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闺记-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根本是不屑吧。
“我等议好之后,再请国公爷过目。”众人相视一眼,这么异口同声的答道。
赵桐本就是当着他们的面,将赵曜托付于顾钺,如今他又不和他们争名夺利,他们自然也就放心了。可赵曜总会长大,对此事肯定会有心结,此时不把顾钺拉扯进来,以后万一被皇上记恨上了怎么办?
顾钺自然也知道他们的目的,可有些话,知道是一回事,说出来可就将众人全得罪了。
他并不怕得罪他们,而是觉得没有必要。
人都有私心的,顾钺也不例外。
若不是因为赵曜未来的皇后刚好是顾钺唯一的女儿,他才不管赵曜愿意去睡谁。
如今为了这么一点小事装病,可就太小家子气了。
不光是顾家有些失望,就是百臣,也颇有微词。
赵桐如今年纪还这么小,便开始觉迷于美色,长大可想而知了。
“皇上和崔家这件事,我也有责任,毕竟是先帝将皇上托付给我,是我没教导好他!”顾钺叹气道。
谁会知道顾曜才十三四岁的年纪,就出了这样的事!
“或者,这件事还有别的隐情,请各位给我一些时间。”
众人都以为顾家会对赵曜做出强硬的回硬,没想到顾钺会这么轻飘飘的一句就完了。
可经他这么一说,众人也反应过来,“崔家毕竟是皇上的母族,代为受过倒也有可能。”
许多人都是看着赵曜长大的,他们从心里不相信他会被崔珍给魅惑了,做出了有失体统的事情。”
顾钺呵呵一笑,“那咱们就拭目以待,希望皇上能自己想通这件事。”
赵曜想没想通这件事,没有任何人知道,不过他却派出了身边的心腹,打听外面的情况,但得到的情况并不乐观,宫里甚至传来风言风雨,说赵曜十分好色,对崔珍用了强,事后又惧于顾钺的权势,不得不低了头,然后又怕大长公主府和顾家找麻烦,更不敢面对天下的百姓和文武百官,所以才躲了起来!”
赵曜毕竟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闻言气得破口大骂,直接从床上跳了起来,朕倒是要看看,谁敢乱嚼舌根,朕诛他全家!”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皇上若有难言之隐,何不说出来,让老臣帮着想想办法?”顾钺大踏步而来,甚是和蔼地对赵曜说道。
赵曜一下子激动起来,“太尉大人竟然相信朕?”
顾钺轻笑起来,“那是自然,先帝将陛下交与老臣,老臣自然要为皇上成年之前所有的行为负责。”
赵曜立时涨红了脸:“那孩子不是我的,我没有碰过珍表妹,我之前那样说,一是想救崔家表妹,我不忍心她被人……可我没想到姑祖母竟然这么生气,她气我失了皇室的脸面,茗妹妹肯定更生气吧。”
顾钺盯着赵曜看了半晌,“还有一条,臣代皇上说吧,崔太后以命相胁,让你救崔家!皇上这是代母受过!”


正文 424 清白
赵曜猛然将身子转到一边。
他哭了,但并不想让顾钺看到。
顾钺尚能懂他,可他的母后呢?
她竟然让他认下崔珍的孩子!
顾钺带了一个嬷嬷过来,那嬷嬷先对着赵曜跪下,磕了头,然后叹气道:“他什么都好了,还有娘娘您什么事?倒不如让皇上名声臭了,外人全不伸手相帮,唯有您才是他的依靠,这般情况下,他才会听您的!就算他被顾钺废了,还有……”
赵曜照着那嬷嬷就是一脚,“你个贱婢,信口胡说些什么!”
那嬷嬷只俯在地上,瑟瑟地发抖。
赵曜照着她狠狠地踢了好多下,然后颓废地将头转向了顾钺,“让她滚的远远的,朕永远不想再看到她!”
这样的事,让他怎么相信?
可笑他当时竟然被她的言辞打动了,可刚才那嬷嬷的话,却像一盆冷水,将他浇了个透心凉。
这事,若真要记载进史册,后世的人将怎么看他?
“表姑丈,你告诉朕,朕是不是母后从旁的嫔妃那里抱养的孩子?”
不然,她怎么会如此对他?
“那孩子,不是朕的!朕根本没动过她一根毫毛!”
可崔太后却告诉他,反正他是皇上,想怎么样都可以,可若是没有了母族,到时候由着顾钺一方独大,他这个皇上肯定会成为傀垒,他如今这般帮了崔家,崔家以后必将为她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赵曜本就对顾钺又敬又怕,所以就有些犹豫。
崔太后便使出了杀手锏,“哀家虽然做了太后,可这一辈子也太委屈了,被丈夫误会倒也罢了,居然连娘家也被人设计了!珍儿一直在为他爹守孝,那种不知廉耻的事怎么会发生在她身上?哀家做了太后,连自己的亲人也护不住,还活着做什么!”
赵曜如今对崔太后已经不像之前那般排斥了,赵曜本就是崔太后的儿子,她想让他听话,手段多的是。
他已经失去了父皇,不想再失去母后了。
“崔家竟然想混淆皇室血脉!”
顾钺的声音不大,但对于赵曜却像当头棒喝。
崔家确实在混淆皇室血脉,他们难道是想颠覆了赵氏一族的江山?
“皇上若是信任老臣,就将这件事交给我吧,您只需静等结果就好。”
顾钺以雷霆手段,直接捉拿了崔家人入狱,很快便审问出来,崔珍在那里守孝,被歹人在水源里下了迷药,被玷污了,崔家人便决定将错就错。
而赵曜,仍是一个为了母族甘愿自污的孝子。
整个事件事,一丝一毫都没有牵扯到崔太后。
赵曜十分满意,看着顾钺的眼神充满了感激。
“还是茗儿做保,说你不是那样的人,才提醒了老臣顺着那边的线索查了下去。”
赵曜一时之间心情十分复杂,他当年之所以答应娶顾茗,还是崔太后给他分析了利弊,列举了娶顾茗的好处,他才愿意当着赵桐说了他愿意的话。
没想到了今日,没有任何人肯相信他情况下,本该恨他入骨的顾茗,却愿意帮他求情,将他从污泥里拉了出来。
相较之下,他那母后的做法就越发让人寒心了。
这件事是以崔家丢了爵位而停止的,然而所谓的停止却并不是结束,自那之后,赵曜虽然表面上对崔太后十分孝顺,但到底是生分了。
“母后若是想念父皇,就在寿安宫里,好好替他诵经文吧。”
赵曜交待完,竟然让孔武有力的嬷嬷将寿安宫给守了起来。
“原来,顾钺的厉害之处,并不在于他会打仗,而是因为他娶了个好女人!”崔太后若有所悟地说道。
心腹嬷嬷一脸茫然,这事和琅琊郡主有什么关系?
崔太后或者是太无聊了,不由和贴身服侍的人解释道:“顾钺一个大老爷们,怎么可能知道崔珍那些不体面的事?只有琅琊郡主那等小人,在会在这些事上下功夫!”
这件事还真被崔太后给猜中了。
这件事,确实是王琳芝发现端倪的。
小姑娘去墓前守孝,听起来这主意似乎不错,但并不见得人人都吃得了这种苦,她觉得依崔珍的能耐,在墓前呆上三五个月,就过年了,正好借机回崔家。
岂料崔姑娘过年也没有回去!
这就耐人寻味了!
她这才密切的关注起这件事来,越往下查,越是吃惊。
没想到崔太后的手段竟然和当年的程静姝不差上下了。
当年,这都只是怀疑!
她手里缺少的是证据。
而崔太后的凭借的,也就是顾家不可能找到证据。
但她没有料到的是,清阳大长公主并没有把崔珍打死,而是很有技巧的,让她只是看起来很严重,然后让人将孩子还给了崔家。
可崔家怎么肯收养这个孩子,他们只会将人给送到乱坟岗去喂野狗。
可这个孩子,他的本身是没有错的,他根本选择不了自己的出身。
王琳芝让人救了他,送到了崔珍身边。
崔珍虽然恨玷污她的人,但她更恨崔家。
十月怀胎,含辛茹苦地将孩子生下来,如今这孩子已经变成了她的全部。
她甚至已经想着要自食其力将孩子抚养成人!
王琳芝不得不泼她冷水,告诉害她的人是崔太后派去的,而且人已经被她捉到了!
但顾钺却不打算现在告诉赵曜,人常说母子没有隔夜仇,万一人家和好,他不是落得里外不是人?
王琳芝更是早将这崔珍送到了自己的庄子上,让人看了起来,然后在崔太后招她进宫的时候,慢条斯里的说了此事。不然崔太后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安份了下来。
“赵氏皇室的男人,都没有什么主见。”王琳芝这般和自己的女儿评价道。
顾茗连连点头,“那阿娘,我是不是可以不嫁?”
王琳芝笑起来,“当然要嫁,有了这件事,赵曜肯定会待你珍而重之,一生不离不弃,不然对不起崔珍白吃咱们的这么多饭了。”
这个世道本就对女人不太公平,若是提出不嫁,只怕这一辈子也就只能陪青灯古佛了,与其那样,还不如做个皇后。
顾茗却怕自己不嫁,连累了家里,硬是装着一脸欢喜的入了宫。
好在赵曜是个长情的,一直对她都不错。
当然,这也有她娘家的原因。
她的父亲如今权势滔天,赵曜对他又敬又怕。


正文 424 长情
425 

“退一步海阔天空,必须是有路可退的情况下,你若觉得忍不了,就不用进宫了。”顾钺这么告诉顾钺道。

若是一个男人,连妻女都保护不了,这一生再怎么成功都会有遗憾。

“阿娘也这么劝过我,可我还是想试一试。阿爹不是常和女儿说,知错能改,莫能善焉?”顾茗说道,“我以前本是十分排斥这门亲事的,甚至恨不得要了他的命,可是自从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突然之间我又有些同情他了。”

看似高高在上,集万千宠爱在一身,没想到却被自己的亲生母亲那般算计,可怜又可悲。

“他若是自己不能立起来,你们以后怎么办?”这才是王琳芝最担心的。

顾茗笑起来,“阿娘太多虑了,这样的人,连别人陷害他都不知道要还手,足可以用老实忠厚来形容,只要听得进去劝,我相信肯定不会出什么大错。”

王琳芝仍旧不同意,“你还太小,根本不知道嫁人意味着什么!”

顾茗嘻嘻地笑,“我懂,就像你和爹一样,互相喜欢对方,然后住在一个宅子里。我一定会让那人也像阿爹对你那般对我。”

这一连顾钺都忍不住苦笑起来。

就算赵曜再无能,那也是皇上,顾茗一旦进宫,若是真有事,就是他也鞭长莫及。

“阿爹忘了,女儿可是学了好几年的功夫,虽然老被阿爹和兄长们取笑,但是打赢赵曜肯定没有问题,不服打服!”

王琳芝哈哈大笑,“这就对了,有事不用忍着。”

若赵曜真敢对她的女儿不好,这皇帝就换个人做。

顾茗到底是在十五岁那一年入了宫。

赵曜却一改往日懦弱的形像,执意后宫不肯再进人了,前朝的政事,偶尔也会问她的意见。

顾茗只说自己不懂。

赵曜:“我倒是听说,顾家学堂的先生经常夸一个顾家的远房姓向的表公子?”

大周本是有女学的,但顾茗自小淘气,偏不去女学,要穿着男子的衣衫,冒充祖母向氏那边的亲戚和哥哥们一起读书,偏又非常聪明,深得先生的喜欢。

“会读书是一回事,但不代表能在朝政上给陛下意见。您不如让他们当堂辩一辩,谁有道理,就听谁的。”

赵曜便照着这方法做。

顾钺这个“尚父”倒是轻松了下来。

赵曜当政,大周的富饶达到了顶峰。

天下太平,百姓乐业。

可觊觎大周的西番又怎么甘心远远地望着大周,他们终是又一次的卷土重来了。

顾钺本是要出征的,但那些文官们却有意不许,还向赵曜进言,“太尉如今已经独揽大权,再立战功,皇上要用什么封赏才好?倒不如用新人,那些西番人,也未必就像太尉形容的那般可怕!”

“可薛家又守着西州,众卿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到底是通过表决了形式,选了当届的武状元,淑和郡主的儿子封良柱,带了二十万大军出发了。

内阁想重新培养一个人来和顾钺抗衡,然后慢慢的取代他。

别人尚未可知,王琳芝倒是十分高兴,顾家一族如今已经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哪里还要和那些初出茅庐的小子争功劳。

况且顾钺当年那么危险的情况下也只带了几万人,如今封良柱带的人已经有顾钺当年的四五倍了。

内阁这是想借着西蕃人练兵呢!

不过,刀剑无眼,也就由得他们去了,唯一的女儿已经入宫了,儿子们就过安定的生活吧。

将西蕃人全族算上,也没有这么多,大周又是守方,必定是出不了意外的。

内阁不想顾家参战立功,但却又担心封良柱万一失败,便将环京诸多重要位置都让了出来,任由顾钺安排人守卫。

但让众人不解的是,顾钺安排了自己的亲信,却没有安排他的长子顾礼,只将他放到了京卫里面。

就是赵曜也十分不解,特意请教了顾钺。

“哪里重要,都抵不过皇上的安危重要,臣父子就留在京城,守护着皇上吧。”

好话人人爱听,赵曜也不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