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说,好说”
这样大师傅才算坦然,很高兴地收下了。走得时候因为心里特美,又不由自主多了几句嘴。
“其实啊,你们今天吃着山东海参这还算好呢。你们不知道,交际处调配科我有熟人,听说,就连这批山东海参也快用完了。滨城再调海参过来,那就是更南边儿的黄玉参了,那玩意知道吗个头特别大,一个顶咱们这的仨,可它是光头海参,又松又散,味儿也淡一下锅连形儿都没了。红烧那玩意也就能熬汤,或者剁碎了包包饺子哎,咱们这里的事儿,要说出来都是天下奇谈。好东西比赖东西价钱低,咱们当厨子的还只能用赖货”
好家伙这一下更是意外的收获,额外的惊喜啊
大师傅随口点出了真理,“海碰子”们再没有一个能淡定了,等大师傅一进厨房,就纷纷把脑袋凑了过来。
“这什么意思啊我怎么觉着海参现在这价格还能上涨啊”
“对啊,这不正常啊,咱们的海参照他说得这么好,不能这么便宜啊
“嘿,想那么多呢。反正商店里又要断货了,那海参不又得涨价吗”
“不不会断货,还来黄玉参呢。可那玩意不好吃,按说是应该涨价。可我就是想不明白,现在的山东海参也不如辽参,它怎么没涨还跌了呢”
“小武,小武”
“你说,你来说”
就在乱七八糟的吵闹中,洪衍武终于压着声音给大家掀开了底牌。其实他的观点正是,海参现在的价格恐怕是今后再不会出现的低价,绝不会一直低迷下去的。
开二群了,群号:608640021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548章 分析
对这一条的判断理由,洪衍武当然不能说历史发展都在自己脑子里,而是通过几条从实际出发的推理来论证。
一,滨城海参是国内最知名、最高档的海参品种。其稀缺性和珍贵性无可取代。
这里的冰冷、洁净的海水造就这种缓慢生长的海参。光夏眠就要四五个月,其品质自然远超于南边温暖海水里快速长大海参。
因此它长期是全国各地的抢手货,需求其实一直远远大于产量。
能证明这一点除了刚才大师傅的话,另外的具体证据就是,两年前的海参炒作退潮之后。滨城海参曾一度降到了均价十五块的启动价格,但自此之后一直缓慢向上,再也没有下去过。价格一直领先于国内任何海参品种。
谁也不傻,价钱之所以逐步走高。就是因为货好货少。所以别说滨城海参眼下有点难销,真放到全国去看,照样是供不应求。
不说别的,哪怕就是如今这么差的行市,那价儿还维持在十八、二十呢,还是比两年前高。
二,海参缺货情况绝不会缓解,还会持续下去,甚至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因为这次炒作海参的基础就是“返城知青”带来的人祸,这种人祸可不会轻而易举消除的。好几十万人的工作不是谁能凭空变出来。至少几年没戏。
而这些人得吃,得活,闲着没事也会找事消遣。所以注定了,这种情况会进而造成海荒。
完全可以预见,几年之后,不光海参,恐怕连“海红”、“海蛎子”、“刺锅子”都会被成千上万人掏空,变成稀罕货。
总之,只要没有工作岗位,海参就会越来越缺,越来越少。
三,政府如今就已经有点强弩之末了。
政府通过调配外地海参过来维稳市场的手段,上次就用过。唯一确定的是,这种办法只能起一时之效,长期绝对失败,这是难以扭转的。
因为除了大师傅不经意间吐露的内幕证实了这一点。哪怕站在全国的角度看,就是山东海参,也同样是供给少需求大。
更何况退一万步来说。山东也有知青啊,大海照样也要被多出来的那些人无节制地所求。
而且山东人口密度大,比这边人还多呢,否则以前为什么有“闯关东”这词儿啊
像今年能有货调来,无非只因为知青刚开始返城,明年可就未必了。
另外,这几天洪衍武自己和“小百子”也做了一些数据调查。
他们现在掌握的情况是,当初说有一船海参卸货在了码头上,本身就是谣言。
洪衍武以前计算过,在如今完全靠野生捞捕的情况下,滨城全年海参产量,无非是三四百吨的干海参。而那一个货轮的载量可太大了,最少也得几百吨,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实际上,其实只有百八十吨的干海参卸了下来。根本就是炒海参的人自己把自己吓破胆了。才造成的行情崩溃。
而且这几天,他们还像上次一样走访了仓库。发现山东海参的存库量,确实已经不多了。目前剩下的二十几吨货,恐怕也就勉强坚持到11月初。
还有呢,洪衍武去“蛤蜊湾”并不光只为看“老刀鱼”,他从渔村书记口中也掏了点数据。
他知道的是,现在因为海底空了,渔业公司捞捕的平均成本,就已经高达三十块一斤干海参了。远超市面上现货的价格。
更何况老百姓并不是傻子,入口的东西好坏肯定能分得出来。山东海参因为大家不了解才卖得出去。
但时间一长,经过比较,大家了解了成色,自然就觉得买商店的货色亏了,就更别说市面上本地海参的价钱便宜那么多了。
这就是说,用不了多久,海参私货交易肯定会重新红火起来。大家会掉头疯抢滨城海参。眼前这种价格倒挂的情况绝不会存在太久。
话到这里,所有的“海碰子”们再也难以抑制心里的兴奋。都忍不住小声地议论起来。
“好啊,这会我心里有底了。海参咱还不卖了。”
“是啊,太好了,有希望了,亏不了了。”
“那大哥呢既然如此,大哥总不至于真亏得一干二净了吧”
洪衍武听着这些小家子气还有点智商欠费的吵吵,再忍不住了,一拍桌子,挤兑了一句。
“你们也太没出息了难道就这么点儿想法亏得我做了这么多详细、周密的调查”
“海碰子”们集体愣住了。对视了片刻,才恍然大悟。“你是说”
洪衍武的声音充满了兴奋。“拿钱抄货啊还用问吗正经该上刺刀打冲锋的时候到了”
可他的激情算是白费了。因为“海碰子”们的眼睛才刚露出热望,很快又犹豫了。不少人还露出为难的神色。
“小武,我们手里的钱都没几个了”
“就是,要再动钱抄货,我们就只能卖手里的那些东西了”
“这真划算吗绝不会再亏你能打保票”
在众目睽睽之下,洪衍武没有任何不好意思,直言不讳地说出了一段颇为刺心的话。
“这就得你们自己决定了。反正我是要和“大将”一起联手做这件事的。事情就摆在眼前,该说的我都说了,你们不能又想赚钱,又不承担任何风险。那不又和过去一样了”
“在这儿我得先说几条。第一,世界上没有任何万全的事儿,只有哪一种概率大,哪一种概率小。还有冒险和收益相比,是否合算的考量。”
“第二,任何买卖都不是赌博,不是凭傻大胆和撞大运就能有所斩获的。尽管现在靠胆大比较容易挣到钱。但我做的所有买卖都必须要有合理逻辑作为前提才会入手。而且准备越多,了解的情况越多,才能越有胜算。”
“第三,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念着大家过去的交情,告诉你们我的分析,就已经尽到朋友的义务了。我既没有必要多替你们承担什么,你们也没有任何道理再要我保证什么。”
“其实说句不好听的。过去大将就是替你们考虑太周到了,包揽了太多不该由他承担的责任,最后才会落你们的埋怨。你们为什么要听他的是因为自己觉得他比你们有本事、有能力、又可信任才会如此,这是你们自己的选择。”
“但大将他也是凡人,也会犯错。他更不是你们的爹,没义务白白替你们擦屁股还得挨骂、落埋怨。你们的错,就在于长期以来,你们把他为你们承担的一切都当成理所应当了”
下午18:50加更一章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549章 飞机
至此,每个“海碰子”,甚至连“三戗子”在内全都脸红了。
可不是吗洪衍武的话真的让他们一点也无法辩驳。
而这种尴尬更引发了他们的感动,要不是在外面,真会有人跪下来跟“大将”认错的。
还是“大将”厚道,不忍重归于好的兄弟们如此难堪。赶紧就说,“过去的都过去了,谁也别再提,也别放在心上了。咱们重新开始。”
跟着又替大伙儿求洪衍武多说两句,说大家都是粗人,不妨再说明白点。
如此,冲着“大将”的面子,洪衍武也就彻底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现在大家伙儿还能坐在一起,就是因为你们迷途知返,还算认识到了感情比金钱重要。但我也得说,像你们过去那样,大家仅凭哥们儿义气一起做事,一起分享利益,彼此的权力和义务含糊不清,那不行了。如果今后再这样下去,迟早大家还得散伙,还得伤感情。”
“为什么不是我怀疑大家的感情不真挚。而是因为买卖上出入复杂,责任和利益划分最需要清晰,才有利彼此长期保持信任共存。何况现在你们干大了,至少比别人大。一含糊,那利益差得成千上万的。不像过去,你让一步,他退一步没什么。对不对所以咱们再一起干,规矩就必须先立好了。彼此都明白自己能得到什么,要承担什么才行。”
见“海碰子”们纷纷点头,都认可这个意见。“大将”甚至承认,“你说的对,这主要是我的错该怎么办,你就直说吧。”洪衍武这才继续侃侃而谈。
“既然如此。我想如今已经没人会催促大将马上还钱了吧那么好,我告诉你们,我首先会把所有带来的钱投进海参买卖里,入伙炒海参。其次关于你们,我有几个具体建议。”
“第一种,对大家最稳妥能回本,就是你们刚开始投进来的钱,可以算我和大将借的,一年后再支取。我不但保证把钱原数奉还大家,而且付给大家百分之五的利息,比存在银行合适。到时候,如果海参买卖不像我预计那样也不要紧。我会从京城弄钱贴补。但相反,谁选了这一条,即使赚了再多的钱,也就和他无关了。”
“第二种,还可以算大家一起合伙。最后赚多少亏多少,都按大家伙的出多少钱占多少股分配。但和你们败的这次不同,一切行动必须听我们指挥。不许你们擅自拉人头,也不许存在任何质疑。还有,最后你们赚到的钱,我和大将要抽两成。别认为这是不公平,当大哥的不光出力气,还得出主意、做选择和承担压力。不是那么好当的”
“第三种,就是你们后续加入的钱。如果拿来合伙,规矩和上一条一样。当然,也可以完全你们自己操作。不过,那就得现在把你们的股拆出去。按亏了钱的金额或是海参实物给你们折算了。”
至此,整个席面再无人出声,每个人都不由自主点起了香烟,在烟雾缭绕里默默思索着。
酒席是已经有些凉了,还没怎么动筷子,但也真有了点股东大会的严肃气氛
这顿饭重要的意义在于,洪衍武成功给“海碰子”们立了规矩。让大家真正懂得了并且接受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跟着他又给了一天的考虑时间,结果是没有一个“海碰子”退出自己单干的。而且大家还量力而行,又陆续加入了一些钱。
于是从10月中旬开始,他们这一伙儿人重新立了账目,开始从市场上大批量地收购海参。并偷偷运送到“蛤蜊湾”“老刀鱼”的家中储藏。
他们交易速度很快,价格也没怎么计较,主要是从那些前期亏了钱的采购员手里吸货。
之所以这么急,主要是这些采购员已经有人狗急跳墙,不得不把这些海参弄到异地去出手了。同时他们也担心滨城水产商店货源枯竭,或是有人早一步明白过来,开始抢货。
但即使如此,因为他们的资金量不小,还是引起了市场的不小的反应。钱花了有一半的时候,就有人开始惜售了。海参价钱也涨了两块。
可越是如此,洪衍武知道越不能等,因为此时时间又过去了十天,距离月初不远了,很有些迫在眉睫。
于是他做主索性直接抬价,不计成本地狂揽储货。短期内又造成了三块钱的价格波动。
但恰恰在这个紧要的关口,他却突兀地接到了杨卫帆和陈力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