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正带着剩下的大军,在虎牢关下观战,见赵云已经成功占据了城头,心中便有了定计。
    典韦的黑衣卫,整装待发。
    陈到的红衣卫,上城增援赵云。
    兴汉军,威武!
    董旻指挥西凉铁骑,对着上城的八千兴汉军,展开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强攻。
    试图把兴汉帝赶下城头。
    董旻虽能,双拳不敌四手。
    挡住了赵云,却敌不住陈到。
    牵制了陈到,又让赵云威风八面。
    他不禁有些后悔虎牢关这个锅,真的是太难背了。
    八千兴汉军,论单打独斗,仅比西凉铁骑,略胜一筹。
    然而若是结阵而战,西凉铁骑逊色三分。
    更何况兴汉军两员虎将,压得西凉铁骑喘不过气来。
    地形限制了董旻的发挥。
    在对等的兵力条件下,兴汉军的武将优势,在郭嘉的巧妙安排下,无限放大。
    董旻力不从心,只得节节败退。
    他打算找一个适合战斗的地形,再抵御兴汉军的进攻。
    当董旻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城头上的战斗的时候,典韦带着黑衣卫。
    具甲重装,突击虎牢关。
    一刻钟之后,虎牢关东门,宣告突破。
    黄忠带着神弓军,压了上去,协助后续部队进城。
    马超带着学生军,也参与了总攻。
    董旻见势不妙,带着一万五千西凉铁骑,退守虎牢关西门。
    赵云一马当先,陈到紧随其后。
    两人各带大军,在虎牢关西城,与董旻的西凉铁骑,展开决战。
    此时的西凉铁骑,已经骑上了战马。
    战阵冲突,兴汉军处于劣势。
    然而兴汉军的坚韧,却是牢牢的稳定了战争态势。
    西凉铁骑的优势,根本就没有办法发挥。
    赵云和陈到,轮番冲击西凉铁骑。
    董旻顾此失彼,西凉铁骑的斗志,渐渐的消磨殆尽。
    当黑衣卫加入战团之后,双方势均力敌。
    董旻见水磨功夫,奈何不得赵云,也制约不了陈到,于是就退而整军,发动了全军冲锋。
    双方已经战斗了两个时辰,体力消耗,已经到了极限。
    剩下的就是战斗意志的较量了。
    董旻久经沙场,当机立断,绕过了赵云和陈到,带领着西凉铁骑,冲击兴汉军大阵。
    就在这个时候,黄忠赶到了。
    一阵飞弩清场之后,西凉铁骑的冲锋之势,被拦腰斩断了。
    兴汉军,重新结成大阵,步步紧逼。
    董旻正要整军,试图再战。
    马超强势杀入,虎头湛金枪一出,西凉铁骑纷纷落马。
    学生军热血沸腾,在西凉铁骑的队伍中纵横。
    马超盯住了董旻,奋力搏杀。
    董旻见虎牢关失守,已经成了定局,就只能后撤,退出了虎牢关。
    朝旋门关方向撤退。
    刘正见虎牢关大局已定,忙命令典韦:
    黑衣卫驻扎西门。
    董旻能够在兴汉军五员骁将的围攻之下,全身而退,这份能力,让刘正等人,收起了轻慢之心。
    虎牢关上,兴汉军大营里。
    刘正看着精神抖擞的一干文武,开始了新一轮的战后总结。
    刘正看着郭嘉,点了点头说:“奉孝,开始吧!”
    郭嘉立即开始主持会议。
    他先通报了,西凉铁骑的损失比例。
    虎牢关一战,战后打扫战场。
    兴汉军一共收敛了,三千二百一十八具,西凉铁骑的遗体。
    当然了,也不排除被董旻带走的人之中,也有重伤不治的,或者是伤情恶化而死于非命的。
    不管怎么说,西凉铁骑,有战斗力的,应该超过一万五千人。
    董旻全才,不是浪得虚名。
    兴汉军战损:
    白马军七十二人。
    赵云练出来的精锐,果然不同凡响。
    红衣卫三百人。
    大多都是在西凉铁骑绝地反击的时候,付出了牺牲。
    黑衣卫二十八人。
    突破城门的时候,被震死的。
    学生军八人。
    冲锋陷阵的时候,马失前蹄,被敌我双方的战马,踩踏而亡。
    神弓军,没有伤亡。
    战损比例为六比一。
    兴汉军大胜。
    然而兴汉军是靠着大将优势,才取得了胜利。
    要是失去了大将优势,只怕兴汉军的战损,会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
    中山城的补充兵员,已经就位了,大家都抓紧时间,补充编制。
    贾诩问:“侯爷,咱们继续进攻旋门关吗?”
    刘正说:“文和,咱们不能轻举妄动。”
    董旻就是一盘菜,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董卓就是那个送菜的师傅。
    毕竟西凉铁骑的菜,还是挺丰盛的。
    要是兴汉军吃得太急了,一口吃掉了董旻的西凉铁骑。
    好客的董卓,一定会给兴汉军加菜。
    兴汉军又不能拒绝董卓的热情,一旦硬着头皮吃下去,后果就是撑破肚子。
    兴汉军不能着急,要让董旻看到希望。
    更要让董卓以为旋门关,够兴汉军喝一壶的。
    董卓才会把精力,放到其他人的身上。
    兴汉军可以成为天下人的焦点,但是做董卓的焦点,可就不好了。
    咱们已经做到了抛砖引玉,剩下的戏,就得让几位师兄来唱了。
    刘正的一番话,算是打击了兴汉军上下,轻敌冒进的苗头。
    毕竟董卓军的实力,绝对强悍。
    兴汉军幽州主场,还能立于不败之地。
    换了洛阳城,这个鱼龙混杂的大都市,刘正可不敢夸下海口。
    毕竟吕布和并州铁骑,论大将阵容,与兴汉军不相上下,若是说起兵力对比,兴汉军只能叹息一声洗洗睡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176章 烈士樊稠
    刘正看见郭嘉走了进来,忙放弃了胡思乱想。
    刘正问:“奉孝,联军动了吗?”
    郭嘉回答说:“这次倒是让孙策军,开了个好头。”
    孙策军奉命移师轩辕关前,与董卓军守将樊稠,展开了血腥的争夺战。
    郭嘉忙拿出了,虎牢关情报站收集的资料,开始了详细的解说。
    轩辕关又名“娥岭关”,位于登封西北三十里的太室、少室两山之间。
    两侧山崖怪石嶙峋,山势雄伟险要,道路曲折盘旋。
    一座关隘倚山而建,扼守住了咽喉要道。
    轩辕关是京师洛阳城东南部的险关要道,历来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孙策军开进轩辕关古道的时候,孙策和周瑜望着前方,徘徊了整整三天,依旧难以想出攻关的计策。
    轩辕关因山路曲折旋绕,又名“十八盘”。
    近万人马进入山中,首尾不能兼顾。
    孙策只能以五百人为一个小队,鱼贯前行。
    周瑜主持中军,令刺候舞动红色令旗,以此来号令三军。
    早春二月,春雨欲来满关山。
    早晨山间云雾缭绕,南北商旅,来往其中。
    从下边向上看,好像有神仙正在腾云驾雾一样,故有“轩辕早起上云端”之说。
    孙策和周瑜,都没有心思观赏此般奇景。
    樊稠大军,从洛阳城东南方向,进入轩辕关的关城,占据了天时和地利。
    孙策军则从许昌向北,进入山道之中。
    两军虽然没有遭遇,但是大战的气息,已经笼罩在了,整个轩辕关,方圆十里的范围之内。
    樊稠站在关墙上面,南视关下,可以看到雾浪翻滚,云烟缭绕,瞬息万变,气象万千。
    轩辕关上的山崖下,喷流着一股清泉,名曰:“剑引泉”。
    俾官野史中说:
    前汉年间,高祖刘邦率领大军西征,想要夺取潼关。
    汉军路过这里的时候,人困马乏,滴水不见,差点儿就让大军万劫不复。
    高祖怒视苍天,拔出赤霄配剑劈向山崖。
    山崖开裂,结果喷出一股泉水,三军这才得救。
    樊稠看着关乎大军命脉的“剑引泉”,又想起了身后辉煌了无数岁月的京师,洛阳城。
    西凉铁骑,注定要在这崇山峻岭之中,留下不朽的传说。
    轩辕关前,孙策跃马提枪,奔走搦战。
    樊稠怒目而视,闭门不出。
    孙策骂得口干舌燥,取来一壶剑引泉,痛饮一番。
    随后接着再骂,先骂董卓无道,再骂樊稠先人。
    整整一天,洋洋洒洒十余万言。
    只可惜樊稠靠在轩辕关上,命人摆出美酒,就着孙策的话,挨一句骂,浅酌一口。
    气得孙策,就要强行攻关。
    周瑜忙快马上前,按住了孙策,拖回了军营。
    孙策问:“公瑾,你说气人不气人呀?”
    孙策骂得辛苦,樊稠却听得津津有味。
    这一天的骂战,敢情都做了无用功了。
    周瑜回答说:“伯符,樊稠与李肃交好,肯定是对咱们了如指掌。”
    周瑜见樊稠誓死保卫轩辕关,一点儿都没有,想要出关交战的意思。
    看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城。
    周瑜也是一筹莫展的。
    沿大路攻关,只怕是不可能的了。
    关墙那么厚,凭借着人力突破,根本就不可能的。
    再说樊稠,已经准备好了滚石和擂木。
    一旦双方开战,西凉铁骑居高临下,孙策军就要吃大亏了。
    孙策说:“伯符,别整这些有的没的。”
    韩当来报说:
    建安三年二月初二,兴汉军全军出动,强攻虎牢关。
    董卓军大将董旻,退守旋门关。
    周瑜说:“兴汉军,果然锋锐无匹。”
    这话孙策就不爱听了,大家分兵出击,怎么别人就能攻城掠地。
    轮到自家的时候,就只能到关城之下一游。
    要是兴汉军再突破旋门关,孙策军的脸可就丢大了。
    好在兴汉军拿下虎牢关之后,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休整补充。
    孙策说:“公瑾,你可是与郭嘉齐名的谋士。”
    郭嘉已经用虎牢关,证明了谋略天下的能力。
    周瑜说:“轩辕关扼守咽喉,突破不易。”
    唯今之计,只能用计破敌。
    周瑜冥思苦想了一个时辰,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
    黄盖和韩当,各带五百人,从东西两边的山崖,攀爬而上。
    到达轩辕关的上方,投掷飞石火箭。
    孙策带领主力,整装待发,一旦轩辕关中火起,就强行冲关。
    黄盖先行出发,攀登东边的山崖。
    在付出了二十八条人命之后,终于到了山顶。
    西凉铁骑,早就有所准备,三百人的巡逻队。
    不知道是谁先发现的谁,总之是不约而同的发起了对攻。
    孙策军拥有大将优势,西凉铁骑以逸待劳。
    这一交锋,双方势均力敌。
    激战一刻钟之后,孙策军的大将优势,终于占据了上风。
    黄盖斩首十余级,终于激发了孙策军的斗志。
    三百西凉铁骑,全部战死。
    孙策军能够站着的,不足百人。
    好在引火物资都在,这才开始向轩辕关中放火箭。
    黄盖的阵仗,吸引了西面山上董卓军的注意力,替韩当创造出了有利条件。
    韩当仅付出了,百人的代价,就拿下了西面的山崖。
    人多力量大,轩辕关中的那把火,终于烧起来了。
    孙策见轩辕关中火起,就带着主力大军冲锋。
    然而孙策军才冲到关下,轩辕关竟然大开南门。
    樊稠带着,四千西凉铁骑,一马当先,与孙策军对冲。
    孙策见势不妙,忙冲入城门洞中,截住了樊稠。
    西凉铁骑失去了,冲锋的速度,一时之间,节节败退。
    当十面埋伏之声,再次响起的时候,樊稠终于退走了。
    轩辕关,大势已去。
    孙策步步紧逼,樊稠冒着烈火,且战且退。
    黄盖和韩当,也杀入了轩辕关中。
    他们接替了孙策,进行追剿残敌。
    然而樊稠,并没有仓惶逃走,而是借助地利,拖延时间。
    让孙策军没有机会救火。
    李肃说过孙策军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缺粮。
    樊稠心想,要是轩辕关中的粮草,全部付之一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177章 荥阳战事
    贾诩看着疑惑不解的刘正,忙自言自语似的回答说:“侯爷,不应该啊,魏武侯文臣武将一大堆,怎么就败了呢?”
    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