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1977-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先很不好意思地跟大伙儿说千万别见怪。又安慰了老婆几句,这才介绍一番,让安大妮儿跟亲戚们见礼。

    不过,还别看安大妮儿只是个没见识到农村妇女,但初次见面,王蕴琳就对这个白净整洁的小嫂子很是满意。

    容貌算不得如何美貌,却温婉端庄,年纪比允泰来要小上十几岁。

    性子更是透着平淡、随和。待人没有半点夸张的热情,却透着亲切自然。

    这样的人,最符合她的脾性。

    特别是寒暄了几句,被让进屋里后,她发现屋里虽然寒酸,却被收拾得一尘不染。

    炕上铺着凉席,被卧垛垛得整整齐齐,被接上腿儿的桌子后墙上,挂着出自允泰之手的丹青墨笔南山采菊图。

    桌上的茶壶茶碗虽都是粗瓷。也擦抹得亮晶晶的,各类东西归置得很是地方,摆设安置得也很到位。

    这足以看出安大妮儿是个很能干的人。

    最关键的,还是安大妮儿对允泰的态度。

    且不说他那份柔情、那份依赖和见到允泰时的那份儿欣喜,都是发自内心的。

    连进屋烧水、打水,听着允泰甩手大爷一样地指派,伺候大家擦脸、洗手、喝茶都是那么心甘情愿。

    这种柔顺、服从,连她也自愧不如,那是绝不会让允泰受了半点委屈,只有自己吃亏的份儿了。

    不得不说,像允泰这样一个漂泊半生的落魄之人,年老时居然能有这样一个归宿,那真是祖宗积德,老天爷才会给他这么一个好福分了。

    于是出于感激,王蕴琳赶紧也带着洪衍茹上手帮忙,嘴里还一个劲地感谢大妮儿对哥哥多年来的照顾。

    这样才几句话下来,姑嫂间就真正的亲近起来。彼此就好像八百年前就认得了一样。

    被关着的兆庆也是一样。

    他被父亲放出来后,出门还没来得及给长辈们见礼,一瞅见洪衍武和陈力泉就先傻眼了。

    允泰很清楚他的感受,就先跟儿子说,他们其实是表兄弟关系。

    这下,兆庆那简直是呆若木鸡。实在难以置信到家了。

    老半天这才反应过来,轻吐一口气。

    “我今儿才相信什么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了。”

    洪衍武就故意挤挤眼,“表哥,劳你送了那么多次鸡蛋,也没招待你吃顿饭,可是怠慢了啊”

    一句话,让大家全都笑了。

    这时兆庆才与各位长辈分别磕头见礼。

    在称呼上,其他的人倒也平常,只兆庆对王蕴琳不叫“姑姑”,而直呼为“姑爸爸”,让她听得一下愣了。

    因为这是旗族家庭特有的称呼方式,旗族人常将家中长辈女子的称呼男性化,以示尊重,正如光绪称慈禧为“亲爸爸”一样。

    而很快王蕴琳就想到,这大约是允泰常在儿子面前说你姑爸爸如何如何,他便也自然而然地叫上“姑爸爸”了。

    果然,兆庆随后就说,他的父亲每逢中秋、除夕几乎都要思念“姑爸爸”,打他小就没少给他说“姑爸爸”的往事。

    他知道“姑爸爸”书读得好,是“贝满女中”的才女。

    他还知道“姑爸爸”程派青衣也是唱得绝妙极了,完全够格儿登台唱大轴儿。

    但凡家里来了亲戚朋友,听不到“姑爸爸”唱锁鳞囊里“春秋亭”一段,是决不肯离开的

    这一席话,顿时就把王蕴琳眼泪给招下来了。允泰也同样泪光涔涔。

    而在洪衍武直撇嘴,发出一声“嘿,妈这些事儿,怎连我都不知道”的嘟囔时,众人也不由嗟叹不已。

    是啊,几十年的兄妹分别,音讯渺茫,谁又能不牵挂,不惦记呢

    由此可见,这两兄妹这么多年,各自都是怎么日思夜想地熬过来的。

    团圆了,这才真是团圆了

    只不过,恰恰就在允泰家最温馨,最和睦的时候,安书记家却出了件天翻地覆的大事。

    敢情安书记的大侄子安太阳,看了允泰等人回村的情景,也没闹明白怎么回事,就急火火跑到安书记家里来报信。

    而且因为三轮车上拉着家什,还有洪衍茹这个十五岁的姑娘。这小子居然异想天开,纯属揣测地跟安家人说,允泰大概是为兆庆能进城念书,自己做主给儿子谈好了亲事,这直接就是拉着彩礼带着人来过门了。

    安书记一听倒还算稳当,因为即使如此,对他来说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不过安小芹就不一样,她当时就急了,眼瞅着眼泪打转儿,就要往下淌。

    可紧跟着,她想问的话还没出口。更糟糕的情况出现了,她也不知怎么了,竟一下犯了恶心。

    接着就一捂嘴跑到了外头,居然控制不住地呕了起来。趴在墙角足足得有好几分钟,那真是好好吐了一场才算完。

    这一下,不但追去的小芹妈看见变了颜色,屋里的安书记也脸儿绿了。

    当场就一拍桌子,咬牙切齿。

    “兆庆这个王八蛋,到底是把事儿给做了”

    再往后,安书记家自然就没个消停了。

    刚等小芹妈带着闺女进了门儿,安书记就立刻怒斥着让小芹跪下来。

    “你,你把咱家的脸都给丢尽了。你,你说,你干的这叫啥事儿一个大姑娘,你不要脸不要紧,你不想想,你爹妈的脸往哪儿搁”

    小芹跪在地上是既羞又怕,一个劲地哭个不停,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可越是这样,安书记越生气。

    “这么多年,我从来没发过这么大的火儿。我总是认为我们家的闺女最听话,比别人家的女儿都懂事。可结果怎么样,别人家的女儿没去闯祸,你可倒好。你把天捅了个大窟窿”

    话到这儿,安太阳也明白过来了,就一个劲撺腾安书记。

    “这,这也太缺德了。叔,咱得找他们去”

    唯独小芹妈还算冷静,她又怕事儿闹大,对谁都不好。就劝,“行了,低点声儿吧,怕丢脸还瞎嚷嚷什么。你要巴不得别人不知道,干脆去大队部抱着大喇叭喊得了。再说了,也得等问明白了再说,就是真的。这事儿既然已经出来了,你这么喊有啥用啊能压下来最好先压下来再说啊”

    可安书记此时已经急怒攻心,彻底失去了理智。

    扔了一句“放他娘的屁那边都要娶别人了,我可咽不下这口气”

    说完一把就拽上地上的小芹,带着侄子急火火地出门去了。

    小芹妈自然也不能坐等啊,便也只有追着跟去了。

    有群号了:244574974,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快来加入吧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340章 声讨

    

允泰家的厨房里,洪衍文的插队经验派上了用场。

    他拉着风箱帮忙升起灶火,其熟练程度一点不亚于真正的农民。

    洪衍茹也帮着舅妈安大妮儿剥葱剥蒜、洗菜切菜,忙和上了午饭。

    自然,这兄妹俩都得到了安大妮儿的由衷称赞,她说“没想到京城孩子也有干活这么爽利的。比村里的几个京城知青强多了。”

    至于其他的人,除了洪钧在院儿里和那条大黄狗一起扑蝴蝶、扑蜻蜓,玩得不亦乐乎以外,都坐在堂屋里喝“大叶儿茶”。

    这种茶,茶色深橙,味甘微酸,口感甜绵,夏季无论是喝凉的或是喝热的,都有消暑、解渴、生津之功效。

    而它又不象红茶、绿茶那样含胺茶碱、什么的,没有饮后让人亢奋难以入眠的副作用。

    喝茶的方式也颇具乡土气息。要以大肚小口短颈的大茶壶来泡,拿大口茶碗来喝。

    洪衍武和陈力泉还是第一次喝这玩意,可谓正投脾性,都喝得极为畅快,一碗接一碗的往下灌。直呼过瘾。

    允泰看了就笑,说这东西城里难得一见,但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其实是生长在山岗上的野花果树、野山楂树上的树叶儿。

    每年小秋收一开始,他会在山上采摘野花果、野山楂果子,往往顺便就采撷一两袋这些树叶儿。然后拿回家里经晒干后保存起来,来年夏季就可以泡茶了。

    沏泡时,只要往壶里丢上十几片叶儿,冲上一壶开水就成。

    而且这一壶茶喝完了可以再冲,冲了再喝。从早到晚冲上几个来回,茶色依然酽茶味依然浓重,既使在盛夏三天三夜茶水也不会变馊。

    俩侄子要是喜欢,走时候就带上一袋子。足够他们一家子喝到秋天的。

    洪衍武听了就说好,不过他还有点别的要求,最好舅舅把这套茶壶茶碗相赠,这样喝起来才够味儿。

    洪禄承听了就骂儿子不像话。说哪儿有小辈儿主动开口找长辈要东西的

    哪知允泰却说,他爱洪衍武这直脾气,这才叫不见外。这东西他还给的起,反正也是自己烧的,家里有好几套呢,侄子喜欢也是捧场。

    洪衍武这一听倒是惊了。

    “舅舅不瞒你说,我本是开个玩笑,我见您这物件还以为是明代的瓷器呢。没想到是您自己烧的。您这手段高啊这釉色,这器形,还有这质地,堪称天衣无缝”

    可他一秃噜嘴,允泰反是更惊异。

    “你也喜欢这个年轻人里真是少见。这还真是我仿着明末的家什烧的,花纹样式凑合着七八分像吧,你怎么就”

    “嗨,我是自己爱瞎琢磨,不是说乱世黄金盛世古董么我就觉着这些老东西现在虽然贱,却总有重现价值的一天。这就多关注了些。舅舅,您村里要有好东西,烦您帮我留意留意。我愿意花钱买”

    允泰眼里一亮,跟着就一转头,去问洪禄承。“妹夫,这是你教给他的”

    得,看着父亲同样迷惑的眼神,洪衍武也顾不得去琢磨古董这上头的事儿了。当务之急,还是先想词儿,怎么把事儿给圆过去吧。

    而就在这个当口,王蕴琳推开茶碗不喝了,她心里有更重要的事,只把兆庆单独叫到了一间屋里。

    这自然是想要劝说这个大侄子回心转意了。

    只是以王蕴琳的性子,她也是说不出什么有分量的重话的,而且她善于体贴,自要顾忌侄子的脸面。

    于是她便只能从亲情角度着手,先说说兆庆的父亲一生壮志未酬,对亲生儿子寄予厚望其实是人之常情。

    接着,她就说自己也怕兆庆年轻,考虑不周,如果轻易下决定,今后会后悔。

    就这样,她为兆庆详细分析了他要留下结婚这一举措的失误,从他和小芹文化上的差异到共同语言的欠缺,从将来的前途到旁人的舆论都说到了。

    总之就一个意思,劝兆庆还是当以亲情为重,回京城成就学业,先圆了允泰的心愿再说。因为一个男人只要有成就,成家就是轻而易举之事,到时候什么样的好姑娘没有啊”

    而王蕴琳说的时候,兆庆一直低垂着眼睛,态度很恭敬,却不知想些什么。基本一直都是由着王蕴琳自说自话。

    这种消极抵抗让王蕴琳很没意思,末了她也只能是说,“兆庆,你要是真在这里结婚成家。就永远别想着出去了,你就只能当一辈子农民啦。你不能不想想自己以后啊”

    到此,她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而见她没了话,兆庆过了会儿这才吧唧吧唧嘴说,“姑爸爸,我知道您是当钦差来的。也知道您为我好半点不掺假。但我真是乐意当一辈子农民,跟小芹在一块我就知足了。”

    “您可别认为我没出息,别认为我迷糊。我想得很清楚了。如果去上学,是会像您说的那样,前程和娶媳妇不成问题。可有一样,我娶得就不会是娶小芹了。我们的感情是从小积累的,能是其他人可比的么”

    “我也不是不孝,只是觉着父亲期待的远景,根本不是我喜欢的生活。就为这个有些绝对的想法,放弃我一生的幸福太不值当。其实,在这一点上您才应该是最理解我的,不是吗”

    王蕴琳不由愕然。“我”

    兆庆却很是迟疑了一下,才说,“有句话或许我不该说,我只是想问问,如果您当初听了我祖母的话,嫁给那个北平警察局长的儿子,没嫁给姑父,您会比现在幸福吗”

    “啊”王蕴琳一听这话就是骤然一惊,这下她心里明白了。

    “你你知道这事是你父亲说的”

    兆庆见王蕴琳面现尴尬,赶紧摇头。

    “不,其实我不太清楚,也就一次,我起夜偶然听见父亲和母亲在屋里念叨了两句。但我知道,姑爸爸,您和姑父能在一起也不容易。您千万别怪我提这个”

    说完,兆庆又给王蕴琳鞠了一躬,以示请罪。

    王蕴琳倒不知道该如何措辞了,但无论如何,她知谈话继续下去已没必要。因为她自己的婚姻,就使她不具有这个资格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