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让亲自勘验,无误之后,一副麻席,卷起尸身,命人拉出皇宫,丢乱葬岗。
    陈到从皇宫门口,一直尾随跟踪。
    到了乱葬岗之后,命剑兵团战士,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尸体,换下左丰之后,悄悄的回到了,兴汉侯府。
    左丰醒来之后,改名换姓。
    刘正赐名:刘左,作为兴汉侯府的管家。
    死过一次的人,居然什么都,想通透了。
    孤家寡人一个,贪财又有什么用呢?
    再说刘左有股份,分红也是不少的,侯府还管吃管住。
    每天来回忙碌,也没有时间,数钱数到,手抽筋呀!
    有了钱的刘左,就想起了刘正的话,把钱拿出来,到处架桥铺路。
    马钧还以为,是兴汉侯府的,一大善政。
    于是就请示刘正,给新桥命名。
    刘正大笔一挥左丰桥。
    新生的刘左,感恩戴德,从此归心。
    中平五年,终于在冷冷清清中,来到了人间。
    这一年,兴汉侯府,多了一位管家刘左。
    与此同时,汉帝少了一位,搂钱的黄门侍郎左丰。
    刘左的存在,兴汉侯府上下,都是一个禁忌。
    除了郭嘉和陈到,也就是刘正,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后来在梅园刘府,卢植与左丰照面。
    气得卢植,差点儿将刘正,逐出师门。
    刘正聆听完,卢植的教训之后,并没有争辩,而是带着卢植,出了梅园。
    站在左丰桥上,缓缓的背起了,蔡府古卷上的一篇文章。
    其原文如下: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然则何为使予?”
    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二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三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背完之后,刘正问卢植:“卢师可知,弟子背这篇文章的,用意何在呀?”
    卢植说:“七郎敏锐,难道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刘正点了点头,又指着桥身上的,“左丰桥”三个字。
    想那左丰,侍奉汉帝,多有出使,勒索官民。
    如今刘左,供职幽州。修桥补路,乐此不疲。
    更是深得橘枳之味,也让后人三思哪?
    卢植听了之后,终于明白了,刘正的用意,也说了一句:“浪子回头金不换!”
    刘正见卢植,暂时的,放过了刘左,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关于左丰和刘左的争议,至此结束。
    据说晚年的左丰,常与卢植一起,在梅园的假山上,晒晒太阳,回忆曾经的往事。
    当年的路,实在是,太艰难了。
    中平五年。
    新年大朝会,幽州牧刘虞表奏:
    原泰山郡太守张举,上表请封巨高侯,被太尉张温,拒绝之后。因此心生不满,弃职回乡。
    于雍奴老家,聚众生乱,自号雍奴大帝。
    又有张纯等为爪牙,西掠上谷郡,东占右北平;北踞长城,南侵幽州治所广阳郡蓟城。
    渔阳郡太守李膺,领郡兵讨逆,被叛将张纯斩杀,全郡上下,皆为贼土。
    校尉孟益,受命讨贼,三战不胜,退回蓟城。
    伪帝张举,围城甚急。
    恕臣无能,急盼救援。
    若是迁延时日,恐幽州沦陷之后,不复汉土称谓。
    臣幽州牧刘虞,泣表!
    汉帝命张让,当众宣读刘虞的表奏。
    随后又让朝臣,商议对策。
    刘正下朝之后,郭嘉和陈到,一起前来拜见。
    关于张举造反的细节,幽州送来了详细的情报。
    原来张举辞官之后,蜗居雍奴老家。
    中平四年,九月十六日,明月高悬。
    张举感慨,其志不张,于园中饮酒。
    月华洒庭,笼罩家乡。
    亭西井畔,绽放金光。
    张举命人,沿光晕处开挖。
    深入九尺五寸,得金虎石匣。
    打开匣子一看,只见里面,传国玉玺一枚。
    通体金黄色泽,九龙拱首。
    正面八个鸟篆体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就是九副玺之一的,五行金玺。
    张举得玺,左右惊慌失措。
    更是三跪九叩,三呼“天子”。
    张举自认为,得了天命。
    于是就召集家兵门人,取雍奴作为据点,立旗聚兵,自称雍奴大帝。
    同乡张纯,引众前来相投。
    张举大喜,任命张纯为雍奴大将军,进攻郡治渔阳县。
    渔阳太守李膺,大意轻敌。
    以三千郡兵,不思守城疲敌,反而强行邀战。
    李膺以为,张纯自号,雍奴大将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132章 镇北将军
    大朝会上,谏议大夫王允,代表着,大将军府,向汉帝表奏: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伪帝张举,试图逆天。
    幽州牧刘虞,战阵无能。致使雍奴叛军坐大,百姓倒悬。
    若是不及时镇压,恐怕又是一场,蛾贼之祸。
    兴汉侯刘正,出身幽州范阳郡,熟悉地方,战阵亦强。
    不如代天行事,讨伐伪帝。
    汉帝闻言,心中不快。
    然而大将军府,已经掌握了朝堂,不如顺水推舟,即使将来有事,刘姓江山依旧在,不为他人所掠夺。
    诏书:
    安北将军,兴汉侯刘正。尽忠王事,熟知兵法。
    今国家有事,特授你镇北将军,持节督幽州事。
    晋升侯爵一等,食邑涿县五千户。
    刘正受诏,大殿谢恩!
    百官道贺,士人拍手称快。
    何进大笑三声,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捊起袖子加油干了。
    至此,刘正终于成了万户侯。
    不过是假万户侯。
    不及卢植等人的侯爵尊贵。
    然而刘正才二十五岁,日子还长着呢?
    镇北将军,虽然是杂号将军,但是开府治事,可是本分,而不是特许。
    再说镇北将军,再进一步,那就是征北将军。
    征北将军可是常设将军,一旦设立,非谋反大罪,不可撤销,主帅其人,不可擅改。
    刘正回到,兴汉侯府之后,与郭嘉等人,商议行程。
    他先是命令,徐晃带着家眷,三日后启程,朝着南山城前进。
    十日后,汉帝承诺的东西,送至兴汉侯府。
    张让入兴汉侯府宣诏,汉帝秘密召见。
    在张让的列侯府中,刘正见到了,一身便衣的汉帝。
    汉帝说:“兴汉侯好志气,好年轻,好姓氏!”
    刘正惶恐,伏地请罪说:“臣死罪!”
    汉帝说:“你确实该死!”
    为人臣子,不忠!
    汉帝心如明镜,知道刘正的选择。
    他心中有气,发泄一番便好了。
    汉帝不愿意,让刘正久跪,于是就赐座。
    两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君臣奏对。
    汉帝自嘲,与天下豪强世家,明争暗斗了一辈子,终究还是,难偿所愿。
    刘正坦言: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汉帝笑了,拿笔杆子的,可是天下豪强世家。
    刘正劝慰说,这个世界上,还是有明眼人,存在的。
    俾官野史,会给天下人,一个交代的。
    成王败寇,只在庙堂,不在民间。
    汉帝笑了,人死之后,白骨一堆,千百年后,山河易势。
    纵是荒山野冢,不过天家故事,又有什么,好在意的呢?
    刘正不敢接话,低头不言。
    汉帝继续说,以一人之力,抗拒整个天下的,豪强世家。
    胜亦暴君,败则昏君。
    刘正不愿意,全力以赴,也是人之常情。
    若是换了外姓,朕必定诛杀。
    然而爱卿姓刘,虽然说不是,汉室皇族子弟,但是天下之刘,本是一家。
    就是让你,接过汉字大旗,也照样是,刘姓正统。
    朕是想开了,明白了为什么东汉光武大帝,中兴汉室以来,汉帝一脉对儿子,就不是那么在意了呢?
    一个给别人,当玩具的儿子,要来何用呀?
    留给天下人,耻笑的吗?
    汉帝说了很多,他谈起了,继位之初的,韬光养晦。
    又说起了,反击豪强世家的,激烈手段。
    先是党锢,弄得有声有色。
    黄巾军一朝造反,全都不作数。
    好不容易,捞点卖官钱。
    三路讨伐黄巾军的人马,各分一份之后,又一贫如洗。
    勒紧裤腰带,重开八校尉。
    宰了河东卫家,凉州又乱了。
    刚到手的钱,转眼就飞了。
    西园八校尉,傅燮全军覆没,可怜他,好好的一个忠臣,到头来,陷于敌手,死无全尸。
    孙策鲁莽,曹操不智。
    两校人马,灰飞烟灭。
    搞掉司徒陈耽,白波蛾贼又来了。
    上军校尉部,成了空架子。
    如今可堪一战的,就只有平贼校尉部了。
    天下豪强世家,依旧不肯放过。
    本来打算让你,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
    后来,转念又一想,你也姓刘。
    算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朕的一生,就这样了,没有屈服,就是死路一条。
    朕不争了,认命了。
    然而刘家的人,不能认命。天下姓刘的人,团结起来,依旧可以主宰,天下风云。
    就让你们去闹吧!
    朕累了
    刘正看着,颓废的汉帝,竟无语凝噎。
    过了很久,汉帝才说。
    十常侍跟了朕,作恶多端。
    天下士人,恨他们入骨。
    难道他们,就只能,陪着朕,一起死吗?
    张让等人忙说:“老奴等,愿意追随陛下,于九泉之下!”
    汉帝笑了,国事至此,唯有不全之人,方才显得,忠义无双。
    汉帝说:“你等可不能死,还得替朕看着,天下豪强世家,究竟会将汉室天下,祸害成什么样子的呢?”
    汉帝说完,又看向了刘正。
    左丰死了,他还活着。
    兴汉侯,就没有什么话,想要对朕说吗?
    刘正说:“身为十常侍的,张让等人,必须要死,这是给,天下人的,一个交代。”
    汉帝闻言,忙让张让等人,拜谢刘正的,救命之恩。
    张让等人不解,忙问其中缘由。
    汉帝让张让,自己领会。
    一刻钟之后,张让终于明白了。
    刘正的意思是,作为十常侍的张让,一定要,死给天下人看。
    张让说:“陛下,老奴记下了!”
    汉帝说:“朕走之后,两家太后,必定要拼个,你死我活。重耳申生。也不知道,谁是重耳,谁是申生,或许轮流做吧!呵呵!”
    汉帝让十常侍,尽量的,帮董太后一把,若是事不可为,则避祸幽州。
    张让恸哭。
    汉帝又说,离开皇宫之后,张让之名,不宜再用。
    十常侍幸存之人,一律赐姓刘。
    忠勇世无双,靖克诚骄傲。
    按照这个顺序,各领一个字。
    张让等人,按照亲疏顺序,依次上前,领字谢恩。
    汉帝交代好,后事之后,又对刘正说:“平定张举,朕许你万户侯,常设将军,以后的路,就得你自己走了。张常侍,拟诏用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133章 初见甄宓
    中山国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