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她的一条老命,换董家一众人等的安全。
    否则骠骑将军,董重的悲剧,依旧会不断的上演。
    董老太后决定了慨然赴死!
    然而她并没有放弃反击,临出永安宫的时候,十常侍之首的张让,给了她一道,加盖了汉帝六印玺,兼传国玉玺的诏书。
    这道诏书,是先帝留给陈留王刘协的,继位诏书。
    它更是汉帝的,真正遗诏。
    如今事急,董老太后明白要是不早做打算,关于陈留王刘协的,这道诏书,就要保不住了。
    董老太后看着,侍女小冰,那我见犹怜的模样,心中就有了主意。
    董老太后说:“从今天起,赐你姓董!”
    小冰磕头谢恩,从此唤作董冰。
    董冰给董老太后,磕了三个响头,算是认了义奶奶,全了礼节。
    董老太后取出遗诏,交给了董冰,让她火速西进,把密诏交给西凉刺史,二十万西凉铁骑的主人,董卓字仲颖。
    董冰拿了诏书,化妆成了流民。
    一路小心翼翼的,总算是有惊无险的过了弘农郡。
    然而在过函谷关的时候,不小心露出了破绽,引得何苗部将的追杀。
    董冰夺路西逃,何苗部将见追之不及,就下令放箭。
    董冰身中数箭,好在她凭借着一个信念,强撑着没有倒下。
    在她即将死于非命的时候,牛辅带着西凉铁骑出现了。
    董冰获救,她终于可以不用担心了。
    牛辅的夫人,是董卓的女儿,董宜,她既继承了,大家闺秀的良好家风,又沾上了西凉儿女,快意恩仇的习气。
    她嫁给了牛辅之后,相夫教子日少,舞刀弄枪时多。
    董宜见牛辅,带回来一个,浑身是血的姑娘,于是就问他:“老牛,怎么着,是嫌老娘又苦又涩,想要换口味儿了吗?”
    牛辅忙说:“阿宜,救救她吧,这个丫头,也是苦命的人儿呀!”
    董宜虽然心中不快,但是看到董冰,身中数箭的模样,心就软了。
    董宜发现,董冰抱着一个,一尺来长的黄布袋子。
    无论她怎么用力,都无法让少女董冰,松开那一双玉手。
    只好将就着扶董冰趴好,开始了从背后治伤。
    鲜血流入了,董冰的怀中,浸泡着黄布袋子。
    两个时辰之后,董冰醒了过来,先向董宜道谢,再挣扎着起身。
    董宜说:“妹子,你不要命了吗?”
    董冰说:“姐姐,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还有任务,必须要马上就走!”
    董冰三拜董宜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若是不死,容后必报!
    董宜见董冰,坚持要走,于是就提出,陪她一起完成任务,也好有个照应。
    董冰心想,董宜古道热肠,一起出发,若是撑不住,也有一个可以交代后事的人。
    只是当董宜问起,任务详情的时候,董冰沉默了。
    关于先帝遗诏一事,事关重大,她不敢向无关人等,透露只言片语。
    董宜见董冰为难,就不再追问。
    董宜对牛辅说:“老牛,我回一趟潼关,顺道把董冰送过去!”
    牛辅点了点头,派一队西凉铁骑,沿途保护两女。
    进入潼关之后,董冰让董宜,送她到西凉刺史的行营。
    董宜问:“董冰妹子,你到西凉刺史行营,想要见什么人吗?”
    董冰回答说:“我有任务,奉命拜见,西凉刺史董卓大人!”
    当董宜再问的时候,董冰装聋作哑,一言不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145章 何进之死
    有人想要通过贾诩,影响兴汉军的大政方略。
    刘正知道,接收汉室,就意味着,接收那些,烂透了的文武百官们。
    一群猪队友,不重用会闹翻天,重用之后死得快。
    倒不如从头到尾,慢慢的来,也不至于蛇吞象之后,把肚皮给撑破了。
    刘正知道,贾诩的性格,是善于自保,更害怕危险。
    兴汉军的方略,却是与豪强世家,斗争到底。
    这样一来,天下的豪强世家,被推着往外走。
    不愿意背井离乡的,豪强世家,就只能反抗到底了。
    然而刘正的政策,是赶人为主。
    这就给了,天下的豪强世家们,一个长期的反抗机会。
    同时也把兴汉军,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刘正不再想贾诩的事情了,这是他给贾诩的,最后一个机会。
    若是贾诩,还是不能归心,就只能彻彻底底的放弃了。
    在小节方面,刘正可以虚心纳谏。
    然而事关兴汉军的,大政方略,对不起,寸步不能相让。
    刘正的想法很简单,只掌握大略,不深究细节。
    就像现在,兴汉军编练神秘军团,刘正也只是,提出了相关的组建安排,以及需要达到的编练效果。
    至于怎么做,全部由陈到等人,自行摸索。
    刘正的心中,名将的价值,就是把不可能的战局,变成实实在在的胜利。
    郭嘉找到贾诩,问他:“文和,侯爷对天下豪强世家的态度,你还不明白吗?”
    贾诩说:“奉孝,你也是智者,侯爷此举,和当年西周武王,分封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呀!”
    事实证明,自春秋战国以来,礼崩乐坏之后,分封制就已经失败了。
    如今兴汉侯刘正,举兵兴汉,把传承千年的豪强世家,逐出汉土,这是想要做什么呢?
    郭嘉说:“文和,你应该理解侯爷,天下的豪强世家,就应该自主的,到汉室之外的土地上,去开拓进取,建功立业。”
    到了外面,随便他们怎么闹,汉室疆域之内,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不能让天下的豪强世家,随随便便的瞎折腾。
    贾诩终于明白了汉室的土地,是属于汉室普通百姓的。
    至于应命而生的,天下豪强世家,就得到汉室之外的土地上,去抒发各自的豪情壮志。
    先辈们斩荆劈棘,把安全留给了身后的普通百姓。
    作为后继者,怎么可能停下脚步,转而窝里横呢?
    京师洛阳城,何进的大将军府,又是例行会议。
    韩猛说:“大将军,区区一个董重,吐出来的利益太少了,大家都吃不饱呀!”
    何进问:“你们韩家,又看上什么了呀?”
    韩猛说:“颖川张家,已经够肥了!”
    何进又望向了陈群,毕竟掌握颖川话语权的,不包括韩家。
    韩家的目标,应该是中山国无极县的张家。
    何进问:“长文,真的做好了打算,要对十常侍动手了吗?”
    陈群说:“调并州刺史入京,十万并州铁骑,给他执金吾的位置,应对西凉刺史董卓,应该绰绰有余了。”
    何进采纳了陈群的建议,入宫请旨,又到章台殿找张让,加盖了传国玉玺。
    张让是个聪明的人,如今朝堂已经成了,大将军何进的一言堂。
    本来风平浪静,大将军召外军入朝,只有一个目的大将军何进,打算对中官十常侍,举起手中的屠刀了。
    张让不动声色,痛痛快快的用了印。
    回到列侯府中之后,立即召其余九人,前来议事。
    郭胜建议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郭胜捐出心腹十人,曹节捐出心腹二十人,其余十常侍,或七、八人,或十余人。
    作为十常侍之首的张让,出动心腹五十人。
    由曹节统领,秘密训练战阵厮杀。
    十常侍一面暗中准备,武力拿下大将军何进。
    一面向皇宫之外,传递消息,又重金买通,大将军何进的弟弟何苗,随时获悉,大将军府的动静。
    张让等十常侍知道,并州刺史丁原的军队,就要来了。
    这一定是何进的计谋,想要利用外兵,对十常侍等人动手。
    张让等十常侍,心中都清楚如果不先干掉大将军何进,就会被蜂涌而起的朝臣们,抄家灭族的。
    建安元年八月十三日,夜。
    张让等十常侍,商议之后决定:
    先是让曹节,调集刀斧手一百五十人,在嘉德门内,秘密埋伏。
    随后,张让亲自出马,找何太后哭诉,说什么大将军,调集十万并州铁骑,打算强攻皇宫内院,尽诛十常侍,让皇宫内院,再无十常侍可用。
    何太后自忖,张让等十常侍,用起来毕竟顺手,要是全杀了,换上生人,又会有流言蜚语。
    若是临时宫刑新仆,只怕一时半会儿,难以得用。
    于是她就提议说张让等十常侍,亲自到大将军府赔罪。
    只要大家面子上过得去,一场生死危机,自然就化解了。
    张让大哭说,大将军府,已经准备好了杀人的刀。
    再说十常侍,只是皇家的奴才,进入大将军府,传扬出去之后,恐怕会惹天下人非议的。
    张让建言何太后宣诏何进,让他入长秋宫议事。
    何太后想了想,觉得张让之言,才符合皇家的规矩。于是就批准了,点头同意了,这个令她后悔莫及的建议。
    当天下午,何太后便下旨,让何进入长秋宫,有大事相商。。
    何进接了诏书,便立刻准备进宫。
    陈群建议说:“太后下的这诏书,非常的奇怪。哪有孀居的太后,深夜召见外臣的呢?”
    一定是张让等十常侍,在背后搞的鬼。
    大将军可千万不能去,万一是张让等十常侍的阴谋诡计,一旦进入深宫之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大将军的身家性命,可就不保了。
    何进说:“何太后叫我,能有啥坏事呀?”
    就算是流言蜚语,也不至于中伤亲兄妹的吧?
    袁绍说:“大将军,照现在的情况看,咱们的计谋,多半是已经泄露了,大将军若是坚持进宫,只怕会大祸临头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146章 刘忠献玺
    再说张让等十常侍,见挟持何太后不成,忙舍了她。
    慌忙劫拥着,少帝和陈留王,从后宫秘道逃出了皇宫。
    三更时分,逃到北邙山下,猛听得后面一片喊杀声,火光中一队人马杀到。
    张让等十常侍,自知事败,纷纷垂死挣扎。
    张让已经穷途末路了。
    他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兴汉侯刘正,最后一次与汉帝的对话。
    于是他就大吼一声:“先帝啊!老奴无能,保全不了少帝,老奴这就来陪您!”
    张让说完,便投河自杀了。
    曹节听了张让的话,又想起了死于非命的八位同伴,于是就明白了天命难违!
    福至心灵的他,也有样学样,以死脱身。
    于是就大吼大叫:“先帝啊!老也奴来了!”
    曹节也投河自尽了。
    文丑问:“阿文,十常侍最大的坏蛋跳河了,咱们追吗?”
    颜良说:“任县侯的将令,是要我们寻回少帝和陈留王。”
    毕竟救驾才是大功一件,至于张让和曹节,当众投河自尽,这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事情。
    从今以后,天下再无十常侍。
    天下太平,指日可待。
    张让终于浮出了水面,习惯性的摸了摸,背后的青绿色古石匣子。
    曹节跟着浮出了水面,看方向,已经远离洛阳城了。
    张让问:“刘勇,你跟着我干什么呢?”
    曹节这才想起,作为十常侍的曹节,已经死了。
    现在的自己,是先帝赐名的刘勇。
    于是他就说:“刘忠,先帝赐下的十个字,如今就只剩下两个了。”
    刘忠也感慨说:“是啊!忠勇世无双,靖克诚骄傲。”
    当初领字的十个人,如今只剩下两个了。
    刘勇问:“忠哥,汉室天下虽然很大,但是我们,又该去哪里呢?”
    刘忠感受着,背上石匣子的份量,于是就说:“这些年来,能够公正对待十常侍的人,除了兴汉侯,再也没有别人了。”
    更何况,这是先帝的意思。
    先帝对我们,已经仁至义尽了。
    刘勇说:“忠哥,我怕!”
    刘勇与刘正接触不多,如今孤身投奔,心中没底。
    刘忠说:“怕什么,反正十常侍,已经在洛阳城的宫乱之中,全部死于非命了。”
    刘忠的态度很明确,既然兴汉侯向先帝,献了此策,肯定不会自食其言,害两个局外人。
    更何况,幽州在千里之外,刘忠和刘勇,两人是怎么到达梅园的,解释起来,也是一个大麻烦。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黑衣人飘了出来。
    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