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生不是做和尚的命-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却没被轻易糊弄过去,王大胖说:“确实有不少中年看破红尘出家的,可那些出家的,哪个不是把以前当红尘往事,哪怕看到亲人,也会直接叫‘施主’,哪像您这样,把家把孩子随时挂在嘴里。”
赵硅和林正在旁边赞同的点点头。
张松没想到平时看着不怎么精明的三个人,今天突然都开窍了,不过想到如今他们都不是和尚,说出来也无妨,再说以后住在一起,总会知道的,就说道:“告诉你们也无妨。”
然后就看到三人三双亮晶晶的眼睛,张松心里暗骂,这三个家伙就是闲着没事想听故事罢了,不过还是松了一口气,说道:“我以前是娶过媳妇的,我那媳妇是我自己求来的,成亲后两人和和美美,小日子过的也不错,可谁想到,后来她有了身子,却在生产的时候遇到了难产,拼了一天的命,给我留了个孩子,就撇下我们爷俩去了。”
张松说完,叹了一口气。
三人不知道其中还有这隐情,顿时有些无措,林正只好硬着头皮安慰道:“所以你就因此而出家了,实在对不住,张叔,引起你的伤心事了。”
谁知张松却反驳道:“我怎么可能因此而出家呢,慧儿才刚出生,我抱着她,她那么小,我要出家了,谁给她吃给她喝给她喂奶。我答应过她,会好好把我们的女儿养大,看着慧儿出嫁的!”
呃?众人没想到是这个答案,王大胖忍不住问道:“那你现在怎么成和尚了?”
张松说道:“我闺女十岁的时候,我们村来了个寡妇,她会苏绣,手艺特别好,我想让我家闺女跟她学,可人家不白教,要五两银子。
我那时一个带着孩子种地的,哪有这么多钱,可我又不甘心,慧儿她从小没娘,等说亲的时候,肯定会被别人说四角不全,没娘教导,是个短处,可她要会苏绣,有个本事傍身,能自己赚钱,哪怕到了婆家,人家也得高看一眼。
所以我就想着怎么弄那五两银子,当时我和一个野寺的大和尚比较熟,他那个寺非常小,只有他自己和一个徒弟,他平时带着徒弟出去骗些香火钱,不过他那徒弟比较笨,不大会说话。他就想拉我入伙,我本来不想同意,可他说这个来钱快,又不犯法,我当时实在缺钱,就去给他帮忙了,后来,大和尚圆寂后,我就成了那寺的住持。”
“所以说,你是个假和尚!”王大胖说道。
“那又怎样!”张松说道。
确实不怎么样,现在大家都不是和尚了,真的假的无所谓,三个人心道。
林正却有些羡慕的说:“你闺女有你这个爹,真好!”
赵硅和王大胖听了也不由露出一丝羡慕,平民百姓,有几个父亲能为女儿做到这样,要是儿子还差不多,可是想到他们这几个从小被丢在寺里的,唉,儿子也不行!
“那你闺女的,你来这里了,她一个人在家行吗?”林正不由关心道。
说起女儿,张松顿时得意道:“我闺女就是聪明,跟着学了两年,就学了个七八成,后来孙家绣庄的孙夫人招绣女,我闺女就选上了,如今在孙家绣妆,人家管吃管住,月钱都升到一两了。我每个月去见一次。”
赵硅王大胖林正听了,顿时羡慕的了不得,一两月银,他们哪怕找到活,一个月的工钱都没这一半,不过三人也知道,这是绣工极好的绣女才有这个价,旁人压根想都别想。
三人忙对张松恭喜,张松心里也开心,说:“我闺女今年已经十五了,说亲的媒婆都快踏破门槛了,都知道娶了我闺女就等于娶了个金疙瘩,我看如今谁敢说她没娘。”
赵硅年纪大,看的事也多,对张松举了举粥,说“张老哥正好趁机好好挑挑,挑个佳婿,大侄女有这份吃饭的本事,以后到了婆家,也没人舍得让她下地干活,一辈子都是在屋里不用出去风吹日晒的。”
“就是这个理!”张松端着粥和赵硅的粥碰了一个,笑着说。
………
第二日,张松接着去摆摊算命,赵硅去了田庄,王大胖和林正接着去城里找下家。
结果等傍晚的时候,王大胖带来一个好消息,他终于在泗水城的一个大酒楼当了一个帮厨,中午包吃,虽然每月只有一百文,可王大胖对此也很满意了,而林正,依旧在还在找。
第三日,第四日,第五日傍晚,林正终于一脸喜色的回来,看到三人,开口就高兴的说:“我找到活了!”
张松正在茅屋前拿着一本破周易在那念念叨叨的,准备明天忽悠的新词,听到林正的吆喝,抬起头来说:“找到活了,恭喜,哪家?”
林正三步并两步的走到张松身边,说:“你猜!”
张松撇撇嘴,说:“泗水城那么多铺子和商号,我上哪猜去。”
“错了,错了,”林正在那笑道:“就知道你这算命的是忽悠人的,我找的可不是铺子和商号,我找的是衙门里的!”
“衙门!”张松一惊,手里的破书都掉了,忙问道:“怎么回事?”
林正笑嘻嘻的说:“我不是一直找不到活嘛,就在城里一个铺子一个铺子的问,可那些铺子不是不要人,就是只要学徒,只包吃不给工钱,我就一直问,结果不小心问道了县衙。”
“你不小心问到了县衙!”张松吃惊的说。
林正弱弱的说:“我又不知道那是县衙的后门。”他们上次去落户走的前角门。
“然后呢?”张松急忙问道。
“结果那门口的衙役会错了意,以为我是要是账房先生的亲戚,要找账房先生,就带我进入了,”林正说道:“然后我就见到县衙的账房先生了,本来账房先生刚看到我挺生气的,可知道我是想找个账房的活时,就问了我几句,又让我打了打算盘,还给了我一张纸,让我算了算,然后就把我留下了,让我帮他算一个账册,等傍晚的时候,我把算好的账册给他,他就说让我明天接着去,月钱只有五十文,不过中午有点心。”
林正靠近张松,悄悄的说:“下午的时候,我听着账房先生在那抱怨另一个账房吃空饷。”
吃空饷,就是只拿月俸占着位置,却不干活,甚至连点卯都不去,张松瞬间明白了,这是人家私底下想找个替干活的。
“干,别管月钱多少,你都要去,哪怕一文不给,你也要去!”张松抓着林正,说道。
林正看着突然激动的张松,说:“我没说不干啊,你别激动,我肯定去干,我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呢!”
张松喘了口气,说:“你还小,还不知道这里面的事,你只要能在衙门干活,哪怕咱不赚钱,倒贴钱,我们三个也供你。”
“你是说为了这个名头吧!”林正笑着说。
张松点点头,说:“看来你小子心里也明白,咱如今在这,是外来户,势单力薄,别人谁都能欺负咱,所以哪怕他们分地给咱们分土渣地,咱们也只能忍了,因为不忍也没办法,可你要进了衙门就不同,哪怕你在衙门扫地,有衙门那块大皮扯着,村里的那些人,就不敢动咱们分毫,以后还得敬着咱们。”
张松正说着,赵硅扛着锄头回来了,听到林正居然进了衙门,顿时也是一阵激动,不过赵硅不像张松那么会说话,只是用手大力的拍拍了林正的肩膀,说:“好小子,有出息。”
林正差点被一巴掌拍到地上,好容易站稳身子,不过还是开心的说:“也是我运气好,正好那账房先生活多又缺使唤的人,这才让我赚了便宜。”
张松听了,笑道:“可不是运气,哪个衙门吃空饷的都不少,没后台的,谁不是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活,只是一般都想不到招人而已,就算想到,也不好开这个口,而你却误打误撞撞上了人家正好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被人家拉了做壮丁,这运气也没谁了。”
林正听了,不由开心的笑了笑。
“对了,今天这么大的喜事,怎么能不庆祝一下呢,”张松看了看,发现王大胖还没回来,就说道:“我去城里买些菜,今晚上大胖从酒楼回来让他做,咱几个今晚庆祝一下。”
“会不会太破费了,”林正听了,有些犹豫。
“怎么能说浪费呢!”张松直接大手一挥说道,又想到什么,突然嘿嘿笑了两声,说:“咱现在不是和尚了,我去买点肉和酒,咱今晚上开开荤怎么样。”
说完,也不等赵松和林正反应,张松摸了摸自己身上的钱袋,就直接朝泗水城走去。
林正看着张松离去的身影,突然泪流满面:
十六年,他终于又能吃到肉了!


第八章(二更)

王大胖从酒楼干活回来,看到瓦盆里的肉,直接跳脚,说:“谁弄这东西回来!”
张松从茅屋悠悠的走出来,说:“你又不是和尚,难道还要守那吃饱了撑的戒律。”
王大胖顿时一愣,虽然他不是和尚了,可一直以来的习惯,也让他从没想过吃肉,就算在酒楼给人家帮厨时,人家看他是和尚,也是让他做素菜。
张松走过来,拍了拍王大胖,说:“大胖,你得入乡随俗,你现在都不是和尚了,再守着那些,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嘛,再说,你跟我和老赵还不一样,我们两个年纪大了,不考虑成亲娶媳妇了,你还年轻,难道你还一直当和尚,以后连媳妇都不要了?”
王大胖被张松一番话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想到如今自己确实不是和尚了,以后要是有钱,怎么也得找个媳妇好过日子吧,如此一想,顿时觉得吃肉也没什么了。
王大胖又看了看瓦盆里的肉,张松特地买了人家收拾好的那种,顿时也觉得不是很难接受,就闷声端起瓦盆,去灶台做饭了。
张松看了,转身回茅草屋,经过门槛的时候,就看到屋里的林正对他伸了伸大拇指,张松得意的一笑,走到自己的床边,接着躺下看他的周易去了。
晚上,林正终于吃到了这十六年来的第一顿肉!
一时间,居然感动想要落泪,以后,他终于不用天天和兔子一样吃素了!
第二日,吃过肉的林正,一大早就精神抖擞的去衙门干活了。
………
“小林,这个账册拿去,把上面的钱算一下,算完拿给我。”
“是,”林正起身,麻溜的走过去,从王儒手里接过账册,又回到自己位子上坐下,开始打着算盘算账。
王儒把账册给林正后,就打了个哈欠,嘀咕了一句“春困秋乏夏打盹”,然后转头对林正说:“我先睡一会,你算完了先放着,等我醒来再给我,别吵着我睡觉。”
“知道了,先生。”林正忙说道。
看到林正这么有眼色,又想到自从林正这小子来了,自己轻松了不少,王儒不由对自己那日的决定有些自得,就迈着八字步,悠悠的走到隔间去午睡了。
林正看着王儒进入了隔间,打算盘的手也慢了下来,好减小声音,省得不小心吵醒他。
来了衙门干了大半个月,林正也逐渐摸清县衙账房的情况了,县衙本来应该有三个账房,一个是师爷,两个是账房先生。
不过人家师爷平时主要是跟着县太爷处理事物的,对于账房这块,人家只是管批条子,也就是只有衙门里的人需要用钱,或者是每个月发月钱,才拿着算好的条子找师爷,人家签个字,就可以拿着去支钱,所以县衙实际算账的先生,只有两个,一个是这位王先生王儒,另一个是待在家的李先生。
对于李先生,林正来衙门已经这么长时间了,却还从来没见过,不过倒是天天听王儒念叨,无非是仗着年纪大,倚老卖老,不过看王儒只敢背后嘀咕,却不敢派人把李先生叫来,就知道,这位李先生应该是老资格,王儒铁定惹不起。
至于王儒,就是把林正留下来的这位,林正跟了几日,发现这人虽然脾气有些大,可人还不错,对他也大方,只要顺着他,还是很好说话的。
所以他每天多做少说从不顶嘴,没几日,王儒就对他的印象大好。
林正前世本就理科出身,又是教物理的,做题计算自是强项,一开始虽然对账册记法有些不习惯,可这几日也早熟了,没用一个时辰,就把一个账册算完了,看着王先生还没醒,林正又重新检查了一遍,虽然王先生让他算的都是那些不重要或者不用保密的账册,可林正还是算的极认真,毕竟这活来的不容易,他还是很珍惜的。
林正检查完,又坐在位子上喝了会茶,吃了些点心,一直到太阳快下山了,王儒才一边整着衣衫,一边里面走出来,看到林正,问道:“算完了。”
“算完了,”林正忙把账册递给王儒,说道。
王儒随手翻了翻,看算的数和预估的差不多,想着反正这个也不重要,也懒得再查一遍,就直接放到柜子里,然后看了看天色,对林正说:“时候不早了,今儿就到这吧!”
说完,就背着手回去了。
感叹自己跟了一个不喜欢加班的好上峰,林正也忙收拾了一下东西,跟着一起出了衙门。
林正回到家的时候,就看到张松正在茅屋里,也没奇怪,张松是自己摆摊,人多了就多呆一会,人少了就收摊,所以每次回来都挺早的,不像赵硅和大胖,受人管束,每天回来的都很晚。
林正进了茅屋,放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