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都市法眼-第7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专窃大墓的盗墓贼往往是一小团伙。人多,就有分赃不匀的问题,谁不想独吞那些宝物?对那个姚四儿,施保无时不刻不在提防。
    历史上盗墓贼相残的事件就多次发生。
    刘宇浩突然想起,在天星观一号楚墓中,距离盗洞深约14米处,发现人头骨一个和零散肢骨。以齐老爷子为首的考古学者分析当为,那些骸骨为盗墓者所留,很可能此人在取出宝物后被同行所害。
    至于他是未出地宫就封锁了洞口,还是将要爬出洞口时被上面的同伙一脚踹回洞内,或者被一棒子敲昏于地下,或者是在洞外打死以后抛尸洞中,不得而知。
    其实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大学的课本上就有这样的记载,在发掘的乾陵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墓时,考古人员在墓道第七天井接近墓室头道门的东边,发现有一个盗洞,盗洞下靠墙立着一个死人骨架,周围地面散落着零碎的金、银和玉石、玛瑙等饰品。
    经勘查,发现有打破石门,从右上角钻进石墓室,移动棺椁,入墓室行窃的现场遗痕,后部墓室的白墙上还留下了一只很显眼的黑手印。
    据推断,盗墓者至少在两人以上,很可能是一同进墓室盗取财物后,先出墓道者产生了独吞之念,对未出者下了毒手,以至于他千余年来立于阴暗的地宫成为盗墓贼可耻下场的上好标本。
    刘宇浩笑了笑,突然正色道:“施老哥,如果我猜的没错,其实你们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墓葬中吧?”
    “你,你是怎么知道的?是姚四儿告诉你的吗?”施保神色大惊,当场愣住。

第1204章 宋墓明器之谜【一】
    要想了解盗墓这个话题,须从了解葬制开始。古代的“葬”字,就是把尸体埋在草地中。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懂得刨土坑掩埋尸体,并有石器工具、陶罐等陪葬品。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墓葬制度愈发完善,陪葬品也越来越丰富。
    商朝时期,中国奴隶制度发达,王侯驱使奴隶挖掘大型土坑,以厚木棺椁盛殓尸体下葬,棺椁内、墓室中,乃至墓道中都有丰硕的陪葬品。
    随葬品包括有青铜礼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玉、石、骨、角、象牙、白陶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其中商朝王侯墓区四号墓出土的鹿方鼎和牛方鼎,堪称是王室重器;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最重的青铜器,堪称世界级瑰宝。
    厚葬之风愈刮愈烈,王侯大办丧事,自然小奴隶主也根据等级效仿,厚葬成为社会风气,还随着生产力发展,墓葬规格越来越大。春秋晚期墓葬上开始堆土头来显示壮观,《礼记·檀弓》中记载了孔子为父母的坟建造坟丘,并认为此前没有坟丘,“不封不树”、“墓而不坟、与地齐平”不够壮观。
    考古发现表明自战国中期起,赵、秦、楚、燕、齐、韩等国的君主死后都营建高大的坟丘,并尊称为“陵”,意为其高大如山林,也象征着王权的尊严和地位的崇高。自此,我们现代所见的丘状坟墓式样基本上确定下来。
    这时代的墓葬外观庄严,内容丰富,随葬品以各种青铜器为主,类别包括酒器、乐器、饮食器、兵器、车马器、工具等,还有各种精美的漆器……王侯的地下生活用品配备成套、种类齐全。
    其中鼎和簋最为重要,其随葬的数量、组合是当时贵族身份的标志:天子吃饭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元士之中,职位高的三鼎二簋,等而下之的只有孤鼎一个。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自觉功高于三皇五帝,自封号“始皇帝”,其陵墓也蔚为壮观,为中国最大帝王陵园。坟堆原高约115米,现残存高度仍达76米,随葬品已经发掘的有秦兵马俑、铜车马、珍禽异兽坑等。主墓室大如足球场,保存完好,尚未发掘,其中陪葬品估计极为丰盛,他日若能发掘,必然是人类考古史上的最辉煌一页。
    独立陵园制从春秋时期的雍城秦公墓地开始萌芽,经历战国时期的秦东陵、中山王陵等进一步发展,而至秦始皇陵终得以确立。秦始皇以后,各代帝王均独立起陵园,陪葬品也不断完善中。
    到西汉时期,墓室的形制和结构完全模仿了现实生活中的房屋、宫殿和院落。墓室中出现了壁画、画像砖、石雕,陪葬品有珍宝、冥器、陶俑、陶猪、车马、彩衣、帛画、粮食、瓜果等,身前身后的用品无所不有,真正做到“事死如生”。
    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乱中,一度陵墓不兴,或者陵墓规格比较小。而唐朝统一以后,国力强盛,统治者又开始大兴陵墓。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对外宣扬“薄葬”以“歼盗息心”,其实他的昭陵“因山为陵”,方圆数十公里,十分豪华,陪葬品也自然丰硕,据传举世闻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手书《兰亭序》真迹就在其中。唐代诗人杜甫曾经作诗描述了昭陵玄宫辉煌壮丽的景象。
    五代十国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混乱时期,社会动荡,国立衰微,陵园规格都很小。北宋的陵寝在皇帝死后才开始建造,而且全部工程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
    由于这个原因,北宋的陵园规模不如唐代。南宋九个皇帝中的六个都葬在绍兴。由于南宋是偏安,面子上还有光复国土的需要,皇帝下葬只是“暂时埋葬”,以后还要迁回故都,所以陵园规格都极小,既没有高大的坟头,也没有神道两侧制做精美的石雕,已经沦落到甚至不如前朝王侯大墓的规格。
    元朝虽然强盛,但是他们是在部落争斗中发展出来,留有部落生活的旧习。他们的帝王都秘密埋葬,防范仇家报复性挖掘。据史料记载,蒙古贵族死后不起坟,埋葬之后“以马揉之使平”,然后在这片墓地上,当着母骆驼的面,把子骆驼杀死,淋血在地上。
    来年如果皇室要祭祀时,就拉着那只可怜的母骆驼引路,但见母骆驼悲呜之处,就算是墓地了。由于墓地上无任何标志,也就从此无法辨认灵柩真正所在地点了。
    据刘宇浩了解,目前的成吉思汗陵仅仅是衣冠冢,具体埋葬点,由于当时沿途目击者、护灵队均被灭口,无可考史料记载。
    明朝清朝时期皇权进一步扩大,皇帝陵园精美,明十三陵、清东西陵,格局就是一个小皇宫,装修华美,是人类文化珍宝。
    特别是明朝工于土木工程,明十三陵中,建成于永乐十一年、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棱恩殿,全殿由60根直径1。17米、高14。30米的金丝楠木巨柱支承,其木材之大,为存世木结构之最。
    明清皇陵均埋藏有大量的珍宝。明定陵出土的文物就有3000多件,清朝财政收入远高于明朝,国库充实,陵墓中陪葬品应该更加丰硕。
    说白了,盗墓贼盗墓最主要的动机就是为了探宝、侵掠陪葬品。
    在文物黑市上价格不菲的今天,利欲熏心者大有人在,现在的盗墓贼,不是夸大的说,知识比文物部门的专家都精通,工具更是先进。
    如果一处墓葬被他们发现,一般通常都会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其速度之快,即使是文物部门也望场兴叹,而使用的工具,有的甚至连考古专家都叫不上名字来。
    刘宇浩很奇怪,为什么施保穷的已是满身腥气却迟迟不对那座墓葬下手。
    除非,除非那座墓葬本身就有什么秘密。
    要不就是施保还隐瞒了什么。
    “施老哥,其实我也不过是好奇罢了,既然你不愿意说那我也不勉强。”刘宇浩笑道。
    施保面露难色,皱了皱眉头,终于说了实话,道:“刘先生,不是我有意想要隐瞒什么,其实那是一座空墓,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了。”
    “你是说,那座已经被盗过了?”
    刘宇浩愣了愣,直到他确认施保不像是在说谎以后才把目光转向施保带来的那些生坑老物件上,迟迟不能挪开。
    “我就知道刘先生肯定不信。”
    施保苦笑,叹息了一声后挤出难看笑容又道:“其实我也不信,可施诚从来都没骗过我,这次他也没有理由会跟我开这么大的玩笑。”
    施保之所以要“重操旧业”无非是想弄点钱给女儿治病,而且施萍同时也是施诚的侄女儿,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施诚的确没有欺骗施保的必要。
    可天下的事哪有一个定规呢?
    万一施诚见钱眼开,故意告诉施保墓葬已经被盗过,而过后自己再次潜入墓葬中寻宝,这种情况也不能不考虑。
    施保显然是从刘宇浩的目光中看出了对方心中的疑惑,摇摇头道:“刘先生,那座墓葬是典型的宋代仿木结构建筑的砖室墓,我只用根据施诚踩点所需的时间就能推断出他所说的真假。”
    刘宇浩讶异道:“这么神?施老哥,这里面有什么门道吗?”
    一般来说,刘宇浩的这种打听别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某些特定“职业”的禁忌,好在他不是卫道士,而施保也从没想过一辈子盗墓,所以好奇一问倒也无妨。
    尽管是这样,施保脸色依然有些古怪,考虑了一会才勉强回答:“刘先生以前是考古专业出身吧,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道理也要问?”
    “呃。。。。。。”
    刘宇浩顿时老脸一红,后面的话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要不是施保提醒刘宇浩还真差点就忘了,宋代墓葬一般多为单室墓﹐後期较大的墓则分前後两室。既然宋代墓葬规模不大,想必踩点也不需要多长时间,施保是以墓葬年代推断其规模,有了这个前提,只要是聪明人,就很容易从施诚所说的话中判断其真伪。
    北宋初年﹐墓室内的仿木结构还很简单。到北宋中期﹐才达到成熟的程度﹐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砖室墓。
    从这以後﹐墓室的平面又从方形或圆形演变为等边多角形﹐仿木结构则从简单的“一斗三升”托替木或“把头绞项造”演变为五铺作重栱﹐从版门直棂窗演变为雕花格子门。
    墓内多用壁画或雕砖作装饰﹐其内容主要是表现墓主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墓主夫妻举行“开芳宴”的场面﹐有时也有孝子故事图等。
    在有些北宋末年的墓中﹐还出现了杂剧雕砖。墓室的後壁﹐则往往有“妇女掩门”雕砖。随葬品寥寥无几﹐这可能是由於各种器具什物已充分地绘刻在壁画和雕砖上的缘故。
    想明白了这些,刘宇浩讪讪一笑,道:“施老哥别介意,我刚才是胡乱猜的。”

第1205章 宋墓明器之谜【二】
    施保淡淡一笑,道:“我兄弟踩点出来说,里面除了一些残缺的陶器和破损的瓷器外,还有一尊石磙大小的汉白玉石器,因为太沉重没带出来,剩下的您大部分都已经亲眼看过了。”
    “咳咳咳。。。。。。”
    闻言,刘宇浩猛地一阵咳嗽,脑门挂满黑线,心说:“什么意思嘛。”
    先前那玉跪人和九窍塞是刘宇浩花了一千万买回来的,现在这几样老古董虽然珍贵无比,可那是施保自己拿来的,再说了,刘宇浩也没说要收下的话吧。
    那啥,施保那一脸愁苦模样实在让人看了堵心。
    “施老哥,你刚才说什么,大部分我都亲眼见过?”
    陡然,刘宇浩拍了拍脑门,想起了施保话中有所保留的部分。
    被刘宇浩一语道破自己话中暗藏的机锋,施保心中五味杂陈,考虑再三终于把藏在身边的最后秘密拿了出来,“刘先生,您还是看看这几枚铜钱吧。”
    “施老哥,你以后还是叫我老弟好了,老是先生、先生的听起来别扭。”
    起初刘宇浩还不以为意,笑呵呵在和施保说话,可当他看清楚了施保手中铜钱后眼睛猛地瞪得圆溜溜的,嘴巴张开再也没有合拢。
    施保早就猜到了刘宇浩会是这副表情般,淡淡道:“老弟,实话告诉你吧,你肯定奇怪我为什么既然已经判定墓葬被盗过,但还要向姚四儿求援,秘密就出在这十几枚铜钱上。”
    那几枚铜钱分别是万历、泰昌、天启、崇祯所制,明朝是古代封建社会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其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货币流通制度亦相应变革。
    纵观包括朱元璋建明前的铸行大中钱时期和有明一代的货币制度演革过程,除明前期曾实施的纯纸币流通外,铜钱一直作为朝廷的法定货币之一,与纸钞、白银构成其时的流通货币结构。
    因此,钱法与钞法、银两制度同属明代货币流通制度的基本组成内容。在刘宇浩所知的明史研究中,明钞与银两一直是诸家潜心研究的课题。
    而且,明朝制钱版式繁多相当混乱,仅就刘宇浩所知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年间铸币就多达有百余种之多,其蔚为壮观,难以枚举。
    施保所谓的秘密,就是他手中刚才拿出的那些铜钱。
    刘宇浩愣了愣,随手拿过几枚仔细端详,只见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