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开国谋士群-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坚持什么什么路线100年不动摇”云云,若非痴人说梦,便是骗人的鬼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没有什么不能改变的清规戒律,与时俱进才是硬道理。
武帝时期,政权高度集中,内患完全解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国家财富已相当可观,民力充裕,民气踔厉风发,国家臻臻日上欣欣向荣,正是大有作为的好时光。
岁月无敌,时过境迁,在全新的情势下,黄老学说的消歇沉寂,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
黄老学说博大精深,治国方面的效用已见上述。其实,无论修身还是用世,它也都是上佳的器具。
清朝咸丰年间,曾国藩以在籍侍郎身份,奉旨帮办团练,以对抗太平军,湘军横空出世。但开始几年并不顺利,经常失败,到处碰壁。咸丰7年(公元1857年),曾国藩丁父忧回家守制。其间,一些亲友对他以往一味蛮干的做法给予了批评和劝导,他自己思前想后,也对前几年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反思。除悟出领兵不兼督抚则处处受制外,还对自身修养作风、为人处事方面的种种不足作了一番认真点检。他搁置儒学,聚精会神精研黄老之术,极有心得,相见恨晚,自感十分受用。一年多后复出时,曾国藩的思想作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刚猛激烈转为柔婉沉静,以致胡林翼批评他“渐趋圆熟之风,无复刚方之气”。但意气用事并无用处,事实才是最好的说明:曾国藩从此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下面节录一段曾文正公学习黄老学说的家居日记,与朋友们共享,并借以结束本章
静中细思,古今亿百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当思一搏。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夜仅一榻耳,当思珍惜。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一毛耳,当思多览。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不过太仓之粒耳,当思奋争。然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

第三章陈平

一、一个足智多谋的大帅哥之非凡人生

秦末汉初,天下大乱,英才辈出。即便如此,陈平的才能和建树依然相当突出,绝对非凡。
陈平是个大帅哥。却因出身贫寒,险些连媳妇儿都娶不上;后来抓住机会,一石三鸟,不仅得到嫁奁丰厚的美妇,而且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他曾数度投机,三易其主;终于认定刘邦后,攀龙附凤尽心尽力,成为举足轻重参予决策的核心谋士,跻身大汉开国名臣,封侯拜相。楚汉战争时期,他巧施反间计,离间了项羽的心腹,极大消弱了楚军的中坚力量和战斗力。又说服刘邦广泛吸收、大胆任用有利于争夺天下的各方人士,大大加速了夺取战争胜利的进程。在战略要地荥阳即将被项羽攻陷的危急时刻,陈平先是放出打算投降的烟幕弹,麻痹楚军;然后使出奇招,让将军纪信率2000名女兵迟滞掩护,李代桃僵,使刘邦利用这一间不容发的空隙,乘机脱逃。高祖率20万大军亲征勾结匈奴的韩王信,冒顿单于亲率40万精骑驰援,将汉军围困在平城白登山达七天七夜,粮尽援绝,情况万分危殆;最后又是依仗陈平所献的秘计,才得以出围脱险。刘邦忧虑韩信,放心不下,又不敢轻易动武;陈平建议高祖诈游云梦,结果不费吹灰之力,就使百战百胜称霸一方的楚王韩信作了阶下囚。高祖临终前,令他到前线军中监斩樊哙;陈平经过精算,终于以适当的方式将这个极为棘手、动辄得咎、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巧妙应付了过去。吕后执政时,他虚与委蛇,视“白马之盟”为无物,醇酒夫人力求自保。吕后去世后,他审时度势,在陆贾的串联下,和周勃等人联手诛灭吕党,平息内乱,避免了战争和分裂,维护了大汉王朝的安定统一,客观上也有利于苍生百姓,更为自己赢得“安刘”的好名声和诸多现实好处。在艰难时世中活出了精彩人生,而且履险如夷善始善终,这个帅哥不寻常。
有意思的是,战争年代,陈平常常与首席谋士张良英雄所见略同,不谋而合。和平岁月,两人的出处态度却大为不同。同样足智多谋,但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处世风度,比起张良来,陈平总是显得相去一程。这除了性格、学养和经历不同外,跟他们的出身大概也不无关系。刘季、吕雉两公婆对待陈平虽说比不上像对待张良那样毕恭毕敬,却也还客客气气,从未失礼过。这已经很不容易,也算难能可贵了。
陈平少年时期就喜好黄老之术,精心揣摩研习。他一生得力于智谋,智谋是他的看家本领。他以之建功,以之自全,终于成为一代重臣贤相,在历史上也享有盛名。
然而,对陈丞相的心术和作派,历代也一直不乏讥评,而且似乎并非没有一点道理。其中,韩兆琦的观点颇具代表性。韩氏说:
陈平是以智谋(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阴谋”)著称的,但是他那一出对付项羽,两出对付韩信的所谓“奇计”,却不为太史公所赞赏;至于他那种云蒸雾变,曲伸随时,察因观衅,鹰击鸷搏的功夫,则恐怕更是为太史公所惊讶、叹息,而自认永远学不来的事。

二、女子

金圣叹在他自我作古一手杜撰的所谓“贯华堂所藏古本《水浒传》序”中劈头就说:人生三十而未娶,不应更娶;四十而未仕,不应更仕。
确实,娶妻与做官,古往今来,都是成年男子需要优先考虑的两件大事。白皙的面庞上已经长出黑黑髭须的帅哥陈平,刻下正面临来自这两个方面的困扰和烦恼。
陈平出生于阳武户牖乡(今河南省原阳县)一个自耕农家庭,家中只有30来亩田地,父母早已亡故,靠哥哥陈伯一手把他拉扯大。陈伯是种庄稼的好手,跟刘季的二哥刘仲有得一比。他节衣缩食精耕细作,全力支持天性聪颖喜爱读书的小弟外出求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陈平长大成人,出落得高大英俊,风度翩翩,反应敏捷,吐属儒雅,看上去一表人才,满像个人物了。做哥哥的看在眼里,乐在心头。
然而根据秦法,家贫者“不得推择为吏”;陈平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职位,并不容易。嫂子看到陈平整天东游西荡不务正业,心中早就存了怨气。正巧有人问她:“你家里那么穷,可你那小叔子却高高大大白白胖胖,你给她吃了什么好东东呀?嘻嘻!”这真是哪壶不开偏提哪壶。嫂子脱口而出:“中看还得中用!吃的什么?也不过是装了一肚子秕糠罢了。这样的小叔子,倒不如没有他好!”陈伯听说这事后,就坚决把妻子休掉了。这让陈平感动之余,深为不安。
做官尚无着落,娶妻也有波澜。
陈平已经成年,该娶媳妇了。然而事情并不好办:富有人家的女儿瞧不上他;穷人家的女儿呢,他又瞧不上。陈平自视甚高,又深知“贫贱夫妻百事哀”的道理,不肯降格以求。当时又没有网恋,要不他倒是肯定会很抢手。就这样,时光荏苒,一拖数年。
要来的早晚会来。
户牖乡有个富户名叫张负,他的孙女小名娜娜,前后嫁了5次,说来也怪,5个老公居然都死翘翘了,没有留下一枝半叶。孀居的娜娜只得回到娘家居住,成天以泪洗面,埋怨自己命苦。人们都以为她命硬克夫,绕你荣华富贵花容月貌,也从此不再有人敢于问津。高不成低不就的大龄未婚青年陈平,却对娜娜动了念头。
恰巧,乡邑里有个头面人物去世,丧事办得隆重体面,由张负负责主持打理。陈平自愿前去帮忙,早出晚归,殷勤得体。张负一眼看中了陈平,认为他体貌奇伟,才智超群,两人从此成为忘年交。
有一天,张负随着陈平到他的家里小坐。陈家住在一条靠着城墙的陋巷子里面,门口悬着一领破草席,杯盏用具都很简陋破败,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但张负是个有心人,他固然亲身感受了陈家的贫窘,但却发现,蓬门之外有不少贵客停车的辙印。他心里愈发有数了,更加坚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断,于是打定了主意。
张负回到家里,对儿子张仲说:“我打算把娜娜嫁给陈平。”张仲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问父亲:“陈平那么穷,又什么事都不做,全县的人都笑话他的所作所为,谁不好嫁,为什么偏偏要把娜娜嫁给他呢?”张负斩钉截铁地说:“象陈平这等出色的人才,又长得仪表堂堂,怎么可能会长久贫穷卑贱呢!再说,如果人家家庭条件好一点儿,恐怕上门提亲的人早就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又怎么可能会轮到咱家娜娜?我看他们很般配!”张仲想想也是。俗话说“女大不中留”,又拗不过老爹,便不再作声。张娜与陈平终于珠联璧合,琴瑟和鸣。
因为陈平贫穷,张负就借钱给他作聘礼,又给了他一大笔钱,将婚事操办得热热闹闹风风光光。老头还特意嘱诫掌上明珠般的孙女说:“穷人自尊心强,更加敏感,千万不要因为人家穷,就有轻慢失礼之处。陈平跟他哥哥感情特别深厚,你侍奉哥哥陈伯要象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嫂嫂要象侍奉母亲一样。小伙子会有出息的,相信爷爷吧!”张娜一边眨巴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边点头。
张娜本来就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只是有些娇生惯养罢了。青春妙龄,居然连续5次遭遇丧夫之祸,一颗柔婉的心早被伤透,对生活本来已经不抱多少指望。不料第6任丈夫陈平外表俊朗,才能出众,机智幽默,床上功夫也着实了得,让她从精神到肉身都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舒展和爽快。他对陈平十分温柔体贴,与其他方方面面的关系也都处得大方得体,所有人都认为陈平娶了一个漂亮贤惠的好媳妇。张娜经常含情脉脉笑眯眯地看着老公,从心里一再感念爷爷的慧眼。
陈平也对张娜十分满意。虽然偶尔想到自己的几个前任时会稍有不快,但张娜热烈温存的眼神和美艳丰腴的身体很快让这种不期而至的念头风流云散。娶了张娜,不断得到岳家的资助,资用日益宽裕,交游也更加广泛,社会地位向上提升了一大截。陈平是个现实主义者,他很知足。不过张娜还是有几次发现陈平深夜失眠。问他呢,又不肯说。
古人祭祀土神,仪式非常郑重,并分为春秋两次:在春日者叫春社,祭祀以祈年丰;在秋日者叫秋社,祭祀以谢丰年。每到社日,“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牡牢,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分享其胙”。
这年,户牖乡库上里举行春社,陈平被推举为主持人,一切进行得井井有条,祭肉也分得很公平。父老们交口称赞说:“陈家这孩子主事,分祭肉,干得真棒!”陈平别有感焉,喟然长叹道:“假如陈某有机会主宰天下,我也会象分祭肉一样,公平公道,驾轻就熟!”
陈平带了一条祭肉回家,把父老们的称道和自己的感慨说给妻子张娜听。他有几分疑惑地问:“你说我还会有机会吗?”张娜不容置疑地说:“有的,肯定有的!绝对有的!”陈平拥住张娜,两人进了内室。
谁都没料到,机会跟日本人一样,说来就来。

三、主子

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黄浚,字秋岳,博学高才,著有《花随人圣盦摭忆》。其书“援引广博;论断精确;近来谈清末掌故诸著作中;实称上品”;甚至被认为差堪与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比肩。其人又是晚清名家陈石遗最得意的弟子之一,诗工尤深,观赏杏花时,曾写下“绝艳似怜前度意,繁枝犹待后游人”这样妙手偶得的清词丽句,传颂一时。抗战军兴,身任国民政府行政院要员的黄秋岳却因“通敌罪”被处决,让不少人大跌眼镜。陈寅恪写诗感叹道:“世乱佳人还作贼”,言下不胜唏嘘。
但有一句俗语却更为流行:乱世出英雄。
确实,如果不是天下大乱的话,饶是才高八斗也好,学富五车也罢,陈平充其量也不过就一小邑名流,很难出人头地,更别指望封侯拜相了。大泽乡起义为普通百姓提供了可遇而不可求的全新机会。
话头从魏咎说起。魏咎是魏国的公子,曾获封为宁陵君。他是信陵君无忌的旁系后裔,魏豹就是他的胞弟。秦灭魏,把他废为庶人,从此颠沛流离,艰难度日。陈胜起兵自立为王后,魏咎前往投效。陈王派遣魏人周市攻略故魏之地,地盘打下来了,部属们都想拥立周市做魏王。周市却另有打算,他说:“天下混乱的时候,正好可以看出谁是忠臣。如今举国上下都起来反抗暴秦,揆情度理,我们魏人必须要立魏王的后裔,才能成事。”齐、赵两国各派车骑50辆相助,支持周市自立,但他坚决不肯答应。周市先后5次派人去陈县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