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谢慧馨的古代生活-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慧馨心知这应该就是杜三娘了,没想到病的这个厉害。慧馨看到杜三娘指的字说道,“这个字念‘茕’,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杜三娘正在读的正是这首窦玄妻写的《古怨歌》。

    杜三娘念着这首歌,一遍又一遍,突然又抬头问慧馨,“这歌真好听,可是什么意思呢?”

    “呃。。。是说兔子跑的太快不好抓,你往东边抓的时候她就跑去了西边,衣服记得要洗得像新的一样,人嘛要照顾好自己才能不老。。。”慧馨在思考了三秒钟后编出了这个答案,她可是还记得谨恪就站在一旁呢。

    当年学堂里的先生讲到《古怨歌》的来处时,是这样说的:“窦玄状貌绝异,天子使出其妻,妻以公主。妻悲怨,寄书及歌与玄,时人怜之。”谨恪的老爹是个风流大帅哥,老娘也是公主,大帅哥结婚前有几个通房丫头之类也不是新鲜事,所以慧馨可不想再谨恪面前谈什么古怨歌。

    慧馨不想杜三娘再问古怨歌的问题,便将手里提的纸包给杜三娘看,“连生家的刚做了烙饼,我拿了两个来给你尝尝。”说完也不管杜三娘的反应,便拉着谨恪进了院子。

    院子里有张桌子,慧馨把纸包放在了桌上,“你要不要现在吃,还热着,一会估计就凉了。”

    慧馨到厨房里看看能否找到热水给杜三娘洗洗手,可是里面连一根木头也没有,只有一口锅底被不知刮了多少遍的大黑锅。慧馨仔细想想就释然了,怎么能让一个精神不稳定的人点火呢。

    杜三娘见慧馨不理她,便拿着书缠着谨恪给她讲。慧馨趁机会进屋子里看了看,这个家可真当得上‘家徒四壁’四个字,除了床,和床上脏兮兮的被子就没有东西了。

    谨恪是个善良的孩子,她并没有嫌弃杜三娘,反倒更多的感到好奇,杜三娘口里的疯话倒也让人觉得有趣。

    这家里实在没有什么东西,慧馨只耐心的和谨恪在院子里跟杜三娘讲她手里的书。因天气仍然比较冷,没呆一会他们便告辞回静园了。

    只是等他们的身影不见后,杜三娘便解开了慧馨带来的纸包,她看着已经冷掉又缺了一个小角的烙饼发起了呆。

   ---

    求支持求票票

    喜欢的亲捧个票场~不喜欢的亲也捧个人场~**鞠躬~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晚上排队去饭堂的时候慧馨发现院子里多了五个人,六春介绍说这五个人就是补第一天未到人的缺的。

    原本饭堂里吃饭的时候一直是鸦雀无声的,可今天却小有点热闹,新来的五个人中有两个看上去很相熟,坐在一个饭桌上,时不时的窃窃私语。

    “这静园外面传得神呼呼的,进来看看也不怎么样么,这冬裳做的一点都不好看,也不知道谁选的样子,白白浪费了尚衣局的手艺。”

    “就是,前儿我娘专门找人往尚衣局递的条子,就怕今天赶不及误了进园,我这几日天天盼着能穿上尚衣局做的衣赏,没想到今天拿到手太让我失望了,这样式都不知道是几年前的了,京里哪还有人穿这个,真真是浪费了钱财,还浪费了我的心情。”

    “瞧,她怎么也在这?”女孩甲在桌子下面踢了女孩乙一脚,努努嘴示意她看向另一桌的一个女孩子。

    “她啊。。。你不知道?他们家老大。。。”大概也知道他们说的不是好话,两个女孩子终于把声音降了下去。

    慧馨忍不住抽抽嘴角,整个饭堂只有那两个女孩子在嘀嘀咕咕,难道他们真的以为在这种环境下别人还听不到他们说的话吗?看来有人要被教训了,就算静园不出手也会有人出手的,能坐在这里吃饭的可不是吃素长大的。

    吃完饭后,六春又带话过来,明日上午还是坤宁宫的许嬷嬷来教礼仪,下午自由活动。

    慧馨四人照例饭后在屋里闲聊,说起下午见到了杜三娘,谨饬嘱咐他们道,“这个杜三娘我以前听人说起过,当年她家老爷明明是救主有功,因找不到尸体被几个御史诋毁,又是在皇储未定的当口,皇后有心帮她却是有心无力。这些年皇后一直照顾着她,她住在皇庄里也好,起码远离朝堂上的纷争,也不用管京城里的流言蜚语。她从小就在皇后身边服侍,皇后待他情意自是不同,既然她现在算在了你的名下,你平时多照顾她下,如果忙不过来尽管使唤谨恪的两个庄客好了。”

    慧馨点头应了,今日看杜三娘那个样子就知道没想让她干活的,少不得还要吩咐薛玉兰多照顾她下,这么冷的天也不能生火不知道她怎么喝水,只能喝冷水吗?慧馨有心帮杜三娘改善下生活状况,可她现在能力有限只能慢慢来了。

    大概是今天的运动比往日多,慧馨和谨恪很快就觉得困了,四人便各自回了屋。

    江宁是江南水乡,气候温润潮湿,自从来了京城慧馨就有点不适应,空气过于干燥,睡觉老是口渴喉咙痛,免不了要半夜起来喝水。在谢府的时候自有丫环半夜伺候她喝水,来了静园就只能靠自己了。前两日她都是睡前备一杯白水放在床头,今日同样半夜醒来喝水。

    一杯水下去喉咙还是很干,大概是下午在皇庄那边没喝水,水分不足了。慧馨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衣服穿到了身上,提了茶壶轻轻地推门而出。幸好乐室不远,从窗户能看到乐室里隐隐透出点亮光,估计里面的火盆还没有完全熄灭,里面的水壶应该还有热水才对。慧馨走到乐室门口待要推门而入,里面却传出了说话声。

    “有没有查到是哪两个?”一个声音说。

    “没,我们都没见过人,凭样子是查不出了,那边管的严连闺名都没打听出来,连进来的是哪位小姐都不能确定,只能确定送了两位进来,出去的人查了十来位符合条件的。”另一个声音说

    “名字倒罢了,没什么用处,丙院里又不许叫真名,这个静园也真是奇怪,尽搞些某名奇妙的规矩。那十来位符合条件的情况打听清楚没?”第一个人又说道,听声音里面只有这两个人了。

    “我还没看到,得过几天才能送到京,到时会放在皇庄那边,那边说都安排好了。”

    “这次去颍川的人差办的可不好,连人都打听不出来。”

    “哎,他们也是有难处,您也直到颍川那边的家族都是些延续了千百的老古董,规矩比这京城还严,都跟铁桶似的,那边女子从来不上街,内院他们又进不去,连下人都是祖辈就是家生子的,宁死都不出卖主子的那种,就这十来位的消息都是费了多少功夫才弄到的。”

    “听说那边最近身子又不好了?”声音听上去有点幸灾乐祸。

    “可不是嘛,一直断断续续地好不了,据说这次挺严重的,本来就够瘦的了现在大概就剩一张皮了,都这样了还扒着位子不放,只怕是有命抢没命坐。”

    “少说这些有的没的吧,我们办事要紧,那边这次要给燕郡王选妃,燕郡王可是太子长子,他们这是看老子不行了要换儿子,我们可不能让他们如了意。”

    “你放心我醒得,这次我爹专门跟我说了,有那两兄弟互斗这还好,决不能让燕郡王成了势,这人以前远在天边我们动不了,现在进了同一个院子近在眼前,自然不能让他们出了丙院。就算要不了他们的命,也得拖着他们在这里呆满三年被赶出去。。。”

    。。。。。。

    虽听不懂这二人到底在说什么,但其中几个字眼还是听到了,这要是被人发现了可要掉脑袋的。慧馨蹑手蹑脚地往回退,这番对话听不得,今晚这水不喝也罢。

    ------------------------

    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

    外面慧馨已经偷偷回了屋,乐室里的人自然是不知道他们的对话有部分被人听到了,他们的谈话仍然在继续。

    “您是走补的名额进来的,这几天要当心点,宫里头那位一向对补名额进来的没有好感。”

    另一人哼了一声,似乎没有把她的劝说放在心上,“宫里头那位一向精明,那些没能来报道的出了什么事她自然很清楚,不过她也清楚这些人连到静园报道的能力都没有,就没资格入静园。再说往年惯例一向如此,回回都有人出事,又回回有人补上来,入静园凭得本来就是家族实力,那老太婆再看不惯,也不能破坏这个规矩,最多不过抓几个冒头的立立威。”

    “听说这次杨家的丫头最惨,不但腿摔断了还毁了容,宫里头震怒说这次要严惩。”

    “这手下的够狠,杨家得罪了谁?”

    “听说跟常宁伯家脱不了干系,前阵子吏部有个郎中致仕,常宁伯家小儿子想补这个缺,人脉都疏通好了,哪知道横空杀出来个杨家,听说是皇上直接指的,常宁伯拧不过皇上这不就把杨家恨上了。这不杨家出了事,常宁伯家还补了个小姐进来。要说这常宁伯家胆子也够大的,敢拆皇上的台。”

    “常宁伯家仗着祖辈的军功,我行我素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皇帝这几年借文官势打压这帮武夫,这些武夫早都坐不住了,他们大部分都是上过战场打过仗的,下起手来自然狠辣,不过这胳膊总归是拧不过大腿,这些年国家太平了,皇上总要把兵权收回去。知道常宁伯家送来的是哪位小姐吗?”

    “本来是不知道的,不过今天在饭堂可以一眼就认出来了,常宁伯家四小姐骄横跋扈,经常纵马扰市,京城里连贩夫走卒都认得这位四小姐。”

    “如此正好,宫里头要在补上来的人里立威,我们就把这位四小姐推出去,给老太婆个机会消消气,这次补上来五个人,去掉个一两个也该够了,她总不能一竿子打翻这一船的人。最好能把太子那边的人也拉进来几个,常宁伯是汉王死忠派的,如果能让他以为是太子的人给她孙女下的绊子,外头就有好戏看了。太子和汉王的人斗的越凶,我们主子越有机会出头。”

    “这主意好,正巧我昨儿听人说了翰林院李学士的女儿,这事正好可以利用一下,这事宜早不宜迟,我明儿就安排下去,如果明天事成,咱们以后就可以安心给主子办差,省得还要防着老太婆那边的人找麻烦。”

    。。。。。。

    慧馨早上起来嗓子很不舒服,时不时地要咳两下,吃完早饭后便去药房配了些止咳润肺的草药来泡茶,还好静园的药房东西比较齐全而且是全免费的。她一心记挂着皇庄那边的计划,午睡后早早地就拉着谨恪去藏书阁。

    今日藏书阁第一天开放,有事没事来凑热闹的人不少,门口负责登记的三个宫女忙得不亦乐乎。慧馨也兴冲冲地拉着谨恪一排排的书架看过去。一楼大部分是些常见的诗书典籍,二楼则是些珍藏孤本,书放的有点杂乱无章,慧馨找书找的头疼,不过结果并没让她失望,在二楼黄省曾的《养鱼经》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找到了。

    慧馨上辈子看过一个农教节目,是关于鱼塘立体养殖的,鱼、鸭和浮萍混养。既然河边沙地种不出东西,干脆改成鱼塘,静园并没有规定分出来的地必须种粮食。下楼拿了铭牌给宫女登记,慧馨准备把书借回去仔细研究。

    慧馨回屋把想把地改成鱼塘的想法跟谨恪说了,谨恪听得云里雾里的完全不明白。慧馨这才想起来这个朝代北方人的确不怎么养鱼,鱼塘大部分都分布在长江以南,而且大赵朝建国时间也短,在农业商业各方面还没有发展起来,京城也没听说哪里有鱼塘的,那如果他们能弄成肯定可以卖到好价钱啦。

    谨恪听了慧馨的解说,感觉这主意不错,她就很喜欢吃鱼,但京里鱼贵也不是天天能有的,连她也只能偶尔吃到,如果他们养出鱼来,就可以天天吃到爱吃的鱼啦。

    两人一人一本书抱着啃,边啃还边抄,毕竟这些书都是珍藏本,以后不见得还这么容易借,不如抄下来,就可以随手翻看了。

    书不厚很快就抄完了,慧馨拿出纸,把书上看到的结合自己前世电视上看到的做法,列出挖鱼塘的要点和问题,先大概整理出一份计划书。

    关于鱼饲料,慧馨当时电视上看到的是可以用豆腐渣和猪粪,最好的是牛粪。豆腐渣可找皇庄里做豆腐的人家买,价钱估计也用不了多少,应该不成问题。这年头牛太少了,牛粪是不用想了,猪粪更容易得一些。慧馨跟谨恪商量,既然需要猪粪做鱼饲料,不如干脆养几头猪,他们两人地加起来也只有两亩,没地方建猪棚,那就只能租庄客的地方养猪,昨天见了四个庄客住的地方,薛玉兰家更适合一些,他们家有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