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明贤王-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罢了,让他二人吃菜咽糠得了!

用罢午膳,朱祁铭午休半个时辰,醒来后感觉神清气爽,身子一切如常,就想读书,把荒废的学业抓紧补回来。但霓娘说他尚处于康复期,五日之内不得读书。

“不可读书,但听书无妨,不知殿下想听何书?”霓娘道。

“《汉书》。”他打算重温汉代历史,比较一下文景之治与大明仁宣之治的异同点,并详细了解大汉对付匈奴的策略。

朱祁铭半躺在榻上,片刻之后,霓娘就找来了《汉书》,依朱祁铭的意思先读人物传记,再读纪。霓娘随手一翻,竟翻到了《酷吏传》。

“郅都,河东大阳人也。以郎事文帝,景帝时为中郎将······”

朱祁铭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对历代酷吏并无好感,当初读《汉书》时未读《酷吏传》,此刻听霓娘读汉代大名鼎鼎的酷吏郅都的生平简介,他不禁皱了皱眉。

“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如厕······”

嘿嘿嘿,郅都陪汉景帝进上林苑,赶上景帝的爱妃贾姬上厕所,竟有野猪入厕骚扰贾姬,那场面一定是相当的滑稽!听到这里,朱祁铭顿时来了兴趣。

但接下来,朱祁铭就不再觉得可笑了。那时济南郡豪强肆虐,景帝拜郅都为济南郡守,郅都一上任就杀了矙氏豪族的首恶,“余皆股栗”,他治理济南一年多,“郡中不拾遗”。

再后来,《汉书》讲到郅都如何廉洁,匈奴人如何惧怕郅都,渐渐地,朱祁铭沉浸到了郅都的故事情节之中。

当霓娘读到郅都的名言“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时,朱祁铭简直被震撼到了。最后获知郅都因不愿变通而引来杀身之祸时,不禁扼腕叹息。

朱祁铭陷入了沉思之中。文、景二帝似乎重用了许多酷吏,贾谊、晁错也有酷吏之嫌,文景之治并非只有对老百姓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一面,还有重用酷吏抑制豪强势力的一面。而大明的仁宣之治······唉!他突然想起了王魁。

“殿下,殿下!殿下怎么了?”霓娘的呼唤声显得有些焦急。

朱祁铭蓦然醒过神来,“哦,本座在领悟管仲‘内政不修,外举事不济’一语的深意。”心中暗道:如今大明要对付鞑贼,当务之急是修内政,而文景之时的许多策略可资借鉴。

霓娘摇摇头,诗词歌赋是她所长,谈史论政是其所短,所以一谈到治国理政的大事,她立马就失了兴致。

“殿下不宜卧床太久,今日天气晴好,不如到院中走动走动。”

朱祁铭不便推辞,只好下了榻,随霓娘入园。

绕过一道曲廊,就进入了一片花海,小径两旁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霓娘立马来了兴致,做起了花卉导游。

“殿下,这是紫藤,这是虞美人······”

朱祁铭只是茫然跟在霓娘身后,偶尔下意识地点点头,他此刻满脑子装的都是他的文武双学:一时半会回不了京城,在镇边城恐怕会呆上数月之久,武学倒好说,有梁师傅在此,跟着他习九华剑法就是了;读书则有些麻烦,无良师,自学难免会存疑······

“殿下,这边全是······”霓娘望了朱祁铭一眼,嘴上便猛然顿住了,随即莞尔一笑,“看来殿下的心思不在游园上,请殿下放心,姐姐这两天就会来镇边城,她一来,自会将殿下的饮食起居,读书习武等诸事料理得更为周全。”

云娘不在镇边城?朱祁铭吃了一惊,旋即笑道:“嘿嘿,大病初愈,有些恍惚。”

晚膳时仍不见牛三、蒋乙的影子,朱祁铭心中略感不安,匆匆用罢晚膳,就想起身离去,却见牛三、蒋乙二人在膳房门口探头探脑。

“进来吧。”他心中的火气早消了一大半。

牛三、蒋乙二人陪着笑脸进了膳房。

“早上多有冒犯,请殿下恕罪。”

“嘿嘿,多有不敬,多有不敬。”

“过去了,不必再提。”朱祁铭脸上一宽,指着案上道:“这是留给你们的炙羊肉、烧全鹅,本座未尝一口。”

“多谢殿下。”二人上前给朱祁铭行礼,然后猛地冲上前一左一右架住朱祁铭,将他高高举过头顶。

“干嘛?”

“药浴。最后一次,嘿嘿,殿下忍忍。”

“你两个匹夫!快放了本座,匹夫!”




第八十章 烟锁阁楼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等等!”朱祁铭翻身下了榻,听着窗外淅沥的雨声,望着雨中濛濛的院景,心中有些纠结,向往与逃避两种心态在激烈碰撞,搅动着游移不定的思绪。“本座年少,读贾谊的《治安策》为时尚早,罢了。”

霓娘合上《汉书》,“霓娘不谙朝政,但听人说过,历代策论中,能切中时弊,谋国之长策者,首推汉,次推唐,宋代乏善可陈,到了本朝,哼,恕霓娘直言,尽是官样文章!”

朱祁铭扭头看向霓娘,思绪与目光齐齐落在那本《汉书》上。一路逃难,阅尽世间百态,外患与内忧,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兄弟,抖落掉历史的尘埃,重现在大明的北境,似在逼问大明盛世成色究竟如何。然而,事涉朱家江山,自己却自顾不暇,何况年少,哪还能奢谈什么国之长策!

“《治安策》、《言兵事疏》乃千古奇文,本座只是对贾谊、晁错的策论颇为好奇而已,他日若要立言,难免也会流俗,尽做你所说的官样文章。”

窗外烟雨,室中迷思,一对星目,凝眸之间,带着一丝迷蒙,成就了别样的天人合一。

“殿下自然不会无故去读那些千古名作,读了,必想引以为鉴,去剖析大明的时弊,届时,庙堂之上必将掀起狂澜!”

狂澜?笑话!皇室宗亲不预四事,岂能轻易涉足庙堂!朱祁铭徐徐摇头,想要否认,却被自己心中的那道声音封住了嘴巴。

其实,即便朱祁铭日后真有此心,朝廷上无代理人又能如何?庙堂之上尽是世故圆滑者,讲的是政宽法平,谁愿意被人打上酷吏的烙印?商鞅,车裂于市;晁错,腰斩于市,不足为后世表率,倒不如八面玲珑,你好我好大家好,极易名利双收不是。

“殿下,嘿嘿嘿。”

“嘿嘿嘿。”

牛三、蒋乙二人缩头缩脑走了进来,见朱祁铭沉着脸,当即扭头看向门外,天一句地一句闲聊起来。

“这老天爷真吝啬,疏疏落落下点细雨,还不如下雾来得实在。”

“就是,镇边城筑在山沟里,万一山洪暴发,那可了不得!”

这后语不搭前言的,闹的哪一出?霓娘掩嘴窃笑片刻,转身辞去。

朱祁铭也想笑。连日灌药汤,泡药澡,敷药粉,如今全身上下尽是药味,只怕数日后方能散去,不过如此疗效甚佳,今早他便觉察到伤口在结疤,痒痒的,听说这是要愈合的征兆。想牛三、蒋乙二人硬下心肠那么做,不仅无过,反而有功。

“牛百户、蒋百户,你二人的伤势如何?”朱祁铭心一宽,立马就想到了二人的伤情,询问时透着分关切。

“在下皮糙肉厚的,受点檫伤如搔痒一般,早没事了,倒是蒋乙受过箭伤,或许还要吃些苦头。”

“你咒我!殿下别听他的,在下已无大碍。”

三人谈笑如常,这时徐恭咳了一声,大步流星走了进来。

“徐大人回来了。”牛三,蒋乙二人打声招呼,转身辞去。

凡事不可全赖霓娘她们通风报信,所以,徐恭一早出去探查城内城外的动静,此刻回到这里,竟直直地杵在那里,面色凝重,似有满腹心事。

朱祁铭心砰砰跳了一阵,复归平静。

一缕琴音飘来,想必是霓娘在西楼抚琴,无奈烟雨锁阁楼,琴音低沉迟滞,难现往日行云流水般的那分流畅。

“镇边城守军三日前已悉数回城,眼下除城楼上值守的士卒外,全城难得一见守军的影子。”

承平之时,守望京师之地,岂能终日兵来兵往?激战过后,自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让百姓尽情领略太平盛景。可是,一个王子下落不明,他们就不该满山遍野寻找几日吗?

“方正所部锦衣卫已奉命回京,将被幽闭于草桥待查,此事须仔细思量。在下当初奉皇太后密令,自然要追随殿下,直到殿下回紫禁城见过太皇太后之后,在下方能复命。只是,牛三、蒋乙二人不肯归队,就怕事后会有麻烦。”

又一支军队撒了手,镇边城守军并不孤独!不过锦衣卫离去也好,留在这里反倒是麻烦。至于牛三、蒋乙嘛,与其回去受禁,不如留在这里多分自在,何况牛三还奉有卫王的密令。

事后?那倒要看看谁敢与冒死救护皇室宗亲的牛三、蒋乙过不去!

朱祁铭瞟了徐恭一眼,此刻他不愿张口,也不必张口,只须竖起耳朵便行。

“据说,数日前官道那边十分热闹,不时有三三两两的人赶赴京城,看行李装束,绝非来往客商。”

三三两两的人?看来,并非只有卫王对保安州一带的动静感兴趣,京中不少人都派出了耳目,只不过,他们全都保持着惊人的沉默!

这一刻,推测幕后主使的念头飞快地闪过脑海,但是,如有魔咒一般,当朱祁铭每次触碰这道疑团时,思维就会条件反射似地发生偏移,许是被掳那日,太皇太后的训斥令他记忆深刻的缘故吧。

徐恭屡次抬眼望朱祁铭,几番欲言又止,最后轻叹一声,终于开了腔:“在镇边城守军回城之前,羽林卫已启程回京,他们是最先离开涿鹿山的。”

朱祁铭闻言愣了许久,缓缓坐到榻上,神情恍惚。听过十叔王的劝诫后,他本已収起了回京的渴望,做好了隐姓埋名度日的心理准备,但他怎么也没想到皇上并无寻他回京的意愿,皇上若想找寻他的下落,又怎么会让亲卫军如此草草了事!

“皇上为何派亲卫军进剿贼人!”朱祁铭的声音有些刺耳。从十叔王的口中,他已得知京城戒严,既如此,皇上不惜派出亲卫军,就必然获悉了准确的讯息,绝无放弃搭救自己的道理,故而亲卫军此举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徐恭出任锦衣卫主官多年,对朝政的敏感性不容怀疑,他当然意识到了亲卫军此举的微妙之处,只是他离京两载有余,又如何能得知京中变故?所以,面对小王子的高声询问,他只能摇头以对。

突然,云娘款款入内,脸上依然戴着精美的面纱,露出的双目直直盯着朱祁铭,一瞬不瞬。

梁岗的嗅觉看似特别灵敏,想必是追着云娘的气味就来到了门外,刚探了个头,瞥见徐恭异常严肃的表情和朱祁铭茫然的神色,便意识到自己差点就做了不速之客,当即掉头离去。

见云娘久不启齿,徐恭犹豫片刻,转身辞去。

朱祁铭站起身来,想云娘肯定是从京城打探消息后刚刚归来,对亲卫军举动失常的原因或许已知大概,对,就是大概,紫禁城里的那一位不会让她知道得太多。

此刻,云娘的眼色透着复杂的意味,半是迟疑,半是决然。

“那是因为驸马都尉井源大人力谏皇上出兵!”


第八十一章 清饮


井源是嘉兴大长公主的丈夫,当今天子与朱祁铭共同的姑父,他的力谏自然能传递别人无法传递的深意。

井源的身份——驸马都尉中的“驸马”二字很好理解,无需多言,“都尉”二字其实表明了其军职身份,因此,驸马都尉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遇有战事是要上战场的。那么,驸马都尉的地位究竟如何?古代帝王分封勋戚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爵,明太祖当年取消了子、男二号,仅保留公、侯、伯三爵,驸马都尉日常就与公侯伯混排在一起,排在“侯”之后、“伯”之前,官方排序是:公、侯、驸马都尉、伯。由此可见,驸马都尉的地位不算低,但也高不到哪里去。井源能够在天子面前力谏,自然是源于他的另一重身份,他是天子的随驾扈。从,也就是说天子出宫游幸时,他得陪护在天子身边,算是御前近臣。

事情闹到需要井源出面力谏的地步,京中的“大事”想必非同一般,而天子下旨出兵究竟是因为忌惮贼势,还是因为在意他的堂弟,这就只能当作疑问留存了。

“殿下一时半会也回不了京城,留在镇边城一事须从长计议。涿鹿山那边还会有可疑人的行迹,镇边城这边嘛,看热闹与窥伺的人都走了,走得干干净净,倒成了一方净土,殿下大可放心。”

云娘似乎不愿多提京城的消息,不过,她话里话外何尝不是透露了许多信息?总的意思是朱祁铭不宜回京,留在此地最为安全。

云娘不愿多说,朱祁铭也不想多问,人家已言尽于此了,卫王也提前漏过口风,大不了干脆忘掉京城得了!与其徒劳无益地自寻烦恼,不如活在当下,且活且珍惜。于是,他定定神,把一切杂念都清空,然后送给云娘一个淡然的笑容。

“也不是不能出去走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