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是“北极熊”和“义利”合作开发的“五彩石头糖”和“冰棍棒棒糖”,更是倍受喜爱,供不应求。
最近“义利”每种试产了五百斤,没想到总共一千斤糖送来后,两家店也就不到一天工夫就卖光了。
所以真要论营业额,这两家店加在一起,应该能达到厂子那家总店的三倍。
但别看这么红火,唯独有一点比较遗憾。
那就是洪衍武所看好的方便面,并不像他所预计的那样吃香。t21902181
第1000章 一夕蹿红
其实这道理也很简单,关键就在于方便面的“不方便”上了。
眼下,京城还没有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厂家,吃面的餐具没法解决啊。
往往这东西只能卖给身上带着空饭盒的旅客们。
另外,泡面的热水也是大麻烦。
暖壶容量太小,在这种地方不实用。
店里倒是专门为此设置了一个热水大桶,底下自带开关的那种。
可保温却又成了新问题。
另外还有不少旅客把这个桶里的热水,当成免费的饮用水,纷纷来打。
这样的一来,顾客要想吃方便面,水温不够,还得排队,感受就特别差。
为此,朱震凡可着了急了,天天跟段刚合计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他是被洪衍武明降暗升安排到这儿来的,是两家商店的实际负责人。
所谓“士为知己死”,他总不好辜负洪衍武的器重啊。
可也别说,事实证明,几乎人人身上都有点聪明劲儿。
关键就是看压力够不够,有没有可以让他们施展的空间,还有他们自己愿不愿意使用。
像段刚就率先琢磨出了解决餐具问题的办法。
他的主意是采用“北极熊”做酸黄瓜的大玻璃罐代替面碗。
那玩意不但是广口的,还带盖儿,扣上正好泡面。
而且现成的东西,成本也低,一个才一毛钱,还能回收反复用。
完全可以先收押金,等顾客吃完交回再退给人家。
没筷子也不要紧,“义利快餐厅”有塑料叉子,用那玩意来吃面也一样。
而经他这么一启发,跟着朱震凡也想起前几天筹办商店的时候,大食堂给他们送饭时,总会带上的固体酒精和铁架子来了。
那是架起锅热汤用的,真当灶具用虽然没戏,可加热保温足以。
另外这东西不像煤气罐,有爆炸的可能,相对安全。
火车站允许他们在保证消防安全的情况下使用。
于是朱震凡便决定,今后热水桶干脆搬进柜台里,就用这种方式保持温度。
如果有顾客买了方便面,由售货员动手来泡面,开水也就可以合理使用了。
不得不说,灵感这东西一旦起了头儿,后面通常还会源源不断的冒出来。
两人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居然还从平日用高汤给夜班职工煮面条当夜宵的“餐厅内部福利”上,又想到了用骨汤来泡方便面的法子。
而且他们还通过各种汤头的组合实现了不同的吃法。
比如说开水泡一包方便面两毛五,这是零售原价。
骨汤或鸡汤泡一包方便面是四毛,附赠小咸菜。
有萝卜干丁、腌雪里红,辣咸菜丝可以任选。
此外还有单加的品种。
半个卤鸡蛋八分,整个卤鸡蛋一毛五。
“北极熊”自产罐头的午餐肉,每份两毛五。
“北极熊”自产罐头的红烧猪肉,红烧鸭子,每份三毛五。
外买来的“五芳斋”卤肉、叉烧、白斩鸡,每份五毛
就这样,细节不断补充完善,一切都豁然开朗。
在他们的难以抑制的兴奋讨论里,压根不应该出现的“熊师傅骨汤方便面快餐店”逐渐成型。
毋庸置疑的是,由于东西都是现成的,不用等,速度快。
且能为旅客提供多种丰富的口味,又能做到丰俭由人。
他们的设想简直太符合旅客们的需求了,已经非常接近现代的快餐模式了。
尤其冬天,吃完了面,再喝完了鲜美绝伦的骨汤。
头上能冒一脑门子的汗,又解饿是又解渴,身上也舒服了,怎么会不受旅客的欢迎
而且说来都巧了,朱震凡和段刚其实是12月27日开始尝试这种新的经营方法的。
何曾想到,没两天就赶上了广告播出带火了“熊师傅”的牌子。
再加上火车站独特的位置优势,陈培斯和“红叶”的广告海报还醒目贴在店里,天和地利人和俱全,大火特火也就成了必然的事儿了。
事实上,电视广告所带来的“熊师傅”热潮尚未退去,一位来火车站送人的报社记者就发现了他们经营上的与众不同和新闻价值。
于是元旦过后不久,一篇名为一包熊师傅,方便暖人心的报道也见诸报端。
一举把朱震凡和段刚描写了成了“一心为旅客,服务最光荣”的行业楷模,让他们大大出了一次风头。
就连洪衍武得知后都深感惊讶,对他们发明的简化版“日式汤面”拍案叫绝。
毫无疑问,他的兵算是真带出来了。
至少这俩小子,很有点真正管理者的意思了
总之,就在京城四处弥漫着“熊师傅”方便面的味道里,1984年与人们挥手作别了。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完美,什么都看着那喜兴,似乎没什么让人心堵的事儿了。
但有个道理必须得知道,福祸相依,盛衰交替,往往是掺杂在一起的。
就在花团锦簇的时候,没准危险也已经开始埋下隐患了。
就像这一年苹果公司推出了麦金塔电脑。
就像迈克尔戴尔决定创办自己的电脑公司。
就像用五美元注册思科系统公司的桑迪和伦纳德的夫妻,他们正在研究的路由器如何共享信息。
这些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其实都酝酿着堪称划时代的商业大洗牌。
而别看世界局势仍然交织在冷战阴云下。
朝韩双方因为板门店爆发枪战,局势再次骤然紧张。
美国同苏联的争斗也因为抵制苏联参加奥运会,和“星球大战”计划的推行越演越烈。
但历史反倒会证明,这些表面化能看得到的争端,并不会真的引发实际的军事冲突。
事实上,1984年的最后一天,当一架从大洋彼岸来的飞机,把纳贝斯克这家国际饼干厂商的商务代表送到首都机场的时候。
也同样没人把这位抱着成立合资企业的外国人当成什么危险人物。
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上去极为温和,带着眼镜的大鼻子。
却是食品行业里,第一个想要侵占共和国首都市场,并且把本地老牌儿国企当成猎物的人。
而被他盯上的狩猎目标,是“义利”。t21902181
第1001章 失衡
1984年的全面改革和比较激进的政策开放,使我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这一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2661亿元,比198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18313亿元高出了足足43亿元,实现了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高速增长。
而且增长部分,主要还是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联合完成的。
这不但是堪称奇迹的成绩单,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已经开始突破传统农业国的经济天花板,开始向现代化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变和靠拢。
具体效果其实只要从京城的物资供应上和市场供给中,就能最直观的感受到。
比如在吃上。
这一年大棚菜获得了推广,产量明显提高。
大量的反季节蔬菜供应市场,让京城居民在冬季也可以吃上新鲜黄瓜、西红柿和豆类蔬菜了。
像前几年一直供不应求的肉肠、熟食、豆制品和酒类,今年也因货源充裕出现了局部滞销的情况。
茶叶的供求关系则彻底发生了变化,由供不应求一举转为了供过于求。
于是本年度,许多单位的年终福利都加入了发茶叶这一项。
从此,个人喝公家的“福利茶”,将会逐渐成为大家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的一个社会现象。
另外在穿上,继去年红裙子、风衣的热卖。
冬季的军大衣和京城本土品牌“伊利兰”羽绒服也引发了现象级风潮。
市场上还新出现了极具前卫的设计旅游鞋,和时尚化的运动服。
这毫无疑问,都是青少年们难以抵抗的时髦商品。
至于在用上,工业购物券已经成为了继布票之后第二个被叫停的购物票券。
传统的三转一响,几乎在京城的所有家庭,基本普及。
而市场上的新变化是,香皂、洗发水,洗发膏、嫩肤霜的种类越来越多。
家具的流行款式则变成了组合柜,不再讲究多少条腿儿,开始向“成龙配套”的目标攀升。调和漆也因此彻底过时,木匠上漆开始追求自然,突出原木风格。
此时百货商店里专门为春节赶着上柜的高中档商品,指的是售价3460一公斤的马海毛毛线,64元一克的黄金首饰,118元的小型收录机,491元的四喇叭双卡收录机,335元的白兰牌双缸洗衣机,960元的200立升的单开门雪花牌冰箱,以及590元的山地自行车。
总之,除了住房和彩电仍旧是狼多肉少,人们拼命争抢的稀缺资源以外。
在普通商品流通领域,物资供给的充裕繁荣已经开始初步显现。
于是没人再补袜子了,也很少有人再乐意自己动手给孩子做衣裳。
锔碗儿的行当已经彻底消失,补锅、焊壶、修钢笔的买卖也惨淡了许多
这就是说,京城居民的生活方式正按照国家期望的那样,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从自给型向商品型转化,从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化,从耐久型向更新型转化。
但纵有千般好,新情况也总会带来新问题。
马克思曾经说过,从产品经济到市场经济,这不是一般的跨越,这是惊险的一跳,弄不好,会掉到万丈深渊里。
那么毫无疑问,经济突飞猛进、经济结构变化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国家不愿意看到,且难以避免的负面效果。
比如说,本身农产品的价格弹性就非常低,“剪刀差”的进一步扩大和粮食丰产供大于求,直接导致了农民的收入骤降。
另外“五站一所”的经费都要靠农民,结果农民刚刚红火了一阵的日子戛然而止,他们难以避免的成为了这一时期最受伤害的群体。
其次,改革的关键在于放开市场,放开价格。
可在没有大量商品的情况下,一旦放开价格,那么相对大量的货币就会追逐少量的商品,马上造成通货膨胀。
尽管国家高层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估计了后果,采用了一些措施来防范来调控。
但近几年来持续发生的通货膨胀积累在一起,已经到了不容小觑的地步。
实际上,1984 年100 元货币购买力只相当于1952 年的598 元了。
更何况,由“先富起来一批人”的示范效应,引发的“全民经商热”。
由去年国家允许权力涉足商业,所引起的“公司热”。
还有银行制度完成“拨转贷”改制,让许多国有企业经营者一时还无法转变观念,形成正确认知。
甚至各地企业在没有成为完全的市场主体之前,没有责任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这些埋下隐患统统还远未能到完全展现出其危害性的地步。
于是也就注定了1985年会是个各种利益相互冲撞,民众的心理失衡,价值观充满迷茫的一年。
当然,有些事情的初步端倪仍旧可以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反应出来。
比如说离龙口村最近的那个村子。
村书记就把几乎朴实憨厚的老农民,找了来。
坐在炕沿上,反复给他们讲政策。
述说着一笔又一笔的他们去年欠下,早就该补缴的各项费用。
只可惜穷就是穷,这些人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一句话也不说,只有无奈甚至麻木的表情。
村支书等了半天也没有人表态,想了想,干脆一咬牙。
“我听说龙口村再城里又办建筑队了。你们年前要再交不上钱,我就只能豁出老脸去求求人家了。可无论怎么样,你们也得把提准给我凑出来。”
“重文门菜市场”卖鲜肉的柜台前,群情激愤。
其原因是柜台破天荒的实行了臀尖的涨价,每斤居然要比普通猪肉高出两毛钱。
顾客们自然不干啊,就都吵吵起来了。
“你们怎么乱涨价啊,谁给你们的权力”
“告物价局去