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开国谋士群-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不值得留恋。6月,赵王刘恢含恨自杀。吕后得报后,认为刘恢是为爱姬殉情,太没出息,“无思逢宗庙礼,废其嗣”。
9。淮南王刘长。
汉11年(前196年)7月,淮南王英布造反,杀死荆王刘贾,赶跑楚王刘交,来势凶猛。刘邦带兵亲征平叛,并立年仅3岁的幼子刘长为淮南王,辖治地处淮南的九江、庐江、豫章、衡山4郡。
刘长是刘邦最小的儿子,母亲是妖娆娇艳仪态万方的赵姬。汉8年(前199年),刘邦路过赵国,赵王张敖殷勤备至,并忍痛割爱,将自己最心爱的一个小美人儿进献给皇上兼岳父御用。高祖平生就好这一口,当晚龙颜大悦,老当益壮。说来也怪,美人儿当下就有了身孕。刘季玩完也就算了,本来就只不过是逢场作戏,聊以慰藉旅途寂寞英雄迟暮的情怀而已。重新踏上路途后,这老头很快就将曾侍候得自己欲仙欲死的小美人忘到了九霄云外。张敖则很自觉,不敢再将赵姬纳入后宫,他专门建造了一座别墅,供她居住。这时赵相贯高谋反之事被人揭发,张敖被捕,赵姬也受到牵累,被关押到狱中。赵姬告诉狱吏说:“不久前我侍奉过皇上,怀有他的血脉。”狱吏据实上报。当时高祖正对张敖一案感到震怒,又烦于改立如意为太子一事进展很不顺利,没有及时理会。赵姬的弟弟赵兼托辟阳侯审食其向吕后说好话,一心想开脱姐姐。不想这其实是个哪壶不开偏提哪壶的馊点子,吕后醋意大发,根本无意向刘邦进言,审食其也听之任之,并不力争。不久,赵姬产下麟子。她深恨老贼无情无义,顾影自怜,恼羞成怒,愤而自杀。狱吏将婴儿送给高祖,刘邦这才想起有这码事,可是已经来不及补救了。高祖令吕后好生抚养婴儿,不得有失;又以皇妃之礼将赵姬葬于真定(今河北正定)。真定是赵姬的老家,而那个生而失母的不幸婴儿,就是后来的淮南王刘长。
刘长长大成人后,“有材力,力扛鼎”,曾“自袖金椎”椎伤失去靠山门庭冷落的审食其,并“命从者刑之”,为亡母出了一口怨气。文帝“伤其志,为亲,故不治,赦之”。刘长并不收敛自戒,“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进京朝见时,经常与文帝同行同车,直呼“大兄”,文帝总是一笑置之,曲与优容。刘长越发自以为是,骄横不法。文帝也用过一些办法委婉警诫这位仅存的小弟,但没有效果。
文帝6年(前174年),淮南王刘长勾结闽越、匈奴,计划在谷口谋反。阴谋败露后,经三司会审,被判处死刑。文帝不忍心重办,只是批示将淮南王废为庶人,流放到蜀郡严道县监视居住,维持基本生活待遇。刘长在半路上绝食而死。文帝闻之,痛哭流涕。当时有民歌唱道:“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作为补救措施,文帝给予了幼弟的4个儿子相当优厚的恩遇。其中,刘长的长子、继任淮南王的刘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名誉”。他组织宾客撰写的杂家巨著《淮南子》,是一部向与《吕氏春秋》齐名的奇书,不惟“物事之类,无所不载”,而且“牢笼天地,博极古今”,在历史和文化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当然,刘安的结局也是悲剧,基本上重复了乃父的一幕。那是武帝时期的后话了,按下不表。
10。吴王刘濞。
汉12年(前195年)10月,英布败死。太尉、绛侯周勃平定代地,在当成杀死陈豨。高祖衣锦还乡,精神喜悦,慷慨悲歌,极尽平生之欢。他加封年轻力壮的侄子、沛侯刘濞为吴王,辖治荆王刘贾原属封地。不想却因此埋下了数十年后吴楚七国之乱的祸根。
景帝3年(前154年)1月,吴王刘濞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领衔发起“吴、楚七国之乱”。三个月后,这场大规模的叛乱被周勃的儿子、大汉名将周亚夫平定。62岁的吴王刘濞逃到丹徒(今江苏镇江)后被杀,身死国除,其他6个叛王也都先后自尽。
11。燕王刘建。
汉12年(前195年)12月,燕王卢绾被控谋反。2月,刘邦派大将樊哙、周勃率军平叛,并立儿子刘建为燕王。这年4月25日,刘邦在长安长乐宫病逝。5月20日,太子刘盈即位。
3年后,刘建死去。有个王妃产下一子,被吕后派人杀掉,刘建于是绝后。文帝元年(前179年)10月,徙封琅邪王刘泽为燕王。刘泽是个很有意思、也很有办法的人,后文他仍将出场。
异姓诸王的问题终算用血淋淋的残酷手段予以解决了。但同姓诸王的问题随之出现,层出不穷,尾大不掉,血统论根本无济于事,麻烦一点都不比从前少,这却是始作俑者始料不及的。这些诸侯王的封地,大体囊括了当今中国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省的大部和山西北部、河南东部、湖北东南部的广大地区,成为汉廷的心腹之患。景帝初年,御史大夫晁错上书说:“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故孽子悼惠王(肥)王齐七十二城,庶弟元王(交)王楚四十城,兄子(濞)王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
同姓诸王问题的彻底解决,是在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后。

第六章陆贾

一、随陆无武?

1973年底,英雄迟暮、自知来日无多的毛泽东进行了一次重大的军队领导干部人事调整:8大军区司令员对调。12月21日,他召见相关高级将领谈话,预为吹风、打招呼。毛泽东对他的爱将、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打趣道:“你现在也看《红楼梦》了吗?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呢。”随后,他话锋一转:“你就只讲打仗,你这个人以后搞点文学吧。‘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绛是指周勃,周勃厚重少文,你这个人也是‘少文’。”即将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的许世友听了领袖的教诲,憨笑不语。此后,“随陆无武,绛灌无文”这一原本比较生僻的成语便广为流布。
这话出自《晋书。刘元海载记》。刘元海对同窗朱纪、范隆说:“吾每观书,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道由人弘,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耻也。二生遇高皇而不能建封侯之业,两公属太宗而不能开庠序之美,惜哉!”
刘元海对汉初两大谋士随何、陆贾因为缺乏武功,生逢乱世跟随高祖而没能荣膺侯封;两大名将周勃、灌婴在文帝时居于相位却在文治方面毫无建树乏善可陈,一体表示了鄙视和遗憾。他是有这个资本的:因为此公就是兼资文武、功业显赫的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的开国皇帝刘渊。《晋书》由名相房玄龄领衔修于唐初,为避开唐高祖李渊的名讳,所以才称刘渊为刘元海,字而不名,也算是那个时代的一种“中国特色”吧。
刘渊其实是匈奴人,冒顿单于的后裔,“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他的批评不能说毫无因由和道理,但大抵属于年少气盛英雄欺人的吹毛求疵求全责备之辞。即如陆贾,他跟郦食其一样,都是亦儒亦法亦道亦纵横、文武并用的著名舌辩之士和外交活动专家,成就和功劳肯定非刘敬可比,更别提鄂千秋之流了。宋人黄震说:“陆贾两使尉他,使汉越无兵争,天下阴受其赐多矣。时时称说《诗》、《书》,以祛高帝马上之习,社稷灵长终必赖之矣。其后知太后将王诸吕不可争,乃病免家居。及诸吕将危刘氏,则出为陈平划策诛之,动静合时措之宜,而功烈泯无形之表。汉初儒生,未有贾比也。”当代学者安作璋、孟祥才也认为:“汉初思想家如果少了陆贾及其《新语》,那就犹如奥林匹克山少了宙斯一样失掉了灵魂。”
陆贾是楚国人,以门客和谋士的身份跟从刘邦平定天下。他经常担任烦难的外交任务,屡建奇功。在进军关中的紧要关头,根据张良的策划,陆贾和郦生联袂游说峣关守将,麻痹了敌人,使汉军顺利夺关而过,抢占了攻取秦都咸阳的先机。楚汉战争中,他奉命出使楚营,成功说服项羽将被他扣为人质的刘邦的老爹和太太释放,使刘季得以骨肉团圆,解除了投鼠忌器的后顾之忧。大汉王朝建立后,陆贾两次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佗归附汉廷,在当时的特定时势下,缓和了汉越关系,免除了战争的负担和苦难,同时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统一,堪称是“一国两制”的成功雏形。诸吕擅权图谋作乱的时候,他主动调和将相,串联公卿,使陈平、周勃尽释前嫌,情好日密,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终于诛灭诸吕、拥立文帝,避免了政局的动乱和国家的分裂。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陆贾特别强调文治的重要性,认为“文武并用”、“逆取顺守”,才能够长治久安。这是符合客观现实和时代要求的。陆贾的《新语》,在理论上比较系统地对如何治理天下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和阐述,对汉初社会的成功转型和“文景之治”的顺利实现,具有积极的影响和突出的指导作用,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环节。

二。两使南越

与大汉开国谋士群的其他几位主角萧何、张良、陈平、郦食其及随何相比较,陆贾有两点非常突出的特色:一是他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表现并不格外优异,在璀璨的星空中,虽然有自己的位置和光芒,却不见得怎么显要和耀眼;倒是大汉立国、高祖登基之后,此公杰出的政治才能,才在内政、外交两大领域都得以展现,其过人的见识、沉稳的风度、灵活的反应和博洽的辩才,令人叹服。二是陆贾在对如何治理国家、巩固政权的理性认识上,有超群出众的深刻性和前瞻性,所著《新语》12篇,更在思想上有其卓越建树;这份独一无二的理论贡献,弥足珍贵。下面3节,将分别介绍陆贾其人在这些方面的几个侧影,以及与之伴生的时代风云。
陆贾在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在高祖末年和文帝即位之初两次出使南越。他不仅审时度势,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还顺便为自己捞足了腰包。两头讨好,三利俱存,端的不简单也么哥。
话说从头。湘、赣与粤、桂交界的五岭山脉,包括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又称南岭,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界线。岭南的人文和地理环境都独具特色:居民稀少而分散,城邑很少,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被视为蛮荒之地,与中原存在不小的差异。直到战国末年,号称“百越”之地的岭南还是种姓繁多,各有君长,互不统属,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春秋时代,岭南被楚国纳入势力范围。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灭楚,随即用兵南越。至前214年,战事基本结束,大秦帝国开始在岭南推行郡县制,开设了南海、桂林、象郡3个边郡,辖治今广东、广西两省大部和越南北部地区,将其置于中央政权的直接统治之下,跟内地36个郡一样,由朝廷委任郡县官吏进行治理,同时大力进行移民和开发。
陈胜、吴广起义后,群雄并起,中原乱成一锅粥。当时,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亦即今天的广东广州)郡尉任嚣趁山高皇帝远、朝廷鞭长莫及的机会,以手中掌握的军队为依托,强力扩充势力,想凭借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阻断南北交通孔道,争取南迁汉人的支持,建立一个独霸南天的地方割据政权。任嚣正准备大展鸿图,却忽然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紧急召来最为得力亲信的下属、时任南海郡龙川(今广东龙川)县令的赵佗,令他代行职权,完成自己的遗愿。
赵佗原籍真定,可能与淮南王刘长的生母赵姬还是本家呢。他没有辜负长官的嘱托。经过几年持续不懈的努力奋斗,他不仅稳定了局面,将南海郡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而且进而夺取了桂林郡和象郡,诛逐秦朝设置的官吏,以自己的亲信僚佐取而代之,成功建立起一个割据政权——南越国。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成为岭南三郡的统治者。南越国与大汉的藩国长沙国相毗邻。根据史书记载,赵佗保境安民,“甚有文理”,促进了岭南地区的开发、文明与进步。
高祖平定天下后,既要正视经济崩溃民生艰难的现实,又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以便在有生之年解决掉让他寝食不安的异姓诸王,同时还得应付匈奴的军事威胁,因此,对南越问题,他顶住了朝廷中鹰派的压力,直言:“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决定采取绥靖政策,放赵佗一码。
正是在这种情势下,汉11年(前196年)5月,陆贾奉命出使南越。刘邦给他的使命是:携带绿绶金质的王玺前往番禺,说服赵佗顺利接受皇帝赐予他的南越王称号,名义上臣服大汉,在汉越间建立起松散的、主要是形式上的隶属关系,解除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