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肥水不流外人田呀
    万万没想到,这事儿竟然成了他砸脚的石头
    莽夫,真是被气死了
    杨思气哼哼地瞪了一眼典寅,后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浑然不知哪里惹了自家杨军师。
    骚话归骚话,丰真要成婚了,该祝福还是要祝福的。
    这世道成个家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从传出消息到成婚,时间隔了不到两个月,众人还以为婚礼不大办呢。
    时间如此仓促,准备不充分的也是情有可原,再者丰真和万秀儿都是半路夫妻,肯定比不上头婚那么郑重结果证明他们低估了丰真的骚操作,时间紧迫但婚礼丝毫不磕碜。
    半路夫妻咋了
    二婚也是婚,该有的要有,绝对不能让参加婚宴的宾客瞧了笑话。
    “难得子实如此郑重”
    婚礼筹备时间紧迫,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卫慈等人却看不出丝毫仓促失礼的地方。
    由此可见,丰真对这次婚礼还是很看重的。
    杨思见了心中冷笑,脑海中回忆起丰真优哉游哉偷闲的场景。
    婚礼很用心,但辛苦的人又不是丰真,那就是个甩手掌柜
    有个聪慧能干的儿子了不起了
    事实证明,有个聪慧能干的儿子的确很了不起,丰真今天不仅娶了美娇娘,他还当着客人的面猛夸自家儿子,恨不得将丰仪的脸蛋夸出花朵儿外人看来,估计跟开了花差不多。
    丰仪拢共才几岁啊
    小小年纪便如此有章法、做事更是井井有条,长大以后还得了
    窥一斑而知全豹,虽然只是一个婚礼,但里头的门道可多了,光是招待宾客和人情周旋便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丰仪如今便能游刃有余地翰旋,总不是八面玲珑,那也是滴水不漏。
    丰仪的性格温润而不张扬,但却是游走官场的好苗子。
    倘若天下承平,自家主公有了更进一步的可能,丰仪指不定就是这一代的领军人了。
    明白这一层,不少人看向丰真的眼神都带着几分“不善”。
    凭啥呢
    丰真这个贼不靠谱的家伙竟有一个贼靠谱的儿子
    卫慈隐隐听到一群人对丰真表示羡慕嫉妒恨,心中怅然一叹。
    现在有一个丰仪,未来还有一个丰攸呢。
    那小子才是真的难缠
    旁人生了一窝的崽儿,良莠不齐,未必有一个成器的。
    丰真这个天生体弱的病秧子拢共就两个儿子,各个都是人中龙凤。
    让卫慈吐槽,丰真生儿子的本事可比他办政务的本事强多了。
    oshow7
第1241章 1241:战事将起(二)
    
第1241章 1241:战事将起二
    大概连老天爷看不过丰真如此得意,这家伙成婚刚歇了三天婚假就被紧急召回了。
    丰真心玩野了,他和万秀儿正热乎呢,巴不得天天凑一块儿,哪想理会冰冷冷的政务
    “歇息够久了”姜芃姬无情地说道,“你也该收心办正事了。”
    丰真狡辩道,“主公,这与先前说的不一样,这才三日啊。”
    李赟和上官婉成婚的时候,他们的婚假有多久
    这事儿要一碗水端平啊,怎么能厚此薄彼呢
    姜芃姬理所当然地道,“先前不是给你很长的假期去办理婚事了么”
    丰真语噎,合着筹备婚礼的时间也算在婚假之中
    仿佛看出丰真的心理活动,姜芃姬只差翻白眼了。
    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丰真请假筹备婚礼的时间可是年前最忙的时候,姜芃姬准许他请假,还把繁重的政务分摊给别人,这已经仁至义尽了。她要是让丰真再休半月或者一月的婚假,其他人怨气难平啊。
    开年之后便是春耕练兵,上下都忙碌成一团,没道理丰真能蹲在家中和娇妻你侬我侬。
    丰真的诉求被姜芃姬打了回来,他只能认命去点卯上班,整个人颓废得像是一条咸鱼。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要整他,丰真发现自己重新上班之后接手的事情都有些麻烦,难度在平均水准以上。他忙了两日,好不容易消下去的黑眼圈重新冒了出来,瞧着更加像“肾虚”了。
    “这群牲畜”
    丰真面上笑嘻嘻,内心却是。
    遇见这么一群没节操的同事,他是上辈子烧香烧少了
    春耕紧锣密鼓地进行,姜芃姬主持春耕仪式之后便常驻军营,狠抓将士们的练兵。
    “兰亭公今年又要对人动兵了”
    茶肆酒楼一向是八卦的发源地和交流场合,东庆境内被金鳞阁吸引过来的士人最喜欢在这些地方驻足停留,谈论实事、畅谈天下,若有了惊人之语,说不定就被兰亭公知道征辟了呢。
    尽管这个可能性很小,但做人也要有梦想啊,金鳞阁考核那么严苛,总有人喜欢另辟蹊径。
    古往今来,不少名士也是靠着这个被君主征辟重用的。
    随着练兵日渐紧张,不少士人也嗅到了风雨欲来的味道。
    “这、这去年刚打完打仗,百姓还未得到充足的修养,今年应该不会擅动兵戈才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话题矛盾越大才越有趣。
    “不过,在下瞧这位兰亭公,她也不是喜欢安分的人。”某个年轻的士子冷笑道,“纵观兰亭公发迹之路,哪一次不是踩着敌人累累白骨爬上来的说此人穷兵黩武亦不为过”
    “穷兵黩武这个结论未免太武断了,兰亭公也是被时势所逼,不得不这么做。”
    卫慈娱乐洗脑的手段可不是旁人能想象的,他为了让民心紧紧依附姜芃姬,请自动笔写了好几篇中短篇小说,大多都被改成了新戏演给百姓看。虽说戏中人物都用了别名,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原型是谁。针对姜芃姬几次动兵的理由,卫慈也接着新戏解释给百姓听。
    普通百姓只能看到跌宕起伏的剧情和凛然豪气的家国大义,那些士子则看到了风云形势。
    不管他们信不信,百姓对姜芃姬几次动兵征伐都表示了理解和支持。
    再者说了,他们家兰亭公打仗归打仗,她每次打仗也没弄得百姓民不聊生啊,军粮辎重都是提前囤积好的,再不成就开私库,她从未因为打仗而大肆剥削百姓,整什么苛捐杂税。
    姜芃姬尽可能保全百姓的人生安全和财产利益,百姓如何不爱戴她
    “哼,愚昧。穷兵黩武便是穷兵黩武,近些年,年年大战”
    他的话还未说完,便有人站出来反驳。
    “此话有些偏颇,在下虽不喜兰亭公,但也看不惯你如此诋毁污蔑。”
    那人手中折扇一扬,那风牵动头上发巾,颇有几分潇洒之意。
    他继续侃侃而谈,说得众人点头如捣蒜,“自打上京地动以来,天下大乱,青衣军、红莲教等邪派接连兴起,残害百姓无数。兰亭公临危受命,驱逐二贼,整合丸州,湟水会盟,北入崇州,南控浒郡,接连整合东庆北方之势,抵御北疆外祸。这之后,整个北方便风平浪静。再休整数年,兰亭公自持底蕴时机足够,这才发兵北疆,一举收复,哪来的穷兵黩武一说”
    穷兵黩武是没有分寸的动兵打仗,透支底蕴,他们家兰亭公明显不是啊。
    她对北疆动兵也是挑了人家元气最弱的时候,明显是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
    “将北疆变为北州,自身也是元气大伤,面临四面环敌的窘境。那时若露怯分毫,必然遭群雄扑杀分食,焉有诸位此刻端坐茶肆,侃侃而谈之盛景诛许裴,收浙、沪二郡,东庆大半已入囊中。此时若不乘胜追击,待黄嵩站稳脚跟,届时再想将其除去,那可就难了。”
    所有话总结下来,姜芃姬动兵都是有理由的。
    她动兵还不是为了让大后方的百姓能享受太平,大家不支持也别哔哔啊。
    这跟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筷骂娘有什么区别
    一番慷慨陈词,说得不少人面色或羞红或铁青,脸皮更薄一些的,直接甩袖走人。
    姜芃姬想动兵的念头连百姓都看得出来,更别提她的对头了。
    黄嵩这边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积极练兵备战,大举屯粮,颇有一触即发的意思。
    上上下下,秣马厉兵。
    当然,远古时代打仗不是想打就能打的,还要挑选合适的时机。
    春耕前后一段时间是不宜开战的。
    这个时代农作物种植效率和收成都很低,主食农作物基本是一年一熟。
    换而言之,要是错过了这一年春耕,那么之后一整年的收成就都没了。
    打仗不仅拼人还要拼粮食后勤,一旦断粮,还打个屁的仗啊。
    春耕之后才能开战,这算是约定俗成。
    纵然如此,留给黄嵩的时间也不多了。
    oshow7
第1242章 1242:战事将起(三)
    
第1242章 1242:战事将起三
    姜芃姬治下领地弥漫着风雨欲来的气氛,练兵一日比一日勤快,谁都以为她要打黄嵩了。
    众人心里猜测她什么时候才动手,孰料姜芃姬远比他们想象中还要沉得住气。
    外界的风风雨雨没有影响到书院的气氛,学堂的朗朗读书声依旧轻快悦耳。
    在姜芃姬的建议下,金鳞书院制定每年开春之后招收新学生的规矩。
    外头大人忙碌春耕事宜,一批小萝卜头也通过层层选拔,成为金鳞书院最新一批学生。
    除了最低年级新生,其他班级也迎来几位“插班生”。
    不管韩夫人如此抵触反对,韩彧还是将三个适龄的孩子送入金鳞书院,他膝下共有三子一女,嫡长子和庶次子已经启蒙数年,庶长女年纪比庶次子小了一岁,年纪最小嫡幼子只有两岁,目前还牙牙学语呢。韩彧一口气将三个孩子都送进金鳞书院,险些将韩夫人气得晕厥。
    金鳞书院的夫子专门抽了半天时间考核三个孩子的学识储备。
    韩彧对嫡长子十分上心,启蒙也是他亲手教导的,之后又被送入韩夫人家族族学教导。
    庶次子虽不如嫡长子那么受重视,但启蒙也是请了有名望的老儒,功课很扎实。
    唯一的庶女也是请了女夫子教导的,功课虽不如两个兄长,但也能入眼。
    金鳞书院夫子逐一考核,将他们三人分入三个不同的班级。
    韩彧嫡长子和丰仪一个班,这个班的主教夫子正是渊镜先生。
    “你叫什么”渊镜先生将孩子领走,亲自送他去教室,顺便去上课。
    “晚辈韩润,拜见师公。”
    韩彧是渊镜先生的徒弟,这孩子自然要唤他师公。
    “私底下唤师公可以,但你在书院就是学生,老夫是你的夫子。”渊镜先生挺喜欢韩润,这孩子的眉眼酷似韩彧年少的时候,只是性情和韩彧像是两个极端,“你父亲忙于政务,多少顾不上你的学业。你若是有哪里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多问问各位夫子,他们会为你解惑。”
    韩润的小脸带着几分迟疑。
    “晚辈若是唤您夫子,岂不是错了辈分”
    这样的话,他和他父亲不是同辈了么
    渊镜先生笑道,“这不算错辈分,谁说老夫教了你父亲之后便不能教你了”
    韩润毕竟是刚来的学生,若是他称呼渊镜先生为“师公”,难免特立独行了些。
    书院其他学生出身大多不如他,此时再弄特殊,同窗之间不好相处。
    韩润乖巧地点头,亦步亦趋地跟在渊镜先生后面。
    渊镜先生将韩润的位置安排在丰仪身边,希望丰仪能帮着韩润更好融入陌生的环境。
    丰真成婚的时候,韩润跟着父亲去过丰府,他对丰仪这个同龄人印象十分深刻。
    如今成了同窗同桌,心下自然是喜悦的。
    金鳞书院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环境和族学迥异,韩润起初很不适应。
    所幸韩彧抓他功课抓得紧,他的功底很扎实,跟上课业进度不难。
    一天下来,韩润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早上基本都是文化课,下午则是骑射武学课程。
    不知不觉,金乌西落。
    韩润注意丰仪的动作,将课本收入书袋。
    “收拾好了”丰仪问他。
    韩润惊了一下,这还是丰仪头一回和他搭话呢。
    因为母亲性格的影响,韩润生性有些腼腆内敛,但又不同于孙兰的天真无害,行事间总有几分小心翼翼的味道。他不敢主动和丰仪搭话,没想到对方反而向自己招呼
    韩润道,“嗯,收拾好了。”
    丰仪问,“听说,你家还有几个弟妹也在书院上学”
    韩润抿着唇,答道,“嗯。”
    丰仪说,“正好,那就去接他们,再一道回府。”
    韩润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