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陈桥到崖山-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策略改变,直接说——刘卿家,把你家谱拿来,咱俩很可能是同宗。刘烨的回复非常谦恭“不敢不敢,实在不敢…”至于怎么不敢、为何不敢却啥也不说,刘娥心照不宣,羞怯难当,也没了下文…

    这就是一代女中豪杰初登历史舞台时的境遇,她多盼着有位实力派老臣来做她靠山,寇准只要稍微有点友好的表示,立即就会赢得皇后陛下的友谊。从此天下无敌…

    但所有这些优势,都被寇准在极短时间里完全破坏,把所有人都逼到自己对立面去,你死我活,最后一起完蛋…按说这也很不简单,不是谁都能做得到吧?

    话说大宋朝东府集团为了工作需要,每天午饭都要在政事堂里就地解决。这一天喝的是菜汤。寇准大吃大喝,结果抬头就发现胡子也喝得很饱,只见参知政事副宰相丁大人突然启动,抢在所有侍者之前,蹿到了寇准桌前。然后取出手帕,为长官细心抚拭。

    很体贴,却不料寇准呵呵一笑“参知政事就是为长官揩须的吗”据说‘溜须’一词从此诞生,流传四方,同时也让丁大人的行为永垂不朽…

    宋朝官方史书确认,这是丁谓怨恨寇准,且结党陷害寇准的开始。这应没错,但这是丁谓一方,在寇准一方呢?我认为他只是想折辱下丁谓,真的只是出口恶气而已,根本就没想过丁谓敢成为他的敌人…

    丁谓也很清醒。他照样每天正常上下班,笑脸迎人,就当那天的事没发生过。可暗地里加紧活动,主要是寻找能压倒寇准的势力。这很难,但目标极精准,直指后宫刘皇后。除她之外,帝国无人再是寇准的对手。刘娥是需要帮手,急到有些饥不择食,但要合作搞掉比自己势力威望强万倍的首相,试问皇后陛下为什么要这样做?要拉关系,为什么不直接拉首相?自古以来皇后被臣子算计到身败名裂的数不胜数,刘娥没必要非趟这混水。于是丁谓还要再等…

    再说曹利用。寇准始终按澶渊之盟前2人的上下级关系办事。当年曹利用只是一介大兵,却在澶州城出来进去,辽营跑的跟平地似的,是当时最拉风的一个,估计寇准早就不爽了。但人家曹大兵现在好歹也是枢密使、西府一把手了。寇准还时不时的对人家大吼“国家大事,你这个傻大兵懂什么”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曹利用、钱惟演的枢密院也站到了丁谓一边。

    天禧4年(1020)4月,寇准做出了他此生最大的错事。邛州上报,当地官员王蒙正霸占盐井,断人生路。寇准派人调查,确有其事,于是依法惩办!

    但王蒙正背景你查了吗?那是皇后前夫刘美儿子的岳父!关系七扭八歪,可说到底那是皇后陛下唯一信得过的“直系亲人”在巨大的官场潜规则面前,是保持住细微处的正义重要?还是稍微变通一下,来个警告更好?

    寇准选择了正义,盐井物归原主,代价是皇后陛下的怒火…

    5月14日,被高丽扣押了6年多的耶律资忠返回大契丹,带回了高丽王王询请藩纳贡的上表与另一位与他扣押时间大致相等的辽使只剌里。15日,辽帝下诏,原谅王询之罪,允其所请…大契丹与高丽终于重归于好。

    6月的一天,病中的赵恒头枕在贴心太监周怀政的大腿上,突然叹息自己身体,说太子要是能监国该有多好…

    当天,皇帝昏沉入睡(历史证明:赵恒时好时坏的记忆力是这段时间内最可怕的)周怀政轻轻站了起来,立即出宫去找寇准。

    寇准震惊!事情太突然了,皇帝还没死,可太子要监国,且是宫中太监来传的话。时间返回20年前,他自己曾亲口说出过这样的话“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不可。谋及中官,亦不可…”这是他当年回应赵光义立太子时的话,这种事随时都会变成场政变或阴谋,那么这时的周怀政可信吗?寇准选择谨慎,选个机会单独谒见了赵恒。君臣四目相对,法不传六耳,这时他才郑重询问:是否让太子监国、贬丁谓?皇帝千真万确地点了头,保证确有其事。

    当天的寇准定快乐得飘飘欲仙,多年宿愿突然实现。太子赵祯只有11岁,大宋朝他将说一不二,完成最后的拯救!只需再把程序走完:加班加点把太子监国的诏书写出来,然后再突然公布,要让所有人都只来得及下跪,想不出任何方式的反对。这样才能大功告成!要知道这事等于把皇帝权力转移,尤其是皇帝还病着,这种可怕的记忆力一旦混乱,别说寇准本人吃不消,那甚至会影响到太子的前程!(未完待续。。)

丁谓之奸篇() 
寇准悄悄找来自己老朋友、神童杨亿。如此这般,你的明白?杨亿心领神会。要振兴大宋,只有让寇公掌权!才能把这10年来污七八糟,群魔乱舞的世界清洗干净,回到太祖陛下时的盛况!尤其寇准还答应他,将以他取代丁谓,新的国家里,他可大展抱负、造福苍生。当天两人散了,各自怀着激动心情分头做事。

    说杨亿,他深夜回到家,秉烛挥笔,精心构思,连仆人都不让靠近,就怕走漏消息。写完后,正好他小舅子来访,闲谈中他憧憬着美好的明天,脱口而出“数日之后,事当一新”

    说寇准,他当天很激动地喝多了,还把为什么这样激动全说了出去,以便大家都激动。

    历史上2种记载,无法分辨。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泄密了,其实泄密也不重要,因至少都在自己家里。但最严重的结果发生了:死对头丁谓瞬间就知道了,他马上坐上女人出行用的车子,去找曹利用、钱惟演,更是去找刘皇后…

    寇准败得无话可说。他的一举一动早就都在丁谓严密监控之中,而丁谓要做什么,他一来不知,二来没法阻挡。

    刘皇后转身就找到了丈夫,一句话就让赵恒的大脑彻底崩溃:你的皇位要丢了!

    寇准在造反,要立你的儿子当皇帝,但你和你儿子其实都只是寇准的傀儡!

    严重的刺激让赵恒大脑一片空白,他把之前怎样答应寇准的都忘得一干二净。马上罢免寇准!

    这时天己晚了,百官早己下班,但丁谓想到了一个人,一既有权力写诏书,又有理由深恨寇准的人。晏殊,这位当年的江南神童己是宋朝的知制诏了,就用他!却不料晏殊一口回绝:罢免宰相的诏书。我不够资格写,那是翰林学士的职权。然后转身就走,却不出宫,就静静坐在殿外,让谁都看得到他。态度很明确,我不参与,但也决不坏你们的事…

    这时天色更晚,丁谓等人百般无计,最后没办法:小钱,你重操旧业吧。虽你己不是翰林学士。而是枢密副使了,但情况紧急,犯一个小错误无所谓。于是依王钦若前例,要罢寇准为太子太保。皇帝不同意,要再尊崇一点。于是决定寇准罢相后的职位是太子太傅、莱国公。这时钱惟演想到了件更重要的事:陛下,罢免了寇准,宰相让谁当?而赵恒的回答暴露了皇帝陛下的神智已错乱不堪了。他使劲想了又想,最后说出这么一句话“那就再等一等,稍后再议”如果寇准真要政变。他能容许赵恒再等?且赵恒如还神智健全,会连个首相的提名都说不出?

    于是6月16日,寇准被罢相,直到7月17日。大宋朝仍没首相,这创了一纪录…

    7月14日,李迪、冯拯、钱惟演3人被病重的赵恒召来议事,商议宰相人选。钱惟演提出曹利用、丁谓、任中正3人。赵恒不答。钱惟演又提议冯拯,赵恒再不答,问张知白怎样?钱惟演说张知白可以做参知政事。但不能做宰相。皇帝最终要求李迪上任,可李迪不干。这时太子赵祯突然走了出来“请父皇让李宾客做宰相”赵恒微微一笑“太子都这样说了,李相你还要推辞吗”

    17日,李迪被任命为宰相,冯拯被任命为枢密使。21日,丁谓也被任命为宰相,枢密使曹利用则加宰相头衔。

    首相李迪就此上任。这让丁谓等人大失所望,必须得找个出气的!

    这个人在皇宫深处也是失望透顶了——周怀政。想当初自己费尽心血把寇准推上前台,再制造出机会让太子名正言顺接掌全国,这一步步走得是多么稳健又迅速。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谁能料想大名鼎鼎的寇准、杨亿竟犯了幼儿园小朋友的错误,连起码的保密工作都做不好!

    难道要等死吗?唐朝太监能发动甘露政变奋力反击,把朝中宰相、将军等大佬杀得满街都是,彻底达到随意废立皇帝把持朝权的程度。那么宋朝太监就狼狈到只能忍辱偷生,连临死前奋力挣扎一下都不敢?

    周怀政、周怀信兄弟纠集同党杨崇勋、杨怀吉、杨怀玉等人,决定在7月25日这一天发动政变。内外同时进行,杀丁谓、废刘娥、扶太子即位、让赵恒去当太上皇养病、首相仍让寇准当,这样天下一新,宫里宫外一新,对大宋对他对谁都很好!

    但就在政变前一天夜里,杨崇勋、杨怀吉终于临战崩溃,他们悄悄跑到丁谓府上告密。丁谓再次坐上女人的车子,半夜时分出去找同伙…

    后面的事再没悬念,25日清晨,曹利用进宫,以枢密使身份预先平叛,主犯周怀政明正典刑、公开处斩。他的剩余价值,丁谓等人无比珍惜,事情被推回到最初源头处,从“乾佑天书”开始,一连串高官被清洗:周起、王曙、杨怀玉、曹玮、盛度、王随等10余人,有亲寇派也有中立派,反正所有非丁谓系的都被罢免或贬官,其中重点有3个人。

    一个是朱能,8月,他杀了专门来传旨捉拿的太监卢守明,然后率部造反!宋廷平叛,朱能在众叛亲离后只好自杀,他11个部下被活捉,先被钉在木桩上示众3日,断四肢后再斩首,仅次于凌迟,是宋史上少见的血腥场面…

    第二个就是寇准,28日,寇准再度被从太子太傅、莱国公降为太常卿、相州知州,且勒令即日离京,不许逗留!8月初,丁谓、李迪2人在皇帝面前直接争了起来。皇帝要给寇准一个小州,丁谓马上擅改圣旨成了“远小处知州”李迪大怒“圣旨中有远字吗”丁谓“皇帝就是这样说的。你是要抗旨庇护寇准吗”寇准于是再被贬为安州知州。

    寇准走了,他对送行的同僚说“你们有空替我问丁谓,我寇准哪里亏负了他,竟要这样害我”无言叹息,寇准竟不知自己因什么才败亡。我想此时有2句话应在他脑中盘旋不去。一是圣相李沆的预言“寇准,日后你定会后悔”二是张咏的临别赠言“霍光传不可不读”

    但其实这都是小事。真正重点还在第3个人——太子赵祯!这只能证明赵恒很可能已彻底糊涂了,有人提醒他太子也有谋反嫌疑。他的反应居然是立即愤怒,要儿子付出代价!

    危急关头,李迪走了出来“陛下您还有几个儿子?竟想做这样的事”赵恒才突然警醒,此生只此独子,大宋天下不能后继无人!爱心开始出现,赵恒居然又提出:让太子监国吧…不知寇准、周怀政会不会在阴阳两界同时抽搐,浑身发抖…寇准等于是被赵恒和刘娥出尔反尔,前后夹击给玩死的,周怀政更惨,他完全看清了当时的弊病。要把太子扶上去,可用的办法却太犯规了,哪有忠心的臣子是这样“体贴”现任皇上的?居然是勒令赵恒退休!

    8月,王钦若在杭州自请入朝。5日,圣旨下来了,让他返回京师。

    23日,寇准一贬再贬,贬成道州司马了。过零陵道的时候,随从们距离拉的有点远。寇准被一帮溪洞蛮夷给打劫了。酋长听闻此事大怒“谁让你们抢贤相的行李的?一件不差的快给我还回去”

    这一天,病中的赵恒突然问左右“朕好久没看到寇准了。为什么啊”左右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9月,王钦若再次从杭州杀回中央。等待他的是丁谓的无耻…

    10月25日。大食国向大契丹进贡,并为王子册割请婚。

    11月18日,皇帝有了片刻的清醒,他主动召集大臣。在承明殿正式下诏:从此太子在大殿听政,皇后在宫内详断,一般日常事务就全交给他们娘俩了!朝臣全体同意。且大家集体建议。东西两府的高官们从此都兼职太子东宫的职称,这样才能名正言顺在太子手下办事。赵恒同意。事实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的命令仍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皇命。

    可关于这些暂时过渡性的职称评定,又惹起一片轩然大波,有时候人急了,真能舍得用大炮打蚊子。

    具体官职名称超复杂,曹利用、冯拯、钱惟演、王曾等人就不说了。丁谓是门下侍郎兼太子少师、李迪是中书侍郎兼左丞。问题就出在李迪身上。李迪己是首相了,至少得是中书侍郎兼尚书!兼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