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1977-第7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一提原本的京味儿肉夹馍啊。

    其实大家都知道,那玩意是仿效陕西肉夹馍的变种。

    用的是猪肉不假,可京城人真做不到人家那个香味。

    正因为吃了口腻,这才又加入了香菜和青椒作为配菜。

    另外一个远远不如的地方,是夹肉的馍也做不好。

    所以这东西也就勉勉强强的凑合事吧,优点是价廉管饱解馋,是个糙口儿。

    还千万别碰上人家李逵,否则这李鬼一比,就没戏了。

    而洪衍武出的主意为什么说是创新呢

    说实话,就因为他并没有照搬原样。

    而是根据自身的体验,在这个烧饼和配菜上做了一些改进。

    别忘了,京城人是不会做馍,可烧饼是正行,那手艺高啊。

    洪衍武也是跟着苟师傅学过白案,才真正了解到京城烧饼的种类之多。

    什么吊炉烧饼,卷酥饼,糖烧饼,油酥烧饼,蛤蟆吐蜜,蟹壳黄烧饼,缸炉烧饼,焖炉烧饼,白马蹄儿,红马蹄儿,那品种多了去了。

    现今人一说京城的烧饼就芝麻酱烧饼,那不对。

    芝麻酱烧饼只是其中一种,而且是让人白嘴儿吃的。

    顶多就点咸菜和稀的。

    如果要用这东西夹肉,不但串味儿,也忒厚实了,并不好吃。

    真要用来夹肉的烧饼,那就得用“吊炉烧饼”。

    这种烧饼的特点是两层厚皮,无瓤,这是专为了夹肉或夹油馃而食的。

    只是由于制作费工,越往后,商家越懒得做,这才逐渐为芝麻酱烧饼所代替。

    不过像苟师傅这样的高手,还有一种更高明的变通办法。

    那就是不用传统吊炉而用饼铛烙后烤熟,形与味皆似吊炉烧饼,行内人称“假吊炉”。

    而最后,洪衍武于配菜里又加了小芹菜,也很有必要。

    因为多出了一种香芹的口味可以丰富口感,还更解腻。

    这么一来,想想看,这“烧饼夹大肉”能不好吃吗

    反正大食堂做出来一试,是人人嘴角流油,交口称赞。

    而洪衍武自己也感觉比原有的京城流行版本强多了。

    至此,一半摊位的问题就算解决了。

    至于剩下的那些摊位怎么办那也好办。

    洪衍武又找了趟“天兴居”的司师傅,把三个摊位匀给了他过去的老师傅和同事们。

    让他们用两个摊位卖炒肝包子,另一个摊子半串行,卖卤煮火烧。

    其余还有分布在小吃街两头的二十二个热门摊位呢,洪衍武就留下自用了。

    或许有人迷糊了,这么多他用的了吗

    嘿,这个夜市可没硬性必须得卖小吃。

    刚开业时,也必然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所以除了让“三蹦子”、“菜刀”再安排几个人,晚上占四个摊子卖旅游商品以外。

    洪衍武还把原先在旅馆呲活儿,后来被他安置在百货大楼门口练摊儿的那小二十号人抽调出来。

    这批人他又分为两组。

    一组不用变化,还照旧卖服装。

    另一组挑几个机灵的,他教给他们卖烤串儿。

    学这玩意,可上手快啊,技术简单。

    另外事实证明,这烤串儿也必然会是风行全国的小吃。

    别看京城眼下还没有,但就已经知道的历史走向而言,绝没可能不大火的。

    最后外加再顺带卖点啤酒汽水什么的。

    这也就顺利解决了全部摊位的经营内容的问题。

    而那些空出来的百货大楼门口摊位呢

    再以两千的价钱,转租给别人就完了。

    这样这帮小子去了东华门夜市,也就“进化”成了吃租子的主儿了。

    从此每人每月除了自己干活儿挣钱,还能从租金里干落八百,那绝对会是美滋滋的。

    总之,是面面俱到,没有一处安排不妥帖的。

    于是当一切规划设计确定之后,一上报,东城区工商局那头也放了心。

    接着大印一盖,五十个摊位便又落入洪衍武的囊中。

    自然,经一事必定要长一智。

    鉴于刚发生的不愉快,这次洪衍武可没把所有摊位再平均到每个手下的脑袋上。

    而是只落户到了自己绝对信任的一干亲信名下。

    特别是“小百子”,因为最得洪衍武信任。

    这小子的头上顶的摊子最多,足足有十五个。

    要说句不好听的,真哪天洪衍武要倒霉,出门被车撞死了,或者在脸盆里呛死,又或是绊个跟头摔死。

    “小百子”一定会为洪衍武给他留下的“遗产”无比吃惊的。

    他就是永远不干活,找不着工作,只要不出手这些摊位,这一辈子都够了重返1977

    t21902181t21902181



    第955章 月4日

    

1984年7月4日是个什么日子

    看着是个普通的星期四。

    气温三十二度,晴朗、微风,似乎没什么特别的。

    但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一天却有点不同。

    因为这是“独立日”的纪念日,也就是美国国庆。

    而对京城的旅游行业来说,这一天则是顶层设有旋转餐厅的西苑饭店大楼竣工的日子。

    京城自此又多了一家高档的五星级酒店。

    另外对于洪衍武的一部分手下们来说,这一天的意义显然更为重大。

    因为这是故宫北门的“人和车厂”和东华门夜市两处买卖齐齐开张的大喜日子。

    毫无疑问,这天最先开张的肯定是人力三轮车的买卖。

    但几乎和所有人想象的“开门红”不同。

    整个上午看车的人不少,可一直都没什么做成什么生意。

    就连安杰洛和“小媳妇儿”四处转悠搭讪,也没找到愿意坐车的客人。

    结果这二十几号人傻傻的守着那为了尽早开张赶工出来的六辆三轮车,竟然跟做户外展览似的,白白荒废了一个上午。

    这种情形下,自然就有人慌神了。

    “运输队”的这帮小子闷头抽了一上午烟,越来越耷拉脑袋。

    等到快到十一点半的时候,就连负责人“大勇”都有点顶不住劲儿了。

    他就跟“小媳妇儿”他们两口子合计,寻思要不要跟洪爷打个招呼。

    说看这情形,最好先别让老师傅们再做车了。

    跟着还紧着叨叨,说幸好就做出了六辆,冤枉钱花的还不太多,真要是四十辆车都做出了,恐怕洪爷亏大发了。

    可没想到,“小媳妇儿”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信心。

    不为别的,关键是洪衍武的判断就从来没错过。

    另外他也实在觉得这三轮车造的漂亮,招人。

    几乎每个看见车的外国人,都会从大老远就指指点点,然后兴高采烈的过来照相留影。

    光凭那个兴奋劲儿,就不似生意要黄的样子。

    所以他安抚“大勇”说还早,先别急着下定论,得再等等看才行。

    弄不好得等人家先把故宫转完了才有空坐车吧

    还真甭说,“小媳妇儿”不亏是“佛爷”出身,脑子灵,心思细。

    这事儿还真让他给说着了。

    就在大家伙儿轮换着回车厂子吃午饭的工夫。

    转完了故宫的一些外国人出来了,生意也开始一溜烟的上门儿了。

    现场那个火啊,光凭“小奶酪儿”一人根本接待不过来。

    她几乎被来询问的“粉脸”给包围了。

    七嘴八舌应付不迭,满头是汗啊。

    这样一来,“大勇”赶紧派人把“小媳妇儿”和安杰洛给叫回来。

    说你们也被四处去寻摸了,一起车前面谈吧。

    要说还是安杰洛这小子效率高。

    他是美国人,英语当然溜儿啊。

    又因为是西西里人,也懂意大利语和一点法语。

    再加上在共和国又待了几年,天天跟“小媳妇儿”一块厮混着,汉语的基本交流也没问题了。

    这样一来,他一个人,不但能轻轻松松能同时应付三拨儿客人,而且还能搞定不说英语的欧洲人。

    反过来看,“小媳妇儿”这两口子就差着点意思了。

    他们仗着倒腾外汇券的底子和安杰洛聊天练就的口语,用英语谈价钱和日常交流还行。

    可因为介绍旅游路线需要一定专业词汇和修饰性词汇。

    这初来乍练的,他们就有点跟不上劲了。

    这一下午他们两口子费足了吐沫,谈成的客人,还追不上安杰洛一半儿呢。

    当然,最关键的,也是安杰洛的外貌太具有欺骗性了。

    在共和国的土地上,凭着自身种族优势,这小子很容易就能获得老外的信任。

    再加上在美国的时候,他就不是什么好鸟儿。

    歪门邪道外加装孙子,这小子他全会。

    这样一来,他不但能轻易说服老外们选择最贵的路线。

    还经常能靠着自己抹了橄榄油的一张好嘴,“呲”下来随行导游的活儿。

    甚至能跟蹬车的很默契地打配合,变着法讨要小费。

    那真是“老乡见老乡,宰你没商量”啊。

    说白了,这活儿就跟天造地设为他准备的似的,那干得叫一个如鱼得水。

    不夸张的说,这一下午,草草一算,光跑车的提成钱,他就挣了得有一百三四。

    还有五个导游的活儿,他又挣了一百多块。

    但这还不算完呢,刚才不是说了吗

    他还有额外的小费分润呢。

    说白了,就连车夫们,也不是善茬啊。

    这帮小子表面上有礼貌,受规矩,可沾过荤腥的绝不会甘心吃全素。

    那骨子里一个赛一个精明,滑头,有的事儿不用教给就能学会。

    你看,真到了地方,或是兜了一圈儿回来。

    该下车了吧,这帮小子就开始变戏法了。

    怎么个意思呢

    敢情他们的肩膀上的毛巾,有半条是提前浸透了水的。

    折叠搭在肩上,干的在上面,那湿的在底下,后背肯定就湿了。

    下车肩上的白手巾再一抹脸,脸也湿了。

    看着就跟蹬车蹬出了一身汗似的,真是让人一看,就透着“辛苦”二字。

    想想吧,老外坐三轮车图什么啊

    不就是图个新鲜感和趣味性。

    只要他们玩高兴了,这点跟坐趟出租车的车费,其实不算什么。

    特别是作为发达国家的来客,不但本来有给小费的习惯,还有一种自视甚高的优越感和虚伪的善心。

    一看大热天的,车夫伺候他们的这么辛苦,他们心里能过意的去吗

    这时候再由被称为“欧洲人里的华夏人”的意大利滑头扮好人。

    里应外合、加油添醋这么一撺掇。

    声称车钱单纯是租车的费用,车夫们就只能靠小费生活。

    那会是什么结果

    用京城的话儿说,这就叫“起哄架秧子”。

    生生是把这些白里透红、粉嘟嘟儿的“歪果仁”给抬上去了。

    谁说外国人不好面子的都是人,一样分什么事儿而已。

    看着车夫们“苦哈哈”的样子,这恻隐心一冒,不再额外掏点好意思的吗

    这样不出意外的话,基本上每个车夫都能再捞着一张大票的小费了。

    就连最抠门的法国人,如今咱们俗称“法抠儿”的,那也得把手里零钱全给了。

    而且掏了钱不说,他们还得冲车夫们竖大拇指呢。

    有的还要求合影,备不住回去洗出照片来,还得指着看着,跟朋友家人夸一通呢。

    那真是被懵得滴溜儿乱转的,就跟那挨抽的陀螺似的。

    反正这一下午,安杰洛接的几个活儿全是如此,没走空的。

    再算上他坐的车,几乎每次都是三四辆车一起出发的。

    小费是不用交公的,拿了归自己。

    这样每辆他跟车夫们三七开,就又得了五六十块。

    想想吧,都加一起是多少钱啊

    按当时的官方汇率1:232来算,这小子的当天收入是一百多美金啊,就属他拿的最多了。

    好嘛,这么算下来,一个月几乎都能顶上俩美国白领的平均工资了。

    而且这才是六辆车啊,供不应求,好些时候没车就谈不了活儿。

    真要是车充足了,那收入不就更没边儿了

    畅想未来,这小子当这个“洋托儿”多来劲啊。

    心里又怎么能不美呢重返1977

    t21902181t21902181



    第956章 夜市

    

人一高兴,往往就爱臭嘚瑟。

    安杰洛也一样,为了庆祝自己在新行当取得的成绩,也为了庆祝自己国家的“独立日”。

    他不但自吹自擂,还盛情邀请“小媳妇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