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屠魔工业-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钢厂提前拿到一百万吨标准结构钢的加工订单,包含预付款三十万两和相应数量的铁矿等在内。

    见到有玉剑山掌门大印的绢质订单,钢厂老板们也发狠了,一开口就要上百万吨级的生产线。

    但是,这个要求被回绝了,玉剑山只提供最大产能八十万吨的成套生产线,要价为六十万两银子,可以分期付款,一年内开始安装新生产线。

    六十万两!

    这个费用把老板们惊傻了,两个老板差点当场就去了。

    于是,几乎理所当然的,老板们尝试借助行政中心的渠道,跟海龙山接触。

    海龙山的人接到要求,一脸懵比,年产一百万吨钢材,还包括特种钢!可是厂子只有四百个人!

    设备要怎么做?人力如何安排?

    灾前,年产一万吨的钢厂都没见过,一百万吨,那工厂得是什么形状?

第283章 钢厂升级计划(下)() 
说起来,钢厂这套系统的制造者,其中有几个也回到了海龙山,按他们的说法现在已经是最好的状态,工人完成培训时人均年产钢已经有三百吨,现在转为熟练工应该在八百吨以上,已经是灾前那些小作坊钢厂人均产出的六十倍。

    六十倍啊,再提高简直要上天啊上天好像也没什么难的。

    海龙山内部讨论了两天没有头绪,决定派人到厂子考察一下。

    海龙山组织了对钢厂生产流程的细致考察,更懵了,完全不知该从何处下手。

    钢厂的自动化程度已经不低,矿石炼制完成之后,冶炼炉需要调整角度,直接倒入下一个环节的容器,结构钢、不锈钢、铸铁对应的是不同的入口,经过几次容器更换,完成调制抽检合格的进入热处理环节,或冲水冷却或自然冷却,有的半路上还要加温,每条线上都不太一样。

    钢厂一次只能让一到两种产品形成连续生产,部分生产线会闲置,可是它只有四百个人,好像也无法处理更多生产线上的事。

    海龙山的人回家论证之后,认为四百个人要支撑百万吨产能,必须要知道生产什么产品,否则根本做不到,玉石就需要玉剑山的合作。

    对于海龙山要求的合作,玉剑山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报出二十万的价格,提供情报和技术方面的支持。

    二十万的要价看来是天价,认真算一算真不多。

    十名三级工程师和十名特级技师,单月薪水加修为津贴就超过六千两,二十个月的薪水成本就达到十二万两,实验室的材料、设备损耗算进去,再有一点技术收费,根本没什么钱赚。

    两个门派合作,总人力增加的情况下不需要二十个月那么久,但这么算账、报价是没有问题的。

    海龙山回去又拖了几天,给钢厂报出个七十万两的价格,不过不保证一年内开始安装,而且有个附加条件,钢厂原有设备归海龙山处理。

    来来去去耽误半个月,钢厂的老板纠结了很久现有的装备值多少钱,最后还是选择了玉剑山,理由是比较熟悉,能信得过。

    其实双方的报价都算合理,钢厂设备本身的规模摆在那,花掉十几万材料成本很正常,再包括精加工、自动技术等费用,成套系统本身的价值就超过三十万两,然后是人员费用。

    玉剑山拿到订单和十几万两预付款,还是回头找海龙山一起做,花费十五万两银子成立合作团队。

    八十万吨级,人均年产钢要达到两千吨,数字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乐园一号钢厂没有庞大累赘的后勤、销售等部门,四百人里有三百五十人以上都是一线工人,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钢厂老板们来回纠结的时候,沈文剑已经整理好生产线的发展条目。

    重点只有两个,产品和工作模式。

    新的生产线只处理两种产品,屈服强度四点二吨每平方厘米的改进型结构钢,以及到海上之后,由工程院材料组研制的耐腐蚀钢。

    改进型结构钢强度约为原有版本的一点四倍,缺点是热处理工序多、流程长,小批量生产的时间成本偏高。

    耐腐蚀钢不是不锈钢,这是一种丑丑的钢材,它在受到腐蚀时表面会形成铁锈状的蜂窝层保护内部,强度方面也能算做结构钢,约为原有结构钢的九成。

    对了,各院正在推的名称标准化里,两种钢厂都有自己的名字。改进型结构钢正式名称就来源于它的屈服强度,叫固钢四二;耐腐蚀钢则叫耐蚀二七。

    名字比较锉,但是好记啊,甚至不用看产品目录,知道几个名字,就能推导出前代结构钢肯定叫固钢三零。

    工作模式的变化,不再是原来的一个熔炉配两、三条线路,而是单炉对单线,以及模块化的生产车间。

    引起产能翻番的,主要集中在熔炉和模块化的变化。

    熔炉需要能够检测各种内部指标,并实时反应到车间控制中心的显示区。

    模块化举个例子,根据沈文剑提供的概念图,新车间的轧钢线,有个长度达到一百二十米的回火热处理车间,它分为两个部分,可以利用地上的轨道移开,单模组和双模组的热处理结果是不同的。同样的,轧钢线也有模组。

    通过移动模组和调节熔炉各元素的投入分量及比例,新生产线能在几天内转换产品类目,可生产数十种钢材。只是生产改固钢四二和耐蚀二七之外的钢厂时,不保证产能可以达到年产八十万吨的平均值。

    也不算偷工减料,只是人口规模没上去,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旺盛需求。

    此外,钢厂升级还有两个部分,沈文剑也给提前安排好了。

    钢厂将全部丢到乐园一号的地下,现在这样摆在牧场旁边没几百米,搞的草都长不好,为此还要加装贯通整个地下一层的大型通风装置。这个部分是玉剑山通过项目帮行政中心的忙,他们会想办法凑点款子。

    另一部分则是原有设备,将改装为铸铁系列生产线,不过要等新生产线开始投产之后,而且还要另外收费,预计报价不会超过十万两。

    刚刚协调好钢厂产能升级的一系列麻烦,生物院的最新研究报告出来,证明本地产玄武岩能够作为隔离培养槽的侧板使用。

    没事,正好玉石峰能造大点。

    研究报告称,虫肉混合体能够消化玄武岩,但是速度只有消化石灰岩的2%,与木材的消化速度相比,更是只有万分之一。

    在大面积接触的状态下,虫肉混合体要三百小时才能穿透二十毫米的玄武岩,活肉在隔离槽里的培养总时长不超过两百小时,只有最后三十小时才有一定概率碰触到侧板,小面积的接触,穿透速度会更慢。该状态下,玄武岩隔板检测间隔能达到两千小时。

    如果将隔离槽加大五十毫米,并提高初始切片投入中心点的精度,可以保证二十四个月不检测隔板也足够安全。

    此处的安全,指的是复数虫肉混合体碰触产生的风险,新实验室投入之后的实验显示,虫肉混合体的确能发生融合,性质为吞噬,会产生少量的浪费,两块五百千克的虫肉混合体融合之后的总重量只有九百二十千克。

    依据设计,虫肉混合体会在九百千克到一吨左右投入海中淹死,因此在二十四个月里,哪怕发生极个别的特殊状况,也并不会真的爆发天魔虫泛滥危机。

第284章 产能不足带来的分歧() 
有了这份报告,二代浮空石生产平台的论证、设计工作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二代浮空石如果能够安全量产,玉剑山、海龙山、琴仙岛、空寂岛都有好处,说不定那几个小门派都能借此机会提前获得一批淘汰的飞石。

    所以论证、设计的工作,就交给工程院协调大家一起来做。

    二代浮空石的优秀性能是非常好的饵料,为了得到产品份额而不是排队购买,海龙山等三家决定凑份子凑出个比科研院飞石大两圈的飞石,作为隔离生产平台。

    等于是以二代浮空石为基础,四家成立合资公司,产品先提供内部消化。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玉剑山以技术入股、生产管理和钢、煤的原材料供应,得到五成份子,另外三家平分剩下的一半。

    没办法,玉剑山囤积的铁矿、煤矿够多,如果这些都算钱,哪怕以成本价销售,三家都会很受伤。

    工程院加上三个门派,直接参与本计划的人就有六十多号,半个月就拿出三套初步方案。

    沈文剑把三套初步方案丢去设计院进行安全评估。

    胜出的方案,是把三家凑的岛子改成箱式就是个板砖中间挖空了,但是没挖通。

    生产的机械运动所需能量,由地面建造的动力炉、储能设备提供。生产食物的锯木厂也会在上方。

    箱子内部的生产,则是单向的立体养殖,从入口进入,摆入虫肉混合体切片,多层隔离培养槽每天沿着内壁每天移动一格,达到出口的时间刚好是投海淹死的时间,在出口盖上网状阻拦结构,连培养装置一起投入海底,

    这个版本的生产模型最优秀的部分,是把内部的喂食、打药、检修、切片预培养的监测室分成不同的工作区,避免眼花缭乱漏过异常,对单一环节实现完全自动监测,可靠性也会更高一点。

    折腾到十一月中旬,生产平台完成改造,制作了些生产模块,终于开始试生产。

    试生产只有两百个培养单位,一个培养单位是十二米长、七米宽、十层,每层六片活肉混合体,所以是个日处理量六十吨的装置。

    这跟日产几万吨的需求当然差远了,不过还只是试生产,连自动化都没有,喂养什么的都还是人工作业。

    等钢材一步步到位,生产环节改进到更合理的程度,才会扩大规模。不过预计岛子还是不够大,最终只能产生三十个三十层的队列,其中一部分队列到不了两百格,最终处理量不到五千吨,最终的浮空石成品勉强有一千六百吨。

    哎,只能这样了,总不能让修士们把浮空山都腾出来做浮空石吧,那不是本末倒置么。

    大家可能也觉得产能太烂,满足不了需求,十二月时,又弄出个新的生产方案。

    这是个地面方案,打算利用岛子西侧的悬崖来做生产线,通过调整浮空岛和安全海井,两个生产线可以共用同一个海井淹死活肉混合体。

    不过评估认为这个方案并不那么美好,在岛上,最大的风险在于活肉可能产生意外的进食,比如生产单位沾染了大堆鸟粪、落叶、甚至小动物,就会改变生产队列稳定度。

    “先等等吧,等浮空岛生产基地产能造满,自动化监测足够完善的时候再考虑地面设施,几位掌门也不缺这几年时间。”沈文剑试图说服几位掌门等一阵。

    可是几位掌门并不这么想。

    即使每天一千六百吨,年产才五十八万吨,玉剑山一半,三个门派一年十万吨都分不到,难道都去造轻量化平台?

    高性能浮空石支持的轻量化平台的确有着巨大的活动、生产空间,可是哪来的那么多钢去消耗啊,听说玉剑山都给钢厂把生产排到十年后了。

    所以他们都指望一年至少能有三、四十万吨到手,起码十来年能把送出去当生产基地的浮空石赚回去吧。

    “沈掌门也太小心了些,做事哪能一丁点风险也无,依我所见,地面的生产我空寂岛担了,产出我也要五成。”

    没想到居然空寂岛的赵掌门出头,而不是琴仙岛的南宫妹子。

    沈文剑脸色并没有变难看,左边看看霍掌门,又看看对面的南宫掌门,两人都喝茶。

    沈文剑缓慢点头,喝了口茶才慢慢说:“我可以答应,只有一个要求,生产基地外不能死人。岛民死了要给南宫掌门交代,浮空城有人死要给我交代。如果生产基地之外有修士死了,或者普通人死亡超过百人,生产要立刻停止,销毁所有活肉排除隐患,我们四家再次达成一致之前,不能恢复生产。”

    把一切人际关系简化,他人的合理诉求尽量给出肯定答复,否则双方的关系是难以维持的。除非有命门握在手中才能违反这点,比如一旦闹翻,另一方全家都会饿死,而显然想把修士饿死是很难的。

    但是光是妥协也不可取,要有一个让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沈文剑最重视的,是普通人的增长率和修士的年均损耗数,如果有人破坏这点,联盟不要也罢,北边多得是等着他去救的,所以他提出了这个要求。

    直白的说,就是经营者的人在里面死光都行,外面的人不能死。

    见沈文剑答应下来,空寂岛赵掌门正思虑这种要求能不能做到,南宫掌门蹦出来凑热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