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陈桥到崖山-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里奔袭。终于找到了李继迁,但同时也得面对党项全族精锐。这时主帅范廷召和王超的反应是“不敢进”情有可原。宋军5路合围,只有他们到达。所以当主帅的儿子王德用请战时,他领到的精兵只有5千人!只以这区区5千人,王德用与李继迁鏖战3日,连战连捷。最后宋军全军压上,李继迁终于被击溃,率残部逃离老巢。

    这是一次惨胜。阵斩50余人,生擒2千余。但己是极限。且身在客境,实在没法再去追击。

    退兵!宋军几乎是刚刚击败李继迁,就从乌、白池开始撤退。而幽灵般的党项骑兵出没不定,只要宋军稍露出散乱不支的迹象。他们会随时再杀过来,胜负生死之间根本还未确定!

    王德用请父亲和范廷召先行,自己率军殿后。严令敢乱行者斩!宋军全军整肃,队伍严整。在离夏州50里之处,党项人真的出现了,一直尾随在他们背后。但始终不敢挑战,眼睁睁看着宋军越走越远…

    5路大军伐党项就这样结束了,李继迁仍未抓到。赵光义下定决心定要就此扫平,绝不给李继迁再死灰复燃的机会!可…

    至道3年(997)正月,赵光义命傅潜出延州、王昭远出灵州,继续向李继迁进攻,务必斩草除根!2月初,王昭远就在灵州行营上报,再次击败李继迁,但李继迁仍逃脱了…

    2月6日,赵光义59岁了。纠缠他近18年的箭伤终于不可控制。他病情恶化,生平第一次在便殿决事。

    他下令灵州前线停战。之所以这样做,无外乎2个原因:1兵乃不祥。皇帝要以休战来邀上苍之幸,恳请赐福再延长他寿命;2以他的性格,这次定还是赐阵图、定计划、全程遥控战局。这时他再也支撑不住了,只有放弃。

    之后1个多月时间,宋史再无任何记载。很明显,帝国最重大的事情就是皇帝的健康。但举倾国之力,也无法延缓一个人生命的流逝。

    3月15日,大契丹封李继迁为西平王。20日,辽太妃西征大捷,河西党项归附大契丹。于是大契丹西边疆土大为扩张…

    3月28日,赵光义终于病倒,彻底无法料理国事。29日,最后的时刻终于来到!皇帝驾崩在——万岁殿!这是命运的轮回吗?20多年前的那个风雪交集的夜里,他匆匆走进了这个神秘世界,去面对哥哥的尸体,如今居然也要从这里离开…

    宋人对自己的这位皇帝评价很高。因这位皇帝为他们开启了仕途的大门(冗官之患也就从太宗朝开始)投桃报李,宋人对这位皇帝不惜溢美之词,说他不仅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且之前就协助太祖皇帝奠定了大宋基业。完全是位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超级皇帝。

    到元人在《宋太宗本纪》里对他评价就没什么顾忌了“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是说他对哥哥不敬“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是说他对弟弟、侄儿、嫂子的不仁。最后一句“后世不能无议焉”说他身后会有些议论。

    但其实这些都是私德,与军国大事的成败无关。与之对比的是李世民亲手干掉自己哥哥弟弟、逼自己老父退位、又贬死了自己太子,无论哪点,都比赵光义做得狠。但一点都不影响千古一帝的名望。

    因无论如何,赵光义从他哥哥手里接过来的江山,是欣欣向荣、统一将成、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而到他死时,扔给下一代的却是一破烂摊子。契丹人已占据了上风、党项人再不是臣子、连国内都爆发了四川大起义。这一切,都是他亲手造成的!于是我对这位皇帝只有3个字评价——大贱人!

    分析下赵光义的能力组成元素:他强在哪?弱在哪?

    赵光义20岁刚出头就当上了开封尹,此后一直在全国行政部门里主持重要工作。他官场经验丰富,处世待人得体。甚至全国一盘棋,他比谁都明白该怎样去下,是太祖朝第一能吏。这都是他远远超过赵家其他男性成员的资本。甚至历史证明在某些方面,赵匡胤都比不上他。但可惜的是他瘸腿:军、政不分家,可他只有一手硬。

    赵光义唯一致命缺陷就在军队。因他没资历,更没军功。而军队是个奇妙的世界。在那里,不管你怎样和蔼可亲又或慷慨大方,甚至哪怕你天生就长了张皇帝脸都没用!想在军队里称王,你必须要有实打实的能耐“钱压奴婢手,艺盖当行人”是骡子是马,你得能拉出去遛遛!偏偏赵光义是个斗智不斗力的人。

    公平的说,赵光义为政之道首推一“勤”字。历代所有皇帝中,能做到每天都上朝视事的可能只有他一个人。这样的出勤率一直坚持到了995年12月。直到那时,他才效仿汉宣帝5日、唐太宗3日、唐高宗隔日视朝之例,变成3日一视。可这又怎样呢?

    一句话,是他的追求害苦了他,更害苦了他的国家。他全心全意去做着他没法胜任的事,且每次的运气还都差到了极点。他应该是个政客,本不该成为帝王,却有着那么崇高的理想。于是…无奈…(未完待续。。)

真宗登基篇() 
一个人生而劳碌,死后应得到些许安宁了吧?这是对一死者最起码的尊重。但骄傲强势了一辈子的赵光义却偏偏就得不到。

    真是悲哀!他刚刚咽气,尸骨未寒,2个生平最亲近的人就背叛了他:他的贴身大太监王继恩、皇后李氏。

    王继恩心里掂量了下,让皇太子顺理成章登基,有他什么功劳?可再另立一个,那么20多年前的旧事就会重演。他还是那个拥立新君,立下头功的人。这样的美事,想着都兴奋。简直就是唐朝时伟大的太监们才能做出的事。而他,一个太监,居然就能2次成功。这将是空前绝后的纪录,是太监中的太监!于是他先动手联络了2个同伙: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3人联手仍觉分量不够,于是找到了赵光义遗产的直接继承人——李皇后。何况李皇后哥哥李继隆大将军是此时的殿前司都指挥使、静难军节度使。要知这时殿前司早就没都点检了,所以这位都指挥使大人就是殿前司的老大!且他本人此时就在京城里。

    王继恩只要稍微看眼李皇后身边那可爱的小男孩,就知道了皇位继承人该是谁——原皇长子、现废庶人赵元佐。

    李皇后马上就同意了。此前她一直在抚育着赵元佐的儿子。这时是爱子及父也好,还是从前爱父及子也罢,反正她被打动了。

    yin谋从赵光义病倒开始,也就是他死的前一天。从那时起,王继恩才和李昌龄、胡旦结党,准备推举赵元佐。

    而此时这重要时刻,皇太子赵恒居然一直没在病危的父皇身边!他被隔离了,连皇宫都进不去!但不急,有人能进去。首辅宰相吕端亲自进皇宫探病。有证据证明,此时已是老年的吕端视力己很不好了。他努力地向四周张望。结果发现谁都在,除了最该出现的皇太子赵恒。吕端立即jing觉,他悄悄避开所有人,在自己随身携带的笏板上写了2个字“大渐”马上派亲信送给赵恒,要他立即进宫!

    就在这时,赵光义死了。王继恩立即行动,去见李太后,2人瞬间勾通,达成协议。且认识到了问题最关键点。即立一个皇帝,无论太后还是太监。都说了不算。必须得有大臣。不管有什么样内幕和命令,确认皇帝身份都得有公章、有诏书,且这些都必须得由国家公务员出面才能名正言顺产生效力。哪怕这些东西都是伪造的。

    一走出李太后的宫门,王继恩瞬间抓狂。吕端居然不见了!就这么一转眼工夫,那个既老又胖行动不便的老头居然失踪了!立即去找!有人报告说吕端己回到了中书省。王继恩松了口气,还好,不太远。但事情重大,他决定亲自出马去找吕端!

    太监本职就是服侍与传旨,中书省政事堂可真是太熟了。于是王继恩马上见到了吕端。第一句话就是:陛下驾崩了!

    吕端表示了悲痛,但很有限。接下来王继恩就非常兴奋,简直是惊喜。他说了太后要立赵元佐,而吕端居然不反对。但惊喜过后吕端又让他突然间凉了一下:立谁不立谁。我们说了都不算,太后说了也不算。

    谁算?王继恩瞬间紧张。

    吕端慢腾腾说了2个字“遗诏”

    王继恩脑子急速运转,原来有遗诏!这是突如其来的变数,不过对他只有好处没坏处。最起码一点,没遗诏按理就得由皇太子接任。有了遗诏就另说了。太棒了!至于遗诏上写了什么,再把它读成了什么。嘿嘿!以为我王继恩不认字或读不出错别字?

    那么下一个问题:遗诏在哪儿?

    吕端站了起来,嘟囔着“还能在哪儿?中书省政呗…喂!你别急!咱俩一起去拿”话未说完,王继恩己再次启动。这位大太监以花甲老人超常的敏捷嗖一声she了出去,。

    就这样,王继恩领先吕端,一切也就此结束。这是他在这一夜犯的最大也是唯一一个错误。他一生就此落幕…

治理天下篇() 
11月的一天,王钦若来了。知皇帝之所急、想皇帝之所想,先于一步明白领导最盼望什么,这就是王钦若最强的地方。他带着一张崭新的统计表格来找皇帝了。这张表格之新,可说连纸张上墨迹都还没干透。但如透过它看它背后的原始资料,那都有几十年历史了。

    那是从大宋开国算起,全国各地州县每年积压下来的没交足的田赋。这数字逐年积累,利上加利,超级庞大。事实上,都说大宋是富足安乐的人间天堂。但这却与赵匡胤、赵光义时代无关。请回忆宰相吕蒙正说过的话“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这就是赵恒当时所面临的局面。老百姓连温饱都达不到,皇帝登基想封赏百姓都拿不出钱来!

    且这些数字还都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下面的更庞大恶劣。因有陈欠就有追债。每年的收税季节,大宋各级官吏就拿着帐本扑向每一户平民百姓家的大门,4个字“敲骨吸髓”

    针对这些弊病,王钦若给新皇帝呈上了这份表格。赵恒立即就懂了。还有什么恩惠比这更好呢?所有人都皆大欢喜。老百姓们无债一身轻,从此人生有了盼头。对朝廷,一文钱都不花,这些陈欠本就是绝对收不上来的,一笔勾消了也没半点损失,却已达到了施恩于民的效果!

    绝妙的创意,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赵恒反而不敢相信“王爱卿,这么好的事。先帝怎么就没做呢?是不知道吗”

    王钦若回答“不。先帝什么都知道。这正是专门留给您向天下臣民施恩的”这样的回答让皇帝非常的舒心。有功却不居功,完全归功于皇帝。让天下子民们不仅称赞现任皇帝的贤德,更感念皇帝父亲的仁慈。这是多么好的臣子!

    赵恒下令,全国立即把这项债务完全蠲免,且把因此事被关押的犯人全部释放。最后统计数字是共蠲免陈欠的田赋1千万贯,释放犯人3千多人。

    庞大的数字,多少人因此受惠。王钦若就是这样走上了历史舞台。他这件事做得利君、利国、利民,无可挑剔,只是走出皇宫的他的笑容定很是得意,又有些狡狯。

    那份表格为什么会墨迹未干?这里面有个小秘密。

    毋宾古。他是王钦若的同事。这天新老2位同事闲聊。毋宾古说:唉!百姓们苦啊!皇帝也难!小王你新来。不知道那么多陈欠根本没法还,我明天准备上奏皇帝,把陈欠免了吧…

    王钦若当天晚上召集亲信连夜加班,把陈欠的数目核实清楚。第二天清早就赶进皇宫。把表格上交。就是这样。一切都很好。就是有点不地道。

    再来说钱。由于他老爸的不负责任,大宋亡国的绝症——“冗兵、冗吏、冗费”三冗局面已经形成。怎么办?兵现在是必须的‘在德不在险’兵招多少都不够。可冗吏有什么必要?何况有冗吏就必有冗费,赵恒的办法只有一个字——裁!史载就在他登基4年后的1001年6月。他就曾一下裁撤冗吏195802人!那这几年累计的裁撤数目岂非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12月5ri,赵恒追尊自己生母李贤妃为皇太后。

    以上种种,就是宋真宗新登基的第一年。皇帝忙得没一点空闲。历史留下了他当年的一份作息时间表。上面写着——清晨,在前殿接见z fu各部门官员,听闻奏事,能决定的立即答复。早饭后处理各司奏事,批阅奏章,直至中午。下午看书,且安排各项例常活动。晚上,他得恭严整肃地听当世最著名儒学大师们给他讲学,研讨经史、咨询政事得失,直到深夜。

    直到夜静更深,他才能回到自己寝宫里…只有这时,才是他个人时间。但很遗憾,他最神秘、最愉悦的那份享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