极大荣誉。大家别想着赵匡胤随便就到赵普家去吃肉喝酒,就觉得这事很平常。事实上,赵匡胤到赵光义家的次数可用一只手指头数出来——“王性仁孝,尹京十五年,庶务修举。帝数幸其府,恩礼甚厚”

    15年里,赵匡胤不过“数幸其府”。可1个月时间,却去了四弟赵光美家3次。这是个极其敏感的政治符号——大宋皇帝赵匡胤已积极明显地向其四弟示好。

    难道是赵匡胤祭父归来,突然心血来潮,觉得长兄如父,要给从小就缺乏父爱的四弟以深沉炽热、不求回报的父爱吗?玩笑开得大了点。只要稍有政治头脑的人马上就会明白这是赵匡胤在着意培养四弟,让他登上政治舞台。作用只有一个,牵制晋王赵光义。

    想想当年的赵普赵光义之争,我打破了政坛平衡,赶走赵普,让赵光义一人独大,直到后来他敢于和我叫板,拆我的台。那就索性让光美来成为第二个光义如何?什么?光美无功劳?那光义又有什么功劳?光美无根基?我来着意培养,比当初培养光义时还要用心,事情怎就不会成功!一旦成功,光义被分权,从此老实安心做人。而光美毕竟根基还浅,我会吸取当初让光义尾大不掉的教训,把握好分寸。如事情能按这样的设想去发展,那是多么美好啊…分掉了光义的权柄,就等于拿掉了他的野心,他和光美从此就都没了非分之想,就还是我的好兄弟。再加上之前我派德昭去迎接钱俶,派德芳主持迎接宴席,我儿子们也会顺利走上前台。于是,一天的云彩就都会散开了…更何况我还做了另一件事,让这计划能顺利实施。

    出征北汉,相信很多人都在想,赵匡胤为什么要这么急呢?按以往规律,每次灭掉一割据大国后,他都会用2-3年时间来消化它,把当地矛盾都解决,把那片土地彻底大宋化。那为什么在平灭南唐这样的超级大国后,赵匡胤仅隔半年就决定出兵北汉呢?

    也许下面这因素才是他诸多考虑中最重视的一点:他要借助另一场大胜来继续提升自己威望,达到一时人不可企及的辉煌顶点,然后无论再做出什么事,都能压制整个官场。如废掉晋王或干脆杀了赵光义。

    就算不那么暴烈,通过这次战争,也可调动整个官场来为自己服务,把赵光义多年来当开封尹培植起来的官场势力下降到最低点…纵观一切,都可得出一结论,即赵匡胤还在顾全着大局,想着怎样既平稳过渡,又能达到削弱赵光义的目的。

    那么站在赵光义立场,如这次北伐成功,天下一统,皇帝哥哥的功业将直追天可汗李世民。那时无论自己曾怎样广施恩惠,小心结交了多少官场同仁,都不会有人再陪自己淌这混水了。更何况四弟光美马上就会在官场中异军突起,有皇帝的刻意栽培,这实在太轻而易举了…最要命的还是德昭与德芳。一26岁一18岁,都己成年,尤其嫡出的德昭更连皇孙都生出来了。皇帝既已开始把他们往前台推,就绝没突然偃旗息鼓的可能。

    那么自己只能行险一搏!否则等待自己的就只有安乐死!所谓险招又是什么呢?历史证明赵匡胤是事业处于辉煌顶峰时突然死亡的。这真是巧合吗?或像某些现代学者说法,赵匡胤是家传基因有问题,再加自己好酒,造成中风、心梗一类突发疾病才猝死的?真是笑谈。试问千年以下,你凭什么说赵匡胤家传基因有问题呢?你能再找到赵家dna?还是凭着大贱人的子孙们或疯或傻,有疯了后放火烧宫殿的,更有当了皇上突然间变神汉的?或德昭、德芳的早死来做判断?见鬼!那跟赵匡胤有什么关系?

    也许赵匡胤计划的唯一漏洞就是从没想过他那个“和善真诚、兄友弟恭的好弟弟”会突然间对他下杀手。以终结他生命的办法来阻止他计划的实现!

    事实上,就算一切完全如司马大师所说,在一最关键地方都没法自圆其说——宋皇后当时要叫的人是赵德芳,无论如何不是德芳他三叔!

    当然,赵光义可以说我是被迫的,是王继恩、程德玄这2个乱臣贼子强迫的,一如他哥哥在陈桥兵变时的身不由己,但别人给你什么你就要什么吗?给你口棺材你就躺进去?所以贱人你还是不要再装了!抢的就是抢的,何况那一点都不丢人。抢,毕竟也是种相当复杂且高难度的劳动付出,不是谁想做就都能做的。更何况在这世界上,唯一可去偷去抢却不必有半点心理愧疚的那就是——皇位!眼前就是一活生生例子:赵匡胤。他从8岁的柴宗训手里抢到皇位时,难道人人都心悦诚服吗?不见得吧?如他之后不是雄才大略,给我们民族带来了统一稳定,我们会把他当作什么呢?所以纵然是赵光义杀兄夺位,也并不能就此把他定在耻辱状上。且他杀兄之事还不能确定,比较李世民在光天化日下公开杀了大哥三弟,而天可汗可永享英名,那么赵光义为什么就不能得到原谅呢?

    因这里面的一点点小区别。李世民不杀大哥三弟,不仅得不到皇位,连性命都保不住。赵光义却没这份危机。

    史载赵光义家地势很高,没水源。他哥哥遣工匠作大轮“激金水注第中”且“数临视,促成其役”赵光义在皇宫里喝醉了酒,没法骑马。他哥哥亲自扶他下殿阶,看到侍卫“执镫以出”赵光义曾生重病,昏迷到连人都不认识了。他哥哥急忙赶去,亲自为他灼艾治疗。当时赵光义在昏迷中仍觉得疼痛,他哥哥取过点燃的艾绒在自己身上同样部位薰灼,来感应疼痛程度…这样从辰时一直治疗到酉时,直到赵光义出汗苏醒,赵匡胤才回宫…恩义种种,难以尽数。甚至可说赵匡胤对儿子都没对弟弟好。直到他死,赵德昭都没封王,赵德芳更仅仅是一州的防御使…而赵光义则早已是班在宰相之上的开封尹兼晋王了。如此恩重如山的哥哥,你竟也能忍心下手。这不是篡位,是忤逆!这不是在争权力,而是丧尽了天良!

    在那个大雪纷飞的深夜后,赵光义就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人了。心灵,随着一次泯灭所有良知的叛逆而幻灭。那一夜之后,在背叛了他最亲爱的哥哥后,还有什么是他做不出的呢?于是979年逼死赵德昭、981年逼死赵德芳、984年逼死赵廷美、985年逼疯自己的长子赵元佐…进而怀疑天下所有人,还有什么难度吗?

    分析至此,应是历史上唯一的正解出现了《辽史》!契丹人半点都没含糊,直接说——“赵炅自立”

    蒙古人编写的《宋史太祖本纪》对赵匡胤盖棺定论“五季乱极,宋太祖起介胄之中,践九五之位,原其得国,视晋、汉、周亦岂甚相绝哉?及其发号施令,名藩大将,俯首听命。四方列国,次第削平。此非人力所易致也。建隆以来,释藩镇兵权,绳赃吏重法,以塞浊乱之源。州郡司牧,下至令录,幕职,躬自引对。务农兴学,慎罚薄敛,与世休息,迄于丕平。治定功成,制礼作乐。在位十七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遂使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乌呼!创业垂统之君,规模若是,亦可谓远也已矣”

    但对于这位大宋开国皇帝的千秋功罪,是否真能就此盖棺定论呢?不能!因他的生命是被突然终结的,大宋国运、权柄乃至施政纲领,都是突然间拐了弯的,这甚至带动了我们整个民族命运跟着一起滑向了一不可预知的深渊。

    而这些,都随着宋太祖的突然死亡拉开了序幕。如他不死,如他再多活几年,事情还会是这样的吗?这是一绝望中的猜想。注定了没有答案…

    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文人之春篇() 
976年10月21日,历史翻开新的一页。38岁的赵光义在他哥哥灵柩前悲恸欲绝,痛哭流涕,要宰相薛居正等国家重臣再三请求,才勉强答应成为大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圆满得就像当年陈桥兵变,他哥哥赵匡胤进入皇宫时,有人拿出幼帝柴宗训所写的禅让诏书一样。挑不出任何不是。

    27日,赵廷美(先匡美再光美最后廷美。为2个哥哥避讳)升为开封尹、中书令,封齐王。赵德昭封武功郡王,官职改为永兴军节度使兼侍中。赵德芳升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赵匡胤的皇后宋氏改称开宝皇后。朝中重臣薛居正、沈义伦、卢多逊、曹彬、楚昭辅等也各有加封。11月2日,追封自己的2位夫人尹氏、符氏为皇后。5日,宣布赵廷美、赵德昭2人位在宰相之上。加封2位亡国之君刘鋹为卫国公、李煜为陇西郡公。且从这时开始,先帝赵匡胤及现齐王赵廷美的儿子享受和现任皇帝赵光义的儿子们同等级待遇,并称为皇子。三兄弟的女儿们并称为皇女。以示存亡一体,永无二心。

    在做完这一系列安内的封赏之后,赵光义突然在12月22日将自己哥哥的开宝年号改了。太平兴国元年只有短短的8天。这事很大吗?也许什么都不算。改个年号而已,不会让天下亿万百姓饭碗里多点或少点什么。但要注意我们中国是讲究忠孝仁义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万世之根基不变之人伦。中国历史上除改朝换代外,没任何一个正常交接上岗的皇帝敢在当年就改变上一代君王年号的。何况赵光义身历斧声烛影继位,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可他就是干了,且照样朝局稳定。历史记载没任何人反对。真的没吗?关于赵大贱人的史料,我实在不敢相信啊!

    做完了这些,赵光义下令远征北汉的军队回国。不得不佩服或羡慕赵光义。佩服的是他选择了这样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来做他生命中这件最重要的事。羡慕的是他运气实在太好了。他哥哥暴死时居然正是国都军备空虚,握刀子的人少得可怜之际。事实上当时大宋的远征军正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借口、一个人——赵德昭或赵德芳。只要他们其中一个突然出现在远征军军营里,出示一个哪怕是伪造的赵匡胤被害证据,这些人都会为他起兵,杀回开封,夺回皇位。但让人郁闷的是开封甚至整个大宋境内都平静得像潭死水。德昭、德芳、甚至廷美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他们乖得出奇。对此,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每个人都知道,宋朝是文人的天堂。那么这扇天堂的大门是谁给打开的呢?很多人都会说宋太祖赵匡胤对文人就非常好了。但赵匡胤仍还会三五不时对文人们呲牙一笑——“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这扇天堂的大门是赵光义打开的。他上任后仅2个多月,太平兴国2年(977)正月上旬就宣布——开科取士!文人们,从此你们的春天到了!

    这一次,全国各地所发贡士共5300多人。这些人不管家庭成分怎样,更不管家里有钱没钱,只要学分够,国家就给你出往返路费,支持你进京写论文。紧接着这些人就开始了欢呼——他们做梦都不敢去想,这次录取比例竟是这样高啊!

    这一科,宋太宗取进士109人,进士及第207人,同进士出身184人。共计500人!要知道这数字到底怎样惊人,请回头参看赵匡胤的取士记录:宋太祖一朝,几乎每年都开科取士,但所取极严。最多的一科是975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