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声大师-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小剧场最大价值所在。
而这两人在湖南的歌厅界名气非常大,他们的相声非常受观众喜欢,也从其他种类艺人里面脱颖而出,杀出了一条血路。
他们在湖南民间很红,红到什么地步,红到了歌厅老板派人去威胁他们去自己歌厅演出,不去就动手打人。
虽然很野蛮,但也正好说明了这两人的实力,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能最终击败拥有强大编剧团队的霍明德的根本原因。
因为他们的实力比霍明德强多了,连方文岐这种眼光挑剔的老相声艺人都为他们感到惊艳。
看完了这两人的演出之后,方文岐微微点头,这两人显然是没有经过名师指点的,这两人是海青,也没有师承什么的,没人给他们规整过也很正常。但是就从两人现在的表现来看还是可以的,要是能遇到明白人给他们好好规整一下,那就很不错了。
方文岐扭头问何向东:“你也去参加春晚了?”
何向东点了点头,他之前是没有和方文岐说起冲击春晚的事情的,因为他也摸不准老爷子的脉,老爷子当初可是很反对电视上的相声的。
方文岐又问道:“这次为什么没上?”
何向东答道:“可能是我的水平还不够吧。”
方文岐轻声哼了一下,不置可否。
其他人也没对这对师徒的对话有太大的反应,每年冲击春晚的演员多了去了,也不差何向东这一个,每年倒在半路上的更是海了去了,更不差何向东这一个。
默默又看了一会儿春晚,方文岐眼睛盯着电视,嘴里漫不经心地问道:“没能上春晚,一时半会也成不了名了,难过吗?”
何向东看了身边的王弥苇一眼,若不是王弥苇上次点醒他,他现在肯定难受得想拿脑袋撞墙:“不会,手艺人凭能耐吃饭,只靠一台晚会就想吃一辈子是不现实的,找一地儿好好说相声比什么都强,只要好好说相声,该有的都会有的,该来的也都会来的。”
方文岐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的笑意,满意地点了点头:“你能这么想就好,我不反对你上电视,但是我希望你能记住你作为一个说相声的,你得知道你的根儿在哪儿。”
“师父,我记住了。”何向东很郑重地回答。
王弥苇也笑了一下,微微侧头看着方文岐平平无奇的脸庞,这人的话跟他说的是一样的,看来也是明白事儿的人。
王弥苇这次来上海就是冲着方文岐来的,他特别想知道这个在相声界里面并没有名气的艺人是怎么培养出来何向东这样一个弟子的。
他也和方文岐相处了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他们也聊了不少东西,方文岐也很喜欢和他交谈。
王弥苇现在敢确定这个在相声界没有名气的普通民间老相声艺人绝对是一代相声宗师,这人绝对是当今相声说的最好的那几人之一,而且他是自成一派的。
目前的相声界主要分成两大派,侯派和马派,侯派注重相声表演,表演就是拿着事物某一个特点进行艺术性的放大和夸张,使其充满趣味性和鲜明性。
相声演员的表演风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有特性就有共性,侯家一脉的传人的共性特点就是走表演的风格。相声四门功课说学逗唱,从学一门就可以看出来了,他们学唱曲学方言都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是经过了放大和夸张处理的。
另外一派就是马派,在天津有无派不宗马之说,马氏相声在天津的影响很大。
马氏相声最大的特点是生活化,他靠的是模仿,从身边的小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找寻灵感,然后把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在舞台上模仿出来。少马爷的《纠纷》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还是那句话,每个相声演员的表演风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有特性就一定有共性,这就是马氏相声的共性。
而方文岐的相声的特点是不在两派之中,他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包罗万象,他就是冲着相声本身去的,他所追寻的就是相声最本质的特点。
王弥苇也说了一辈子相声了,虽然他主攻的是单口,但是他对对口也是很精通的,但是扪心自问,相声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他也有点回答不上来。
所以他不是太能理解方文岐目前的境界,他和相声泰斗张寿臣老先生也很熟悉,张寿爷的相声的特点就是相声,方文岐的特点和他比较接近,但也有区别。
反正越接触,他就感觉方文岐这人越深不可测,论实力,这人绝对是一代宗师,完全可以开宗立派。这么厉害的人物居然在相声界名声完全不显,太奇怪了。
王弥苇很困惑。
“零点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好,全国的观众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十……九……八……七……”
春晚开始倒计时了,新年终于要到来了,电视上也开始放烟花了,外面倒是一片平静,因为现在城市里不让放烟花了,怕出事情。
小风这孩子还没睡呢,一到零点这孩子就精神了,从沙发上跳下来,笑滋滋地拱着手道:“祝大家新年快乐,红包拿来。”
何向东噗呲一声笑了出来:“你就这么愣要啊?”
小风首先走到何向东身边:“何叔叔,您可得给个大红包。”
何向东纳闷道:“凭什么我得给个大的啊?”
“因为你有钱啊。”自从上次何向东请了大家去青云酒店吃过饭之后,小风这孩子就认准了何向东是个有钱人。
张玉树也在哈哈大笑:“少废话,赶紧给钱,我们小风今儿就打土豪了。”
何向东苦笑着从怀里把早就准备好的红包拿出来给小风。
小风接过来,非常熟练地捏捏厚薄,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谢谢叔叔。”
何向东给他翻了个白眼。
其他人的红包也早就准备好了,给孩子压岁钱这也是习俗。等到小风拜年拜到王弥苇这里的时候,王弥苇微笑着拉开自己羽绒服的拉链,从衣服内袋拿红包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袋子里面一个小物件给一起扥出来了。
还是小风这孩子眼睛快,动作也快,他一把就抓住了这个小物件,放在手里翻开了一下,惊喜道:“哇,是块玉诶。”
其他人也纷纷笑着扭头来看,方文岐坐的比较近,他一眼就看到小风手上拿着的东西,待得瞧仔细了,他顿时一惊,失声道:“你是净街王,王元风。”


第0416章 最珍贵的那块玉
何向东当时脸色就是一片煞白,脑子都快要停止思考了,心里头只剩一个想法,那就是万事休矣。
方文岐这话一出,张玉树也淡定不了了,“蹭”的一下就站起来了,张大着嘴,无比惊愕地看着王弥苇,他也懵了。
净街王的名头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对方文岐和张玉树这种经历过旧社会艺界的老艺人来说,净街王就是那个年代最响当当的大角儿。
净街王有两位,一位是评书门的王杰魁老先生,后来解放后老先生也进了国家院团了。但是眼前的这位净街王却根本不愿意为国家效力,谁来劝都没有,再后来这位爷就在艺界消失了,遁入了茫茫江湖,销声匿迹了。
艺人在旧社会是下九流的行当,是最让人瞧不起的,也没有好人家愿意让自家孩子学艺的。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后,艺人可以翻身做主了,甚至可以当官吃皇粮了,这些艺人别提有多开心了,都是争着抢着进国家院团的。
可王弥苇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来了一个莫名失踪。当时艺界好多人都闹不清楚他的想法,也有不少人在揣测王弥苇的心态,都说这人太孤傲了,后来越传越邪乎,这也给王弥苇披上了一层传奇色彩。
随着时间推移,好几十年过去了,艺界没人知道还有一位净街王是叫王元风了,就连旧社会过来的老艺人都快忘了这人了。
在旧社会,论名气,方文岐和张玉树两人绑在一起也比不上半个王弥苇,那可是真正的响当当的大角儿啊。
其实方文岐和张玉树当初也是见过王弥苇的,但是没什么交往,毕竟不是一个层次的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都老的不成样子了,单从外貌根本认不出来了,他们也没想到当年鼎鼎大名的净街王居然就跟自己眼皮子底下晃荡,他们还以为这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老艺人,谁成想这人的来头居然这么大啊?
王弥苇微微叹了一口气,从已经被吓傻了的小风手里面把玉拿过来,仔细看了一下,发现还好没磕着碰着。
这块玉是方形的,做的跟醒木一模一样,上面还有净街王三个字。这也算是个老物件了,是从民国那时候传下来的。
王弥苇当初就在北京的书场茶馆里面说书,喜欢他的观众特别多,后来等他要离开北京去天津的时候,北京观众都很不舍得,商议过后,他们决定集资送给王弥苇一块玉。
他现在手上拿着的就是当初那些观众集资给他做的,这在当时在艺界还传为了一段佳话,那年头的艺人社会地位太低了,连观众都看不起他们。
大角儿的待遇会好一点,也有很多有钱人赏戏,类似于现在的打赏吧,但那都是有钱人的玩意儿,有钱人赏完戏之后,有时候还会把艺人带到家里去那啥那啥的,特别是女艺人。
但是王弥苇不一样,去听他书的人也没有什么很有钱的人,他是在天桥那边说书,那边去听书的都是劳苦大众,都是扛活的,今天扛了两块钱了,把今天的饭钱留出来,剩下搓个澡换个衣服去天桥听玩艺儿了,听个相声大鼓评书什么的,这些都是只管今天不管明天的主儿。
以前天桥那么多艺人是怎么活着的,大部分都是靠着这些劳苦大众活着的,有钱人还不一定乐意看你这些玩艺儿呢。
这块玉就是那些劳苦大众你给两毛,我给五毛,他给一块,就是这样凑出来一块玉的钱,然后去玉器店找人给刻的。
所以这块玉的分量太重了,可以说这比任何终身成就奖都要重,终身成就奖都是同行评的,这块玉却是那些劳苦大众从自己的饭钱里面一分一毛省出来做出来送给他们喜欢的艺人的礼物。
当年的艺界真的没有别人有这待遇了,当然现在也有不少人抛家舍业去追星的,但那时候的背景跟现在能一样吗?
所以这么多年过去了,王弥苇一直把这块玉带在身上,这是对他的艺术最好的肯定,也是纪念那些观众最好的凭想,这份礼物比什么都贵重。
他本来是有专门的小盒子来放这块玉的,平时也经常拿在手上把玩,现在这块玉的包浆很好看,今天在房间里他拿出来看了一会儿,何向东就推门进来找他了,他没想让何向东看到这东西,就直接往兜里面一塞,本想晚上睡觉再拿出来的,谁成想现在居然……唉……
王弥苇微微一叹,把玉细心地收起来了,还是放在衣服内侧袋子里面,靠近心脏的那个袋子。
方文岐淡定不了了,他也是看到这块玉上面的字才认出王弥苇来的,他赶紧站起来小碎步走到王弥苇身边,小心翼翼问道:“您是王元风王先生?”
饶是方文岐这一大把年纪了,都是八十来岁的人了,现在知道了王弥苇的来历,他还是感觉压力好大,心跳砰砰的,就跟当年他第一次上门拜访是一样的紧张和激动。
“唉……”王弥苇轻声叹了一口,微微点了点头。
等到人家确认了之后,方文岐和张玉树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还真是这位爷啊,多少年没有这人的消息了,这回是真见着活着的传说了。
小风那孩子都吓傻了,呆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他只知道自己貌似就讨了一个红包,这群人突然就变成这样了,是自己讨红包弄得吗?不会吧,讨个红包没这么大罪过吧?
张书白也傻了,他不知道王弥苇这人,王弥苇叱咤江湖的时候他都还没出生呢,等他出生记事之后,江湖上早就没有了王弥苇的传说了。
他刚才也听到了净街王的三个字了,他脑海里面最先跳出来的就是王杰魁老先生,可是老先生都去世好几十年了,眼前这位又是谁啊?
好像来头很大的样子啊。
“哎呀。”张玉树一拍大腿,对着王弥苇惊喜叫道:“原来是元风先生,哎呀,您怎么还瞒着我们呢,这段时间我们都怠慢您了,哎呀,这真是的。”
王弥苇微笑着挥了挥手,示意无妨。
张玉树继续激动道:“您明明是说评书的,怎么您还说是说相声的呢,您怎么还微服私访呢,还瞒着我们,嗨,您看这事儿闹得。”
方文岐摇摇头:“不是,王先生就是说相声的,他不是评书一门的。”
“啊?”张玉树一愣。
说罢,方文岐目光幽幽,扭头盯在了何向东那张煞白的脸上。
何向东抬眼和师父对视,呼吸粗重。


第0417章 又来一位祖宗
“唉……”见到眼前现状,王弥苇又是无声地一叹。
“说相声的?不能吧。”张玉树很吃惊,因为当年艺界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王弥苇是说评书的,因为他从来不说对口相声,也跟相声界的人来往不密,反而是天天和那些评书门人混在一起。
而且他是专门在茶馆书场里面说书的,没有哪个相声艺人是这样的,所有的相声艺人都是以说对口为主的,尤其是在旧社会时期,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