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又被趁机作乱的,乌桓人首领,丘力居,带着三万族人,层层阻击。
    蓟城,幽州牧府。
    孟益靠在躺椅上,他的伤已经恶化了,是被人抬着,前来参加军议的。
    刘虞问:“孟校尉,你的伤,不碍事吧?”
    孟益挣扎了一下,没有成功,十分虚弱的说:“大人,蓟城独木难支,必须要向兴汉军,请求援兵。还请大人,迅速的决断。”
    刘虞说:“孟校尉,安心养伤,我的心中,自有定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135章 马超斩将
    蓟城攻防战,再一次开打了。
    西门率先开打,沉默了三年的黄忠,终于让两万神弓军,第一次崭露头角。
    上阵父子兵,黄叙也带着神弓营,参战了。
    蓟城之中,张举大笔一挥,改幽州牧府为雍奴宫。
    置文武百官,设朝堂制度。
    兴汉军四面围城,张举依旧,面不改色。
    雍奴宫中,张举看着,沐猴而冠的文武百官们,心中不由自主的,叹了一口气。
    他很失望,下面那些,如丧考妣的文武大臣,就是他寄予了,无限期望的栋梁之材,是雍奴帝国的重要支柱。
    张纯倒是信心十足。
    然而在张举看来,完全是夜郎自大。
    想当初,张举的泰山郡太守之位,还是兴汉侯刘正,荡平青州黄巾军之后,由青州刺史,龚景大人,表奏而来。
    只可惜龚大人,时运不济,竟然在沙汰洪流中,倒下了。
    太尉张温,弃旧臣而擢新人。
    张举也是出于义愤,才弃职挂印,回家务农。
    没有想到,时隔四年之后,居然轮到张举,来面对兴汉军的兵锋了。
    张举望着,一言不发的,鲜于银和鲜于辅,兄弟俩,缓缓的开口问:“两位鲜于爱卿,事关雍奴帝国的,百年大计。还请不要藏私!”
    鲜于银和鲜于辅,本是幽州牧刘虞的从事,只是逃跑的时候,动作慢了一步,成了张纯的俘虏。
    张举为了建国定制,牛不喝水强按头。
    强封鲜于辅为太傅,鲜于银为太师,与大将军张纯一起,成了百官之首。
    鲜于银觉得,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
    然而文人的傲气,又让他耍起了,小性子。
    鲜于银问:“陛下是想听真话呢,还是想听假话呀?”
    张举说:“国家危难,只有真话,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鲜于银献策,真话只有一个字跑。
    有多远,跑多远,什么狗屁的雍奴大帝。
    在兴汉军面前,那就是一个笑话。
    堂堂正正的幽州牧,刘虞。
    在兴汉军的面前,还不如南山城的一条狗。
    区区泰山郡的太守,还是弃官之人,就算是龙袍加身,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人都死了,什么身份地位,全看身后人的心情。
    张纯说:“匹夫休要无礼,既食雍奴帝国俸禄,怎么能够诽谤,雍奴大帝呢?”
    张举说:“雍奴王,忠言逆耳,让鲜于太师,继续往下说。”
    张举苦笑着,提醒鲜于银。
    这大实话,实在是太刺耳了。
    满朝文武,都不喜欢听的!
    不如捡好听的说一说,让大家都高兴高兴。
    能够笑着死,也算是一桩美事呀!
    鲜于银说:“臣遵旨!”
    雍奴大帝,受命于天,金玺为证,四海共尊。
    如今传檄四方,不日便会,有豪杰来投,共襄大事。
    刘正、公孙瓒之辈,若是识时务者,当为一方俊杰。封侯拜将,自是不在话下。
    若是螳臂当车,一定会死无全尸。
    这一番话,不仅活跃了,雍奴宫中的气氛。
    还给了,死气沉沉的,雍奴帝国,一剂强心针。
    张举说:“大家都散了吧,雍奴王,太傅,太师,留下!共商国是!”
    当夜,张举四人定计,趁夜离开蓟城,向北走。
    只要过了昌平,逃到八达岭,从此天下之大,大可去得。
    张纯说:“陛下,兵是将的胆,臣愿率三千雍奴铁军,护送陛下北幸!”
    鲜于兄弟也是:“两千蓟城军,可以为陛下所用。”
    一个时辰之后,五千雍奴军,出了蓟城北门。
    大军偃旗息鼓,马嘴上笼头,马蹄裹厚布。
    悄无声息,星夜北上。
    赵云见北门有动静,忙带兵追击。
    与断后的鲜于辅,一顿激战。
    一刻钟之后,断后的雍奴叛军团灭,鲜于辅也被赵云,生擒活捉。
    然而张举主力,已经北逃,进入了刘正的,布控范围之内。
    赵云不想,与学生军争功,于是就放弃追击,派人向陈到和黄忠,通报了张举北逃的消息。
    兴汉军,四面围攻蓟城。
    天亮之后,群龙无首的,雍奴叛军。
    兵无战心,将无斗志。
    居然开城请降。
    赵云、陈到和黄忠,三人在雍奴宫前碰了面。
    商议之后,一致决定,封闭宫门,静待刘正处置。
    蓟城之战,几乎是兵不血刃。
    再说吕蒙和马超,带着学生军,在昌平南面的,险要处屯兵。
    张举带着四千人,自投罗网。
    本来有望全歼,雍奴叛军。
    然而马超年轻气盛,早出击了半刻。
    他只拦住了张纯。
    吕蒙见张举要逃,只得提前出击。
    学生军,教条主义,犹为严重。
    临战应变能力,居然差劲到了极点。
    原本就,差强人意的,包围圈,更是漏洞百出。
    吕蒙只挡住了,叛军重臣,鲜于银。
    张举带着,三百雍奴铁骑,成了漏网之鱼。
    吕蒙无奈,只得全力绞杀,包围圈中的,雍奴叛军。
    先说马超,和张纯的战斗。
    张纯出道以来,斩李膺,诛孟益,一时之间,威风无限。
    他见马超,不过是一个少年,就想着,擒贼先擒王。
    打算拿下马超,迫使兴汉军,让开道路。
    马超在陇县,被刘正打败之后,就被送到了,兴汉军校。
    在学校中,又被前来支教的,赵云和黄忠,虐成了狗。
    特别是典韦,那双臭脚丫子,让他三天,吃不下饭。
    如今的马超,就是一头,出了笼的猛虎。
    他正打算,择人而噬,发泄心中的怨气。
    张纯运气不好,正好撞在了,枪口之上。
    马超一顿抢攻,胯下汗血马,也是憋屈多时了,居然卖弄力气,迎合着,主人的心意。
    围着张纯,时不时的,踹上一蹄。
    张纯怒了。
    斗不过人,那是技不如人,他无话可说。
    然而连马都不如,这也叫他,颜面全无。
    匹夫之怒,血溅三尺。
    张纯拼了。
    他打算,硬扛马超一枪,也要把,欺负人的汗血马,捅上几个,大窟窿眼儿。
    马超不干了,伤人可以。
    想伤汗血马,问过马主人了吗?
    马超心中的怨气,也发泄得,差不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136章 五行金玺
    林小妖爬上了房顶。
    刘正怕她有事,忙跟了上去,解下披风,替她披上。
    林小妖抬起头,望着大圆的月亮,仰天长啸。
    片刻之后,四面八方,传来了狼嚎声。
    这此起彼伏的声音,一直持续了,半个时辰。
    林小妖面红耳赤的,瘫倒在了,刘正的怀中。
    突然,远处传来了,与众不同的狼嚎声。
    林小妖弹坐而起,勾住刘正的脖子,随后腰身一扭,一个后空翻,旋转落到了地上。
    刘正迅速的跟上。
    早就严阵以待的廖化,和三十六天罡卫,亦步亦趋的跟着。
    林小妖,每跑出一段距离,都要等到,新的狼嚎声,出现之后,才确定,前进的方向。
    八达岭多山,却又都是一些,容易翻越的,小山岭,和一些可以藏人的,小土沟。
    寻常的三五百人,撒进去之后,连个影子,都看不见的。
    林小妖,走走停停,最后在一个破庙前,停了下来。
    这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土地庙。
    那香炉里,积存着的,被晨露浸润的香灰,似乎在,向世人昭示着这里的香火,依旧存在。附近的人们,依旧在顽强的存活着。
    朝阳洒落,在破庙顶上,折射出了一种,令人情不自禁的,想要顶礼膜拜的光辉。
    破庙的前面,躺着一个乞丐。
    刘正觉得奇怪,乞丐到荒山野岭,这是想要,做什么呢?
    刘正命廖化上前,问个究竟。
    廖化领命之后,上前向乞丐问话。
    片刻之后,向刘正回报说:“侯爷,这位乞丐谈吐不凡,牙齿很白。”
    刘正忙命人,包围了乞丐。
    随后,三十六天罡卫,在破庙四周布防。
    刘正走到了,乞丐的面前,缓缓的说:“伪帝张举,还要继续装下去吗?”
    张举站了起来,不甘心的问:“兴汉侯,汉室无道!朕不过是,顺应天意民心。你连一条活路,都不给朕留下吗?”
    廖化反驳说:“何为天意?何为民心?雍奴反叛,数郡遭戮。四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沐猴而冠,徒增笑柄而已。”
    张举说:“成王败寇,朕无话可说。”
    张举不服气的是他已经化妆成乞丐了,又放弃了,作为九五至尊的尊严。
    如今行踪败露,心中也是,疑惑不解。
    刘正说:“上天要你灭亡,先让你疯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张举正打算认命,突然有近百乞丐,从四面围攻破庙。
    张举笑了,仰天怒吼:“朕虽事败,也有百名义士,追随朕于九泉之下,值了!”
    刘正大喝一声:“廖排长,杀无赦!”
    廖化领命,全力剿杀乞丐兵。
    林小妖问刘正:“哥哥,这个臭家伙,怎么处理呢?”
    刘正说:“小妖,去帮廖排长,速战速决。”
    林小妖走后,刘正告诉张举,交出传国玉玺。
    张举无奈,只得取出,传国玉玺之五行金玺。
    刘正接过之后,仔细的看了,一番之后,才收好了金玺。
    刘正说:“你没有骗我,可以自主选择死法,给你一刻钟。不过你的人头,我要了。”
    为了幽州的未来,刘正只能心狠手辣。
    张举不死,雍奴不灭。
    雍奴不灭,幽州不定。
    张举问:“非死不可吗?”
    刘正点了点头,认真的说:“非死不可!”
    张举走到,破庙的背后,想要找一棵,歪脖子树,让自己挂了。
    然而求生容易,赴死艰难。
    刘正只好让廖化,帮张举一把。
    一个时辰之后,刘正让廖化,把张举的尸体,搬到了破庙前。
    刘正说:“廖排长,收下人头,算你首功!”
    廖化依言,取了张举的人头。
    破庙一阵摇摇晃晃,似有垮塌的征兆。
    廖化回到,刘正身边之后,用布包起了,张举的人头。
    破庙终于,扛不住了。
    在摇摆之力的,拉扯之下,变成了,一片废墟。
    恰巧盖住了,张举的无头尸身。
    廖化说:“侯爷,看来上天,还是怜惜张举其人,不忍叫他,曝尸荒郊野外呀!”
    刘正说:“廖排长,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呀!”
    刘正直言不讳,破庙覆尸,泥土埋人。
    这是上天,在告诉张举:人在做,天在看。
    是非成败转头空。
    从此之后,尘归尘,土归土。
    再也没有,雍奴帝国,再也没有,雍奴大帝。
    破庙孤坟,孤坟破庙,从此绝了香火,泯灭在了人世间。
    深夜,八达岭上,兴汉军大营里。
    刘正独自坐在,寝帐之中。
    他先取出金玺,又拿出传国玉玺,两者互相吸引,飞速的运转。
    五行金玺,越来越小。
    反观传国玉玺,上面的五行金龙,居然完全点亮了。
    当五行金龙,发出一道金光,笼罩刘正的时候。五行金玺,终于完全了使命,烟消云散。
    刘正的心中,却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
    恰巧这个时候,林小妖闯进了帐中。
    刘正心中的烈火,遇上林小妖,这捆干柴。
    后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本来林小妖,可以抽身离开。
    不知道为什么呢?
    她留在了寝帐之中,接受了刘正,带给她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