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1977-第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发现厂子临时放包装箱的仓库地上有烟头,还有散落的包装纸后,他就跟科里提了意见。要求对此事严查严管,还要求增置灭火器。说事虽小,可这是重大安全隐患。

    科长呢,其实有点不当回事。他觉得那仓库没什么重要东西,“箱子组”天天从那儿往车间跑也挺辛苦,管太严了会激发群众意见,何况这样不是一天两天了,一直都没出事。有什么可严查严管的

    但鉴于尹光明在大门口的事儿办得不错,也不好直接驳了他,落他面子。所以最终什么都没动,就象征性在那库房门口加了几个陈旧的灭火器。

    好,没想到就这几个灭火器可管大用了。

    11月底有一天刮大风,虽然仓库门是掩着的,可风还是从下面吹了进去,把一个没踩灭的烟头吹到了纸箱旁,结果还真着起来了。

    当时浓烟滚滚飘出了仓库,跑来救火的人们一打开仓库门,风助火势,竟烧得更大了。要不是靠着墙边正好放有一溜灭火器,弄不好事儿真大了。

    最终因尹光明的建议,保安科长躲过一个重大事故。厂长还表扬保卫科警惕性强,安全工作搞得很全面。又问能否搞个全厂防火大演习,加强职工的防火意识和自救能力。

    保安科长当然得念尹光明的好啊,就把尹光明向厂长推荐,说他消防方面有经验,建议让他担任副指挥,帮助策划演习任务。

    这就让尹光明进入厂领导的视野里,如果演习任务完成的好,提拔自然指日可待。

    开二群了,群号:608640021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615章 争人

    

至于水清,她的任务出成绩是在团组织工作方面。

    这时候的厂里面其实没几个团员。

    因为赶上了“运动”,十年间,团的组织被破坏,团的工作处于停顿状态。

    六六年入厂的那拨人中到有不少团员,可早已经超过年龄了。七八年之后的青工里,也就仅有三十几人是团员。

    而且过去,团组织生活会是由厂办老主任负责,都是阅读朗诵式的学习。所以基本流于形式,许多团员都不愿意参加。

    等到水清接手时,第一次团组织会,居然只来了七个人。缺席的甚至包括肖和平在内。

    不过为了能搞好团的工作,水清早通过苦思冥想,有了一定的应对方法。

    她首先改变了团组织生活的死板形式,除了“三会一课”的固定内容,额外增加了流行小说和电影的推荐、讨论内容。

    并跟团员们吐露,还准备陆续推出集体舞、每周一歌,以及与兄弟单位“团组织”举办联谊会等内容。

    既丰富了大家业余生活,也重新引起了团员们的兴趣。

    而对那些仍旧不爱参加活动的团员,除了耐心走访和劝说外。水清又跑到车间生产第一线及时发现好人好事,回来写成板报给予表扬。而且她还用自己的钱买来些一些小东西当奖品,发给每个月受到表扬的人。

    这样让人家看了不但觉得团员发挥了作用,还加强了宣传工作。反过来,受过表扬领到奖品的团员也就像是欠了她的人情似的,不参加活动就觉得不好意思。特别是那些男人们,冲着水清直拍胸脯,保证支持她的工作。

    于是奇迹就出现了。从她上岗后也就一个月的时间,第二次团组织活动,居然全员到齐。这无疑证明所有团员对她的尊重和认可。

    等活动总结材料一上报。老主任是欣慰有加,高兴自己没看错人。就连厂工会的“一把手”魏大姐,也通过此事发现了水清组织活动上的才能。非要跟厂办要人不可。

    老主任哪肯答应啊只同意工会的工作,水清可以友情帮忙。但人绝不能划给工会。

    就这样,水清又兼任起了一些工会的任务。忙是忙了点,但也真是受领导器重。

    最后说到洪衍武和陈力泉,他们除了“一门灵儿”和膀大腰圆,干活勤恳的优点之外。居然还具有创新精神。

    一些工作方式合理、巧妙的改变,不但让庞师傅满意,同事们满意,职工们满意,厂领导也满意。就没人不夸的。

    到底怎么回事啊

    敢情就那个负责食堂卫生的活儿,居然让他们干出花样来了。

    说到过去食堂几乎人人都知道,我国的食堂外观大多相似。它通常是一座类似礼堂的建筑,事实上很多食堂在机关或会社确实有礼堂的功能。

    食堂内部十分空旷,中间放置着成排方形或者圆形的桌子,以及椅子长凳,场面远比饭馆壮观。

    周围则开有一个个窗口,在窗口上贴有红纸标示,说明此处出售的是热菜,主食还是凉菜。

    而无论菜品还是米饭,都是预先做好,装在夸张的大锅中提供给顾客。

    可过去食堂提供饭菜,却通常不提供容器和餐具。需要就餐的人自己携带。吃食堂的国人通常携带搪瓷的或者铝制饭盆作为食具。

    就是在这样的食堂里,有一些弊病几乎是共通的,那就是食堂公共区卫生环境的脏乱差。

    地面油脂麻花似乎永远都打扫不干净,严重的踩上去会有沾脚的感觉。每天必定会有人在窗口前因拥挤,洒点什么汤汤水水的,弄不好就会滑人一大跟头。

    室内的那些桌椅板凳更别提,前面的人吃完了后面的人来,残渣油渍少不了。谁吃饭前要不留意留意,经常都会有人像尹光明一样中招,吃出个“油屁股”来。

    而且食堂室内一年四季馊抹布味儿不绝,闻着倒胃口不说。到处还都是卫生死角,真是养育了无数昆虫种类和啮齿类动物的“福地”啊。

    好在当年南北方往来不密切,否则“小强”这种外来物种要出现在北方,那就更没法弄了。

    其实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状况,关键是两个原因。

    一个是计划经济下粗放的管理模式造成的。

    多年不正常的价值观,早把人们对工作,对生活的要求变得粗粝非常,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最烦那些零七八碎的事儿。

    像从上到下,几乎每个食堂的工作人员都认为食堂关键只在饭菜的质量上。只要入口的东西安全卫生,对得起人的肠胃。食物种类丰富,味道对得起人的舌头也就行了。

    直接就把公共卫生问题定义成了无关紧要的小节里。

    这种思想在社会上也是大行其道,人们都误把这种意识当成了“务实”,反而把对其他方面挑挑拣拣的人划归到了资产阶级习气里。

    既然上面就没有这方面要求,根本不重视,如何能够改善进步呢

    另一个就是大锅饭体制下,导致人们得过且过,能混就混的工作态度。

    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大多数没上进心的人其实都很难自控,往糊弄事儿的方向发展的。

    当时最普遍的职工心理,就是认为同样一份工作,干的少就是“挣了”。干得多就是“亏了”。那还不能偷懒就偷懒那又何谈服务意识呢

    哪怕是我们最高级的“京城饭店”,外国人仍旧处处感到服务态度冷漠极了,而且时不时遭到吊儿郎当的应付。

    虽然由于时代的因素,食堂里也有少部分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特别愿意把工作干好的职工。

    可基本上这样的人都脑子执拗,缺少灵活性。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恨不得就是抡着大板锹玩着命撮,弄出一身臭汗的那种。

    说白了能干是能干,可从不想该怎么干,工作没个巧劲。

    这样呢,他们往往辛辛苦苦一天下来,好不容易干出点样儿来了,却缺乏后续支持,别人接班一糊弄又变成了原样。

    第二天他们再来能不生气日子久了能不灰心他们甚至因此会和同事之间产生矛盾。要么找领导告状,要么就直接跟同事争吵。

    结果不但费力不讨好,反倒往往把自己人缘弄得特差。

    开二群了,群号:6086400

    本章完t21902181t21902181



    第616章 小能手

    

反过来说,洪衍武这个家伙偏偏是超越时代的产物,这些时代局限性在他身上根本不存在。

    那么他在工作中稍微折腾了一下胳膊腿,脑袋里冒了点小亮光,也就足够让别人大吃一惊的了。

    具体是怎么干的呢

    洪衍武做出的改变其实只有四点。还用的都是土办法。

    第一就是他先把食堂里靠墙壁的的两个大垃圾桶用简单的包装箱硬纸板给盖上了。免得里面的脏东西跑味儿。

    第二,为了墩地省事,他和陈力泉自己用点破布条子、铁丝、木板和镐棒制作了两把墩布头宽约八十公分的宽墩布。

    第三,为了便于打扫食物残渣、骨刺。他还求哥哥洪衍争帮忙做了两个带轱辘的小推车,那车中间的层板是可以拆卸的,不放就能当普通推车用。

    第四,为了方便清理桌椅板凳上的油渍,他还用厂里的大好罐头空瓶加工了几个瓶盖带眼儿的瓶子,里面装上食用碱稀释的水。这时候还没有洗涤灵,想有效去油污只能靠这个。

    结果这么一来,在洪衍武和陈力泉当班的午餐时候,食堂公共区的卫生立竿见影就不一样了。

    像工厂工人最喜欢扎堆儿吃饭。等一拨人吃完后,他们俩中的一个人就推着小车过去了。

    先拿块脏抹布把桌上的事物残渣都胡撸到小车最上层的专用白塑料箱子里。跟着拿出水瓶子撒碱水,再换一块专用抹布把桌面和撒上菜汤的凳子擦一遍,最后再用块干净的抹布一擦。

    整个过程不出一两分钟。桌面就变得干干净净,毫无油污了。

    而且让他们尤为省心的是,这年头因为人们都不富裕,剩饭什么的几乎没有。就那点骨头、刺和挑出来的葱姜蒜什么的,一顿午饭也未必能把两辆车上的箱子收满了。最后只需统一倒一次垃圾就行。

    另外午餐时间又集中,全场三十张桌子,也不是所有工人都坐得下的。平均下来每张桌子顶多也就擦两次。他们每个人也就擦三十张桌子。实在是轻轻松松。

    至于桌子底下的脏东西和烟头什么的,等最后午餐时间结束,把凳子都翻过来摆上桌面的时候,再打扫就行,没人挑剔。

    这个过程也很轻松,拿大扫帚直接招呼就行。扫干净了地面,就轮到那新型墩布发挥威力了。

    这时他们俩还是各推一辆小车,只是卸了层板,各拉一塑料箱子的水。一人先在前面用碱水墩地,另一个人跟在后面用净水墩地。

    宽头墩布最适合就是这样宽阔的地方使用了,一拖就是一大片,比圆头墩布慢慢蹭可省事多了。

    这样宛如流水线似的操作,连扫地带墩地不出半个小时,好几百平米的公共区也就全清理完毕了。地面上还倍儿干净,去油去脏啊。

    最后垃圾桶一倒,彻底完事。这时候他们喝点茶、抽根烟歇一歇,跟着洗个澡,就该下班了。

    好,这叫一个干净利落,让人看着都痛快。别看办法土,是真管用啊。

    这种工作流程其实跟当今的饭馆里翻台相差不多了。

    那都是无数餐饮界人士的切身经验汇总成果。是既有效率又省事。而且充分做到了,无脏污、无残渣、无油渍、无臭味。

    这让庞师傅对洪衍武和陈力泉简直不能再满意了,不但见人跟人说,“看看,这才叫干活。这俩小子真不赖。”

    而且很快,他就下令让晚班管食堂卫生的人也要照着洪衍武他们的方法干。

    说实话,晚班的人开始是有点不乐意的,觉得这俩新来的,怎么这么爱表现,净给别人找事啊。勉强答应下来后,对他们都有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可洪衍武会做人,交接班时后拿了两盒“八达岭”送他们,还直说给您们添麻烦了。晚班人也就不好意思再别扭着了。

    跟着当天再亲身一试手,他们也没想到洪衍武发明的“清洁神器”这么好用,反倒比平常老法子干还轻松呢。也就彻底眉开眼笑,对贯彻执行再无抵触了。

    而这么一来,保洁效果就更明显了。就连食堂地面长期顽固的油腻,都在早晚班交替中日渐消磨掉了。

    于此同时,大食堂等于多了两部运货小车用,拉米拉面都方便,那谁不乐意啊

    这样,大食堂里每个人都打心里接受、认可了洪衍武的“创新”。

    当然,卫生条件的改善,最大的受益者肯定还是工厂里就餐的职工。尤其是女职工们,那感觉简直就是天翻地覆,焕然一新,必然举双手强烈欢迎。

    像蓝招娣他们医务室的那帮子女护士,过去都是买了饭菜回医务室吃饭的。现在也坐在食堂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