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知识谋生,不丢人。
    子路阁是体育活动中心,毕竟好的身体。是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保证。
    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才是青州大学的宗旨。
    无类居是论辩台,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无论是谁,都可以把研究成果挂在无类居,供整个青州大学批驳。
    能够坚持六个月,依旧高悬无类居的,一律准予刊印,教化世人。
    孔融为了抛砖引玉,直接把刘正的纪效新纲,挂在了无类居最显眼的位置上。
    青州大学的学术研讨氛围,总算是逐渐的萌芽了。
    后来孔融亲自整理,编撰成通俗易懂的新生活准则,居然成了与“三字经”并列的蒙学教材。
    刘正“兴汉七十二才子”之首的地位,才算是奠定了基础。
    西园,兴汉军驻地。
    郭嘉走了进来,对刘正说:“侯爷,今天又有两家诸侯,为了争一条狗,打起来了。”
    刘正问:“袁盟主,我的那位二师兄,他在做什么呢?”
    洛阳城中的各路诸侯,已经开始内斗了。
    作为联军的盟主,袁绍居然不管不问吗?
    郭嘉回答说:“得了吧!”
    诸侯联军,谁也奈何不了潼关。
    董卓老贼又被吓破了胆,不敢东出找事。
    联军内部的矛盾,没有了外部强敌的压制,彻彻底底的爆发了。
    再说二十几万联军,赖在洛阳城里,坐吃山空。
    袁绍军正巴不得,诸侯们打生打死,好减少口粮呢?
    刘正说:“奉孝,让大家开会,洛阳城快爆炸了,咱们还是早点撤出为妙。”
    郭嘉终于想通了,忙转身出去通知其他人了。
    众人到齐之后,郭嘉主持会议。
    近日,刘岱军和乔瑁军剑拔弩张。
    一场祸事,就在眼前。
    早在联军进城之初,孙策军不辞而别,复归长沙。
    袁术军撤回伊阙关,打算观望局势。
    张扬军退回箕关,遥望洛阳城。
    曹操军追击董卓老贼,赔光了本钱,也逃回陈留舔伤口去了。
    陶谦军也不愿意在洛阳城中,虚度光阴,已经起程回徐州了。
    如今董卓未灭,诸侯联军已经分崩离析。
    袁绍军已经把洛阳城,当成了自家的地盘,对于赖在城中不走的诸侯,也是深恶痛绝。
    马超手下的学生军,到洛阳城南市采买的时候,还与荀谌的部队,发生了肢体上的冲突。
    现在看来,袁绍军独霸洛阳城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郭嘉总结说:“侯爷,诸位将军,兴汉军要是再不走,只怕就得与袁绍军火并了。”
    刘正说:“奉孝言之有理,兴汉军进驻西园以来,袁绍军掌控了皇宫。”
    一旦双方开战,无论谁胜谁负,洛阳城必定会毁于战火。
    再说董卓老贼未灭,内斗会勾起董卓军的雄心壮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189章 华阴杨门
    杨彪听了刘正的话之后,先是吹捧了兴汉军一番,随后就提出了一个条件华阴杨门,愿意投效兴汉军,只求将来一统天下的时候,把弘农郡封给杨门,作为祖业传承万世。
    刘正听了之后,摇了摇头,闭口不言。
    郭嘉说:“只怕要让文先公失望了。士不据地,这是兴汉军的基本政策,不会因人而异的。”
    杨修问:“华阴杨门,全力以赴支持兴汉军夺取天下,难道只要一郡之地作为报酬,都不可以吗?”
    杨彪说:“德祖,不要胡说。”
    随后,杨彪又问刘正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了吗?
    要是嫌弃弘农郡太大的话,杨门的底线是华阴县。
    刘正怒了,拂袖而去。
    杨修问:“智侯,难道这就是兴汉侯的待客之道吗?”
    郭嘉冷冷的望着杨彪父子,幽幽的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兴汉军若是今日为华阴杨门,改弦更张,他日又该何去何从呢?”
    文先公!杨德祖!
    你们好自为之吧!
    郭嘉命人送客,不再给杨彪父子,说话的机会。
    弘农城,杨家新宅。
    杨修问:“父亲,兴汉侯真的不需要天下豪强帮忙吗?”
    杨彪说:“德祖,兴汉军占据了近两州的土地,拥有三十万大军。”
    兴汉军目标明确士不据地。
    凡是恋栈土地的豪强,都会遭到毫不留情的打击。
    兴汉侯不嗜杀,只是把豪强往四周赶。
    杨修问:“父亲,难道兴汉侯是让豪强之间互相拼杀吗?”
    杨彪说:“不错!”
    幽州豪强田家,全部进入了冀州和衮州之后,两州的田家,不仅势力扩张,更是生出了野望。
    冀州田家,不仅折腾坏了张家,连韩家都难望其项背。
    濮阳城田家,已经成了一郡之首。
    田家惹不起兴汉军,只能西逃。
    随着兴汉军的控制范围,越来越大。
    豪强之间的腾挪余地,会越来越小。
    现如今,青州豪强也向西边而来,高家已经到了并州。
    蒋家却是进入了豫州。
    杨修说:“过江猛龙,再结合地头蛇。豪强之间的血腥争夺,只怕就在眼前了。”
    杨彪说:“照兴汉军这样搞下去,迟早轮到关陇豪强。”
    杨门可是关陇豪强的门户。
    迟早有一天,会首当其冲的。
    杨修问:“难道这就是父亲,试探兴汉侯的原因吗?”
    杨彪说:“士不据地,才是兴汉军的根本。”
    豪强要想生存,就得破坏掉这个政策。
    杨门以利益诱惑,只要兴汉军动摇了。
    将来的兴汉军,就得豪强说了算的。
    想要兴汉军死多少人,兴汉军就得死多少人。
    想要兴汉军中谁死,谁就得死。
    兴汉军名义上主宰天下,实际上得豪强说了算的。
    杨修说:“现在看来,兴汉侯比想象中的还要精明呀!”
    杨彪说:“看来杨门,得主动适应兴汉军的政策了。”
    杨修很是不解,难道华阴杨门,就这样认输了吗?
    杨彪指出,失去了土地的豪强,无论多么的出色,都是兴汉军的菜。
    想清蒸就清蒸,想红烧就红烧。
    然而不放弃土地,就得背井离乡。
    华阴杨门,只擅长做官。
    经商务农,一窍不通。
    一旦被赶出了国门,就会被身边的豪强吞噬掉。
    做官,还是汉室的好。
    父子两商议了半宿,终于认清了形势。
    只得再次请见刘正,华阴杨门,无条件投效兴汉军。
    刘正和郭嘉,一起接待了杨彪父子。
    杨彪说:“兴汉侯,华阴杨门,愿意投效,不再讲条件,还请接纳。”
    刘正说:“华阴杨门,很会当官,不过兴汉军有言在先土不据地。”
    要是触犯法律,自有刑部按律问罪。
    郭嘉也说:“华阴杨门,擅长政争,再要占据土地,这是想要干什么呢?”
    杨修说:“智侯此言,可是在诛心呀!”
    郭嘉摇了摇头,只是在给杨门打预防针而已。
    如今的兴汉军,只要紧守士不据地。
    席卷天下的日子,指日可待。
    区区杨门,不值得兴汉军针对的。
    就连袁家,都已经主动退出了冀州东部,跑到并州太原,与丁家和王家争夺控制权。
    讨论好投靠的细节之后,郭嘉问杨彪:“文先公想要什么样的职务呀?”
    杨彪说:“我已经老了,再说已经位极人臣了,回头再做别的小官,只怕会惹人笑话。”
    杨彪只是让杨修,跟在郭嘉身边,跑腿学习。
    杨彪当着刘正和郭嘉的面,把家主之位传给了杨修。
    又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叮嘱杨修一切以兴汉军的事业为重。
    杨彪交代好一切之后,就从陕县上了船,顺流而下去了青州,到青州大学任教。
    这是杨彪的要求华阴杨门,为官就得善待百姓,致仕就得教书育人,坚决不能虚度光阴。
    刘正只能点头同意,至于两家孔子,如何明争暗斗,兴汉军管不着。
    至于孔融会不会接纳杨彪,这一点根本就不值得怀疑。
    “关西孔子”就凭借着这四个字,孔融就没有胆量拒绝的。
    送走了杨彪之后,郭嘉直接丢给了杨修一本纪效新纲。
    只给了一天的时间学习领悟,体会不够,军法处置。
    杨修少年心性,居然开始揣摩起刘正的心思来。
    若是仅仅猜测,而没有实际行动,倒也无可厚非。
    然而杨修,可不是一个安份守己的主儿。
    每当他自认为猜透刘正的心思之后,竟然擅自做主,向典韦等武将炫耀,并且提前一步假传将令。
    赵云和典韦,心性已经成熟,倒也不跟着胡闹。
    只有马超,觉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于是就听了杨修的话,提前做好了准备。
    几次三番,终于让郭嘉察觉到了异样。
    郭嘉找到了刘正,问他:“侯爷,最近孟起的能力见涨了,居然可以提前准备好,将令一到就出击呀?”
    刘正冷笑着说:“奉孝,这是杨修在自作聪明。你现在去传令:学生军,绕着弘农城,跑三圈,不许他们更换装备,将令一到,立即执行。让孟起长长记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190章 锻炼杨修
    杨修见门关了,忙高声大喊:“主簿大人,我有话要说。”
    郭嘉说:“给你半柱香的时间,让你说个够。”
    杨修抗议,已经大半夜了,离天亮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抄一百遍保密条例,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任务。
    郭嘉置之不理,反正禁闭的规定就那样,一天完不成,就一天没有饭吃。
    杨修问:“主簿大人,这不足十二个时辰,也算一天吗?”
    郭嘉说:“杨书佐,是抄写条例,还是饿肚子,你有选择的权利。”
    禁闭处罚决定,已经开始执行了。
    只问结果,不问过程。
    杨修反对无效,只能摆开纸墨,开始抄写兴汉军保密条例。
    抄写的日子是很无聊的,杨修只能拼命的磨墨,顺带着胡思乱想了一下。
    郭嘉搞定了杨修的事情之后,就回去睡觉了。
    至于杨修,估计就睡不着了。
    两个时辰不到,要书写近两万个字,够他受的了。
    第二天,折腾了一宿的杨修,终于完成了一百遍抄写的工作。
    杨修感觉右手都快废掉了。
    手速惊人,牛得一批呀!
    好在一天的食物已经到手了,杨修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郭嘉找到了刘正。
    他发现刘正居然在认真的审阅杨修抄写的保密条例。
    郭嘉问:“侯爷,杨修居然用毛笔抄写保密条例,也太难为他了吧?”
    刘正不以为然的说:“耍个性,是要付出代价的。”
    杨修想要坚持不被兴汉军同化,就得付出更多。
    这就是选择铅笔和选择毛笔的问题。
    选择铅笔,抄写百遍也不过是三个时辰的事情。
    选择毛笔,就得五个时辰以上了。
    这就是抄书的基本效率。
    郭嘉问:“侯爷,杨修会屈服吗?”
    刘正回答说:“这可不好说,华阴杨门,千年传承,自然有他们需要坚守的东西。”
    杨修能够成为家主,他在性格上肯定有过人之处的。
    郭嘉想了想,就对刘正说:“侯爷,不如增加抄写的量,逼迫着杨修选择铅笔。”
    刘正摇了摇头,对郭嘉说:“奉孝,强扭的瓜不甜,没有必要故意针对杨修,坏了兴汉军的规矩。”
    对于杨修,刘正觉得敲打一下就可以了。
    至于故意刁难,完全没有那个必要。
    既然加入了兴汉军,很多习惯就会潜移默化的改变。
    杨修也无法对抗潮流。
    郭嘉也觉得兴汉军的处罚,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既让杨修可以完成任务,又让他感觉到压力。
    杨修可以自主选择是高效率的轻松写意,还是低效率的疲惫不堪。
    正在这个时候,陈到的信使到了。
    原来是刘岱军和乔瑁军之间的内斗,终于分出胜负来了。
    刘岱身先士卒,强攻乔瑁军。
    乔瑁见刘岱出阵,忙上前迎战。
    两人交战三个回合,乔瑁受伤坠马,死于乱军之中。
    刘岱招降了乔瑁的部众,引兵回陈留,归顺了曹操。
    曹操摇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