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闺记-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凤香公主几乎可以肯定,程静姝和陆阳春肯定是因为某件事闹翻了,现在陆想凭借这些言论,让她来出手做这个恶人去对付程静姝。
还有那王琳芝,给她说这些,不外是想看她的笑话,和借她的手除程静姝罢了。
也不知程静姝哪里得罪过王琳芝,她对待程静姝就像对讨厌的苍蝇一样。
可这仇,她不报着实咽不下这口气。
忍了差不多快大半个时辰的样子,凤香公主终是命令身边的嬷嬷道,“将程侧妃请过来,本宫有些事想和她商量。”
哪想那嬷嬷去了七皇子的府上,却发现程静姝根本不在。
“程侧妃奉了七殿下之命令,去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了。”柳正妃强笑道。
她心里很怀疑,程静姝肯定是又得罪了凤香和琅琊郡主,所以躲到七皇子身边避风头去了。
那嬷嬷回去回话,将凤香又气得肚子鼓鼓的。
她甚至怀疑是有人透露了消息给程静姝,要不她怎么可能将她的心思揣摸得这么透!
至于这透露消息的人选,也就是陆阳春、王琳芝和她身边的下人了。
一时之间,她觉得任何人都有可能是那个透露消息的人了。
凤香公主忍不住给七皇子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秘密的处死程静姝。
可她的信刚写好,便又被她自己给撕了。
七皇子现在被程静姝给挑拨得已经不怎么听她这个姐姐的话了,而她这个做姐姐的需要仗仰七皇子的时候还多,若真想处置程静姝,万不能引起七皇子的注意。
唯有耐心的等待七皇子回来再说了。
唯有小薛氏,十分不解地问王琳芝道:“你若真的这么讨厌程氏,为什么不让公主府的暗卫动手?”
王琳芝苦笑起来,“她现在是七皇子的侧妃,再怎么也是上了皇家玉牒的人,若我真动用公主府的暗卫,后面被陛下查出来的话,后果可就严重了。”
小薛氏叹气,“你当我没说,我这性子,就是太急了。”
任何事情,但心做了就会留下痕迹。
公主府若敢对皇子侧妃下手,那么皇上肯定不会容忍的,公主府现在本来就摇摇欲坠,已经不能再让皇上抓到什么罪名了。
这事还是经由凤香公主的手比较好。
她还是安安安心心的在家里待嫁吧。
她和顾钺的新房早在秋里就粉刷翻新了一回,如今嫁妆什么的也早就做好了,清阳公主却仍是不放心,让银楼铸了许多金豆子,银豆子,让她到时候去打赏人,如今珊瑚正在和拿着荷包那装那些。
其实,根本不用这么着急,成亲的前几天装也就是了。
可她又不想扫清阳公主的兴,便也装了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来。
“禀告郡主,钦天监那边已经算好了日子,说明天就是咱们大周的公主下嫁到吐蕃的日子。”负责打听消息的丫头说道。
赵柔此时已经被封了柔嘉公主,可毕竟和正常出嫁不一样,和亲的公主,很多终其一生也不会再回来,怎么赵柔反倒一副急急地赶在年关离开的模样呢?
这让人不得不防。
“去查一查。”王琳芝吩咐道。


正文 307 暴露
赵柔本是宗室之女,又是宁王的嫡女。如今她要去和亲了,昌盛帝那边很慷慨地封了她为柔嘉公主。
吐蕃王子之前本是决定留在大周过年的,可柔嘉公主不知道怎么说通了他,竟然让他在快过年的时候又临时改变了主意。
“柔嘉公主经常往四方馆里跑。”
吐蕃王子如今正居住在四方馆之中。
大周地大物博,又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每年都会有大批的异邦使臣前来朝贺,所有来人一律由鸿胪寺接待,差不多要花费掉所有的茶税,还要再添两成。
好客为其一,另一个原因,就是让这些异邦人知道大周国富民强,绝不是他们那些未开化的野蛮人所能侵犯的。
无论是鸿胪寺,还是下面的四方馆和礼宾馆,都非常的富丽堂辉,让这些异邦人心生敬畏,不自觉地臣服于我大周的天可汗。
所以异邦常常想进献公主给大周,而大周的公主却不愿意去异帮和亲。
可赵氏王朝有祖训,赵氏皇室的血脉不得和胡人混淆,所以皇帝宁愿嫁女儿去异邦,也不愿意让异邦的公主来在周和亲。
赵柔如今却巴不得早走的样子,着实是让人觉得意外极了
这问题别说是王林芝想不通,就是她的母亲宁王妃也想不通。
可毛卫周这时候已经不声不想地回到了京城,万一他闹起来,让吐藩王子知道,赵柔之前成过亲,那么赵柔和脱藩王子的亲事肯定要黄。
虽然吐藩和大周的观念不同,对贞操没有大周那么看重,但吐藩王子之前诚心想求娶的毕竟不是赵柔,宁王妃不敢冒这个险。
就是昌盛帝也不想再多生枝节,很快就准了。
吐蕃离京的日子定在了腊月十六。
然而王琳芝派去查看消息的人却一无所得,虽然进了宁王府的大门,但行走都有赵柔身边的婆子跟着,一句话都不肯多说。
多问那么一两句,对方还嗤笑了起来,“柔嘉公主还是郡主的时候,就活生生的被人从中作梗,拆散了亲事,败坏了名声,褫去了封号。现在,公主早交代了,无论问什么,咱们这些下人一律不知。”
来宁王府的,本来是王琳芝的奶娘余氏,见对方这样也就没再往下问。
和亲是大事,赵柔又是个混不吝,万一记恨着以前王琳芝在昌盛帝面前揭发她的事,用下作手段害人,然后赖在自家头上,她这个做奶娘的担不起,唯回去将情况汇报给了主子。
王琳芝得知宁王府内防范的这么严,心中的怀疑越盛,可她又不想见到赵柔,毕竟两人以前割袍断义过,她肯让奶娘过去送赵柔一份东西,还被赵荣特意让身边的嬷嬷挖苦了一通,也算全了亲戚间的情分了。
王林只将小六儿的娘喊了过来,交代她道:“你过去盯着宁王府那边,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
此时已经腊月十一,还有几天的时间,赵柔就会离开大周,如果真想做什么,肯定会在最近有所行动。
小六儿的娘答应着去了。
由于宁王和宁王妃都是很仁厚,在宗室中的名声很好,所以京城里大部分勋贵之家都派了人来宁王府给赵柔添妆。
小六的娘守了两三天也没发现什么异常,唯有二皇子妃在宁王府呆的时间要比其他人长一些,大约是整整一上午,而且还被宁王妃留了饭。
她想了想,还是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琳芝。
二皇子妃是章相的嫡长女,章家,二皇子妃一向又自视甚高,和赵柔素无来往,会在宁王府呆那么久,倒是真的挺让人意外。
而且二皇子前段时间还挺不安份的,让太子狠狠地栽了个跟头。
王琳芝还没有想明白是怎么回事,京中又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皇上将郑王和宁王全给了双亲王的俸禄,而清阳公主却遭到了皇上的训斥。
事情的起因,是一封弹劾的折子,说清阳公主钓名沽誉,宁愿家里不留一丁点银子,却将所有财产,包括皇上赏给清阳公主府的财产,全部捐给了善堂,这种作派是故意求好听的名声,不顾皇室的脸面。
刚好是王琳芝陪着清阳公主一起进宫的,当时就认错了,“皇上舅舅训得非常对,若不是那两万两银子撑着,阿娘办的那个善堂早就经营不下去了,还是请皇上派个能干的人管理这些人吧。臣女那府上,如今除了赏赐,已经没有其他的财产了。”
那御史犹是抓住不放,“若不是清阳公主拿钱买名声,滋长了这些人的惰性,只怕他们早已经找到别的营生了。”
王琳芝淡淡地看他一眼,“那里面全是老弱病残,有些甚至缺胳膊少腿行动不便,有手有脚年轻的,早让他们自食其力了,他们叫什么名字,现在在哪做事,全部登记在册。”
她似乎准备好一般,直接将帐册呈给了昌盛帝。
当昌盛帝看到每年居然要花上好几万两银子的时候,更吃惊了,“普通的庶民,一月之花销也就二两银子,你们怎么花了这么多?”
王琳芝:“这善堂是从我十二岁的时候开始办的,到如今已经整整六年,这六年中间,头一年京城发生了雪崩,第二年黄河发生了水涝,流民四处逃荒,有不少人来了京城。第三年,河东发生了蝗灾……御史大人这么闲,紧抓着我们府上不放,何不问问陛下赈灾的银子都去了何处?”
她说完,又很光棍地向昌盛帝道:“阿娘做这些事的时候,臣女便料到她会被有心之人故意曲解为钓名沽誉之辈,可阿娘一心向佛,佛祖曾割肉饲鹰,阿娘不过是被人误解罢了,无论别人说什么,只要自己无愧于心,又何惧别人说?”
公主府是当然是有不少金砖的,用在那些老弱病残身上她也不会不舍得,其实就是御史说什么,她都不放在心上,可昌盛帝的这种态度太让人失望了。
她本就是抱着帐本而来,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她自然也看出昌盛帝对这些帐本将信将疑,但她并不怕,这帐每隔三个月她自己都会亲自去查一次,没有任何问题。
王琳芝巴不得昌盛帝去查。


正文 308 长公主
昌盛帝果然如王琳芝所料,开始派人核查起善堂的情况来,却发现里面多是些垂暮之年的老人,要么是还没有生存能力的孩子,人数多的超乎他的想象。
清阳公主不仅请了个落地的秀才教他们识一些简单字,而且还根本各自的特点,学一技之长,以便以后谋生。
王家买了好几处荒地,让那些壮年的人自行开垦,谁垦出来就是谁的,所以这些人都很积极。
建立了三个庄子。
另外还有一件让他很震怒的事,发生地动那一年,他失踪了之后,户部和太子不约而同地掩饰太平,将那些地动受灾的人,全部隐瞒了下来,他们这么一隐瞒,家里失去壮年劳力的人可就惨了,只能沦为乞丐,若不是善堂供他们吃喝,分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给他们做,这些人只能在冬天活活被饿死冻死。
当然,还有蜀地战乱时逃过来的人!
蜀地的战乱平定之后,昌盛帝也曾拨了两百万两银子,交给毛定忠重新建设蜀地,没想到相当大的一部分人仍是逃到了外地,光清阳公主的善堂就有上万人。很多人甚至当着御史跪下来,称毛家杀人不眨眼,许多妙龄的小娘子因战事后来委身毛卫周,结果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父母亲人早将人卖给毛家换了银子,又惧于毛家的势力,根本不敢开口。
“那他们现在又怎么敢开口了?”若不是毛定忠,蜀地的战乱根本不可能这么快平定。
“有一群身残的人,说是蜀兵的旧部,声称就是毛定忠和反贼勾结,说那反贼实际上是毛定忠的部下,他为了立功,才让这些人佯装造反,然后再由他去平定。”
当然,这个御史并非那种普通的言官,而是御史中丞康岳,此人如今不过而立之年,但特别得昌盛帝的信任,一般重大的事情都交给他去查证。
而现在居然查出这样一个让人心惊肉跳的结果。
昌盛帝现在哪能继续清阳公主有没有钓名沽誉,直接让康岳去蜀地查证这件事。
而康岳则直接提醒昌盛帝,“清阳公主真乃女中豪杰,虽然一心向佛,但心中仍替陛下留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位置。”
言外之意,须得奖赏清阳公主。
昌盛帝心中虽然不乐意,但心中也明白,若不是清阳公主这善堂,大周不知道要多添多少无无辜的亡魂。
索性将清阳公主封了清阳长公主。
不过是多了四百石的俸禄罢了。
王琳芝直接找到了礼部,要求他们重修清阳长公主府。
该是她的,不给她就自己去挣,她可不像她的阿娘,三进的宅子加上两个偏院,就故意装着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说。凤香公主府还是七间七进的宅子呢!
礼部倒没敢推脱,直接应承了,答应她开了年之后动工。
因为现在到处大雪覆盖,到处都结了冰,根本没有办法开工。
现任礼部尚书姓洪名涛,在礼部呆了近二十年了,好容易熬到今天的位置,做任何事都非常讲究原则。
他可不像他的上一任,傻乎乎的,皇上让拿公主成亲的礼单,他便傻乎乎的任由下面的人给了皇子和皇后的去参考。
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最多不过得一句刻板的评价罢了,可总不能就此断言他做事不够认真。
他在礼部呆了这么多年,比谁都明白,别人的规矩都能错,可礼部的规矩若是错了,那就没有了立脚之地,王琳芝现在的要求合情合理,他自然就照办。
肯定不会像工部那位程尚书一样,背地听了别人的暗示,就去无缘无故地找宗亲的麻烦,而且找的还是超级难缠的琅琊郡主,结果三两合回,他那夫人出手,不仅被王琳芝嘲笑了,而且还被皇后给申饬了,而他自己没多久就“殿前失仪”被辙了职。
照昌盛帝的理论,琅琊郡主是他亲封的,别人对她这个郡主不敬,其实就是对他本人不敬。
别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康岳心中却很清楚,昌盛帝是嫌弃程大人夫妇段数太低,给他丢脸了。
如今,他这个礼部尚书见到王琳芝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