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称雄于海上的甘宁,一战败北。
    吕布这个天下无双,果然名不虚传。
    三人回转座船。
    红龙马精神抖擞,嘶鸣不已。
    赤兔马两腿颤颤,靠在拴马桩上找安全感。
    红龙马不断的扬蹄挑衅,赤兔马闭目养神,不予理会。
    甘宁问:“奉先,你不是早鸭子吗?”
    吕布说:“兴霸,武艺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一通百通了。”
    甘宁想了想,确实如吕布所言,步战和水战,就像倚山傍水,其实是不分家的。
    或许三流武将会偏科,专精步战,或者是水战。
    达到二流的时候,步战和水战皆宜。
    晋升一流,无论是什么地形,都可以适应。
    超级武将以上,陆上胜猛虎,水上赛蛟龙。
    战斗已经不受水陆的影响了。
    甘宁说:“这一战还真是痛快呀!”
    吕布也说:“到了水上,才知道举重若轻的奥妙呀。”
    吕布很感激甘宁,原本难以寸进的戟法,居然有了一丝提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204章 黄县粮案
    刘正三令五申,粮食价格不能动,然而总有利欲熏心之辈,想要尝试一下兴汉军的刀锋。
    青州东莱郡黄县,是刘正记忆最深刻的地方。
    管亥带着青州黄巾军投效了兴汉军之后,管承就开始了,在整个东莱郡范围之内开设管家粮店。
    由于管亥的照应,管家粮店很快就遍布了东莱郡,成了黄县最大的粮商。
    沮授为了迅速的安定青州,一方面引入糜家,另一方面就是扶持青州的本土商家。
    管家粮店就这样进入了沮授的视线。
    当沮授得知了管承是管亥的亲弟弟的时候,平抑东莱郡粮价的任务,就交给了管家粮店来执行。
    沮授万万没有想到,管承可不是管亥。
    管承的贪婪,打了沮授一个措手不及。
    刘正明令青州的最低粮价必须要在每千克一元兴汉币之下。
    然而管家粮店的卖出去的粮食,最低价格都在十元兴汉币之上。
    导致了东莱郡九成以上的百姓吃不起粮食。
    兴汉军的一系列政令,在东莱郡内根本就推广不下去。
    青州情报站东莱分站,直接把情报送到了梅园。
    刘正看着手中的情报,心中也是感慨万分。
    屁股决定脑袋,在高位上呆久了,当初那个为民请命的管家,摇身一变,居然成了盘剥百姓的恶人。
    难道这就是天下豪强的通病吗?
    刘正叫来郭嘉,直接问:“奉孝,对于管承,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呢?”
    郭嘉说:“侯爷,咱们得去青州一趟了。”
    就这样,刘正带着进修结束的管亥,陈到和郭嘉,以及一千乔装打扮的红衣卫。
    悄悄的潜入了黄县,进入了百花楼。
    特战营在廖化和龚都的带领下,秘密的进入黄县,随时准备待命。
    刘正坐镇百花楼,让一千红衣卫分头监控管家粮店。
    刘正问管亥:“看着管家的蜕变,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管亥回答说:“侯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管家当初为了生存,可以亲近百姓。
    如今力了利益,居然盘剥百姓。
    这花了十年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好名声,却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毁于一旦了。
    郭嘉走了进来,对刘正说:“侯爷,黄县情报站的负责人到了。”
    刘正说:“管将军,咱们一起见一见吧!”
    黄县情报站的负责人,是羊耽。
    这羊耽的父亲羊续,在朱隽和刘正等人荡平南阳黄巾军之后,就被表奏为南阳太守。
    羊续在南阳郡中颁布政令,为百姓兴利除害,全郡上下都欢悦佩服。
    当时有权有势的何家以及富豪人家袁家,都崇尚奢侈华丽。
    羊续对此深为憎恶,因而常常背道而驰,身穿破旧的衣服招摇过市。
    太守出行乘用的车马,也很简陋。
    南阳郡太守府属吏之中有一个人,曾向羊续贡献活鱼数条。
    羊续收下后却悬挂在庭院之中。
    后来有消息传出羊续喜欢吃水煮鱼。
    南阳三十余县令,接二连三的向羊续献上活鱼,以作晋身之阶。
    羊续无奈,只得把先前悬挂的那些鱼拿给众一众县令官员们看。
    以此来告诫他们,以后不要再献活鱼了。
    劳民伤财而已,倒不如替百姓做好事,办实事。
    羊续的妻子得知羊续做了高官之后,就带着儿子羊秘,来到郡中官邸找他,想要跟着享清福。
    羊续却把老婆孩子拒之门外。
    羊续的妻子只好带着羊秘回到了青州老家,继续织布种田,维持生计。
    羊续所有资产,只有布制的衣服、破旧的衣,数斛盐和麦而已。
    堂堂南阳郡太守,汉室的两千石高官,居然连老婆孩子都养不起,这也太稀罕了吧?
    其实羊续的俸禄,都用来赈济流民了。
    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南阳郡的人口总量,迅速的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
    后来羊续积劳成疾,才在建安元年辞官回归青州老家。
    以读书写字维持生计。
    羊秘问:“父亲当年抛弃我和母亲,如今时穷,又来找我们做什么呢?”
    羊续对儿子羊秘说:“我自己可供使用的东西,只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
    拿什么来养活你和你的母亲呢?
    羊秘大哭,为官清廉如阿父,苛刻妻儿近乎于无情。
    羊续自言不曾后悔,活南阳郡生民百万,立羊氏万代根基,苦了一个女人,几个孩子,这笔买卖划算。
    羊续的家教极其严格,又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了好榜样。
    羊续的为官态度,直接影响了下一代。
    青州纳入兴汉军管辖之后。
    羊秘做了政务官员,羊耽却阴差阳错的上了情报学校。
    结业之后,羊耽从普通的情报员做起,积功升任了青州情报站的高级情报员。
    为了调查黄县粮案,羊耽临危受命,到黄县主持情报工作。
    羊耽说:“属下羊耽,拜见侯爷。”
    刘正说:“羊站长不必多礼,直接把收集到的情报讲出来吧,让大家都听一听,东莱郡的局势,已经糜烂到什么地步了。”
    羊耽点了点头,忙开始了讲述。
    管家粮店,在东莱郡内一共有一百零八家分店。
    主要从事两项业务。
    一是平价收购官粮。
    青州刺史沮授,为了扶持地方产业,以每千克五角兴汉币的价格向管家粮店供粮,并且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二是高价向百姓卖粮。
    其中招远县最贵,每千克二十元兴汉币;栖霞县第二,每千克十八元兴汉币。
    蓬莱县的粮价最低,每千克五元兴汉币。
    黄县本地的粮价,每千克十元兴汉币。
    蓬莱县多为渔民,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不大,沮授又规定了最低销量,这才迫使蓬莱县的管家粮店把粮价下调。
    按照管家粮店的办法,一旦兴汉军当初给予东莱百姓的福利消耗完之后,很多人将会陷入赤贫状态。
    东莱郡的百姓称兴汉军为输血管,却又骂管家粮店为吸血管。
    青州善政,只肥了管家。
    刘正听完之后,问管亥:“管将军,管家祖上也有大贤,怎么也想要家族至上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205章 管承造反
    就在刘正在百花楼中布置任务,打算顺滕摸瓜解决假币问题的时候。
    管承三兄弟却是回到了家中。
    管丁接到密报:
    兴汉侯刘正已经进入了青州东莱郡。
    随行人员不详。
    管卯看完情报,忧心忡忡的对管承说:“二哥,看来是东窗事发了呀!”
    管承点了点头,刘正不管政务,这一点兴汉军上下都心知肚明。
    然而这一次出行,居然保密程度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兴汉军的情报系统果然厉害。
    管承才与世家商会达成合作协议,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居然就有兴汉军高层暗访。
    管承说:“老八,弄一个大工程,向太守府申报招工。”
    管丁问:“二哥,这招工有什么讲究的地方吗?”
    管卯只得站出来解释,招工只是一个幌子,真正的用意是把五千黄巾力士重新聚集起来。
    管承点了点头,五千黄巾力士,就是黄县管家的倚仗。
    管丁忙表示,全力配合。
    百花楼中,刘正的会客厅。
    廖化问:“侯爷,真的要调动大军吗?”
    刘正幽幽的说:“元俭,青州太平了十年,得敲响警钟了。”
    刘正也不想大军进剿,然而为了长治久安,有些血是不可避免的要流的。
    廖化和龚都带着特战营出动,完全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黄县危机。
    然而治标不治本,暗中潜伏的对手就不会在第一时间冒头,引而不发才是最危险的。
    只有大军碾压下,管承才会狗急跳墙,把所有的力量都展示出来。
    廖化忙告辞出去,派人向青州将军张郃传达了兴汉侯刘正的命令。
    郭嘉走了进来,对刘正说:“侯爷,红衣卫的装备已经进城了。”
    刘正笑了,有了红龙马和梨花枪,整个人都精神了。
    刘正说:“奉孝辛苦了,关于假币的案情,进展如何呀?”
    郭嘉回答说:“有眉目了,源头似乎在定陶城中。”
    刘正命令:
    定陶城全城戒严,困住世家商会三天。
    至于没收的假币,运回兴汉人民银行中山城总部,进行仔细的研究,找出差距,同时进行技术革新,增强百姓的识别能力。
    两天后,张郃已经就位,对黄县形成了包围。
    吕蒙也带着第三舰队,在蓬莱一带海面上展开了军事演习。
    刘正在百花楼中,进行了一番布置,一千红衣卫连夜开始了布防,特战营也进入了预定的作战位置。
    刘正说:“奉孝,命令羊耽:撤出黄县。”
    想来管承,不至于明目张胆的加害一个兴汉军的高级情报员吧?
    待到羊耽成功的离开了黄县之后,刘正开始了下步行动。
    陈到说:“侯爷,都准备好了!”
    刘正问:“防火措施准备周全了吗?”
    食物安全防护就位了吗?
    水源是否足以应付,以及用水安全方面的细节都审查过了吗?
    应急预案确定好了吗?
    要是战局不利,撤退路线确定好了吗?
    刘正一连问了好多问题。
    毕竟孤军深入黄县,很多问题都会接踵而来的。
    按照黄县目前的情况,管承肯定把粮价虚高的罪过往兴汉军头上推。
    至少在短时间之内,黄县的民心不属于兴汉军。
    想当初管亥在东莱郡的时候,整个黄县,甚至是东莱郡,乃至于大半个青州,那日子虽然说不是特别的滋润,但是也不至于吃不起粮。
    特别是兴汉币正式流通以来,黄县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苦。
    农村倒是在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然而庄稼才种下去,距离收获的日子还长着呢?
    再说农民穷怕了,收获了粮食,肯拿出来卖的人肯定是在少数。
    在这种靠天吃饭的年代,农民收获的粮食肯定得留存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这样一来,黄县城中的百姓,只能吃管家粮店的高价粮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管承这样一搞,黄县百姓不恨管家,唯独痛恨兴汉军。
    这就是为什么势力扩张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疲软期。
    毕竟新收的地盘,百姓们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再加上新政策的冲击,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没有一段时间的缓冲期来理顺,各种矛盾就会接二连三的爆发。
    更有管承这样的人推波助澜。
    直接的后果就是获利的东莱百姓还没有尝到甜头。
    那些利益受损的黄县百姓,可是清晰的看着腰包在缩水。
    失去利益的黄县百姓才不会管长远利益。
    同样的家资,在管亥当政时期可以吃得很好。
    然而轮到兴汉军当政,黄县百姓过得比乞丐还不如呢?
    管承再挑拨离间一下,兴汉军就里外不是人了。
    刘正原以为和平接收青州,可以迅速的扩张势力,却没有想到,得到却是这样一个结果。
    青州这么大,肯定不只是一个管家,看来粮食安全,不能交给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